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打動每一個人總是不需要什麼特殊的理由,大概是刻進基因裡的天性在作祟,即使如今物質生活依然不成問題,但心中,總是對食物充滿莫名的嚮往。所以基本上有關食物的影像好像都格外受歡迎,紀錄片有《舌尖上的中國》,電視劇有《深夜食堂》,電影更是數不勝數,《飲食男女》、《食神》,還有這部《小森林》系列。
《小森林冬春篇》是森淳一執導,橋本愛主演的一部美食劇情電影。它向我們展現了沉睡在蒸汽下的小森,美麗的自然風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簞食,一豆飲,簡易卻精心製作的食物,向我們展現了生活最返璞歸真,簡單淳樸的美。
《小森林冬春篇》改編自五十嵐大介的漫畫,講述了由於無法融入喧囂吵鬧的大城市,橋本愛飾演的平凡女孩市子,選擇回到自幼生長的老家——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小森村。這裡沒有過多時尚文明的色彩,當地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他們靠天吃飯,靠著雙手經營人生。生活雖不富裕,心中則是滿滿的充實和歡喜。受媽媽影響,市子似乎對親手製作各種美味而樸實的料理有著格外濃厚的興趣。媽媽失蹤已經很久,對料理的回憶與再現成為母女間別具特色的交流方式。更何況還有取自大自然的各種食材,又怎能暴殄天物浪費了大好的韶光?
這裡被大片森林圍繞,村子中的人們靠農耕為生。市子每天自己種植,收割,自己製作食物。她的耕種範圍廣泛,除了水稻之外,還有胡蘿蔔、洋蔥、西紅柿等各種蔬菜;冬天結束了就要儲備來年冬天的食物,如此周而復始,毫不懈怠。一個人安靜的享用,偶爾與一個朋友分享,日子在春夏秋冬中靜靜流淌。
小森林用了幾道美食分割內容,用美食來代替電影的起承轉合,每一道美食就是一種心情,一個氣節,一種溫度,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市子回憶起童年最難忘的味道納豆拌糯米年糕,電影便拍她種植的糯米,拍錘年糕和怎麼做納豆。下雪天冷了,清理了爐子便順手烤了紅薯,柿子熟了曬柿子幹,可以風乾蘿蔔了就曬蘿蔔乾,所有食物就地取材,所有食物看似簡單質樸,卻又美味蘊藏著生活的樂趣。一切的順應自然一如裡面的一句臺詞:「雖然天氣很寒冷令人頭疼,但是有些食物只能天冷的時候才能做。寒冷也是很重要的調味料」。
小森林用春夏秋冬的流逝來體現生活,而生活與食物密不可分,它們不必分割,因為食物本就是發生在生活的每一刻。
小森林更誘人的一點是,它更多得去描繪了每一個季節的耕作,加入了京子種植各種農作物的過程,所有美食的取材皆是自己所耕種,大至主食,小至醬料,這種過程顯得更為有趣,並充滿著生活的樂趣。
森林的內容簡單到更像一個平鋪直述的生活紀錄片,幸而有美食和小森的美麗景色,使得這部電影如暖陽靜靜得淌入內心,所以並不會覺得淡然無味,反而越看越覺得有一股怡然自得的生活的味道。
而電影整體都是使用明亮而清新的色調去拍攝,鏡頭也大多按照繪畫的黃金分割去構圖,包括旁白,京子與朋友的相處等等都採用了舒緩的文藝美術電影式的敘事,加上小森美麗壯闊又不乏秀麗的景色,使得整部電影有著獨特的語調,讓人看著非常的舒服,恨不得自己也去找一隅相似之處,過著小森林同樣的日子。
這個田園牧歌般的故事,在當代社會中幾近神話,但置於日本,那些安寧的鄉村,完好的森林和人們之間親暱但互相保留空間的教養,讓這一切都令人信服。
從影片一開始,這部電影特立獨行的自信氣質就顯露無疑,雨後的樹葉,孤獨站立的鳥,一個女孩騎著單車從林間小道穿行而過,即使就單獨把它當做風光片來看,它都配得上那些讚譽。它有一種罕有的安靜。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它像這個喧鬧世界中的一口鮮氧,搭建起了一個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觸摸到的彼岸,一種我們永遠也無法過上的生活,但卻又不虛渺,因為搭建這一切的中介是食物。
首先《小森林》作為一部治癒系的文藝片,沒有緊湊的故事情節,基本沒有什麼主角之間矛盾衝突關係,除了電影中女主角市子(橋本愛飾演)和閨蜜鬧過一次矛盾,以及女主和母親片段式的幾幕對話,以及和山村鄰裡之間的日常小片段,電影中呈現的更多的其實都是小森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美景,和女主角市子一步步做出的各種美食。
如果說你在生活裡也曾有過壓抑,不快,也曾承受過這座鋼筋水泥城市所帶給你的壓力和壓抑,那麼或許你才能真正靜下你那躁動不安的心去認真的看這部電影,去體驗這部電影帶給你視覺的撞擊和內心的安撫。
其實很多人的傷心事,邁不過去的坎兒,哪兒有那麼多呢?吃飽了下一頓還是得接著吃,或者比這一頓更好,始終堅信,明天會更好。
生活從來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心安處,何處不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