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會有厭學的時候,越來越不愛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合理的幫助走出困境,小編根據表弟真實成功事例總結出以下5個方法,總有一個適合你家孩子,歡迎點讚分享關注。
一、多講道理
表弟小學的時候很愛學習,也很聽父母的話,所以成績一直很好。後來順理成章的考上了我們當地最好的初中。但是後來由於很貪玩,也有可能和同學們偷偷玩遊戲,成績越來越差,甚至各科成績都在及格線周圍徘徊!
我姨媽非常擔心他的成績,後來辭掉工作到他學校附近租房子照顧他,不僅照顧他的生活,還要幫他輔導作業,但是當他讀到初二後,很多知識,我姨媽也不知道怎麼做!表弟上課不愛聽課,回家很多作業也不會做,而且越來越不願意學習,放學很晚都不回家,眼看就要讀初三了,於是姨媽就花了一個周末找他聊天,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和他談心,講大道理,讓他重新有信心,自覺去學習,聽老師講課。就這樣,在接下來的一學期還是起了一點作用,成績沒再往下掉,保持在中等分數線。
二、嚴厲懲罰教育
初三下冊開始,他又開始不不願意學習了,跟著朋友們出去打牌,打遊戲,整天除了學習,做什麼都可以。他媽媽怎麼勸說都沒有用,他甚至經常和姨媽吵架,一點也不聽話,姨媽都被氣哭好幾次。有次表弟甚至要動手打姨媽,姨媽整個人都被嚇到了,不知道好好的孩子怎麼了?姨媽趕緊和姨父溝通,想辦法把孩子糾正過來,既然講道理沒用,也講不通那就只有通過懲罰。姨父回來先和他講道理,表弟一開始聽著,講著講著態度就不對了,當說到他和媽媽的問題表弟就爆發了,和姨父吵起來了,姨父一生氣就抽出一根棍子在他身上抽,把他狠狠打了一頓並且讓他寫保證書好好學習。雖然改回來了,但是中間缺了不少課,最後考了一個不好不壞的高中。
三、不讀書就去吃苦體驗生活
在表弟初中畢業後,姨父帶著他一起去了舅舅家,到了舅舅那兒,舅舅問他:「你知道小小年紀不讀書都在幹嘛嗎?」表弟搖頭,舅舅接著說:「不是在工地就是修車廠!」吃過飯,姨父就把他丟給舅舅了,第二天表弟就跟著舅舅去工地幹活了。沒幹幾天表弟就被曬傷了,整個人累得不得了,表弟就跟舅舅說要把工資結了回家修養,舅舅笑著告訴他,他沒工資因為他年齡小了,而且也回不了家,因為他家沒人且他爸媽交代親戚也不要理他,他沒去處。表弟整個人都懵了,哀嚎爸媽太狠了,舅舅只負責吃喝,其它都不管。沒辦法,表弟就這樣堅持了40天,整個人都黑了也壯實了,聽到可以回家還說這樣也挺好的,可把舅舅嚇壞了,然後說開玩笑的。表弟走的那天,舅舅拿出4000元給他說給他的最低工資,表弟感慨說掙錢可真不容易啊!
四、家長鼓勵增強自信心
在表弟剛剛進入高中時他並不是很適應的,在一個普通高中讀快班,學習節奏比較快,那個時候還想著放鬆一下覺得初中有點累。一個班上大家學習能力都差不多,別人在認真學習,你還想著放鬆,這不第一次月考他是班上倒數,比入學時掉了很多名,這下有點打擊他了,他從來沒有班上倒數過。他給家人打電話,姨媽只說你想想在工地上流汗的時候以及你以前考班級第一的時候的狀態,給了他很多鼓勵,於是他有了信心,遇到不懂的題就問,認真預習,第二次月考就開始進步,有了進步,學習就更加努力,於是形成良性循環,越來越好整個人越來越有信心。
五、嘗試去好大學感受學習氛圍
進入高中一開始大家都不熟悉,而且表弟進的是快班,學習節奏要快一些,這樣表弟又找回學習的狀態,成績越來越好了,老師對他也挺重視的。姨父很高興,讓他定一個目標並且帶他去那個學校,看看大學校園的美麗風景和有趣的社團,和那些哥哥姐姐聊聊天,大家都鼓勵他說高中辛苦點,進入大學就好了。回來後他學習起來更有勁兒了,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於是愈加努力,有些時候姨媽都心疼他了,最後考上了一所不錯的211大學。
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父母都是不可或缺的,孩子有問題了父母及時的幫助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逃避放棄並不是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