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成癮傷害大腦,誘發依賴症和抑鬱症

2020-12-19 騰訊大渝網

現在,智慧型手機就像身體的延伸,像固定在手上的額外器官。據調查,許多人醒來第一件事是看手機,睡前最後一件事還是看手機。每5分鐘看一次手機,手機丟了或遺失會感到不安。這種行為,常被大家稱為成癮。多項研究表明手機成癮會造成身體器官和心理損傷,危害不容小覷。

1 對大腦神經系統的損害

北美放射學會(RSNA)年會上的一篇研究報告稱,年輕人手機成癮會破壞大腦化學反應均衡性。美國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最近揭示,美國有46%人說沒有手機沒法生活。中國有超過一半人口網民,其中有90%以上的人用智慧型手機上網。處處可見低頭族。越來越多人使用手機和可攜式電子設備獲取新聞、信息、玩遊戲和相互取得聯繫。

年輕人每天花忒多時間盯著手機,不與他人直接交往,長時間會對大腦造成傷害。這種習慣越來越讓人們擔憂。

韓國大學神經放射學教授Hyung Suk Seo博士及其同事,用磁共振波譜分析(MRS)方法深度分析了手機成癮青少年的大腦。該項研究招募了19名已明確診斷為手機與網絡成癮的年輕受試者,平均年齡15.5歲,其中男性9人,並將這19名成癮者按性別和年齡與健康者進行了對照。作為研究內容一部分,有12名受試者接受了為期9周的認知行為療法。

研究人員用標準量表測定他們成癮嚴重程度。問題聚焦在智慧型手機對他們日常生活、人際交往、效率、睡眠模式和感情的影響。 Seo博士說:「量表測評分值越高,手機成癮越嚴重。」 Seo博士告誡大家,測試評分高於正常人的青少年罹患抑鬱、焦慮、失眠和衝動性症狀風險較高。

成癮青少年進行認知療法前後都作了磁共振波譜分析(MRS)檢查,還專門檢測了成癮者大腦中抑制和減慢大腦信號的神經遞質氨基丁酸(GABA)水平和導致大腦更容易激動的神經遞質穀氨醯胺(Glx)水平。

磁共振波譜分析(MRS)檢查結果顯示,與健康人群相對照,成癮者前扣帶皮層的氨基丁酸(GABA)與穀氨醯胺(Glx)的比值明顯增大。Seo博士說,氨基丁酸(GABA)與肌氨酸比率和氨基丁酸(GABA)與穀氨酸比率是網絡成癮、抑鬱和焦慮重要臨床治療評價量表。氨基丁酸(GABA)過高會出現許多症狀,包括精神不振和焦慮。

Seo博士還認為,手機網絡成癮者前扣帶皮層氨基丁酸(GABA)的增加與認知和情緒神經系統的整合和調節功能損失有關。不少人感到頭痛、全身無力、食欲不振、失眠、焦躁等類似於抑鬱症症狀,但是抑鬱症藥物治療效果並不好。好消息是,青少年成癮者通過認知行為療法後可明顯降低或趨於正常氨基丁酸(GABA)與穀氨醯胺(Glx)比值。

Seo博士說:「對成癮者大腦前扣帶皮層氨基丁酸( GABA)水平的增加和氨基丁酸(GABA)與穀氨酸之間平衡破壞的理解,有助於我們找到成癮者病理學成因及其治療方法。」

2 誘發依賴症、抑鬱症和孤獨症

亞利桑那大學最近研究也表明,年輕人智慧型手機成癮會有罹患依賴症、抑鬱症和孤獨症風險。

越來越多研究證明 , 智慧型手機誘發的依賴症與抑鬱症和孤獨症有緊密聯繫。但是,既往並不清楚是手機依賴症導致抑鬱症和孤獨症,還是抑鬱症和孤獨症患者導致迷戀智慧型手機產生依賴症。

在這項針對年齡18-20歲的346個青少年研究中,亞利桑那大學社會與行為科學學院通信系助理教授Matthew Lapierre和他的同事發現,手機成癮可誘發抑鬱症和孤獨症有不斷增加趨勢,而非抑鬱症和孤獨症導致手機依賴症。

