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科的論文(試圖統一物理上的相互作用、生物進化、意識形成...

2020-12-12 小派愛科學

答|百度派 @月朧明Jessie

近年來,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愛好並投身鑽研科學事業的專業人士也隨之與日俱增。而在眾多科學愛好者中,其中不乏一些特別有理想抱負之人,他們不僅致力於研究自己本人感興趣的科學門類,甚至打算有所創造,推陳出新。而我們普通老百姓給這些人起了一個專有名號:民科人士。

什麼是民科?

「民科」是「民間科學愛好者」的簡稱,當然這個詞目前已經特殊化,其意義不止於此。在某些人心中,這個詞帶有強烈的貶義,在另一些人的心中,這個詞泛濫著人生理想的崇高光輝。

在「民科」這個特殊圈子裡,科學愛好者可以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人,互相砥礪合作,共同深入自己的研究領域。

民科人士的困擾?

最讓民科人士困擾的問題恐怕就是如何發表論文了。畢竟民科缺乏專業的科學素養和相關訓練,容易導致時常出錯。

許多民科人士投入了巨大精力研究某項科研課題,繼而編撰成論文,信心滿滿地寄給某某學術刊物。對此,民科人士是非常有自信的,覺得自己的論文有極高的學術水平,一定會被學術刊物採用並且發表。而自己創作的論文一旦在學術刊物上發表,就標誌著其科研工作朝前邁了一大步,成功唾手可得。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這些民科人士寄給學術刊物的論文,幾乎百分之百遭到碰壁。遇到客氣的學術刊物會把論文寄還,並被禮貌告知「本論文不適合本刊發表,請另行投遞。」而更多的時候,是學術刊物根本沒有任何回應,就這樣石沉大海再無音訊。

這樣尷尬局面,讓民科人士非常生氣。於是,學術刊物的編輯經常遭到這些人士的指責,聲稱他們目不識珠、水平低下。甚至有民科人士指出,正是這些學術刊物的編輯阻礙了中國科學的發展。

民科人士探討學術刊物的現狀

首先,我認為在中國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遑論民科人士發表論文困難,就連大學教授、研究所的專業研究院發表論文也困難。其次,民科人士需要了解的是,中國的學術刊物是有等級分類的,分別是A、B、C、D四級。A、B級刊物一般只刊登著名專家學者的論文。C級刊物一般只發表普通教授、普通研究員的論文。D級刊物一般用來刊登碩士研究生或是博士研究生的論文,而且,其上必須附有導師籤名。如果沒有導師籤名,論文就很難發表。很多民科人士對這一情況缺少了解,輕易地就把自己的論文寄給A、B、C級別的學術刊物,如此草率行事註定了成功遙遙無期。

總結

總之,如果現在學士刊物上發表一個民科的論文,確實絕非易事。在這裡,我覺得可以給民科人士指出一條路,那就是,請他們多多關注一下自己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多向他們學習請教。可以把他們的論文寄給這些專家學者,請他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如果論文得到了專家的認可,論文就會被投稿到適合的學術刊物。

