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愛挑戰成見重解經典的女學者歐麗娟:不僅推翻別人也推翻自己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雖然歐麗娟在內地「紅迷」中已有相當人氣,但她去年從臺北來北京做《大觀紅樓(1、2)》的宣傳活動時,還是有很多人悄悄問,歐麗娟是誰?她今年再來時,攜了一冊新出的《唐詩可以這樣讀》,人們又會心一笑:哦,是那位標新立異解讀《紅樓夢》的女學者了。於是趕緊再重新認識一下她:原來《紅樓夢》以外,唐代文學才是她在學術研究上的「根據地」。

作者:張玉瑤


歐麗娟

在網上查到的歐麗娟的介紹極為簡單:1963年出生於臺灣,畢業於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臺大中文系教授。接下來就是密密麻麻的論文和專著,李商隱杜甫們的詩論等等,與一般的書齋學者無二。「走紅」是得益於臺大《紅樓夢》和《唐詩新思路》的公開課視頻,或許是女性學者的特質,她擅長從極細微處發現問題,尋根究底,常常給出顛覆既成文學史常識的創見,「乾貨」充實,講得又極有趣味,這令她很受歡迎,點擊率一路暴漲,頗有「學術明星」之勢。

就像這一天坐在北大中關新園1898咖啡館裡採訪,她像在課堂上一樣侃侃而談,時而拋出令我們倍感新奇的觀點,譬如唐代女性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般「肥胖美」啦、白居易是個大俗人啦、《錦瑟》最後一句的意思人們一直以來都理解反了……等等。聽者起初難免心中有疑,但她娓娓談來,引經據典,皆能自圓其說,令人不禁點頭稱是之餘,心下也暗自琢磨:對哦,這首詩讀了那麼多遍,怎麼從沒意識到這一點。結論正確也罷,還值得商榷也罷,像她這般咀嚼來,本身卻是有意思極了,一千多年前的唐詩仿佛也在這不落窠臼、不拘一格的含英咀華中,煥發出新的光彩來,像一件並非古舊而是神秘的器物,重新打開現代人的感官和興趣點。

歐麗娟本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話語間時而流露些軟糯的臺灣腔,多數時候卻敏思果斷,眉宇間滿是自信。但當你說話時,又會少女般笑眯眯地看著你,等你說完最後一個字。近身交流之下,不難體會到她為何會在網上受歡迎——她的妙語常常啟人深思或逗人捧腹,即便兩個多小時的採訪也不至於令人渙散了注意力,然而當告訴她「聽您說話很有趣」時,她又仿佛從沒意識到一般,有些天真地睜大眼睛,認真問:哈,真的嗎?

去年有媒體採訪報導提到她「對環保有一種信仰般的執著」,這回也算是見識到了:期間北大出版社編輯送來新出的《大觀紅樓(3、4)》,我們都毛手毛腳地扯掉塑封,胡亂團作一團,只有她異常仔細地沿著接縫撕開一邊,慢慢將書褪出,再把塑封折起來,放在包裡收好,說帶回臺灣還能當個小口袋裝東西。「你們這樣都撕壞了」,她嗔怪道,又從我手中接過書去,再次做一遍演示。

如同所有「走紅」的學者一樣,關於歐麗娟的學術觀點,網上也不乏反對的聲音。其中最被樹為「公敵」的是,不少讀者認為她對《紅樓夢》的解讀有「揚釵抑黛」的嫌疑,引得一眾「紅迷」尤其「黛粉」難以接受,上網「討伐」。此外,還有諸如大至白話文學的成就水平、小至李白《清平調》的思想感情等等,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同意見。歐麗娟笑說,挑戰人們成見,重新解讀經典,這裡面有很大的風險,做起來吃力不討好,但,「我的個性大概就是專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就挨罵了」。接著,卻又認真地說,其實是因為現在很多讀者讀古典作品過於「單向化」,她的解讀其實也都是基於文本,只是被「選擇性忽視」,讀者囿於成見不接受而已。她希望借從書齋走到臺前的機會,去繼續實踐這樣一些「無知的勇敢」,一點點更接近作品更深、更真實處,將學術引渡到大眾面前。

