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天助:全球各地讀書會的傳統與發展

2021-02-20 一起悅讀

德國「讀書會」是啟蒙運動後期形成的社團組織,與當時的教育聯合會、共濟社、啟蒙秘密會社一樣,都是具備批判功能的公共領域。依據德國當代法蘭克福學派大師哈伯瑪斯在其巨著«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中的論述,「讀書會」是以閱讀為中介,交談為核心,進行理性批判的公共領域。成員都是自願而來,彼此平等交往、自由討論。

十八世紀末的德國,社會中主要的讀者群是由學者、城市居民所構成。他們閱讀範圍除了一些經典之作外,大部分的興趣集中在當時最新的出版物。而隨著這樣一個閱讀公眾的產生,也形成一種相對密切的公共溝通網絡。由於讀者數量急劇增加,書籍、雜誌和報紙的產量也相對提升,作家、出版社和書店的數量與日俱增,借書店、閱讀室也越來越多,更重要的,作為德國當時新閱讀文化社會樞紐的「讀書會」也在此時建立起來。

「讀書會」所強調的是它的「公共性」,因而與私人領域是相對立的。從語言學的考察,十八世紀,德語名詞offentlichkeit是從較早的形容詞offentlich演變而來,跟法文的publicite和英文的publicity大意相同,其中的奧妙在以對談(lexis)為基礎。對古希臘人來說,公共領域是自由王國和永恆世界,公民之間相互進行對話,盡情將事物表達,並使之形象化;透過平等開放的爭論,才能展現真理——這就是希臘人所謂名譽的永恆性。

法國十七世紀裡,和讀書會功能類似的公共領域就是沙龍、咖啡屋,這裡是作為文學和藝術的接受者、消費者和批評者的讀者、觀眾和聽眾聚集的場所。大革命之前,原本是以文學和藝術批評為主,受到大革命的衝擊,慢慢趨向政治化,也因此形成文化的公共領域和政治的公共領域。參加的人主要是一些市民階級出身的作家、藝術家、科學家和失去政治影響力的資產階級。

不過當時的讀書會、沙龍、咖啡屋等公共領域,雖然標榜的是激進的民主,但由於一般市民階級、女性,由於教育和知識背景因素,並未具備觀點論述的「語用能力」,因此只能說是資產階級的公共領域罷了。

安‧哈金遜(anne hutchinson)被認為是美國第一個讀書會的組成者。1634年,這位清教徒領袖從英格蘭航行至麻薩諸塞州海灣途中,就每周聚集一些女性進行周日布道。當他在波士頓定居後,即邀請有興趣的婦女,每週兩次到客廳討論,從文學分析到神學論辯,因而常常和男性清教徒起衝突,被當局控告騷擾國家和平,而且私自在家集會不但不能見容與神,也不適合她的性別。因為這些宗教上的罪,安‧哈金遜竟被放逐。

馬汀(t.p.martin)在《我們自己發出的聲音》一書指出,安‧哈金遜的讀書會雖然持續不久,但卻為讀書會開創先例:全部為女性成員,自我教育的目標,帶領人果斷及個人魅力,討論焦點由文學擴展到時事議題。

近代美國讀書會源起於十九世紀初期,一群生氣盎然的新英格蘭婦女,聚集討論當時一些出版品所發表的議題,十九世紀末,讀書會已形成行業並一片蓬勃。婦女改革團體、教會團體、猶太婦女全國評議會、美國大學婦女協會等等,紛紛發展讀書會和文學社,為的是提升婦女的知識,以及提供社交活動的機會。

