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企價格戰,鮮牛奶比水還便宜?
在頭條熱榜中,乳企價格戰,鮮奶比水還便宜引起了市場熱議,隨著大家對健康飲食關注,牛奶飲品的行業競爭在加大,價格戰有什麼利弊呢?在我們日常喝的牛奶品牌中,有全國有名的國產牛奶品牌,伊利,蒙牛,光明等,也有一些地方性的接地氣的乳企品牌,比如燕塘,三元等本地鮮奶企業。匹配了不同消費群體對於牛奶飲品的不同需求層次。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們從解決溫飽到走向健康飲食的階段,大家的生活消費水平也高了,消費需求也不只是產品數量,更加看重產品質量和安全。
-
六大乳企齊聚東北奶源帶 競爭加劇或致奶價上漲
「個人認為,東北是三大黃金奶源帶中最好的。」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完達山、飛鶴、雀巢、紅星、雅士利均聚集東北,並完成了布局。像伊利這樣的全國性品牌殺入,對散戶可能是多了一個出口,但也可能由於競爭激烈,導致奶價上漲,造成當地企業的成本壓力。
-
蒙牛等乳企涉嫌欺騙消費者 乳酸菌市場或成重災區
蒙牛等多家乳企涉嫌欺騙消費者 「打假紅人」葉光稱「調製乳」不能當「牛奶」賣 葉光對記者表示,其目的是還「調製乳」本來面目,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目前已經有龍頭乳企主動來溝通,承認錯誤進行整改 記者 夏 芳 近日,有關調製乳標識一事在乳製品行業內掀起不小波瀾。
-
四川老牌乳企菊樂重啟IPO,七成營收靠含乳飲料
乳製品企業四川菊樂的產品包括含乳飲料、滅菌乳、調製乳、巴士殺菌乳、發酵乳、複合蛋白飲料等。公司最早註冊於1985年,1996年推出了「菊樂純牛奶」,在四川地區的乳製品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作為區域乳企,菊樂體量不大。
-
百億市場規模,乳企巨頭紛紛入局,巴氏奶之爭誰是贏家?
此外,新乳業還加快了收購整合地方乳企的步伐,加速了上遊奶源的布局。2019年,新乳業先是收購福州「澳牛」乳業一半多的股權,後入股現代牧業,成為第二大股東。今年5月,新乳業又收購寧夏寰美乳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光明、三元這些傳統巴氏乳企巨頭也不斷推陳出新,積極應對競品的滲透。
-
乳企跨界分食烘焙「大蛋糕」
火熱的烘焙行業自然成為企業跨界的選擇之一。日前,光明乳業首家烘焙麵包店「光明悠焙」在上海開業,這也是光明乳業繼進軍冷飲市場後,跨界的又一嘗試。此外,恆天然、新希望、蒙牛等乳企都瞄準了這一市場機遇,欲將烘焙打造成新的市場連接樞紐,助力企業發展。小烤箱「大蛋糕」烘焙市場規模數千億隨著居民收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我國烘焙食品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
四莞企名列省級機器人骨幹(培育)企業
近日,廣東省經信委公示了第二批省級機器人骨幹(培育)企業名單,共有東莞市速美達自動化有限公司、廣東松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艾爾發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西格瑪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四大乳企廣告日均燒錢4250萬元 利潤空間被侵蝕
中新社發 任東 攝 國內四大乳企上半年總共花費廣告宣傳費用高達77.42億元,按照上半年182天計算,平均每天四家企業的廣宣投入達到了4250萬元。但事實上,完全依靠廣告效應帶來的銷量不僅嚴重侵蝕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而且究竟能維繫多久也很難說。 隨著國內各乳企的半年報陸續披露,中國乳業的現狀也真實地浮出了水面。
-
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來源:中國經營報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本報記者/孫吉正/北京報導牧業作為重資產的上遊產業,經歷了多年低谷,終於迎來了上升期。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
-
13家乳企今年扎堆闖關IPO可持續經營能力成上市「硬指標」
另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釋放出上市信號的乳製品企業或相關原料供應商共有13家。一時間,乳企扎堆上市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分析認為,乳企扎堆上市的主要原因在於提升競爭力和風險抵禦能力。在區域市場或細分領域擁有更紮實基礎的乳企,在估值上也會出現不同的參照。而對單品或區域市場過於依賴的擬上市乳企,如果在經營上不具可持續性,將可能成為監管部門審核的焦點。
-
美贊臣入局 乳企暗戰A2奶粉市場
