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留學生不再是勤奮刻苦敢闖那一代人的代名詞,反而意味著各種土豪富二代碌碌無為之輩。留學生們真的就像很多國內同學想像的那樣奢侈嗎?我們真的僅僅是啃老的那種富二代嗎?那些只是你的偏見而已。當你真正走入留學生活,就會發現一些完全不一樣的故事。到底留學生是不是富二代?看看一位出國黨如何為這個群體正名。
「你是留學生?」
「臥槽好有錢啊」
「NMB」
富二代本應該是一個中性詞,可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個形容詞開始變酸,變刻薄,變恥辱,變痛恨。
如果在這個詞前面再加上「留學生」,那這個詞剩下的大概只有鄙視了。
「Chinese? They are just a bunch of rich-spoiled kids with stupid mind」
最可悲的,不是你每天學習累得像個傻逼,而是,你學習累得像個傻逼別人還覺得你就是個傻逼!
這篇文章不是為富二代洗白,因為確實有一部分富二代是這樣的;也不是吐槽富二代,因為也有富二代是學霸學神;
我想說的是,不是所有留學生都是土豪富二代;
大部分留學生確實來自於小康家庭,但他們也會為了省錢而去節約,去拼搏,去struggle。
不是每個留學生都有一雙Roger Viver
前段時間朋友圈轉瘋了一張圖片,「詮釋」了如何辨別中國留學生。 男生:MCM的書包, Chrome hearts, Givenchy的衣服褲子,GZ的鞋子,Hermes的手鍊
由此,不難推算女生的公式就大概是: Chanel Boy,Chromehearts, Givenchy, Roger Viver or Valentino, Cartier, Van Cleef & Arpel
用這樣冰冷的公式去定義中國留學生,對留學生是不公平的。
如果真的要有一個公式,那大部分留學生應該是:大部分男生還是穿著Nike阿迪,也會買A&F, Hollister
女生呢,時刻關注著打折消息,A&F 30% Hollister全場8折的時候瘋搶一翻;VS 27刀7條內褲,Aldo的鞋不超過50刀
當然,這可能只是personal view,畢竟每個人喜歡的都不一樣,重點在於,大部分留學生的衣服褲子鞋子平均下來就是200-300人民幣。
有人說,留學生一天到晚就是shopping買東西,這還不土豪?
這顯然是帶有偏見的,逛街一定會買東西?有人只是單純享受window shopping;買東西一定就會花很多錢?美國各種store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最重要的是,非潮牌奢侈品店的衣服都很便宜,所以留學生並沒有個個都是穿金戴銀的。
除了美食,留學生還要洗盤子
有人也總結過留學生的朋友圈,說秀的就兩樣東西,美食和旅遊。
先認真思考那麼幾秒,秀美食算是朋友圈的常態吧?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吃到了好吃的東西,或者吃的那個東西很好看,拍下來分享給朋友有什麼錯?
還有就是照的食物,濾鏡調的好看一點,擺盤好看一點,這怎麼就土豪奢侈浪費了?只是因為所吃的食物不同,就土豪了?也許意面牛排在國內確實是很貴,但國外就是正常的價格,這就奢侈了?
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朋友圈鍾愛的話題,可是請想一下,國內國外,發的不都是這些嗎?就因為這種膚淺根本站不住腳的理由,就有偏見的覺得留學生都是土豪?只會吃喝玩樂享受生活? 我不敢說留學生比國內學生辛苦多少,因為我不了解國內學生的狀況,可我覺得,都是學生,誰也不會比誰輕鬆到哪裡。 有人傾訴過留學生有無數的due,無數的paper,無數的presentation,小quiz大midterm,final,仿佛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樣的描述沒有誇張,但是這本就是學習的意義,所以我想留學生和國內學生在這點上並沒有什麼好比的。同為學生,那點說不出的苦,大家都懂。
然而,學習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很多留學生為了填補一點家用,減少一點父母的開支,也會勤工儉學。 食堂打工是最常見的。一般情況,一周要求最少12個小時,每次4個小時中途只有15分鐘的休息。這四個小時裡,要洗碗,洗菜,倒垃圾,打掃衛生,做各種各樣的食物(sandwich,sushi…),還要努力的微笑。有些時候累得回家倒頭就可以昏睡過去。 也有比較有創意的同學,會自己開一個「深夜廚房」,自己做菜,然後送外賣。一份份美味的便當背後,是買菜,洗菜,切菜,炒菜,送外賣,洗碗,洗鍋… 比較幸福的,大概是有才華的同學:開一個私人美甲。有好的畫工,足夠的耐心,也可以掙一點點錢。 作為留學生,受到的限制太多(比如不能在校外打工);但我想至少大家都在努力地嘗試。
在這樣一個競爭慘烈、金錢至上的社會裡,we keep trying and struggling
也許你會問,留學生都有錢出國了,還要裝模作樣地去賺這一點錢給誰看?
我想這只能取於每個人的價值觀了吧。的確,能出國留學,家裡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土豪/有錢人。土豪花錢不用顧忌那是人家有那樣的資本,誰也沒有資格去說什麼。而對於不是土豪的留學生來說,能賺夠平時的生活費就是節約了家裡一大筆開支,而且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畢竟最後,誰都不願意當啃老族吧? 關於旅遊,一部分人其實是「被迫」旅遊。聖誕放假,學校不能住,那面臨的只有兩個選擇:回家或出去玩。 回家,聖誕一張機票來回大概10000+ 出去玩,酒店機票食物各種開支加起來差不多2000刀,也就是差不多12000人民幣 兩者沒差多少,而且前者還沒算上回國的開支。要是你,你選哪一個? 同樣要出那麼多的錢,何不出去玩一趟? 夏蟲不可語冰。
Find out the facts
其實說那麼多,造成對留學生偏見的根本原因還是大家缺少對足夠事實的認知。
記得上ethic課的時候,教授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
「Find out the facts! You do not make ANY comments about ANYTHING unless you know ALL the facts」
有些時候指責對留學生有偏見的人,這件事本身也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這部分人大多數都缺乏收集事實的渠道。這部分人只是passive audience,因為除了相信,他們沒有別的渠道去獲取更多的信息。
歸根究底,該被指責的是那些不知道事實還故意詆毀或是知道事實而故意誇大的人。不管是哪一類,都是對留學生和passive audience的不負責任! 確實,開頭的關於中國留學生富二代的公式是正確,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啊。
對於「中國留學生都是土豪,個個開豪車」「中國留學生仗著有錢有權,不學無術」這樣的指控,我只能說,在弄清所有事實之前,請用心的去思考,你到底要不要去相信你看到的。
微信號:gotous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