Lapierre說:「我們研究的結果是,痴迷手機產生依賴會在若干時候直接誘發抑鬱症。現在問題是,有人一旦不用手機就會焦慮,用手機又出現依賴症。」

此外,Lapierre指出:「青少年對手機痴迷程度引起人們憂慮,我們的研究旨在找出問題所在。手機能幫助大家相互建立聯繫。我們已經知道手機依賴症會導致青少年產生心理疾病。」

此外,研究人員通過量表評估青少年是否患有手機依賴症。量表分四個等級,根據對問題的回答進行評估,如「我離開手機會心神不定,感到恐慌」。

量表有評估孤獨症、抑鬱症的提問,以及平常手機使用調查。參與者填寫了研究開始時和以後3-4個月後的問卷調查。

這是一項主要是針對青少年的研究。研究人員介紹說,針對他們調查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這些人成長階段是在智慧型手機興旺時期。第二,這些人處在青春期騷動年齡,人生叛逆過渡階段,心理十分脆弱,容易罹患心理健康疾病,如抑鬱症。

通訊作者Zhao說:「心理脆弱的青少年容易罹患抑鬱症或孤獨症,很有可能藉助手機尋找慰藉,但手機依賴症卻給他們更多潛在傷害。」正因為手機上癮會帶來身體潛在損傷,所以有必要評估人與手機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制定手機使用邊界。

3 如何界定手機的合理使用方法

頻繁刷刷手機的人睡得更少,驚醒更多, 存在睡眠障礙風險的風險更高。這不僅影響學校學習成績,而且增加長大成人後罹患疾病風險,如糖尿病和心臟病。儘管禁止青少年上網一周後即可恢復原來睡眠模式。

此外,尤其需要注意夜間上網的藍光(blue light)可影響睡眠激素的分泌,破壞人體晝夜節律,給自己帶來睏倦身體。

要讓夜間上網不影響睡眠,下面幾個訣竅值得一試:

? 加入社區活動並保持聯繫。孤單一人上網有時會讓人煩,也影響睡眠。要清楚,網上美好不代表現實生活。

? 睡前半小時最好放下手機。萬一想用它,建議採用藍光阻擋程序,看些枯燥無味文本資料也許會讓人昏昏欲睡。

? 這些行為若影響睡眠,或你生活節奏與家人睡覺時間有衝突,建議協商解決。睡眠重要,但強制不是好辦法。

參考文獻:

1. Lapierre MA, Zhao P, Custer BE. Short-Term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martphone Use/Dependency and PsychologicalWell-Being Among Late Adolescents[J]. J AdolescHealth. 2019 Nov;65(5):607-612.

2. https://enlights.org/2017/12/04/smartphone-addiction-creates-brain-imbalance-study-suggests/

