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格局已定 數位音樂的下一個機會點在哪裡?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深響

核 心 要 點

  與C端市場一樣,數位音樂的B端市場也是伴隨整個行業正版化的推進而逐漸成熟的。  B端音樂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這是一個專業度極高的工作,要成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專業性、強大的資源儲備是必備條件。  TME沉澱下的與上遊內容製作方的緊密聯繫、對各方訴求的精準理解、對複雜利益格局下的合理分配,是卓樂雲開拓B端市場的寶貴財富。  五年前,一則最嚴版權令的出臺,終結了數位音樂盜版橫行、商業模式遲遲無法建立的「黑暗時代」。

得益於行業正版化的推動,國內數位音樂產業發展日趨向好,聯動推進了整個音樂產業新秩序的構建。不過,行業過去幾年的進步主要集中於C端,也就是普通用戶通過各類APP獲取音樂服務的市場,而另一個規模同樣可觀的音樂市場則相對被忽視了——數位音樂的B端市場。

當前,數位音樂的B端市場尚處起步階段,市場空間廣闊,因此,其也成為了主要音樂平臺瞄準的全新發力方向。

9月14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 TME,以下簡稱「TME」)旗下B端音樂整合服務平臺愛聽卓樂,正式發布全新子品牌卓樂雲(cloud.ultimatemusic.cn)。

根據介紹,卓樂雲是愛聽卓樂打造的雲端數位化音樂整合服務品牌,面向B端企業,提供音樂授權、內容運維、音樂宣發、流量變現、版權監測等服務。

在數位音樂C端格局基本穩定,而B端還是一片藍海的背景下,卓樂雲的發布,體現了TME通過愛聽卓樂發力B端的意圖。在大眾相對陌生的B端市場,卓樂雲撬動機遇的鑰匙是什麼?這個市場的想像空間究竟有多大?

快速成長的「用音樂」市場

與C端市場一樣,數位音樂的B端市場也是伴隨整個行業正版化的推進而逐漸成熟的。

2014年,在數位音樂C端市場都尚未走出明確道路的時候,曾在諾基亞大中國區擔任音樂服務總監的潘才俊,看到了B端市場蘊藏的機會,成立了面向B端的音樂版權整合服務平臺愛聽卓樂。2017年,愛聽卓樂正式加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由此成為TME發力To B市場的一大抓手。

彼時,得益於C端市場快速發展的示範效應,B端市場開始被人重視。就在愛聽卓樂加入TME的同年,國內多家瞄準數位音樂B端市場的公司陸續成立。

玩家扎堆湧入與B端市場的潛力密不可分。

首先,市場空間巨大,而行業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

《2019年中國數位音樂商用版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音樂版權市場規模在近幾年持續增長,2018 年達到188.3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321億規模。

而新一代消費人群還在加速這個市場的成長速度,TME首席戰略官、愛聽卓樂業務線負責人葉卓東(Tony Yip)表示,「近兩年,Z世代逐漸成為網際網路的主力軍,我們看到國內C端用戶在音娛方面的需求,正呈多樣化趨勢加速發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企業及產品,希望通過藉助更優質的音樂內容,滿足C端用戶的多樣化需求,這即構建出一個非常廣闊的『用音樂』市場。」

另外,從B端市場自身來看,其也存在特殊性。

從大的顆粒度來看,B端市場的鏈條與C端並不存在本質區別:音樂平臺或服務商,通過整合上遊版權資源,建立曲庫,進而向下遊用戶出售相應的音樂作品,只是目標客戶存在個人和企業之分。

但仔細拆解便不難發現,B端市場存在諸多差異點。

首先在上遊的版權整合端,音樂著作權可以被分為詞著作權、曲著作權、表演者權、錄音錄像製作權等多重權利,而B端客戶獲得音樂作品的目的很多是為了商用,因此在版權釐定和授權上與C端業務相比會更加複雜。