「我是冷血無情的人嗎?」

在《唐詩可以這樣讀》的自序中,歐麗娟寫到自己幼年初次遇到一本「校對脫誤、注釋簡略、書頁破損、製作漫不經心」的《唐詩三百首》時的感受:

我永遠記得乍然相遇的當下,翻開扉頁後簡直光芒萬丈,如獲至寶。周遭是年節夜晚的爆竹喧闐、笑語盈耳,父執長輩家的門庭內外,同輩的小朋友們都在玩耍嬉鬧,我則因為那小小的書架而獨留室內,並且從零落的幾本書裡發現了稀世奇珍……當時並不懂什麼叫作印製精良、裝幀精美,只清楚意識到,在凌亂的畫線間、缺角的頁面上,分明映現了一個和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意境,那些字句雖然看不懂卻又迷人至極,宏大、深沉、優雅、精緻,和這個白話的世界何其不同!

緣著這近乎一見鍾情般的啟蒙,歐麗娟日後選擇了中文系,並選擇了唐詩作為研究方向。在大學中文系的學術架構中,《紅樓夢》所屬的清代文學和唐代文學是兩個專業方向,在歐麗娟這裡竟能交會起來,除卻她對古典的熱愛,很大一個原因也是拜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大量寫詩所賜。有多年唐詩研究給予的學術訓練,進入與小說主旨息息相關的《紅樓夢》詩歌研究,再進入《紅樓夢》研究,這是歐麗娟找到的一條屬於她的獨特蹊徑。

從愛好古詩的小女孩,到專業的學者,中間經歷年歲的增長、知識學問的精進、人生閱歷的豐富,無疑有著宏闊的距離,但歐麗娟談起一路學術經歷來,仿佛總忘不掉那顆童年種下的種子,裡面藏著「連自己都不想矇混的那一種執著」。這大概是她作為學者的一個與眾不同處,早年閱讀時感到困惑的地方,能夠放在心裡幾十年,等到多年後,學術積累足夠,便可能會因一個偶然的契機而得到解答。

譬如《琵琶行》裡的琵琶女,歐麗娟說,小時候學這課時,老師同學們都很為琵琶女的不幸遭際黯然神傷,覺得可憐極了,唯獨她沒有這種感覺,這讓她竟有點恐慌,擔心自己是「冷血無情的人」,「所以當時就留了心,雖然還沒能力解讀它,但這個疑惑一直放在心裏面」。當做了專業研究者後,尤其有了女性研究的經驗後,歐麗娟再看到這首詩時,突然理解了自己小時候為什麼沒辦法同情琵琶女,並且也不以為忤逆——除過她的浪擲光陰貪慕虛榮,文本還有一處重要的細節承接:即便經歷了「弟走從軍阿姨死」這樣生離死別的人生最慘痛的經驗,她還能「暮去朝來顏色故」。這讓歐麗娟在人性層面上感到涼薄和不可理解。

話題一旦蔓延到唐詩來,歐麗娟便有滔滔不絕之意,從被訪者瞬間變成了講臺上的「歐老師」。從琵琶女說開去,《琵琶行》裡還有許多不為人留意或在意的問題,她卻都付了很多工夫心力去思考。比如白居易為什麼會用「淪落」這樣不堪的字眼來形容自己?他從琵琶女那裡所真正感應到的是否果真如人們所說,是理想的破滅,還是只是失去世俗地位後的不平?按說年老色衰的琵琶女嫁給大茶商,在風塵女子中已經是很好的歸宿了,她為什麼會哭?——以及反過來,大茶商為什麼要娶一個「過氣」歌伎,而不娶一個更年輕更當紅的?歐麗娟興衝衝地講她的種種疑問和設想,一二三地分析可能性,學術研究變成一座五光十色的迷宮,而她看起來陶陶然樂在其中的樣子。