二十世紀前半葉,移民潮、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經濟大衰退釀成生活上悲慘的巨變,也改變了人們對書的看法。書不再是增強長久建立的傳統價值體系,或只是日常生活的逃避之道。世界必須面對達爾文和弗洛伊德理論的挑戰,社會充滿了騷動與不安,人們懷疑存在的意義。讀者期盼從書裡頭理解,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1929年芝加哥大學校長哈欽斯(r. hutchins)即在芝加哥大學校園推動讀書會,並持續22年親自帶領學生討論文學名著。哈欽斯發現學生只是讀書的機器,缺乏分析閱讀材料的能力和技巧,於是提倡「我在故我思」(i am,therefore i think),強調我能思考我所讀,並且讓文學理論與分析走出學術的殿堂,邁向全國的閱讀大眾。

1947年,名著基金會(great books foundation)推動文學閱讀方案。如今名著基金會仍然是極具影響力的團體,吸引全國無數的民眾參與討論。領導者都受過訓練課程,討論過程注重詮釋分析而非現代形式主義的文學批評。長久以來,名著基金會的領導人訓練課程以及細心篩選的讀物都對讀書會的發展,發揮無比的影響力。

1960年代,當人們的精力都導向社會和政治行動主義的時候,讀書會又再度活躍起來,而且數量不斷增加。雖然婦女是主要的改革者和參與者,但也有些團體是男性、夫婦或單身男女組合。報紙開辦專欄報導地方讀書會的訊息。全美國的小鄉城中,讀書會變成人們與社區之間的生命索,而不致於生活在孤離之中。讀書會變成街坊聚會的進化產物,改變以往在酒館、門階聚會的習慣,最主要的,讀書會的出現,提供了美國人價值論辯的機會與自由想像探索的空間。

英美讀書會基本上是由喜愛文學閱讀和討論者所組成,然而其發展方向各有不同。有些以人際和社會為主,有些注重學問,而有些讀書會則以某項特定科目或作者,做為探討的焦點;有些讀書會表面上聚會是為了討論書,實際上是提供參與者交友或人際關係的管道,在這種情形下,讀者將書本應用到個人生活,而且讀書會提供成人交談與社會聲望(通常是在社區裡);另一些讀書會則閱讀比較有水準的小說和嚴肅文學,延續精英主義的思想,以文學批評為目的。

據美國讀書會專家傑考伯遜(r.w.jacobsohn)估計,1994年全美國約有二十五萬個讀書會,而1997年估計,全美國已有五十萬個讀書會,是三年前的兩倍,為美國社會提供了閱讀、討論與人際交往的溫馨場域。

在瑞典,學習圈(study circle)的形成為社區區民構造了一個對話的場域,因此提升了民眾的民主與參與能力。如今學習圈已經變成瑞典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是成人很自然的聚集在一起的學習活動。瑞典每年各社區有三十二萬個學習圈在進行,二百九十萬名成人在參與,形成學習圈的傳統。其特性包括:

學習圈的理念深入組織:使學習圈成為組織中教育、資訊、問題解決、政策決定和行動的場域,並將其過程制度化。

2.共同的術語:每個人對學習圈的原則和構成都有一致性的理解。他們對誰參與、為什麼參與、學習什麼、有什麼效果都能侃侃而談。

3.接納學習圈的原則:自願、參與和民主的原則。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強調「人人都坐在前排,每人皆握有麥克風」。參與人數5~20人,每一個學習圈3~5個連續會期。訓練有素的領導者(不是主席)、催化性的材料(不是教材)和主動積極的參與者是學習圈組成的鐵三角。參與者的學習來自於學習材料、他人經驗,偶爾來自外界的資源。每個人的意見皆有其效用,而且被接納。

4.站在參與者的立場:聚會場所以參與者的生活、工作和平常聚集的地方為主,例如咖啡屋或麵包店。

5.地方自主性:擺脫中央的指導和資源的控制,其活動皆以組織、社區和參與者的角度為出發點。

瑞典學習圈學習的重點不在於知識的獲得,而在於民主的風範、參與的能力和集體的行動。一般而言,學習圈具有下列效用:

成員彼此學習--增進經驗學習的理念;

提升對不同觀點的容忍度和對差異的理解,進而尋找行動的共同點;

