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普遍建議孩子3歲後就可以上幼兒園了,但對於孩子3歲上幼兒園還是4歲上幼兒園這件事,爭議還是很大的。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被人落下,早早就送去幼兒園;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晚點上幼兒園,能更快適應幼兒園,對孩子的身心都有好處。
比如女星霍思燕的兒子嗯哼,4歲還沒去幼兒園,但嗯哼的各方面能力發展都沒受影響,是公認的高情商寶寶。
在規定中,寶寶3歲就可以入園,但這個規定是以寶寶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發展等條件作為前提。如果寶寶的各方面能力不足,身心發展沒達到上幼兒園的標準,即使到了3歲,上了幼兒園也極大可能被勸退。
在這裡提醒父母們,如果寶寶沒學會這4個技能,還是別送去幼兒園,不然太遭罪。
技能一:社交能力
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小群體,在這個群體中需要孩子自己建立社交關係。
如果沒有足夠的社交能力、處理社交問題的方法,孩子很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排斥。
在英國紀錄片《孩子的小宇宙》中,就曾舉例一個泰思雅的小女孩,因為不會社交,上幼兒園第一天就被孤立了,連續好幾天泰思雅都是一個人看著其他小朋友玩。
3歲左右也是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家長們可以用做遊戲、看繪本等方式教會孩子基本的社交能力。
技能二:自理能力
很多家長都抱著「孩子入園後,吃飯、上廁所這些事兒,幼兒園老師就教了」的想法。
但事實上,幼兒園老師一個人根本照顧不過來那麼多孩子,如果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服,在幼兒園就會挨餓、受凍,甚至還要面臨對勸退的處境。
在《媽媽是超人》中,女明星馬雅舒的女兒米雅,就因為不會自己吃飯、不會上廁所被幼兒園勸退。
所以,上幼兒園之前,就要讓寶寶學會獨立吃飯、穿衣穿鞋、上廁所等自理能力。
技能三:表達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孩子能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比如要喝水、上廁所等等。幼兒園老師不是家長,不能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猜出孩子想要什麼。
如果孩子表達不清晰,老師很有可能就會忽略孩子的需求。
其次,在與小朋友溝通時也需要一定的表達能力。
如果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會習慣用肢體來表達,很有可能造成誤會或矛盾。
技能四:自我保護能力
很多家長在挑選幼兒園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安全問題,看看是否有陌生人能隨意出入幼兒園。
實際上,寶寶的安全問題不僅來自於「陌生人」,更多的是小朋友之間的矛盾。
3-4歲的孩子,身體、四肢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下手往往沒有輕重,愛動手的孩子很容易給其它小朋友造成傷害。孩子在幼兒園被打、被咬的新聞層出不窮,所以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要讓孩子明白要遠離水、電、火等安全隱患,不隨便接觸陌生人之外,還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欺負」、「被欺負了之後怎麼辦?」。提升孩子自我保護能力,是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地方。
我也是在孩子上幼兒園被欺負之後,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當時給孩子準備了很多安全教育繪本,在這些繪本中我推薦《幸運的米拉》安全教育繪本。
這套安全繪本共有50冊,分為戶外篇、行為篇、心理篇、家居篇和意外篇,涉及的安全教育很全面。3-8歲的孩子都能看。
它主要是通過小北極熊米拉的故事,教孩子在戶外、家裡、幼兒園等地方遇到意外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避免潛在危險。比如《不許欺負人》、《誰錯了》、《我不膽小啦》等篇章都有,而且是由知名安全教育專家王大偉編著。
《幸運的米拉》安全教育繪本中的每個故事,都提煉了相應的安全知識點,能讓孩子學以致用。
在家長看不到的地方,孩子面臨著諸多危險,與其一直保護孩子,不如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提升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刻不容緩,希望家長們都能重視起來。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