當然,與這種剖析相伴隨的一個問題是,一首詩是否禁得起這樣的解讀?是否有「過度闡釋」的嫌疑?對此,歐麗娟認為,闡釋會隨著學界、個人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積累發生變化,不變的乃是提醒自己,從文本出發,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成一家言。譬如關於李商隱《錦瑟》最後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執教之初,她也是按照傳統釋義講給學生,後來在通讀了李商隱詩集之後,發現在李商隱那裡,「可待」應作「豈待、何待」而非「可以待到」解,而在中古詞彙裡,「只」的意思乃是「就在、就是」而非「只是」,這樣一來,對這句詩的解釋就與原先完全相反了,但卻更貼近李商隱的性格特質。多年後,有曾經教過的學生再來聽她講《錦瑟》,驚訝道:「老師,這和你當年教我們的不一樣。」歐麗娟啞然失笑,只好說:「真的很對不起你們,我的老師當年就是這麼教我的,我自己那時還沒研究到這個程度。」——可是,「現在發現了,為什麼還要堅持?我就要調整」。

對於如此類新解,網上難免有異議之聲,甚而認為她是「自以為是」。對此,歐麗娟淡淡地說,「我覺得我是對的,有發現就應該分享出來,但並不強迫別人接受我的看法」。「詩歌確實不同於敘事文學,不會提供你那麼多東西,但它的開放性或者解讀空間就更大了,這個時候要很自覺地節制自己,只能一一提出各種可能性,然後去看哪一個可能性最大。」

「拿學問提著,便不流入世俗」

《唐詩可以這樣讀》一書有300多頁篇幅,打開看時,卻不是一部唐詩通史,也不是一部詩歌鑑賞的撮集。歐麗娟只講了六個人: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也只分別講了這六個人的六首詩:《登幽州臺歌》、《雜詩》(君自故鄉來)、《清平調詞三首》、《月夜》、《錦瑟》。

乍看之下,難免疑惑:為何是這六首?它們皆是短制,有些甚至不算是人們提到「代表作」時能脫口而出的作品。拿杜甫來說,比起《月夜》這樣流露著閨中幽情的詩句,從中學語文教育中走過來的普通人甫一提起他來,可能更傾向於那些更加憂國憂民或者「詩史」性質的作品。

歐麗娟的理由卻簡單,一是這六首研究比較透,建立在非常精密的文本細讀上,二是它們有助於讓作者看到之前理解的局限,即所謂「新思路」。

在許多篇章中,都能看到歐麗娟的這一種思路之「新」。比如李白的《清平調》,雖也談及帝妃浪漫愛這一人們津津樂道的通俗話題,但她關注的是,這種愛如何過渡到盛唐這一文藝盛世的軸心,以及其中所體現的何種唐人審美觀。「《紅樓夢》裡面我覺得最好的一段話,是薛寶釵說的『學問中便是正事。此刻於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世俗去了』。帝妃戀愛也一樣,拿學問提著,便不流入世俗。這個題材大家有興趣,可是我一定不八卦,只是告訴你在面對這些題材的時候,會容易落入到怎樣的盲點。從知識更新的角度來講,其實還是學術、學問的範圍。」

歐麗娟解詩的一個特色是,能將古典詩歌和現代方法論結合起來,闡釋不拘於時代地域。對王維《雜詩》的分析即是如此,歐麗娟認為,見到故鄉來人,王維不先問人事,反而問窗前的梅花開了沒有,看似是偶然的瞬間,這裡面其實有很深的人性心理因素,與之形成對照的還有宋之問的「不敢問來人」、辛棄疾的「卻道天涼好個秋」等。由此生發現代心理學層面的剖析,融入人類普泛的孤獨狀態中去。

以「自我防衛的心理機制」來概括王維的心態,在某種程度上自然是對西方文化理論資源的援引,這一點時而也見諸書中。用西方資源來對照和闡釋中國文學,尤其是古典詩歌,常有是否方枘圓鑿的問題,不過在歐麗娟看來,只要是有恰當的共鳴,也不必拘泥,都可以拿來為己所用,王維在「問花」中感受到的那一種異鄉和個體的孤獨,辛棄疾有過,漢樂府有過,加繆有過,聖埃克蘇佩裡有過。「我並不是只以西方,也以其他時代的中國詩歌來參照,它們都觸及到人性的某一種很極端的處境和體驗,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如果這些在我的掌握範圍裡,我就會把它融會貫通,形象地放在一起。」

