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打卡 |《傷寒雜病論》作者?

2021-02-07 公務員學習

以下題目選自國考試題及模擬題,建議先思考作答,後查看答案。如有問題,歡迎在圖文下方留言。

今日打卡共5題

建議用時5分鐘

小趙騎車去醫院看病,父親在發現小趙忘帶醫保卡時以60千米/小時的速度開車追上小趙,把醫保卡交給他並立即返回。小趙拿到醫保卡後又騎了10分鐘到達醫院,小趙父親也同時到家。假如小趙從家到醫院共用時50分鐘,則小趙的速度為多少千米/小時?(假定小趙及其父親全程都勻速行駛,忽略父子二人交接卡的時間)

A.10

B.12

C.15

D.20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行程問題,屬於相遇追及類。第二步,由又騎10分鐘、共用時50分鐘可知,小趙被追上時,用時為50-10=40(分鐘)。同時到家那麼可知父親返家用時10分鐘,即小趙40分鐘的路程等於父親10分鐘的路程。則有V趙∶V父=1∶4(路程一定,速度與時間成反比),故V趙=60÷4=15(千米/小時)。因此,選擇C選項。

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解析:第一步,觀察特徵。組成元素不同,優先考慮數量類或屬性類。每個圖形均由圓和三角形兩種元素組成,考慮元素的個數和種類。第二步,九宮格,橫向規律較為常見,優先考慮。數元素的種類和個數無明顯數量規律,元素運算無規律,考慮元素的換算規律。利用元素等差數列的換算公式,應用於第一行無換算規律,利用第二行中可得,圖1+圖3=2×圖2,即(3△+3○)+(3○+△)=2(4△+2○)得到代換公式:1○=2△。將公式代入原圖得三角形個數,第一行依次是12、11、10,呈等差規律;第二行依次為9、8、7;第三行依次為6、?、4,因此問號處三角形個數應該為5個,只有C項符合。因此,選擇C選項。

某公司有員工100人從事某產品的生產。現在,公司決定從這些員工中分流一些去生產新產品。分流後,繼續從事老產品生產的員工平均每人每年創造產值在原有的基礎上最多可增長1.2倍。若要保證老產品的年產值不減少,則最多能分流的人數是:

A.15人

B.16人

C.53人

D.54人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工程問題,屬於效率類,用賦值法解題。第二步,賦值原來每個員工的效率為1,則老產品的總量為100。那麼要使分流出去的人儘可能多,則分流後每人的效率儘可能大,最大為2.2,至少需要保留100÷2.2≈45.5(人),故至少得保留46人。第三步,最多可能分流的人數為100-46=54(人)。因此,選擇D選項。

18周歲∶選舉權


A.下雨∶地溼

B.氧氣∶燃燒

C.瓜熟∶蒂落

D.水漲∶船高

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幹邏輯關係。「18周歲」是擁有「選舉權」的必要條件,二者屬於必要條件關係。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下雨」是「地溼」的充分條件,二者屬於充分條件關係,排除;B項:「氧氣」是「燃燒」的必要條件,二者屬於必要條件關係,與題幹邏輯關係一致,符合;C項:果實沒有成熟也可以掉落,「瓜熟」並不是「蒂落」的必要條件,排除;D項:「水漲」會導致「船高」,二者屬於因果對應關係,排除。因此,選擇B選項。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同疾病作鬥爭的偉大成就。我國最早的中醫學專著是:

A.《黃帝內經》

B.《傷寒論》

C.《金匱要略》

D.《溫病條辨》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中國古代醫學。第二步,《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時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與《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並稱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因此,選擇A選項。B項:《傷寒論》成書於東漢時期,是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是一部闡述外感病治療規律的專著。C項:《金匱要略》成書於東漢時期,是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雜病診治的專著。D項:《溫病條辨》成書於清朝嘉慶年間,是吳瑭所著,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是清代溫病學說的標誌性著作。