從史明所著的«臺灣人四百年史»發現,臺灣地區讀書會的發展,可追溯1923年臺灣革命組織重要成員許天送、翁澤生、楊朝華、鄭石蛋等人,於9月25日以「觀月會」為名,召集同志30多人在淡水河中的小舟,所成立的「臺北青年讀書會」,他們一方面共同研討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義,一方面傳播革命思想。在白色恐怖時代,「讀書會」大都是對統治政權所禁制書刊的研讀,也因此一直被視為非法的、反動的組織。

然而1990年代開始,由於社會開放,思想逐漸解禁,在成人教育的推動與婦女成長的需求下,讀書會成為社區一股新興的學習組織,據估計今日臺灣地區至少有15000個,以不同名稱出現的讀書會團體。基於不同傳統,臺灣地區的讀書會也呈現不同樣態、不同的運作方式。

為什麼許多人想參加讀書會,依據調查的結果大致有下列幾個理由:

讀書會是正規學校教育(formal shooling)以外的一種繼續教育。沒有學籍、沒有學分,當然也沒有掌控大權的教授。

2.讀書會提供機會閱讀以前想讀卻未讀的好書,或是以成人的觀點再次閱讀。

3.讀書會書目的選擇往往非限於個人的學術背景、興趣經驗,因而擴展了成員的知識領域。

4.讀書會提供一種接納、肯定、非裁判的氣氛,讓成員具有歸屬感。

5.讀書會的組成是因成員想要參加,而非必須參加。這種聚合具有較大的團體動力。

6.讀書會提供朋友、同事連繫的社會環境,讓他們可以聊天、分享工作心得,建立關係網絡。

7.讀書會的聚會可以磨練團體動力技巧,增進思考和批判閱讀能力。

8.讀書會是一塊沃土,讓成員無論在公共領域或個人生活得以成長和自我反省。

9.讀書會是一種支持性的團體,讓成員享受到舒適、滿足、豐收的感覺。

10.讀書會強調「打開耳朵」積極傾聽別人的說法,提供不同的學習、思考,甚至生活的徑路。

近代教育的普及並未擴大公共領域的空間,甚至因國家、私人企業、大眾媒體的發展而解體。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後期發展過程中,國家和企業佔領了原本公共領域的社會空間,公共領域蛻變為統治領域。

一方面國家取代公共領域教育、調解社會衝突的功能;另一方面大公司也侵入公共領域,把個人由一位公民、一位文化與政治事件的討論者,變成文化的消費者、政治與媒體景觀的旁觀者。

尤其大眾傳播的發展,把消費文化導入家庭與社會,特別是黃色書刊與電視節目,只滿足閱聽人的官能需求,而非促進文化批判與政治思考,聲光湮沒文字,娛樂排斥內涵,社會充斥著淺薄速食文化。

加上公關公司、民意調查事業的繁榮,以包裝行銷和營造民意的方式引導社會大眾,原本資產階級公共領域在讀書會、沙龍、咖啡屋裡的理性批判因而解體,人民被分裂為少數文化生產精英和大眾消費兩極結構。


主編:宋峸 || 本期責編:小悅君



一起悅讀俱樂部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投稿 | 合作 | 加入我們:

17read@sina.com

熱線:400-026-026-4

覺得不錯,點個讚鼓勵小編一下囉!