與「共情」不同,她所真正不認可的是另一個極端,即「以今律古」,也就是以今天的後設立場去衡量古人。如李白的《清平調》,一直有一種論調是此三首詩有諷喻意味,進而塑立起李白的狂傲形象。歐麗娟有些無奈地說,就算是李白,也不會當著皇上的面諷刺他心愛的女人啊,「古代和今天完全不一樣,對他們來講本來就是男女不平等,本來就是君尊臣卑,他面對皇帝誠惶誠恐本來就是天經地義,你不能因此說他不『狂傲』。人性是複雜的,將自己完全代入一種對象,是很容易產生誤導的」。

歐麗娟在序言中寫道,「唐詩是華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學作品,但其實讀者往往愛其美而不知其真」。「美」與「真」,也是當代人面對古代詩歌的一大困惑。「審美派」認為,最重要的是整體感知其美的意境,一味拆解七寶樓臺反而落於下乘。但歐麗娟不是很同意這種說法,她認為,停留在感性層面體會唐詩之美,產生心靈愉悅,倒也並沒什麼不好、不對,但這個功能過於淺顯,一個好的讀者,實際上還能通過「求真」,去深入體驗到更深邃的人性。「唐詩當然是一個整體,但也是詩人一個字一個字寫的,逐句逐字地來揣摩、斟酌、體驗,才能更好真正理解它的妙處。對我來說,美和真不僅可以共存,還能相互加強。」

「唐詩可以這樣讀」這個標題十分通俗,裡面自然有出版方的商業考慮,但其實對於接受過專業的文學學術訓練的人來說,不難捕捉到其中的學術思維和學院研究的路數,只是歐麗娟有意將其表現為生動的、可讀性強的語言形式。正如在書中所感嘆的那樣,「一般的愛好者往往只獲得浪漫的賞析,以致不乏美麗的誤會;那深刻的部分則留在學術的象牙塔裡,很少成為推動社會知識進展的動力」,如今這個從象牙塔中走出的她,正有意識做著這樣一份工作,在學術和大眾之間,架起理解的津梁。

(原標題:詩歌樓臺 紅樓夢境  一個女學者的雙重引渡)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2018