同時在下遊的需求端,B端市場這個籠統的稱呼實際囊括了公播、終端內嵌、廣告及影視製作、短視頻製作等多重層次,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各異的需求,例如終端內嵌對曲庫的要求會更為全面,而公播、廣告及影視製作等需求會更有針對性。

上遊版權與下遊需求的複雜共同造就了更為複雜的結算系統、運營體系,而要處理好這些問題,只有專業的團隊與產品解決方案才能夠勝任。

足夠大的市場與足夠高的門檻吸引了嗅覺敏銳的玩家入場,作為最早耕耘這一領地的公司,通過整合B端版權,提供多樣音樂服務模式的愛聽卓樂,確實能夠解決市場痛點。

與C端模式相比,平臺要打開B端市場,需要作出更全面、細緻的能力儲備,這也是愛聽卓樂為何在此次推出卓樂雲的重要原因。

此前,愛聽卓樂針對不同細分市場推出了相應的品牌,例如針對車載市場曾推出愛聽車樂雲。隨著B端市場迅速發展,分散的品牌不利於在市場建立統一的認知,無形中增加了溝通成本。同時在內部,這也不利於進行能力項的整合和拓展。

因此,此次新推出的愛聽卓樂雲的最大意義,在於將不同的細分方案統一到一個品牌之下,在前端降低溝通成本,在後端推動系統進行更全面的整合,進而提供更快捷全面的服務。

品牌層面的動作往往是更深層戰略的外顯,那麼,透過此次新發布的卓樂雲,愛聽卓樂乃至TME對數位音樂B端市場規劃如何,更為值得探究。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卓樂雲

如前所述,得益於國內數位音樂正版化進程的推進,音樂版權市場愈加規範,B端市場也在快速成長。

從具體需求來看,數位音樂的B端所涉甚廣,主要涉及內容製作、廣告營銷、智能硬體、線下實體四大類,應用場景覆蓋了線上線下。無論公播,還是IoT 智能硬體、汽車、手機等 B 端企業,對此都有需求。

不過,要吃到蛋糕並非易事。

B端音樂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這是一個專業度極高的工作,要成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專業性、強大的資源儲備是必備條件。

作為國內瞄準數位音樂B端市場最早的企業,成立於2014年的愛聽卓樂是可以觀摩行業打法的一個窗口。

從大的環境來看,服務雲化是行業趨勢。根據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雲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發布的《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雲」成產業數位化必選項。

除政務、金融、工業、醫療等傳統行業正在加速上雲外,還有許多顆粒度更細的垂直行業潛藏著亟待開發的紅利,音樂產業是其中之一。愛聽卓樂在此次發布的,雲端音樂整合服務品牌「卓樂雲」,便是雲時代的產物之一,更是標誌著音樂產業數位化的提速。

在實操層面,結合此次新推出的卓樂雲可以看出,經歷六年的摸索後,愛聽卓樂已經沉澱下了更為成熟的方法論。

據介紹,卓樂雲的主要產品有:音樂開放平臺、IoT音樂生態平臺、車載音樂生態平臺、原創視頻助力平臺、音樂內容宣發平臺和流量增值變現平臺。提供的解決方案則包括音樂授權、內容運維、音樂宣發、流量變現、版權監測等。從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設計可以看出,卓樂雲對B端市場的痛點進行了系統梳理,並按照市場需求的重點方向整合了完整的服務體系。

得以構建多層次、完整的產品和服務體系,離不開卓樂雲在專業性和資源側的積累。

經過六年耕耘,愛聽卓樂已經是當下國內數位音樂B端市場中非常重要的參與者,據了解,華為、VIVO、OPPO、小米等手機品牌;吉利、長城、尼桑、小鵬等汽車廠商;B612、陌陌、美圖秀秀、拼多多、VUE以及大眾點評等主流APP都是愛聽卓樂的用戶。

