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遊泳後手臂上長滿紅疹。 記者 雷鍵 攝
高溫時節,到遊泳池戲水納涼是許多市民的選擇。 記者 楊新宇攝
暑假來了,氣溫也是一天天升高,人們越來越喜歡到遊泳池中去,既可以解暑還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但是,有的人從遊泳池出來,身上會起紅疙瘩,還很癢。
這是水質問題,還是個體差異?下面,我們來聽聽皮膚科專家是怎麼說的。
隨著氣溫升高,遊泳成了不少人喜歡的納涼方式。而家住渝北的小江(化名),卻因為在遊泳池遊了泳,半夜全身起紅疹,奇癢難忍。其父親懷疑,會不會是遊泳池的水質有問題?
孩子半夜癢得叫起來
市民江先生家住渝北區,2日晚,他和15歲的兒子一起來到嘉州路附近的一個遊泳池遊泳,父子倆玩到很晚才回家。
江先生說,之前他和兒子也去過這個遊泳池幾次,都沒有什麼異常。前天凌晨,從孩子的臥室裡傳來一陣叫聲,江先生跑進屋,發現兒子正在撓癢。打開燈仔細查看,孩子全身起了紅疹。兒子說全身癢得難忍,只能發瘋似地到處亂撓。
江先生連夜帶著孩子就醫。醫生初步診斷,可能是遊泳池的消毒劑有問題,孩子過敏,或者是真菌感染。究其原因,問題都出在了遊泳池。「因為兒子自從晚上遊泳回來,就沒碰過其他異常的東西。」江先生說。
退還了包月遊泳票費用
前天上午,江先生的兒子在塗抹了醫生開的抗生素藥膏後,全身紅疹的症狀有所緩解,瘙癢感覺也消退,不過病症並沒有完全消除。
為此,江先生找到遊泳池的管理方。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是遊泳池的水質有問題,但管理方仍退還了江先生包月的遊泳票費用300多元。事後,江先生表示,他了解到,當晚在該遊泳池遊泳的其他孩子,並未出現和他兒子類似的症狀。
前天下午3點過,記者來到該小區遊泳池,發現並無異常。周圍居民也表示,沒聽說過小區遊泳池水質有問題,遊泳池也並未停止對外開放。江先生兒子的遭遇,可能是個別情況。記者譚遙
調查
遊泳後起紅疹,不一定是水太髒
小江遊泳後回家,全身奇癢難耐的事引起了市民關注。為什麼只有小江中招了?在外面的遊泳池遊泳應該注意些什麼?昨天,記者採訪了有關方面的專家。
真菌可能讓你起紅疹
重慶市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林蘭介紹,這樣的案例在臨床上確實不多,主要原因可分為兩種:真菌感染和過敏。
「很多人一來就覺得是因為水太髒,其實我們在臨床中發現,很多並不是因為水質差引起的。」林蘭說,臨床中,遊泳後起紅疹最多的患者是因為真菌感染,而感染源頭並不是池水,而是因為和帶有真菌的其他人群有接觸,「可能是有真菌感染者也在同一池中遊泳,汙染了水源。」而如果是這樣,遊泳池裡部分對真菌敏感的個體就會被傳染,但像小江這樣只有他起紅疹的可能性並不大,「另一種可能,就是這個人本身是過敏體質。」
消毒水陽光可能是元兇
「而過敏人群在遊泳後起紅疹,很大可能不是水太髒而是消毒太過。」林蘭稱,現在遊泳池衛生檢查比以前嚴格了,但是有的遊泳池過猶不及,消毒用品用得過多,導致水中的氯等化學成分含量過濃,引起了部分人群的過敏。
「我以前就在同一個遊泳池遊泳,怎麼這次就起紅疹了?」林蘭說,過敏本身是一個個體差異性很大的事情,人們的過敏原並不是一生不變的,特別是高過敏體質人群,更有可能在各種與外界接觸中遇到新的過敏原。
另一方面,過敏人群遊泳後起紅疹,並不一定是因為遊泳本身的原因,「對紫外線過敏的人群,在戶外遊泳時更容易中招,因為陽光的暴曬引起了過敏反應。」
遊完泳個人清潔很重要
實際上,真菌感染和過敏後的人身上的反應也有差異。林蘭提醒,如果身上起紅疹,最好及時到醫院診斷原因,「過敏後紅疹一般是一片一片的,均勻分布;而真菌感染後起的紅疹其實是皮癬,部分還帶有皮膚潰爛的症狀,手腹和腳腹還會出現白色的浸漬。」
針對不同的病因,防範的方法也不同。如果是過敏,則要儘快查出過敏原,日常生活中不要接觸過敏原,高過敏體質患者最好不要遊泳。
而一般的遊泳者則要在遊泳後儘快用清潔水源清潔身體,特別是腋窩、下體等重點部位,並且保持身體的涼爽乾燥,避免真菌感染。記者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