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到「要笑尿了」這句話
總覺得是誇張的比喻手法
怎樣一種體驗,才是讓人「都笑尿了」呢
沒想到,自從生了孩子後
「 笑尿 」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常態
沒錯,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
每次咳嗽、打噴嚏、大笑、提重物或快步走路時
總會不經意間就 漏尿
甚至有時候為孩子著急上火、情緒緊張、碰了冷水
還會出現 尿頻、尿急 的問題
夜裡也想起來去衛生間,睡不好
真是苦不堪言
同樣的產後媽媽,同樣都有的體驗和尷尬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是, 我們的盆底肌出現了問題!
不做盆底肌修復,生完孩子老10歲!
修復盆底肌,讓你煥發第二春!
產後幾個月,是修復盆底肌的黃金期!
流傳在產後媽媽中的這些耳熟能詳的話,是有科學根據的。
什麼是盆底肌呢?
「盆底肌」,不是一塊肌肉的名字,而是一組肌肉群的名字。
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將 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 等臟器緊緊吊住,維持這些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具有 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的緊縮緊緻 等。
盆底肌和女性的哪些功能密切相關?
性功能: 參與女性性反應,主要由肛提肌和會陰部肌群參與。
括約功能: 女性排尿時,盆底肌的內括約肌會反射性地鬆弛,從而順利排洩。女性不想尿尿時,盆底肌則會保持靜息狀態。 孕期和分娩 ,盆底肌會變鬆弛,利於女性骨盆打開,產出胎兒。
支持功能: 盆底韌帶、盆底肌肉和會陰肌肉以及軟組織共同組成一個堅實的橫紋肌和筋膜組織,通過這些結構的收縮和緊張來抗壓腹壓增加,從而支持盆腔臟器。
懷孕、生孩子,會對盆底肌造成哪些傷害?
看一張圖片,虛線為正常體位 ,盆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軸指向骶骨; 實線 為懷孕 時盆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位置。
我們可以看到 腹部明顯向前、向下突出,重力軸向前移 。加重的壓力以及子宮胎兒的重力,會全部壓向盆底肌,盆底肌肉持續處於壓力下, 幾個月的壓力加大,就會造成盆底肌鬆弛的問題 。
而產後,孩子出生了,但是盆底肌肉因為幾個月的過大壓力變鬆弛,不能自己自然的很好修復。
怎樣自測,盆底肌是不是有問題或疾病隱患呢?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就要注意了,可能盆底肌就有問題了!
1、尿失禁、非尿路感染的尿頻尿急、夜尿、尿不盡
2、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
3、感覺自己變「松」了、性冷淡、陰道乾澀、性高潮障礙等性功能障礙
4、後背痛、坐骨神經痛等疼痛
5、泌尿或生殖系統反覆感染
6、糞失禁、便秘
7、更嚴重者,會發生子宮脫垂
曾經有數據做過調查研究:歷史初產後沒有尿失禁現象的人,在產後5年出現尿失禁的人,發病率為19%;初產後3個月內出現尿失禁問題的人,5年後仍然有尿失禁問題的人,高達92%。
可見,不管初產後有沒有出現尿失禁, 盆底肌肉修復都是必須要進行的產後修複課題!
因為如果不修復,那你可能在之後的五六年,依然會出現尿失禁問題!
盆底肌有問題,應該怎麼做呢?
無論對於個人的身體健康,還是日常的夫妻生活,以及之後幾十年的健康保養,做好 盆底肌的產後修復,對一個女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