A2奶粉市場正成為乳企爭相布局的領域。10月18日,美贊臣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美贊臣推出了首款A2蛋白奶粉產品——美贊臣A2蛋白系列。近年來,以A2蛋白為代表的奶粉興起,乳企紛紛入局,A2奶粉市場爭奪戰一觸即發。不過,由於A2牛奶公司此前在華註冊了商標,美贊臣、達能等企業的A2奶粉目前只能在跨境電商平臺銷售,渠道受限。
-
成本過高競爭激烈 中國乳企面臨奶源憂慮
伊利自建草原面積達5000多畝,而全部的種草面積則達33580多畝,涵蓋東北、安徽、內蒙古等乳業發達地區。 從源頭控制 有了三聚氰胺的前車之鑑,即便是自控奶源,乳企從奶牛飼養起就變得小心翼翼。 蒙牛公司眉山工廠2011年出現產品黃麴黴素M1監測結果超標。
-
乳企紛紛試水孕婦奶粉
乳企紛紛試水孕婦奶粉非必備必需 培養消費意識仍是重點□ 本報實習記者 暴夢川奶粉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奶粉品類細分化也成為眾多乳企的關注重點據統計,目前市場上伊利、雀巢、菲仕蘭、合生元、惠氏、飛鶴、澳優、雅培、恆天然等乳企已經推出了孕婦奶粉。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孕婦奶粉的發展進程明顯加快,比如去年11月澳優推出了淳璀有機孕產婦奶粉;去年12月安滿推出了孕產婦配方營養奶粉;今年3月,雅培有機推出雅培菁摯媽媽奶粉等等。各大乳企一系列的舉措,將孕婦奶粉市場推向熱潮,成為奶粉新一輪的關注熱點。
-
乳業同質化競爭加劇,多元化布局成乳企新選擇
與此同時,中老年消費市場升溫明顯,促使多家乳企轉向保健食品行業。高端液態奶的強勁需求,也吸引了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多家乳企的布局。 從當下發展趨勢來看,整個乳品行業功能、專業市場需求巨大,乳企開始向保健食品領域拓展,經營多元化;少子、老齡化等現象將推動服務消費成為主流,促進多元化和個性化市場繼續高速發展;專業食品亦是未來產業的重要趨勢,而營養技術研究實力將成為乳企市場競爭的核心力。
-
乳企爭相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
原標題:乳企收購牧場背後:奶源爭奪戰打響牧業作為重資產的上遊產業,經歷了多年低谷,終於迎來了上升期。自今年以來,頭部乳企開始在國內大量入股和收購牧場,優然牧業等上遊企業也著手登陸資本市場。而眾多企業搶佔上遊資源的背後,是由於今年春節以來原奶價格的飛速上漲,壓縮了眾多乳企的利潤空間。
-
洋奶粉出事了,國內乳企先別偷著樂
「出事的不只是國產奶粉,洋奶粉也不是100%保險的。」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不會太理智認為只是某個批次的問題,他們會因此不再信賴這個品牌了。(8月5日現代快報) 紐西蘭奶粉肉毒桿菌事件愈演愈烈。這時候不少國內乳企大佬恐怕已經樂不可支了。不過,大佬們不要高興得太早。這次洋奶粉出事,其實也牽連了很多國內企業。
-
國外還在倒奶,國內乳企為何集體搶建萬頭牧場
來源:一財網疫情帶來的國際奶源的不確定性加劇,國內乳企再次開始密集建設萬頭牧場。 當美國奶農還在為牛奶賣不掉而倒進下水道,多家中國乳企卻開始重新投建新的萬頭牧場。國內乳企興建萬頭牧場的熱情突然高漲,記者今日從多家乳企確認,近一個月來,國內有多個超大型牧場項目或乳業園區投建,部分乳業園區的設計產能高達10萬頭。在業內看來,與上一輪資本驅動的牧場虛熱不同,本輪乳企意在穩固上遊供應,同時化解世界疫情可能帶來的原料供應風險。
-
區域乳企為搶「鮮」頻出招
乳企巨頭布局低溫鮮奶領域,在推動這一品類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區域乳企若要保持低溫鮮奶的品類優勢,「新鮮」仍然是核心競爭力。宣傳鮮奶優勢之前,國內乳企大多都是以生產低溫鮮奶為主的,但是由於冷鏈體系不夠完善、鮮奶產品不易保存,使得銷售半徑有限,因此低溫鮮奶是區域乳企的傳統優勢品類。
-
品類競爭火花四濺,乳企如何脫穎而出?
各大乳企從立足發展嬰幼兒配方到延展到全家,正不斷實施從品牌到品類的戰略布局。隨著行業競爭不斷升級,未來,乳企到底該如何突破品牌和品類的發展也引起了筆者思考。也有代理商談到:「隨著嬰幼兒奶粉進入紅海市場,挖掘新藍海成了一些乳企的發展方向。市場主要就是針對消費者需求,現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學生學業壓力也比較大,所以消費者的營養補充範圍就漸漸成了全家營養。」
-
惠氏入局 乳企巨頭搶灘「特配粉」藍海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2016年《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正式實施,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簡稱「特醫食品」)市場正式向國內外企業開放。未來,在國內生產、銷售的 「特配粉」品牌、種類將逐漸增加。但是,特配粉與嬰幼兒配方奶粉(以下簡稱「嬰配粉」)市場不同,未來藥企也將加入該市場份額的爭奪,對於乳企來說,能否邁過特配粉研發上的醫學技術門檻,成為各乳企需要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