3.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smartphone-addiction-creates-imbalance-in-brain-300558945.html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手機成癮同樣改變大腦
    智慧型手機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人使用手機成癮。德國海德堡大學牽頭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手機成癮者大腦灰質體積和大腦活力發生變化,這種改變與藥物成癮者類似。  研究人員招募48名志願者,讓他們接受大腦磁共振成像掃描。研究對象中,22人手機成癮,其餘人沒有成癮問題。
  • 重度依賴手機,與鴉片成癮相似
    智慧型手機的興起和移動應用的普及,使手機已從過去單一通訊設備進化成生活娛樂的中心,不費吹灰之力俘虜一大批用戶,使其心甘情願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人們使用手機,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可以說手機上癮已經成了普通現象,人們現在是重度依賴手機!
  • 多巴胺、藥物成癮和抑鬱症背後的表觀遺傳學秘密
    該術語是指大腦化學多巴胺除通過突觸傳遞信號外,還可以進入細胞核並控制特定基因的能力。在閱讀本文時,我意識到它完全顛覆了我們對遺傳學和藥物成癮的理解。對酒精和古柯鹼等成癮藥物的強烈渴望可能是由多巴胺控制基因引起的,這些基因改變了大腦迴路,這些基因是成癮的基礎。有趣的是,這些結果也為為什麼治療嚴重抑鬱症的藥物通常必須在服用幾周後才有效做出了回答。
  • 抑鬱和焦慮:為什麼孩子沉迷於智慧型手機?
    科學家們談到了智慧型手機對孩子心理的危害。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四分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與使用智慧型手機相關的心理問題。如果年輕人不準備使用智慧型手機,他們會感到焦慮,並放棄其他活動以與小玩意共度時光。根據這些研究,平均有四分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有這種問題,其中青春期女孩最容易受到傷害。此外,與智慧型手機使用相關的心理問題在富人中更為普遍。根據該工作的作者,這表明較早使用這種裝置,以及自尊的降低和孤獨感的提高。還發現,在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成癮,在線購物狂以及菸酒成癮的人群中,問題更為普遍。
  • 「遊戲依賴症」:日本年輕人的流行病
    在他們當中,有兩成的人有「就算影響學習成績或者事業,都不能停止玩遊戲」「相對於學習、工作和與人交往,玩遊戲才是最重要的」等想法。一名正在進行「遊戲依賴症」治療的28歲日本患者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在工作中對於人際交往很是苦惱,厭惡現實生活。偶然的機會他開始玩遊戲,在玩遊戲的時候他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真實感。
  • 科技成癮是精神病?
    其他人,比如心理學家Jean Twenge還把智慧型手機與青少年自殺聯繫起來。我是一位心理學家,在工作中,我和很多青少年和他們的家人接觸過,並開展過有關科技應用,電子遊戲和成癮行為的研究。我相信大多數向人們販賣科技恐怖性的言論都是垃圾。以下是幾個大眾對科技成癮的誤解,正是因為這些誤解的存在,我們應該用實際研究來揭穿這些假象。
  • 毀掉孩子的「手機依賴症」,或許是家長「傳授」,四步教你擺脫
    文l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在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早已廣泛普及,男女老少可謂是人手一部。我看你都快有『手機依賴症』了。」 鍾麗忍不住批評兒子。沒想到7歲的兒子振振有詞地反駁:「我作業做完了才玩了一會遊戲放鬆腦子。你可別說我了,你跟爸爸才有『手機依賴症』呢?你們在家一刻也離不開手機。」
  • 玩手機成癮對孩子的成長傷害太大,讓你的孩子遠離手機
    過度的玩手機,對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利,那麼孩子玩手機,會對孩子造成有哪些傷害呢?1、造成視力的損傷。現在的小學生中視力近視的比例不斷提高,甚至有些幼兒園的孩子都戴上了近視眼鏡,為什麼?原因就是過度看電視、玩手機造成視力的過早下降。
  • .| 情緒障礙、心身健康問題、手機遊戲成癮 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康...
    (上遊新聞記者 向嬌)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因情緒障礙、心身健康問題、手機遊戲成癮等現象引發抑鬱症、焦慮症、自殘自傷的事件,甚至誘發犯罪的案例越來越常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家庭壓力來自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身體上的傷害主要表現為辱罵、毆打、冷暴力等「家暴」;精神上的傷害包括:1.家長忽視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孩子的「自我」不被看見或不被認知。2.語言暴力,這會直接傷害孩子的自尊,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不被喜歡的,沒有能力,沒有價值。孩子在辱罵、恐嚇中長大,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抗挫能力更低,遇到刺激更容易做出衝動的事情。
  • 法國禁止中小學生用手機,抑鬱、上癮、失控…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智慧型手機危害