相關焦點

  • 推翻「成見」這座大山——「成見」作文講評指導
    無懼成見,做好自己;利用成見,激勵自己。5. 活出自我,不拘束於外物。6.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7.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片段導寫由材料展開聯想,來分析成見的危害。如:哪吒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了成見的可怕,在現實世界中,成見也不時地影響著人們。
  • 相對論會被推翻麼?如果被推翻了會怎麼樣?
    相對論為什麼不可能被推翻?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想搞清楚一個點,那就是相對論是不可能被推翻的。你可能會說,不能把話說得太絕對,一切皆有可能。客觀地說,我並不是科學的狂熱信徒,其次,我認為科學也不是萬能的,也是有邊界。
  • 歐麗娟 《紅樓夢》研究還有太多可開拓的空間
    9月2日,歐麗娟在「一夢紅樓二百秋——《紅樓夢》我們該怎麼讀」活動現場。熊書婭 攝窮十年之功,讀出那些隱藏在《紅樓夢》文字之間與文字之外的聲音,得出了自己最真切的感悟。在課堂上,她似乎沒有把小說當成是與個人生命毫無關係的文藝作品,而是嘗試讓自己的生命與書中人物的命運作勾連。由此,她推翻了很多「紅學」專家既定的結論,比如《紅樓夢》並沒有反禮教,賈寶玉曾經喜歡過薛寶釵,林黛玉只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女孩。類似的很多講法,讓她的聽眾和讀者在網上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撥人,「黛粉」甚至對她謾罵攻擊。對此,歐麗娟無奈感嘆,很多讀者對自己的觀點都有斷章取義。
  • 歐麗娟:《紅樓夢》並沒有反封建禮教,反而是支持的
    在課堂上,她似乎沒有把小說當成是與個人生命毫無關係的文藝作品,而是嘗試讓自己的生命與書中人物的命運作勾連。由此,她推翻了很多「紅學」專家既定的結論,比如《紅樓夢》並沒有反禮教,賈寶玉曾經喜歡過薛寶釵,林黛玉只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女孩。類似的很多講法,讓她的聽眾和讀者在網上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撥人,「黛粉」甚至對她謾罵攻擊。對此,歐麗娟無奈感嘆,很多讀者對自己的觀點都有斷章取義。
  • 自己原創作品被他人搶註,可做四件事將版權登記推翻
    版權登記推翻?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因為作者發現自己的原創作品被他人搶先登記版權,自己辛苦創作的作品卻成了別人的。發生這種情況,原創者就可以向版權局申請對其作品撤銷版權登記。著作權是原創作品自創作完成之日起自動產生的,並不以版權登記為前提。版權登記並不是絕對的權屬證明,它是為了在與他人產生版權糾紛時,證明版權並提供的初步證據,而並非確認版權本身。
  • 專訪|歐麗娟:我們對唐詩的詮釋摻雜進了太多現代理解
    但是這個不是《紅樓夢》本身,還是應當有更明確、更完整、更紮實、更嚴謹的證據跟推論出來,得到的成果就會推翻掉我們這個時代的集體見解。比如我們對「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解讀,我們是完全讀反了。或者說我們不知道陳子昂表面上非常反對六朝的文風,但是他自己從人家那邊吸收了很多的養分,挪借了很多資源。
  • 大禹兒子啟建立夏朝,推翻自己的,卻是自己同族的湯
    大禹兒子啟建立夏朝,推翻自己的,卻是自己同族的湯文/阿洋說歷史現代社會從狩獵到遊牧再到耕種和科技都代表了每一個時代的過往,而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領導者。但這個世襲制並沒有對這個朝代有什麼好處,因為知道了這個制度,他的兒子便紛紛爭奪自己的王位。啟死了之後傳位給了太康,但是太康卻是個昏君。之後由窮氏部落的后羿所殺,但后羿並不想被世人說他弒君篡位。所以他扶了太康族裡的人,坐上了攝政王。但高處不勝寒啊,后羿本來是個勇猛有謀的人,但是坐上了高位之後,受到了王位帶來的好處,卻也沾染了不好的習氣。
  • 基因科學研究推翻了進化論?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看到了別人發的一篇文章。我點進去之後看到有這麼一段文字。說得很具體,有時間,有刊名,有論文標題,再加上「權威」、「全球各地一百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乍一看還挺像那麼回事的。換了別人可能就被唬住了。但是對於這種自媒體地攤文,我的態度向來是多查證、不輕信。所以我決定去扒一下這篇論文。
  • 澳大利亞聯邦法院推翻首都特區同性婚姻法案
    澳大利亞聯邦法院推翻首都特區同性婚姻法案     西澳工黨議員道森   中新網12月12日電 據外媒12日報導,澳大利亞聯邦法院12日推翻了澳洲首都特區允許同性婚姻的法案。  據悉,澳洲首都特區議會11月22日通過婚姻平等法,使首都特區成為澳大利亞首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  但是,澳洲聯邦政府對首都特區的法案提出挑戰,稱首都特區通過的這項法律與聯邦法律不一致。