相關焦點

  • 邱天助:如何成立一個讀書會
    大家都方便到達處。 在此情況下,小區圖書館、學校圖書館是最佳選擇,退而求其次,團體輔導室、小區活動中心、公司會議室也可運用。 三、如何組織 組織架構影響到讀書會的運作,理念、動機、成員人數的不同,都會形成不同的工作分配,其中並沒有固定的工作模式。
  • 邱天助:什麼是讀書會
    為什麼許多人想參加讀書會依據調查的結果大致有下列幾個理由: 1.讀書會是正規學校教育(formal shooling)以外的一種繼續教育。 2.讀書會提供機會閱讀以前想讀卻未讀的好書,或是以成人的觀點再次閱讀。 3.讀書會書目的選擇往往非限於個人的學術背景、興趣經驗,因而擴展了成員的知識領域。 4.讀書會提供一種接納、肯定、非裁判的氣氛,讓成員具有歸屬感。 5.讀書會的組成是因成員想要參加,而非必須參加。
  • 人物誌 | 神州數字CEO孫茳濤:自助者天助之
    第三,「自助者天助之」的幸運。在整個創業過程中夾雜著很多的偶然因素,有許多是超出了我創立項目時的預想。這或許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自助者天助之」的幸運。廣闊的空間能否跑出來需要考驗,對手也有變化,從全球視角來看大的產業發展,更激烈,競爭也更強大。
  • 第26期上觀讀書會丨全球視野下的「他們」,是「陌生的熟人」
    8月17日上午9時,第26期上觀讀書會暨「世界與我,我與世界——《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新書發布會」,將邀請叢書總主編、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教授,叢書總主編、復旦大學王升遠教授,分冊《全球視野下的餘華》主編、浙江師範大學高玉教授等,在上海書展現場與讀者一同探討這些話題。中國文學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是世界繁複多元文化中的一個種類,始終在倔強地發展著自己。
  • 學生活動||全球議題的興起及其治理 ——第44期本科生「縱橫」讀書會成功舉行
    讀書會之前,同學們已經就相關論文進行了閱讀和學習。因此,同學們的發言很是理解。20級官恆同學首先表達了他對於網絡安全議題興起的理解,並以此展開討論。緊接著來自19級國際政治班的孟祥毅和李偉同學,來自20級的張祥斌、施景耀等同學紛紛就全球議題興起的原因和治理機制以及治理面臨的挑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道禾成都讀書會招募
    有幾個城市已做完第一回讀書會六期,開始第二回,成都第一回即將開始。我們在此分享一些關於廣州讀書會的回顧,其他城市的內容請大家關注各地讀書會的公眾平臺。 讀書會生命發光的人:高天晨老師 到今年道禾滿了二十年,道禾第一屆的畢業生們陸續從世界各地、臺灣當地的大學裡畢業回到道禾工作。
  • 自助者天助之 自強不息
    請記住:「自助者天助之」求人不如求己,就是「自助」。出生不好不自卑,遇到困難不放棄,微笑地面對生活中的打擊和挫折,坦然地對待世上的不公和不平。「自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樂觀向上,充滿愛心的態度。擁有這種態度的人,定會充滿堅定的生活信念,去改善自己某時所處的不利局面。
  • 每日諺語:自助者天助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諺語:自助者天助 2013-01-28 16:0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小松讀書會
    先在年級中做了一個閱讀問卷調查,除了看一看有多少學生有參加讀書會的意願,更主要的是了解一下每個有參與意願的學生的閱讀狀況,最終選拔出二十名左右同學參加。讀書會差不多兩周左右組織一次線下的讀書活動,每次兩小時左右。一年多時間裡組織了近20次的活動。我對學生們說,雖然我們的讀書會是老師自己來做的一個民間讀書會,形式上是免費的,但不要因為免費就不珍惜。
  • 讀書會分享 | 弘揚紀蘭精神,發揮榜樣作用,踐行優良傳統,培育良好...
    讀書會分享 | 弘揚紀蘭精神,發揮榜樣作用,踐行優良傳統,培育良好家風 2020-05-17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邱老師唯一的救贖方法
    為了息事寧人,邱老師為了自己的女人前途大業親自出馬,寫信道歉。這封信完全可以直接寄給苟晶本人,為什麼非要讓苟晶的三妹轉交呢?因為這一年,苟晶三妹的班主任也是他,而且正面臨著高考!此乃邱老師第一次道歉!2、當苟晶實名舉報不到24小時,消息靈通的邱老師就出現在了苟晶的老家門口。