    近年來,過度使用手機現象稱為許多國家關注的社會問題,許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據英國《每日郵報》,韓國首爾高麗大學教授Hyung Suk Seo團隊於12月1日公布了對手機成癮症患者的研究結論。發現「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大腦中的化學物質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與焦慮和抑鬱症的人相似。。
  • 活著活著,活成了關係依賴症
    從個人發展上來看,關係依賴症是一種習得性行為,是一種情緒和行為形成的封閉系統。最初「關係依賴」這個詞彙是用來描述藥物成癮者的伴侶, 與有成癮症狀者共同生活或與其處在某種關係(如親子關係,伴侶關係,同事關係等)中的人。現在,這個詞彙被廣泛用來描述來自功能異常家庭的有共同依賴特質的人。
  • [網絡對話]玩手機會上癮嗎?專家:和上網成癮本質一樣
    許多網友都有這樣的經歷:坐車玩手機,開會玩手機,吃飯玩手機,睡覺也玩手機。曾經一度忙於「偷菜」,現在隨時刷微博。玩手機也會上癮嗎?睡覺前玩手機會對健康產生什麼影響?4日,新華網記者圍繞相關話題與網癮問題專家、北京中青百年網癮防治中心主任孔令中和福建省泉州市第三醫院精神科三病區行政主任許國安進行了對話。新華網記者:睡前玩手機危害大嗎?
  • 過度玩手機到底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傷害?
    ,聊聊那些被手機綁架的人,聊聊手機依賴症會給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帶來哪些傷害。 手機依賴症患者有一個專屬他們的稱呼:手機控。 手機嚴重傷害了我們的大腦。手機讓我們雜念叢生,思緒紛亂,我們的腦子一天到晚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一刻也停不下來。是的,手機裡的世界太精彩了,太豐富了。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四:抑鬱症合併遊戲障礙/成癮的困局如何破解
    在生物因素方面,有的學者認為遊戲障礙患者持續玩遊戲時,大腦神經中樞高度興奮,導致一系列生化指標異常,體內的神經遞質分泌障礙,如5-羥色胺分泌減少,導致神經元興奮性下降。而5-羥色胺濃度異常又被視為是抑鬱症的發生機制之一。在心理因素方面,大量研究發現,抑鬱症與遊戲障礙的患者都有一個共同心理特點:低自尊。
  • 12道題測試你是否患手機成癮症
    昨日,德國烏爾姆大學心理系主任Christian Montag教授受邀來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進行了一場名為《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使用的心理學和神經學基礎——揭秘微信成癮》的心理學講座。  Christian Montag教授對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介紹,是否成癮關鍵看兩點:一是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比如離開手機就焦躁;二是影響社會功能,比如到了買菜做飯時間、5點應該出門接孩子,但因為使用微信而延遲或乾脆不做這些事……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達到成癮程度。
  • 國際禁毒日:成癮行為如何用快感綁架大腦?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成癮話題永不過時。毒品會用極致快感和痛苦摧毀大腦,各種各樣的成癮行為同樣會綁架我們的生活。成癮:被快感綁架的大腦所有能讓人上癮的事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能讓人感覺良好,甚至是美好。「癮君子」常被加上「沒有底線」、「道德敗壞「等標籤。但隨著對大腦功能的研究逐漸深入,科學家們意識到,成癮源於人和動物共有的生物脆弱性,其實是一種大腦的功能失調。
  • 長期玩手機的危害有哪些
    智慧型手機已經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甚至有人說手機已經成了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無時無刻不貼著我們,讓我們看看這個「新器官」對我們的危害有哪些。1.傷害眼睛。當在床上側躺著玩手機時,會對左右眼造成較大的壓迫力,壓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很快就會導致左右眼視力偏差。
  • 焦慮和抑鬱症同時存在或會讓大腦尺寸變得更大?多篇文章揭秘抑鬱症...
    但當抑鬱症與焦慮症搭配時,大腦的這一區域就會明顯變大。文章中,研究人員對超過1萬名參與者進行研究揭示了抑鬱症和焦慮症對機體大腦容量的影響效應。研究結果表明,抑鬱症或會對海馬體產生一種明顯的影響--海馬體是大腦中與記憶和學習能力相關的重要區域。相比之下,研究者發現,當抑鬱症和焦慮症同時發生時,就會增加大腦中與情緒相關的區域的尺寸,即杏仁核的尺寸。
  • 「遊戲成癮」被列為疾病!他們向WHO提交反對意見書,你怎麼看?
    世衛組織提示的「遊戲成癮」診斷標準主要有三:對遊戲失去自控力、日常生活都必須讓位於遊戲、持續12個月以上。該決定將於2022年1月起生效。玩遊戲的時候,大腦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腦電波檢測發現,遊戲成癮者的「θ(西塔)波」,也就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時出現的腦電波,明顯不如普通人活躍。
  • 智慧型手機過度使用都有哪些危害?
    目前智慧型手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頻繁使用已經危及到用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