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公益項目為愛聚"脊"啟動

2020-12-24 中國網

日前,在第三屆中國SMA大會的開幕儀式上,「為愛聚『脊』」SMA(,以下簡稱為「SMA」)關愛月患者公益項目正式啟動。該公益項目由中國罕見病聯盟主辦、美兒SMA關愛中心協辦、羅氏製藥中國支持,多方攜手共同關愛SMA患者,提升患者居家疾病管理能力,關注患者身心健康。項目涵蓋為SMA患者打造的線上公益課程《兒童時空穿梭創變課——創想羅盤帶我去探險》以及「聚『脊』心聲,全程守護」在線多學科義診公益活動。

呼籲多方關注SMA,攜手共促診療發展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種由於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MN1)缺失或突變引起的神經領域罕見病,會導致患者喪失運動功能甚至死亡,60%患者屬於重症1型患者,生命往往不超過兩歲,因為被稱為嬰幼兒「頭號遺傳病殺手」。

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介紹,國家有關部門對罕見病的管理高度重視,積極探索罕見病的保障機制,不斷提升罕見病用藥保障水平。目前罕見病有三大痛點,一是確診難;二是確診了沒有藥可以治;三是有藥也用不起。如今SMA雖然已經有了創新的治療藥物,但在SMA診療水平,藥物可及,以及社會關注等各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兒SMA關愛中心執行主任邢煥萍表示:「對於SMA患者和家庭而言,除了要面對終身治療的巨大挑戰,更重要的是整個家庭需要共同面對生活、教育等接踵而來的壓力,以及日復一日的居家疾病管理負擔。雖然這些患者生理上有所缺陷,但我們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仍可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美好,開拓無限的生命潛能。」

《創想羅盤帶我去探險》線上公益直播課,關愛SMA患兒身心健康

本次公益項目向全國SMA患兒免費開放線上公益課程《兒童時空穿梭創變課——創想羅盤帶我去探險》,通過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孩子們將穿梭回古代中國,學習古代發明的知識以及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該課程將於2020年8月正式開課,並由八位國內SMA治療領域專家擔任課程發起人,包括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王藝醫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呂俊蘭醫生、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戴毅醫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毛姍姍醫生、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徐開壽醫生、湖南省兒童醫院吳麗文醫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洪思琦醫生和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胡君醫生。八位專家將和老師們一起帶領SMA患兒穿梭歷史,探索古代文明。

《創想羅盤帶我去探險》公益課程以鄭和下西洋為背景,將孩子們帶入古代遠洋的場景中,變身為鄭和的助手,身臨其境地體驗這一神奇的旅程,探索古代發明在航海的應用,並在旅程中合作解決困難。此外,該課程為SMA患兒打造定製化內容,幫助他們利用想像力和創造力解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希望通過課程的學習幫助患兒們樹立信心,即使面對疾病,依然能夠以樂觀、堅強的態度來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挑戰。

「聚『脊』心聲,全程守護」在線多學科義診公益活動,全面提升患者疾病管理

SMA患兒除了運動功能受影響外,還可影響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骨骼系統及其他系統功能。此次面向患者家人的「聚『脊』心聲,全程守護」在線多學科義診公益活動,邀請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SMA多學科管理團隊。北京協和醫院是國家衛健委指定的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和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唯一的國家級牽頭醫院,在SMA診治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本次多學科義診聚集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五大科別的專家,包括兒科邱正慶醫生、骨科沈建雄醫生、呼吸科羅金梅醫生、神經科戴毅醫生、物理醫學康復科張光宇醫生,共同開展線上多學科聯合診療。五位專家從實際個案出發,與患兒和家長進行在線互動,為參與者答疑解惑,提供全面、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和家庭照護建議。

      期待更多創新治療手段,為中國SMA患者帶來新希望
      8月7日,羅氏與SMA Foundation 和PTC Therapeutics合作研發的SMA治療藥物 Evrysdi (risdiplam)獲FDA批准,用於治療2個月及以上兒童和成人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這是全球首個治療SMA的口服小分子藥物。目前 Evrysdi國內審評也正同步進行。未來Evrysdi獲批上市將突破國內現有SMA單一治療格局,有望為患者和醫生提供突破性的治療手段,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相關焦點