我認為,這是民科人士唯一可行的道路。畢竟鑽研科學是一項革命性的艱苦事業,發表論文亦然。走上這條道路的民科人士應當時刻做好思想準備。

以上內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試圖用初中沒畢業的知識推翻主流科學的民科?
    剛剛看見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問的是「如何看待那些試圖用初中沒畢業的知識推翻現行科學的'民科'們?」這個提問下面,回復的人很多。我先各選取正反不同意見,予以參考之用。這兩個理論成立之初,各種反進化論和相對論的人不計其數,各種辯論從專業到普遍愛好者一直層出不窮。但上百年過去了,相對論和進化論都證明了它們的偉大和正確。
  • 這位物理學家在索爾維第五次物理會議上指責愛因斯坦是「民科」
    保羅·艾倫菲斯特這個名字對很多人可能有些陌生,他是上個世紀初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在統計力學及量子力學方面做出了重要研究。相比起他的研究成就,他參與的一些故事似乎更有名。其中一個有名的故事是他的兩位學生烏倫貝克和古茲密特提出電子的自旋概念,這一概念能夠解釋很多問題,卻出現了超光速的荒謬。當兩位學生找到艾倫菲斯特想要回論文時,發現艾倫菲斯特已將論文投出。艾倫菲斯特對兩位學生說了一句有名的話:「你們還年輕,有點問題沒關係。」後來人們認識到,電子的自旋是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物理概念之一。
  • Methods | 利用機器學習對蛋白質-肽相互作用和信號網絡進行生物物理預測
    本文描述了一種機器學習方法HSM,用於大規模研究PBD-肽的相互作用,HSM通過推斷一個統一的能量模型,不僅能夠單個PBD-肽相互作用到推到PPI,而且可以從一個PBD家族到另一個PBD家族。文章中使用HSM來表徵家族和蛋白質特異性結構基序,這些基序結合在一起,形成PBDs和肽位點的結合偏好,在SH3 域取得了會很好的進展。
  • 被25道數學題難倒的「民科」路在何方?
    有好事者在網上放出當年錄製的電視節目視頻,網友們紛紛感嘆一個優秀人才被嘲笑、被埋沒,批評主持人和評委欠他一個道歉,甚至稱此人為「諾貝爾哥」。微博大V姚晨更是為他加油,評價其為「一個了不起的工人」。實際上,這位所謂的「諾貝爾哥」是一位典型的「民間科學家」,簡稱「民科」。這類「民科」在中國為數不少。
  • 與「民科」作戰的年輕人:一場捍衛科學的大戰
    他們試圖說服那些致力於推翻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甚至達爾文進化論的人;跟醉心於研製永動機的人講能量守恆;勸說鍾情於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們要多學點基礎知識,接受科學訓練。百度「民科吧」和「反民科吧」曾是他們的主要戰場。數理定理、公式是武器。他們試圖說服那些致力於推翻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甚至達爾文進化論的人;跟醉心於研製永動機的人講能量守恆;勸說鍾情於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們要多學點基礎知識,接受科學訓練。戰果,卻遠在意料之外。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敵人故事始於2011年。
  • 與「民科」作戰的年輕人:捍衛科學的大戰
    百度「民科吧」和「反民科吧」曾是他們的主要戰場。數理定理、公式是武器。他們試圖說服那些致力於推翻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甚至達爾文進化論的人;跟醉心於研製永動機的人講能量守恆;勸說鍾情於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們要多學點基礎知識,接受科學訓練。戰果,卻遠在意料之外。
  • 不要再勸民科從良
    看到他們,我想到的卻是另一個群體。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說的是真是假,但依然賭上自己的一切去做。  沒便宜自己,卻娛樂了別人。  你我可以鄙棄,唯獨不能忽視他們,他們就是——  民科。  先放一個不是民科但勝似民科的。
  • 別讓這篇「民科」論文忽悠了你,專家:預發布不是發表
    跟以往「民科」新聞不同的是,凡偉聲稱他在中科院平臺上發表了論文。而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的負責人說:那不算是發表。「準確地說,是預發布,不是發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張志雄說,「發表是經過審稿,經過同行評議認可的。ChinaXiv的模式是預發布,平臺只是將論文公布出來,不涉及任何同行評議。」
  • 網紅民科「郭英森」的民科到底是什麼圈子?
    首先,我給大家指出一下,民科大部分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哪些理論上面:相對論進化論量子力學牛頓力學微積分、高等函數你也許會說,這都是很正常啊,大部分科學家研究的都是如此。但是請注意最關鍵的一點,80%的民科不是在「研究」它們,而是在「推翻」它們!
  • 學術造假都能投SCI,憑什麼民科就要被嘲笑?因為實在太好笑了
