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天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最近,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院臨床心理科接診了不少患有精神障礙的青少年,除了抑鬱症患者,有些還是遊戲成癮。心理專家提醒,遊戲成癮也屬精神障礙,家長應關注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
高二男孩患抑鬱症
申請退學,還曾想跳樓自殺
前兩天,揚州五臺山醫院臨床心理科接診了一名高二學生,父母最初以為他只是厭學,沒想到孩子竟被診斷為「抑鬱症」。
小王今年17歲,一個多月前,他因學習壓力大而心情不好,覺得自己開心不起來,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不願說話,大多時候獨處,不願與人交流,班級裡的活動、同學組織的聯誼會都拒絕參加。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感到渾身沒有力氣,看書、寫作業也沒有精力。5天前小王因近期成績下降,被老師約談後,向老師遞交了退學申請。小王感到自卑,看到同學們努力學習、一起玩耍時,更加失落和悲傷,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計劃和打算,悲觀、消極,不願與家人多交流。
小王覺得沒人能理解自己,還曾跑到學校天台,想從樓上跳下來。後來想到父母為自己辛苦付出,便又打消了念頭,但一直拒絕再去上學。
後來,小王在父母陪同下到揚州五臺山醫院臨床心理科就診,被診斷為「抑鬱症」。
遊戲成癮也是精神障礙
揚州每年新增逾百名患者
「除了抑鬱症,在青少年精神障礙中,遊戲成癮的患者也有不少。」揚州五臺山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周朝昀介紹,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宣布遊戲成癮屬於精神障礙,將其列入精神疾病範疇。
「世界衛生組織對診斷『遊戲成癮 』的界定條件非常嚴格,成癮的特點是對遊戲失去控制力。」周朝昀分析,不要把人尤其是青少年對於遊戲的熱情歸結成遊戲成癮,只有當遊戲行為已經影響到基本生活,例如睡覺、吃飯、社交和教育,那就是成癮了,而且這種癮還會影響到精神層面,主宰思想和影響專注力。
「我們醫院每年新就診的『遊戲成癮』患者達到100人以上。」周朝昀表示。
醫生提醒
關注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健康
周朝昀介紹,對於兒童少年來說,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所易罹患的精神心理疾病有所不同。比如孤獨症常常起病於嬰幼兒時期,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的刻板重複,具體表現為缺少交往興趣,對他人呼喚缺少反應,迴避他人目光,言語發展落後,交流困難,痴迷於某些活動或事物等;多動症主要表現為注意障礙、活動過度和好衝動,具體症狀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頻繁地做小動作或跟周圍同學說話,寫作業心不在焉、磨磨蹭蹭、需要家裡人督促,做事情衝動、不考慮後果,還經常丟三落四等。抽動障礙則表現為運動抽動和發聲抽動,如擠眼睛、聳鼻子、咧嘴、聳肩膀、梗脖子、清嗓子等。
專家提醒,青春期前後,抑鬱症、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患病率則會明顯增高。當孩子出現持續的情緒低落,甚至有輕生的觀念或自傷自殺行為,一定要及時就診,確定是否存在罹患抑鬱症的可能;當孩子間斷出現情緒低落和情感高漲,要注意雙相障礙的可能;而當孩子出現幻覺、毫無事實依據地堅信被人議論或被害,或自己莫名其妙地笑,或有一些很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和想法,要考慮到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通訊員 伍萱 記者 王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