愛聽卓樂部分合作夥伴

用戶的選擇一定程度上已經證明了卓樂雲的專業度。而在資源側,背靠TME的卓樂雲優勢不言而喻。據了解,當前愛聽卓樂的曲庫規模在千萬量級,除了有豐富的資源儲備,TME在長期推動數位音樂正版化的過程中所沉澱下的,與上遊內容製作方的緊密聯繫、對各方訴求的精準理解、對複雜利益格局下的合理分配,都是卓樂雲開拓B端市場的寶貴財富。

卓樂雲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其所擁有的諸多能力,是許多其他玩家沒有或者很難建立的。

基於這些能力,卓樂雲在商業上的潛力被進一步打開,從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看出,卓樂雲瞄準的絕不是簡單的版權生意,其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為B端建立良好的版權生態基礎上,提供更多衍生服務,進而擴展商業空間和想像力,例如,基於B端的流量和場景,為上遊提供更豐富的音樂宣發業務;針對B端客戶需要,提供專業的內容運營支持等。

可以說,版權與服務只是卓樂雲模式運轉的基礎和第一步,在後端,其還有更多工作要做,也意味著更豐富的想像空間。

在此次發布新品牌的同時,愛聽卓樂還宣布2020年下半年將以IoT智能硬體為重要戰略方向。從行業整體發展來看,隨著5G、晶片等技術條件愈發普及,IoT已經成為業界普遍認可的下一代平臺,愛聽卓樂瞄準IoT智能硬體,實際是在押注下一代的長期機遇。

回歸TME本身,隨著C端格局逐漸穩固,如何尋找新增長點也成為其思考的核心議題。今年以來,TME在業務布局上動作頗多,無論是加碼長音頻,還是推出live業務,本質上都是圍繞音樂產業進行布局,以挖掘更大的市場空間。

