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早就聽聞「Pierogi Ladies」 是上海唯一一家正宗的波蘭餐館,卻從不曾有勇氣前去一探究竟。
首先因為說起波蘭菜,腦海裡除了浮現出斯拉夫人最愛的紅菜湯和酸黃瓜,幾乎沒有太多其他畫面,其次「Pierogi Ladies」主打的是「餃子」——沒錯,你沒聽錯,波蘭人也吃餃子。
波蘭餃子和中國餃子到底有什麼差別?
膠州路上的餃子店
Pierogi Ladies位於膠州路283弄8號,從7號線昌平路站下來步行5分鐘。筆直的馬路兩旁有不少主打異國菜餚的小飯館,但相信第一次來的朋友,即便按著手機導航走,一定也會陷入「尋找8號」的迷宮裡。
不過不用擔心,先找到一家花店,左手邊的鐵門進去,Pierogi Ladies就藏在裡弄裡。
Pierogi Ladies坐落在膠州路283弄8號。
這是一間由小區民房改建的商鋪(註:商住兩用房,有合法營業執照),很有意思,在上海市中心的許多老舊小區裡,像這樣藏在居民裡的商鋪有很多,雖不顯山露水,但大體小巧精緻,走進去別有洞天。
顯然,老闆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店鋪的紅漆大門上裝飾著中式獸首拉環,十分古典。不過進門後,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顏六色的塗鴉、手工布藝沙發、木製桌椅、擺滿各種洋酒的吧檯、溫暖的燈光,是令人愜意的西式餐吧風格。
餐廳內部的設計,融合許多波蘭傳統文化色彩。
牆上掛著老上海風情的海報
而最讓人在意的,是右手白牆上一幅巨大的手繪世界地圖,設計師很用心地在上面標註出了全球所有吃「餃子」的國家。
你會吃驚地發現,原來咱們的中國餃子,有這麼多奇形怪狀的「兄弟姐妹」。
牆上手繪的世界餃子地圖。
無處不在的餃子元素
Pierogi Ladies中的「Pierogi」在波蘭語中就是「餃子」的意思。從外形上來說,波蘭餃子和中國餃子很相似,也呈半月形。在做法上,可蒸可煮可煎,甚至也可以油炸。餡料大體分三類,菜餡、肉餡和奶酪餡,還有以水果為餡的「甜餃子」,吃的時候蘸酸奶油或培根醬一起食用。
據說在過去,波蘭餃子只是在聖誕節及其他重大節日享用的一種食物,不過現在它已經成為波蘭家庭餐桌上非常常見的一道菜,甚至是波蘭美食文化的代表。據說,在波蘭古都克拉科夫每年的「餃子節」期間,平均每天能消耗掉3萬個餃子。在加拿大,一些波蘭移民還在當地立起一座7.6米高的「餃子紀念碑」。
Pierogi Ladies中的「Pierogi」在波蘭語中就是「餃子」的意思。
餃子蘸著酸奶吃
Pierogi Ladies的菜單上,可以找到一些經典的波蘭餃子口味,比如土豆餡餃子、菠菜餃子、甜菜頭羊奶酪餃子、酸菜蘑菇餃子,如果你勇於嘗試,也可以試試這裡的香蕉巧克力、肉桂蘋果等甜餡口味的餃子。
作為第一次品嘗的食客,菜還沒有端上桌前,心裡多少有些惴惴不安——「波蘭餃子到底是什麼味道呢?」
但當看到五顏六色的餃子被擺放在精美的餐盤裡呈上桌的時候,這些不安的心聲立刻被賞心悅目的「顏值」撫慰了。
Pierogi Ladies的波蘭餃子
Pierogi Ladies的波蘭餃子
Pierogi Ladies的波蘭餃子
五彩繽紛的波蘭餃子拼盤
這的確是一場充滿冒險又新鮮的味蕾體驗。
餃子皮裡加了雞蛋,吃上去很筋道,但不粘牙,肉餡裡面沒有很多的湯汁,但分量很足。我喜歡的德式香腸餡中,攪碎的香腸裡混合著淡淡的墨角蘭香味,散發著一種令人迷戀的異域風味,還有特色的鴨肉餃子裡,鴨肉裡加了葡萄酒提味,略帶一絲絲酒香。
一場充滿冒險又新鮮的味蕾體驗。
香蕉巧克力餡的餃子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蘸酸奶油吃看上去很奇怪,但其實解決了沒有湯汁的問題——波蘭餃子不像中式餃子裡,會有豐富的湯汁,所以吃上去會有點幹,因此解膩的同時,酸奶油的酸味也刺激著味蕾,讓人更有食慾。
Pierogi Ladies的血腸也十分受食客喜歡,但常常「一腸難求」。晚上的食客如果不早來,基本無福享受。
如果沒這個緣分,那就試一試這裡的豬油醬塗抹麵包吧,白花花的豬油塗抹在麵包上,帶著淡淡的鹹味,如果覺得有點膩,那就再夾上一塊波蘭人最愛的酸黃瓜片,入口,是恰到好處的美味。
炒血腸
豬油醬塗抹麵包
兩個波蘭女孩的中國故事
Gosia和Joanna是Pierogi Ladies的主人,她們還養了一隻貓,叫做Mielonka(在波蘭語裡是「肉球」的意思)。主人不在的時候,Mielonka就是店裡的「老大」,常常大搖大擺地遊走在食客們的餐桌下,或者端坐在儲物架上的最高端,俯視店內的情況。
店寵「Mielonka」
在店鋪的經營上,精明能幹、看上去酷酷的Joanna主要負責物流和會計的工作,性格活潑的Gosia則負責銷售和宣傳。
到今天,Pierogi Ladies已經走過了四年,回想起初創的時光,兩個在上海相遇的波蘭女孩,擁有著許多美好的回憶。
兩個在上海相遇的波蘭女孩 Gosia(左)和Joanna(右)
「我是2014年來的上海,因為那時候我姐姐住在這裡。所以對我來說,籤證也比較容易。當時我沒有任何計劃,一個人拎著一個手提箱就來了。「
Joanna的家族與中國有著許多的淵源。她的父親大約在30年前就曾到訪過中國,後來因為經商,常常往來于波蘭和中國之間。因此與許多西方人不同,Joanna從小就對中國有所了解。後來又因為姐姐生活在上海的關係,久而久之,她也萌生了前往中國闖蕩的想法。
素食橄欖菜卷
與Joanna不同,對於Gosia說,中國是一個未知的奇妙世界。前往中國,也是她為即將進入30歲的自己選擇的一條人生新旅程。