  • 這些上海的讀書會,串起了申城閱讀之美
    上海的讀書會基本選擇了周五晚上或周六下午等某個固定時段,在固定的閱讀空間內,有一個或者一批熱心閱讀的推廣人為打造讀書會默默付出。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王偉認為,現在讀書會的數量很多,除了錯位發展形成特色之外,上海的各大讀書會已經開始相互呼應,形成聯動,持續地增厚著上海整體閱讀氛圍。
  • 【全球英語精英賽】張和: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
    源於他們長時間的積累以及不斷挑戰自我↓↓↓今天再給您帶來一個身邊的優秀案例——全球英語精英賽遂寧初賽優秀選手張和,不僅因為他在全球英語精英賽舞臺上的出色表現,還有每次考試英語成績都在140他說這一切是因為「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
  • 冬至其二·邱承彬邱木兮二十四節氣詩
    《冬至其二》作者:邱承彬金銀年糕冬至團 嬌耳神湯益消寒 桐葉稀零鵲巢見經過發展與傳承,就成了現在的水餃。民俗稱:「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餃子,夏至面」。4.稀零:稀疏,稀少。5.鵲巢:鵲的巢穴。6.見(xiàn):同現,出現,顯露。
  • 灣區讀書會·會展灣專場——知行修遠 深商之道
    這個具備全球視野和開放胸懷的群體,在深圳這座城市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歷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深刻而長遠地影響了深圳社會經濟的發展歷程。深圳商業的知行歷程人類文明多年的歷史驗證,以知促行,以行革知,做到知行合一,就是引領城市與文明走向繁榮的必由之路。
  • 邱承彬隸書邱木兮書法「雕」字·邱體字隸書字帖·邱隸字帖46
    邱體字隸書字帖·邱承彬邱木兮書法「雕」字·邱隸字帖46邱隸字帖·邱承彬邱木兮書法「雕」字·邱體字隸書字帖46書法的宗旨有二:1美麗,美輪美奐,誰看都美,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觀,怎麼美就怎麼寫,結構和流線都美
  • 邱海軍:盡職盡責扶貧濟困的愛心村支書
    邱海軍出生在新田縣城郊的過肥田村。高中畢業後,他回鄉務農,面對貧寒的家境和窮困的老鄉,他立志尋找出路,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東拼西湊借了幾千元錢,在縣城開辦了一家小冷製品小店,經過多年打拼,走上了致富之路。他致富不忘鄉親。能為百姓做點好事,是他的人生追求。針對畜禽產品市場存在豬肉價格高、注水現象嚴重以及市場上銷售未經檢驗檢疫肉品等問題,邱海軍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讓居民吃上放心肉。
  • 書香讀書會,當經典繪本遇上傳統皮影戲,會發生什麼事情
    近日,湖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辦的書香讀書會——《七隻瞎老鼠》融入到皮影戲中。當經典繪本遇上傳統皮影戲,天真童趣遇到傳統文化,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手藝 當繪本皮影戲正式上演 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皮影道具、老師充滿感染力的故事旁白與配音,通過親子閱讀+表演的形式,使得在場的小讀者與家長們都沉浸其中,一同感受皮影戲帶來色彩美,在光與影的演繹中,體驗精彩的故事和傳統文化
  • 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
    作者:邱承彬邱承彬在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邱承彬攝影甘肅嘉峪關懸壁長城
  • 一汽豐田豐越工廠累計生產百萬輛,後疫情時代自助者天助
    外界容易誤解的一點,是TNGA於傳統模塊化生產的區別。起源於二戰美國建造萬噸級自由輪的模塊化生產,催生了上世紀「汽車平臺」概念,但傳統平臺主要價值在於降低生產成本,對用戶關心的換型後整車性能、車身長寬等優化卻幾乎毫無作用,開起來換皮不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