  • 為愛聚「脊」,SMA關愛月患者公益項目啟動
    日前,在第三屆中國SMA大會的開幕儀式上,「為愛聚『脊』」SMA(脊髓性肌萎縮症,以下簡稱為「SMA」)關愛月患者公益項目正式啟動。該公益項目由中國罕見病聯盟主辦、美兒SMA關愛中心協辦、羅氏製藥中國支持,多方攜手共同關愛SMA患者,提升患者居家疾病管理能力,關注患者身心健康。
  • 罕見病公益關注:山東登計有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139人
    :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朵朵為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優勢,廣泛宣傳罕見病相關知識,切實幫助罕見病患者和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在社會服務中展現農工力量,8月15日上午,「荷花聚能」罕見病公益宣傳活動暨「聚力同行 脊活幸福」——2020年SMA公益宣傳活動在濟南正式啟動。
  • 脊肌萎縮症,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罕見病患者約2000萬,且每年新增超過20萬,其中脊髓性肌萎縮症是其中的一種「常見」罕見病,也被稱為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治療這一疾病,一支藥的價格竟高達1448萬元人民幣,堪稱史上最貴藥。一歲,是寶寶張開小手抓東西,蹣跚學步活動的年紀,但童童只能躺在床上,全身只有手指頭偶然的微微動下。
  • 1歲寶寶失去爬行能力,脊髓性肌萎縮症,打一針70萬
    蘇大附兒院神經內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湯繼宏介紹,哲哲患的是脊髓性肌萎縮症。或許很多人聽過漸凍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個病,人會漸漸癱瘓,但是智力不會受損。其實同為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和漸凍症也有著一些相似之處。
  • 脊髓性肌萎縮症是怎麼回事?遺傳機率大嗎?如何治療呢?
    很多人都想知道肌萎縮和肌無力到底是什麼,難道患有肌萎縮和肌無力真的那麼可怕嗎?在父母的心中,每個嬰兒都是「小天使」,從出生起就給家庭帶來了溫暖。然而,不幸的是,一些嬰兒在嬰兒期就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這種疾病也被稱為嬰幼兒的「第一大遺傳疾病殺手」,這使父母感到擔憂。脊髓性肌萎縮症到底是什麼?
  • 早治療 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也能正常生活
    2018-12-27 09:59圖文來源:廣州日報很多人不了解脊髓性肌萎縮症,它是一種罕見的基因遺傳性疾病,新生兒發病率約為1/6000~1/10000。日前,一部專門為脊髓性肌萎縮症(以下簡稱SMA)群體而創作的公益動畫片《扎克的遊戲日》在廣州首映,主要是向大眾普及這種罕見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張成教授表示,SMA治療難度較大,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據介紹,在常規人群中,SMA致病基因的攜帶率非常高,約2%左右,即50個普通人中就有一個是攜帶者。一旦夫妻雙方同為攜帶者,則每一胎生患兒的概率為25%。
  • 小心脊髓性肌萎縮症,危害大
    一、什麼是脊髓性肌萎縮症說到什麼是脊髓性肌萎縮症,可能大部分家長都不了解,其實它在臨床上又稱為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一般50個普通人中就有一個是攜帶者。而新生兒的發病率大約為/6000~1/10000,目前我國約又3萬道5萬名的脊髓性肌萎縮症的患者。
  • 小心脊髓性肌萎縮症,危害大
    說到什麼是脊髓性肌萎縮症,可能大部分家長都不了解,其實它在臨床上又稱為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而新生兒的發病率大約為/6000~1/10000,目前我國約又3萬道5萬名的脊髓性肌萎縮症的患者。雖然此病罕見,其危害卻極大,甚至會威脅到生命!
  • 首個脊髓性肌萎縮症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全國開啟患者治療
    首個脊髓性肌萎縮症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北京、上海、福州、杭州、長春5個城市同步開啟患者治療 首批10位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接受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第一針輸注治療 首批治療患者經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援助項目辦公室審核通過後未來將獲得援助用藥 上海2019年10月10日 /美通社/ -- 渤健公司旗下的我國首個和目前
  • 諸城市婦幼保健院免費開展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查項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學敏 通訊員 韓曉麗 濰坊報導為進一步提高諸城市出生缺陷防治水平,減少缺陷兒發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近日,市婦幼保健院在孕前保健科免費開展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篩查項目;該院是諸城市唯一一家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查項目實施和管理單位
  • 一支1448萬元,用於治療小兒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近日,經美國FDA批准,小兒脊髓性肌肉萎縮基因療法在美上市,一支藥物標價210萬美元(約1448萬元),堪稱史上最貴藥。有人質疑這是在拿孩子的命要挾家長,討要贖金。醫藥公司稱,治療該病只需一支藥,且在醫保覆蓋範圍內,還可以分期付款。