而愛聽卓樂可以進一步發揮TME在行業內的優勢,幫助集團拓展多元市場收入。此次卓樂雲品牌的發布已經展露了TME加碼B端市場的信號。

可以預見,面對這一藍海市場,有著先發優勢和強大資源儲備的卓樂雲,將為行業帶來更多改變。

相關焦點

  • 酷狗音樂從C端邁向B端,開放音樂生態的新樣板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移動在線音樂幾乎成為了人手必備的手機軟體。已經成長起來的網際網路原住民Z時代,在消費觀上更傾向智能化、定製化的產品與服務。這點在智能家居領域尤其是智能電視領域也得到更多的呈現。當海量的音樂資源在「黑科技」的加持下融入智能電視領域,將會碰觸出什麼樣的火花?
  • 蝦米音樂:關停to C業務 to B業務繼續
    2008年成立的蝦米音樂,在走過12年後正式將播放器業務畫上句號。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確認將於2月5日0點關停播放器業務。而從3月5日0點後除網頁端音螺平臺音樂人(即原「數位音樂場景」業務)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外,其他運營均停止。也就是說,蝦米音樂放棄了to C業務,但還會繼續to B服務。
  • 王雍君:數字經濟背景下支持「雙循環」格局的財稅政策設計
    」和「服務均等化」目標,並確保目的地與來源地課稅規則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也能被有效運用。與產地和實現地規則相比,目的地與來源地規則更有助於達成這些目標,但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更難實施,因而需要相關機制予以確保。就支持國內循環格局而言,清晰且充分區分「開發性轉移支付」和「均等化轉移支付」同樣至關緊要。
  • 中國音樂行業ToB增長:海外趨同趨勢下,企業服務加速市場擴容
    全球音樂市場在線上流量的加持下呈現出新的增長機會。雖然與抖音雖未正式官宣,但在以往的動態中可知已合作頗深。這也使得VFine成為國內第一個同時服務於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巨頭的商用音樂版權公司,這給國內音樂授權市場帶來了重要的信號。 當下,國內音樂市場B端收入增長的一個顯著增量是線上流量帶來了商用版權價值潛力的上升。
  • K12 To B報告:5萬字深度分析需求端痛點與供給端格局
    《To B報告》十大亮點一、教培行業概況:疫情前、中、後規模測算二、需求端主體分層:巨、大、中、小、微五類主體三、需求端競爭格局:頭部、腰部、尾部機構市場份額變化四、需求端發展瓶頸:大、中、小、微機構核心痛點五、供給端生態全景:場景 ⅹ 產品生態矩陣全景六、供給端發展階段
  • 從「運營唯C論」誤區說起:談談B端、C端、G端的運營要點
    造成這種理論形成的原因,在朱朱看來,可能有以下三點:C端發展成熟且方法論易提取:C端是基於單一個人的服務業務場景簡單且發展早品類多,因此很容易總結基於個人的普遍性的需求痛點及解決問題的通用性方法論。但從行業數據數據來看,近年來B端和G端產品也在快速增長,大量的資金、創業者、和智力資源都在向這個賽道湧進。據了解,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以騰訊為代表的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開始調整組織架構,布局B端業務。同時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B端項目的融資金額和融資次數一直處於行情前三的位置(數據來源:IT桔子)。在這個大背景下,糾正「運營唯c論」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 ICO在中國已死,區塊鏈下一個機會是ERC-721
    Howey Test是判斷一個金融工具是否為「投資合同」 (Investment Contract)的一個重要的標準,若被判定為投資合同則會進而被定義為證券。)政策端有公募+證券的雙重管制,然而另一端的ICO推手也似乎沒有消停,賺錢的姿勢看起來都是有今天沒明天的感覺。交易所不菲的掛牌費用,項目承擔的法律風險以及破發風險讓一級市場迅速涼了下來,連項目都沒有了哪裡還有韭菜?
  • 畢馬威毛健:疫情大考之下,零售業的機會在哪裡?
    不同的泛零售業態面臨的挑戰和機會也不盡相同。在遠場、高消費和非剛需方面,比如餐飲、購物中心、百貨和品類專業零售,關停的情況很嚴重,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會員數據沒有被充分挖掘,品牌零售和購物中心/百貨的數據沒有打通,購物中心/百貨的轉型模式沒有定,品牌的庫存積壓。
  • Treain MC數位音樂教室引領音樂教育新高度
    Treain MC 數位音樂教室,全稱:Treain MC Digital Classroom,以國際先進的音樂教學平臺「MC 音樂教室教學儀」為基礎,結合本國國情,構建的一套數位音樂教室系統,實現樂理、聲樂、視唱練耳、五線譜、器樂等音樂普及等教學需求。Treain MC 音樂教室的教學內容,相比傳統教學來說,也變得更加豐富。