    民科的研究過程新奇而統一:找一個牛逼的理論,按照10000:1的程度簡化後,通過1個實驗2個方程3段文字的探究,得到顛覆性的結論。3頁推翻相對論、5天造出永動機都是常有的事。他們和前段時間的量子波動速讀還不一樣,量子波動是騙人,民科是連自己都騙過了。
  • 荒唐透頂的中國「民科」往事
    他是振興由中華引擎提供動力的軒轅2.0的第一人,能通過科學公式得出詳細數字,也可闡釋和預測現行的牛頓引擎、愛因斯坦相對論、大統一理論(GUT)和標準模型宇宙學均無法闡釋和預測的事物。KQID引擎能用公式和數字進行詳細而精確的計算,因而也是可證實、可證偽的。廖教授扼要地重申道,軒轅2.0就是道治,它依據實事求是和形名統一,將人文與科學相結合,而這也是所有可能的治理方式中最好的一種。」
  • 那些荒唐透頂的中國「民科」
    (圖片來源:廖凱原論文截圖)廖凱原的這種「研究」,其實是八十年代中國「民科大潮」的餘波廖的「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其實不過是中國「民科」的又一荒誕「高峰」罷了。所謂「民科」,通稱「民間科學愛好者」,科學史學者田松為曾為其專門制定了一個定義,即:「指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礎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
  • 這種民科水準一般但套路實在太高明
    根據《重磅》一文裡所說,這名「科學家」是來自雲南大學的凡博士,其實驗細節經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審核,其論文已發表於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上。很快,打臉的新聞相繼出現:雲南大學發表聲明稱查無此人;論文作者特別鳴謝的浙大教授在簡訊裡表示自己好冤;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被發現並無同行評審機制,平臺上的論文只能算發布,不能算發表。
  • 不要再勸民科從良|科學|巴赫|數學|諾獎_網易訂閱
    看到他們,我想到的卻是另一個群體。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說的是真是假,但依然賭上自己的一切去做。  沒便宜自己,卻娛樂了別人。  你我可以鄙棄,唯獨不能忽視他們,他們就是——  民科。  先放一個不是民科但勝似民科的。
  • 生物進化探索史:10個推動進化理論的名字
    然而,直到18世紀,人們才真正意識到,我們的地球非常古老,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星球。化石的發現揭開了更多來自遠古的故事。科學就此踏足進化的理論,開始逐步發展出了對生物進化的理論認識。
  • 歷史上有民科出身的科學家嗎?
    按照現在關於民科的定義,從古至今歷史上就沒有民科出身的科學家,能被稱之為科學家的都不是民科。民科與科學家處於對立面。在早期民科就是指民間科學家,指一群游離在官方體制之外的科學研究者,或者說其主要工作並不是長期進行科學研究,而是業餘愛好。
  • 閒話」民科」
    據王元院士介紹,自從1966年陳景潤院士證明「1+2」以來,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沒有突破性進展。華羅庚先生後來,華羅庚因為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了一個大學教授論文中的錯誤。其才華被清華大學熊慶來、楊武之教授發現,使他獲得由一介民科轉型為職業科學家的寶貴機會。在組合論領域做出世界水平的工作的陸家羲,生前是包頭九中的物理教師。他因對不相交三元系大集的研究,解決了國際上組合設計理論中多年懸而未決的難題,因此獲得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電弱統一理論:物理大一統理論的重要基石
    但是愛因斯坦的探索卻一直失敗,他在 1929 年發表了《關於統一場論》的新論文,這篇論文試圖在時空流形除了具有黎曼度規外還具有絕對平行性的條件下去獲得引力和電磁力的統一理論,但是卻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突破,後來愛因斯坦又轉向研究卡魯查-克萊因理論,卡魯查是早期統一場論研究的代表人物,T.卡魯查和O.克萊因把電磁勢當作五維時空度規張量的部分分量,他並不是像愛因斯坦思考那樣
  • 諾獎揭曉後,我想了解下神秘的中國「民科」
    通過雷老師提出的下一個問題:「證明g=10m/s2」是錯誤的,我們倒是可以判斷,他的高中物理老師容忍度還是很大的,常數的近似取值計算可以差這麼多!   時代進步了,民科又瞄上信息科學領域   熱衷於研究水變油、永動機發明、推翻相對論,已屬於民科裡的「一代目」。近年來量子物理相關的研究成果及新聞報導層出不窮,引得民科對此趨之若鶩。在民科吧裡以量子為關鍵詞搜索,出現8千多條信息。
  • 與「官科」硬槓的美國「民科」大咖
    「民科」是民間科學家的簡稱,它的正意原指業餘科學家,一個妥妥的中性詞,但後來卻演變成了「科學妄想家」的代名詞。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民科」,不能看他/她是不是具有「官科」身份,而要看他/她做科學的方式。如果「民科」在「科學研究」之外還兜售「科學成果轉化」的產品,則更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