  • 脊髓性肌萎縮新藥中國首例注射在滬實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王燁捷)8歲的晨晨(化名)是一個有著可愛笑容的孩子,自出生6個月後,晨晨媽媽發現他有力量不足的情況, 1歲時被診斷患有脊髓性肌萎縮(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8年來晨晨的運動能力和肌肉無力症狀日漸加重,現在連咳嗽
  • 向陽而生聚力同行 - SMA 健康中國行項目在杭州正式啟動
    杭州2019年12月20日 /美通社/ -- 12月20日,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美兒脊髓性肌萎縮症關愛中心、生命綠洲公益服務中心共同主辦的「向陽而生聚力同行 - SMA 健康中國行」大型公益活動在杭州開啟,旨在全力幫助SMA患者「跑贏用藥最後一公裡」,儘早得到規範化治療,減輕患者家庭和社會的疾病負擔。
  •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症義診 專家呼籲加強篩查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焦俊傑、實習生鄭思彤報導:近日,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特效藥物需「70萬元一支」而備受社會關注。那麼,什麼是脊髓性肌萎縮症?能不能預防?  8月7日,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前診斷中心舉辦了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專家義診及SMA基因免費檢測公益活動,普及相關知識,呼籲民眾婚前孕前要加強篩查。  現狀:新生兒中的致病基因危險性很高  據悉,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類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的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的疾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 孕前篩查可有效降低脊肌萎縮症遺傳
    目前我國罕見病患者人數大約有2000萬,且每年新增超過20萬,而這其中被稱為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近幾年也被不斷發現、不斷增多。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遺傳醫學中心主任胡平提醒:開展SMA的一級與二級預防,婚前、孕前篩查(攜帶者篩查),結合產前診斷,將SMA的預防關口前移,是降低普通人群生育SMA風險的有效預防方法。
  • 濟南市兒童醫院成功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症基因藥物治療
    魯網3月1日訊(記者 張嵬琛 通訊員 王昆)2020年02月25日,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孩子——瑩瑩(化名)在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成功接受了「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全球首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的用於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藥物,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特效藥物)鞘內注射治療,這標誌著醫院在應用基因藥物治療罕見病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 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重磅新藥在中國獲批上市 暫無定價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在2月28日罕見病日即將到來時,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迎來了好消息:Biogen(百健)和昆泰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聯合提交的Spinraza(Nusinersen)注射液上市申請,於2月25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順利開展膠東半島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順利開展膠東半島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治療 2020-12-16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了熱搜的脊髓性肌萎縮症又有新藥可以用了,這次來自羅氏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熱度不減,這次新聞來自大洋彼岸。 由於近日國內輿論熱議「200多元一針的進口藥國內賣70萬」,大眾被強勢科普了一種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及其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 最新的好消息是,SMA患者又多了一種治療選擇。
  • 公益騎行挑戰為SMA罕見病患兒「撐」起追逐夢想的明天!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18日電 (記者 陳靜)每年的8月,是國際SMA(脊髓性肌萎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