  • 中國數位音樂的付費之殤(下)
    因為國慶期間家事奔勞,疏於考據,料想本中難免有不少紕漏,請大家多指教和斧正。篇幅太長,故分三次連載。文 | 陳賢江接上一篇:中國數位音樂的付費之殤(中)中篇說到,2005年開始,國內的數位音樂平臺,巨鯨、蝦米和騰訊等分別啟動了各自的付費模式實驗。
  • 區塊鏈的下一個機會不是ICO2.0,而是ERC-721
    最初這是由一群極客築起的伊甸園,卻逐漸歸於一個關於財富、欲望、野心、權利、焦慮的人間大戲,在這個數字世界裡穿越了財富階級,穿越了人們獲取財富的時間路徑、穿越了物理空間已經成為一場全球化戰役,在多維度的解構和重構下,所說的「幣圈一天,地上一年」,幣圈和鏈圈正在以分鐘為時間單位快速進化和變異,誰都想在一片混沌之中爭得一席之地。
  • 附全文 |《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19》重磅發布,下一個數字經濟增長點...
    2018年,中國已擁有6.75億網絡新聞用戶,6.12億網絡視頻用戶,5.76億網絡音樂用戶,及4.32億網絡文學用戶等,在整體網民中佔比均過半。報告推出的「數字文化」指數,匯總了頭部新聞、視頻、影業、網文、短視頻、音樂、動漫、網遊8種數字文化產品的使用總量數據,可以衡量全國351個地市在數字時代的文化市場活力。
  • 下一個10年,最賺錢機會已浮出水面……
    包括很多在線教育類的公司在第三季度的數字增長也非常好,今天在很多場所中都能看到他們投放的廣告,大部分網際網路業務在疫情過後其實都保持了非常健康的增長。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用戶的行為習慣已經發生了變化。
  • 2020 年「餘額不足」 房企十強格局基本已定
    雖然還有不足一個月時間,但從前11月的銷售表現也能大致管窺出今年房企的排位情況,尤其是具有行業風向標意義的前十房企,格局基本已定。船大難掉頭。對於TOP10房企而言,規模增速放緩更加明顯,前11月TOP10房企規模增速多數在10%及以下,個別房企如招商蛇口(001979,股吧)、中國恆大、世茂集團等依然跑出了超15%的規模增速。
  • 專訪積木易搭孫劍峰:下一個堪比「人臉識別」的機會在哪裡?
    在與我交流的兩個小時裡,他仔細梳理著過去三年裡這家公司所遇到的一幕又一幕,從機會到困難、從變革到落地。從某種意義來說,當孫劍峰把真實的自我帶入三維角色中的那一刻,他就已回到主場。而我相信,在說這些的時候,他已經不在角色裡,他是在說他自己。他說,隨著5G、三維等技術的日益成熟,VR/AR即將改變社會,它能徹底顛覆人們的工作方式、遊戲方式、聯繫方式、生活方式。
  • 進入2018年後,數位音樂市場突然熱鬧起來,版權之爭!
    2018以後,數位音樂市場突然熱鬧起來。首先,在二月,騰訊和網易承諾授權對方版權局的倡議下,然後雲音樂網易雲以臺灣華研國際版權。然後,在3月6日,Ali的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達到相互授權。他們還穿插了QQ音樂,發布春節大數據,與Spotify公布招股說明書等。
  • 新貿易格局下,中國製造業供應鏈的機會在哪裡?
    正如紮根製造業供應鏈服務領域二十餘年的「智造業供應鏈管理專家」——飛力達【300240】聯席總裁姚勤所言:「貿易戰下,圍繞中國製造業供應鏈的,沒有一個是局外人」。本次中美貿易摩擦會對我國製造業供應鏈造成那些影響?我國製造業供應鏈真實現狀是怎樣的?什麼才是中國製造業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如何去打造?
  • 光大證券:資產端與資金端雙雙生變 定增投資標準化勢不可擋
    :1、從參與投資者類型看:不僅包含大股東,也包含公募基金、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私募基金等財務投資者,而公募基金是主要的財務投資者;2、從參與形式看,在寬鬆的監管環境下,銀行理財資金作為優先級入場、大股東場外配資、為規避監管的多層嵌套、券商的收益互換等參與定增的創新模式層出不窮,定增募資規模也在2016年達到高點,超過1.6萬億元;3、從收益看,財務投資者中保險公司與基金公司參與的定增項目整體收益相對更高
  • 數位音樂走上正版化之路
    伴隨正版化,中國音樂產業終於有了迎頭趕上的機會。據國際唱片業協會統計,受益於版權保護,2015年我國音樂作品銷量上漲63.8%。然而,正版化究竟是怎樣實現的?數位音樂產業如何在並無付費習慣的用戶中覓到「錢途」?這又將給傳統音樂廠商帶來怎樣的變化?  正版化帶來產業發展  「五年前臺灣『金曲獎』請我去參加論壇,我不敢去,因為不知道要說什麼。說盜版嗎?
  • 為什麼說客廳可能成為音樂 To B 的下一個戰場
    遊戲主機在國內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局限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小眾圈層,但如今可以說成功破圈:據 NikoPartners 給出的數據,任天堂 Switch 主機今年在我國就已售出超出130萬臺,相較而言其發售至今累計銷量不過 400 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