 回復「打卡」查看所有往期內容 

成功,源于堅持

許你,未來可期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作者——「醫聖」張仲景墓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國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藥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同樣也做出了重要貢獻,書記上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確立的六神辯證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 郝萬山講傷寒論01—《傷寒雜病論》的作者
    他的代表作就是流傳到我們今天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所以這次我給大家講授《傷寒論》,應當是個體化治療方案的代表。而創立這種方案的著名醫家張仲景,這是我首先要介紹的問題。《傷寒論》的作者,嚴格地說,張仲景他寫的書叫《傷寒雜病論》。
  • 【專家講座】郝萬山講傷寒論01—《傷寒雜病論》的作者
    他的代表作就是流傳到我們今天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所以這次我給大家講授《傷寒論》,應當是個體化治療方案的代表。而創立這種方案的著名醫家張仲景,這是我首先要介紹的問題。《傷寒論》的作者,嚴格地說,張仲景他寫的書叫《傷寒雜病論》。
  • 《傷寒雜病論》學習說明書
    傷寒論首創辨證論治4.傷寒雜病論,不只是治外感病,也廣泛用於雜病。二、怎樣學好用好經方(一)熟讀原文,掌握方證熟讀以至背誦傷寒論的原文,歷來是學習傷寒論的最重要方法,也是運用好經方的基本功。進來看傷寒溫病治法速查版:傷寒論113方(內含圖片速查版)《輔行訣13方》傷寒論的源頭傷寒大禮:傷寒辨證直解《傷寒論》方證匯總大全集必保存收藏:傷寒論圖解捷悟(附真正的傷寒六經提綱)《傷寒雜病論》用戶說明書(讀傷寒前必看的說明書)看懂此篇,你便掌握了傷寒六經治病的核心醫林高人的傷寒經方語錄
  • 傷寒雜病論義疏·少陽經總論
    導讀:《傷寒雜病論義疏》本於長沙古本《傷寒雜病論》,所謂四古本之一,此版本來歷過於離奇,且原文內容多疑有後世手筆,一般認為屬於偽本。
  • 張仲景經歷的「大疫」:《傷寒雜病論》中的傷痛記憶
    我突然想起我讀博士時,凍國棟老師給我們博士生布置的三篇文獻《傷寒雜病論序》《典論論文》《與吳質書》,所以把這幾篇文獻布置給幾位一起讀書的學生。本來期待他們談點什麼,結果沒有等來「雲回復」。於是翻出數年前的讀書筆記,自己隨便寫寫吧。
  • 《傷寒雜病論》是怎樣撰成的
    】      近幾年來由於不少考證學的研究揭示出已有足夠的論據證實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以下簡稱《傷寒》)的主要方證源自《湯液經法
  • 《傷寒雜病論》方在中醫骨傷科的應用
    《傷寒雜病論》方在中醫骨傷科的應用作者 / 田心義湖南中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編輯 / 劉剛 ⊙ 校對 / 許琦頭部外傷(腦震蕩、顱內血腫、腦挫裂傷等)而腦外傷中後期患者,由於外傷後(1至2月)頭部有些症狀仍未解除,終日鬱鬱寡歡,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則嘔;久思傷脾,水溼運化失職,致水溼內停則食慾欠佳,口吐涎沫;肝氣上逆,上犯腦竅,故頭痛連巔頂;以上病證,雖非原發,卻也屬傷後變證,但既然病證相似,治療亦可同法(異病同治),這就是中醫辨證施治的特點,辨證準確,即可應手而效。
  • 我是如何學習《傷寒雜病論》的
    其加減變化也最多,如桂枝湯證兼有項背強几几,可重用葛根,無汗另加麻黃;發汗過多,更惡風寒,可與附子;發汗後,身體疼痛,脈沉者加芍藥生薑人參而成新加湯;腹中疼重用芍藥,疼痛重屬實者可加大黃。若失精家可加龍骨牡蠣;虛勞可重用白芍飴糖而成小建中湯。
  • 【經方縱橫】傷寒雜病溫病一體論(上)
    從漢末魏晉到明清,從傷寒雜病到瘟疫溫病,這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歷史過程,其中臨床上不斷發生的種種變化,通過歷代醫家的醫著有所反映。它們有的注重臨床經驗,有的偏向理論發揮,整個臨證理法方藥的記載,內容繁雜,精彩紛呈,有待於今人用心整理。
  • 《傷寒雜病論》用戶說明書(讀傷寒前必看的說明書)
    "3.傷寒論首創辨證論治4.傷寒雜病論,不只是治外感病,也廣泛用於雜病。 二、怎樣學好用好經方(一)熟讀原文,掌握方證熟讀以至背誦傷寒論的原文,歷來是學習傷寒論的最重要方法,也是運用好經方的基本功。「傷寒論」這本書並不深奧,是作者用當時的白話或者方言,把自己的想法,做法,或所見過的,包括看病的過程記錄下來而成。仲景書蘊涵著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歷代研究傷寒論的著作中,有很多的是研究傷寒論這本書,並不是研究怎樣治病。故必須立足臨床,從白文中探究其辨證用藥規律是至為重要的。1.歷代注家多從不同角度理解傷寒論。