「2012年,我開始想30歲之後要做些什麼。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中國在波蘭很受歡迎,我身邊每個人突然都在學習中文。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經常去中國出差。她對我說,Gosia,你也要學中文。」
於是,Gosia開始尋找前往中國學習的機會,正巧在Facebook上看到了一則招生廣告,上面寫著「你想免費來中國嗎?」。
「這是一個跨國企業為外國人提供的文化交流項目,可以讓外國留學生與中國家庭生活在一起,學習中文,於是我就提出了申請,很快就被成都的一個家庭選中了。」
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
Gosia在成都呆了兩個月,每天早上跟著寄宿家庭的爺爺學太極。很快,成都的項目結束後,Gosia又被介紹去了上海。
「我是2012年10月來到的上海,這裡很美,很國際化,也遇到了許多很棒的朋友。2013年1月交流項目結束後,我決定繼續留下來,於是開始做起了英語老師。」
「也是那時候,正巧我有個朋友開了微信公眾號,可以說是上海第一個面向外國人的微信公眾號,主要介紹當地的美食與旅行,我朋友寫餐館的評論,我幫他編輯和翻譯一些中文文章。」Gosia說。
冷肉拼盤
好吃的自製布朗尼
Joanna來到上海後,也很快找到了一份酒吧經理的工作。當時在上海的波蘭人並不多,於是 Joanna在酒吧經常組織舉辦一些波蘭人的聚會。2015年的夏天,在一次聚會上,Gosia終於遇見了Joanna。
餃子,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美食
開餃子店是一個偶然的相遇,也是個必然的結果。
由於工作的關係,Gosia和Joanna經常和一些本地餐廳打交道,漸漸地,她們發現上海的外國餐廳中基本上沒有波蘭的元素。因此,開始萌生了經營波蘭餃子的想法。
「我們舉辦了一次波蘭聚會,想看看市場行情如何。沒想到很受歡迎,很多朋友找我們預定波蘭餃子,於是2015年底,我們決定開始生產自己的產品,投放到市集上進行零售,看看人們是否喜歡這個產品。」
Joanna在製作波蘭餃子
波蘭餃子在食客中很受歡迎。
波蘭餃子的銷售比想像中來的火爆,越來越多的上海消費者開始認識她們,2016年3月,Gosia和Joanna創立了「Pierogi Ladies」品牌,也有了更多的市集的邀約,永康路上的Rooster酒吧是她們的固定賣場之一,同時也被許多海內外的媒體關注。
Gosia和Joanna創立了「Pierogi Ladies」品牌,開始在各種市集上銷售。
在永康路上銷售波蘭餃子
波蘭餃子的銷售比想像中來的火爆。
2017年夏天,Pierogi Ladies搬到了膠州路上,開了第一家店,後來因為鄰裡的問題,又搬到了現在的地址。2018年,Pierogi Ladies終於打造了現在的店鋪,開始正式營業。
Pierogi Ladies店鋪建造中的樣子
所有的設計都由自己親手操持
很多人會好奇,在眾多波蘭美食裡,為什麼偏偏選中餃子呢?Gosia說,這是因為每當人們談起波蘭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食物就是Pierogi。另外,這是一種大家都可以理解的食物。
「在印尼旅遊時,我在一家咖啡店看到了一張咖啡豆地圖,它顯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咖啡文化,由此我萌生了畫餃子地圖的想法。其實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餃子,只是形狀不同而已,概念其實是一樣的。我們想要展示這種差異中的相似,包括跨文化的概念。」Gosia說。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餃子。
餃子,是一種大家都可以理解的食物。
為了迎合中國顧客的口味,Gosia和Joanna在經典的基礎上,也改進了食譜。「我們有鴨肉餡、豆腐餡,還使用了本地生產的豬肉。我們一直在努力創新,不僅是為了吸引中國消費者,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
除此之外,Pierogi Ladies也經常在周末開展工作坊的活動,邀請中國朋友和在上海的外國朋友,一起體驗手工製作的樂趣。現在,Pierogi Ladies正致力於工廠生產,希望在未來把波蘭餃子推廣到上海以外更多的城市去。
Pierogi Ladies經常在周末開展工作坊的活動。
帶有Pierogi Ladies品牌logo的周邊產品
在中國餐廳周上,獲得了「C級人氣餐廳之星」的褒獎。
「之前,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開一家餐廳,因為我們知道這太花錢了,同時這也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是,每當我們看到人們多麼喜歡它,聽到人們談論它時,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Gosia說。
「無論你的宗教、國籍、年齡是怎樣的,小小的餃子可以成為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梁,你可以把任何東西包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