  • 專訪歐麗娟:林黛玉並非「灰姑娘」 她在賈府是寵兒
    拿到博士學位後,歐麗娟重讀《紅樓夢》,有了新的體會。她發現,書中詩詞的質量絕非其他幾部經典名著可比,幾乎是「按頭制帽」,每個人的詩作都能最恰切的反應作者的性格。她決定以系統的研究理念來解讀《紅樓夢》裡的詩詞。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歐麗娟發現,雖然紅學界關於人物的研究多如牛毛,但還是存在許多未被注意的內容。
  • 臺灣大學中文系講師歐麗娟:我們對唐詩的詮釋摻雜了太多現代理解
    但是這個不是《紅樓夢》本身,還是應當有更明確、更完整、更紮實、更嚴謹的證據跟推論出來,得到的成果就會推翻掉我們這個時代的集體見解。比如我們對「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解讀,我們是完全讀反了。或者說我們不知道陳子昂表面上非常反對六朝的文風,但是他自己從人家那邊吸收了很多的養分,挪借了很多資源。
  • 美媒: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川普的宏偉計劃——推翻2020年大選
    導語:美媒: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川普的宏偉計劃——推翻2020年大選 昨天12月8日,應該是川普有生難忘的日子!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川普「推翻2020年大選」的宏偉計劃!
  • 延遲滿足的謊言,被推翻了
    之前我們也提到過「延遲滿足」這個概念,但今天,我們要推翻它。許多雞湯文鼓勵人們抵制誘惑,嚴格律己,不要滿足於眼前的短暫快樂,這樣以後才能過得更好。通常都會說:自控力強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然而就在去年,棉花糖實驗被推翻了。
  • 蔣介石何曾策動德國軍隊推翻希特勒?
    但我們不知道齊焌是否吞沒了這筆錢,也不知道那位在反希特勒運動中名不見經傳的軍火商是否收入自己的口袋,不然的話,又如何用在反希特勒的活動上?全無交待。在楊文裡蔣與德方的聯繫均由齊焌轉手,連德方的回信也是由齊焌轉述,不見原文,以至於有不少阿諛奉承蔣氏的話,顯然是齊焌的加料,以討主子歡心。最有趣的是,齊焌的德國朋友也會像中國人一樣在信裡跟他稱兄道弟。換言之,德國人的回函都是齊焌的筆調。
  • 否認了達爾文,進化論就被推翻了嗎?
    否認進化論的人,在證據完全做不到,就轉而去攻擊達爾文,好像找到了達爾文說過的錯話,就可以推翻進化論似的。就目前在大陸的自媒體上,進化論已經被「民科」們推翻了無數次,幾乎每個月都能看見聳人聽聞的大標題——進化論被推翻了!可是,進化論還是巋然不動,無論它在自媒體上被推翻了n+1次。
  • 臺媒:蔡英文權力並不穩固 2020年很可能被推翻
    而且蔡英文現在權力並不穩固,更沒有派系在支持她,2020年很可能被推翻掉。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24日報導,蔡英文、陳菊和「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受邀青創總會主辦的社團高峰會;陳菊在致詞時宣稱,蔡英文領導的行政團隊為臺灣「改革」做這麼多,但「做甲流汗嫌到流涎」(閩南語,指很努力的工作。但別人不接受);蔡英文已把臺灣做到80分,大家要支持,不要嫌棄沒100分。
  • 被美國推翻的國家,現在都怎麼樣了,相比從前是好還是壞?
    但是,這個問題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的,它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推翻政權」這個點上,正如我們剛才所說的那樣,「一個國家會怎樣發展,它的國家領導人在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國推翻一個國家政權
  • 推廣|《出彩中國人》陳凱歌用「大權」推翻「飯菜粥」
    面對「心頭愛」與「心頭愛」的對決,幾位評委難做裁決,心軟冰冰更不禁糾結落淚;而好不容易三評委達成了共識,一旁落座的「夢想評審」陳凱歌竟「任性」使「大權」,一舉推翻之前小夥伴們的投票結果。本周日晚央視一套八點檔《出彩中國人》見分曉。
  • 否定免證事實:反駁與推翻之區別
    ……足以推翻:要求當事人提供的相反證據達到證明相反事實成立的程度。」[1]其二,潘華明:「反駁和推翻,……蘊含了兩個不同層次的證明標準,反駁相對容易,動搖法官心證即可;推翻則十分困難,必須徹底否定該免證事實。」[2]其三,華東旭:「足以反駁的標準是『證偽』,即只要證明不是就可以;足以推翻的標準是『證偽』+『證是』,即不止證明不是什麼,還要證明是什麼。」
  • 泰國王室富可敵國,國王擁有軍政大權,為何美國卻不推翻其政權
    眾所周知,二戰過後,隨著英國的衰落,美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不僅和蘇聯打起了冷戰,還儼然以世界警察自居,處處指手畫腳,推行所謂的「美國式民主」,對於那些不民主的國家,不是在當地發動顏色革命,扶持反對派打內戰。就是親自出兵,推翻所謂的獨裁者,然後幫這個國家建立「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