  • 張仲景:醫聖治病方法多坐堂、人工呼吸、灌腸傷寒雜病記錄傳千古
    他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以精湛的醫術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寫出了一部創造性的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他是最早的坐堂醫生,他是第一個發明人工輔助呼吸的,他也是第一個用灌腸方法治病的。他在戰亂的年代懸壺救世、不求名利、憐憫百姓為中國醫學作出傑出貢獻。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僚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使他從小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
  • 張仲景是怎樣寫成的《傷寒雜病論》
    承繼經方精華 整理方證經驗若稱張仲景為方劑之祖,認為《傷寒》中諸方(《傷寒論》113方,《金匱要略》145方)是其首創、發明,是有違常識。
  • 【不生病的智慧:曲黎敏精講《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好課分享
    如果你需要:不生病的智慧:曲黎敏精講《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
  • 郝萬山講傷寒論05 —學習《傷寒論》的方法和要求
    前一段的課程,我們對《傷寒論》的概論部分談了五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傷寒雜病論》的作者,張機字仲景,生於東漢末年。由於在歷史上,有他關於做過長沙太守的傳說,所以,後世醫家用「長沙」作為張仲景的代稱,或者是張仲景著作的代稱。他是東漢末年的南陽郡人,所以在他的著作裡常常出現當地的一些方言,這是我們在學習《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時候應當注意的問題。
  • 【經典傳承】張仲景​——傷寒卒病論集
    什麼要求:1.背誦傷寒論序,也就是這篇《傷寒卒病論集》;2.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抄寫2遍,自己留一份,老師留一份。為何要這麼要求?答案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希望學生們在學習經方學習經典的時候能用心去感悟這些貌似冰冷靜態的文字,用心去感觸張仲景看似遠離我們的這位聖人。設法在心境上與仲景達成一致,並儘可能的產生共鳴,與仲景隔空對話,如此學習將事半功倍。
  • 天天打卡 | 《陋室銘》的作者是?
    今日打卡共5題建議用時5分鐘下列各句在表達上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最後一課》和《競選州長》都是短篇小說,前一篇的作者是都德,後一篇的作者是馬克·吐溫,他們都是法國人D.《捕蛇者說》的作者柳宗元,《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和《石壕吏》的作者杜甫都是唐朝人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第二步,《捕蛇者說》的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抓住蛇毒與苛政之毒的聯繫,巧用對比,通過捕蛇者與毒蛇之毒來襯託賦稅之毒,突出了社會的黑暗。
  • 漫談《傷寒論》
    說到《傷寒雜病論》,醫界人士有誰不知?從古至今,《傷寒論》在中醫學中都佔有絕對重要地位,時下中醫被大致分為學院派、民間傳統派,但無論哪一派別,都尤其重視傷寒論的學習,可謂不學傷寒論,不足以稱中醫!傷寒論有宋本(現已遺失),桂林古本,長沙古本,涪陵本,白雲閣本,後幾本流於民間的內容都類似。
  • 傷寒雜病論類方之桂枝湯類方,另一種方法學傷寒!
    傷寒雜病論類方之桂枝湯類方1、 桂枝湯方  方劑組成: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
  • 梁冬對話郭生白 |《說白傷寒論》 第四講
    補的跟張仲景的原意對與不對,無從考證,但是這幾個病確實已經解決了。    所以張仲景把陰性病,陽性病,外源性疾病、內源性疾病,以後再我們講述當中,我們可以相提並論或者是我們只說外源性疾病,不說陽,只說內源性疾病,不再提陰。我們只說吐法、下法、汗法,我們不提太陽、陽明,這個與我們認識傷寒論與治病毫無關係,而且是更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