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通史:普魯士改革運動的背景和目的
歡迎來到百家號荀亦看歷史,今天荀亦和大家講講在19世紀初的德意志改革大潮中,普魯士因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獨具特色而令人矚目。在德國歷史上,這一時期的普魯士改革又以其發起者之名而稱為「施泰因-哈登貝格改革」。
改革的背景和目的:與萊茵邦聯的改革相比,普魯士的改革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其目標也不盡相同。萊茵邦聯的改革主要是為了鞏固新建立的或擴大了疆域的邦國,融合新併入的地區,建立中央集權的管理體制。普魯士的改革動力則首先是源於一場災難,即1806年對拿破崙戰爭的徹底失敗和國家瀕於崩潰邊緣。戰爭的失敗不僅使普魯士喪失了一半的領土,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而且必須支付大量戰爭賠款和法軍佔領費用,整個國家陷入深重的財政危機之中。
在這種形勢下,普魯士統治者必須面對兩個問題:維持國家的生存並進行重建;探究戰敗的深層次原因並為重振普魯士積蓄能量。很顯然,對法戰爭失敗決不僅僅是因為拿破崙的軍事天才和普魯士統治者的錯誤決策,其根源在於普魯士國家內部的陳腐結構。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必須革新陳舊體制,為國家注入新的活力。普魯士與萊茵邦聯改革的另一區別在於,萊茵邦聯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屈服於拿破崙的壓力,普魯士改革的目的則在於積蓄力量,為從拿破崙統治下解放出來做準備。
普魯士有著改革的傳統。早在18世紀它就已經是一個實行開明專制的典範國家,弗裡德裡希大帝統治時期的普魯士就明顯具有一種進步和改革的取向。然而,弗裡德裡希大帝之後,普魯士出現了一種僵化和停滯的趨勢,社會現代化進程明顯滯後。174年頒布的《普魯士通用國家法令》雖然旨在實現國家與公民社會之間的法律和權利對接,但同時卻把一些封建秩序固定化和合法化。從當時普魯士的實際情況來看,有諸多領域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需要。
普王弗裡德裡希·威廉三世和王后路易莎也都認識到,如果普魯士想重溫弗裡德裡希大帝時代的輝煌,就必須緊跟時代節拍,順應歷史潮流進行改革,而不能僵化守舊。統治集團中的一些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了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發起者施泰因認為「在舊的分崩離析和腐朽的道路上」,唯一的出路在於改革;改革推行者哈登貝格也認為,只有根本改變普魯士的陳舊體制,才能「再次賦予普魯士國家以全新的生命」普魯士統治者實行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防止法國革命在本國重演,使普魯士通過「自由、和平的努力」而非革命暴力,以一種「最好的和最人道的方式」邁入資本主義「現代社會」。施泰因和哈登貝格都曾明確表示反對暴力革命,希望能夠在君主制政府下實行「民主原則」,即贊成法國革命的內容,但不贊成法國革命的方式。
因此,哈登貝格在給普王的奏摺中表示:普魯士「必須自上而下地做法國人自下而上地做的事」。可見,普魯士統治者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將可能爆發的革命引入和平的改革發展軌道上。普魯士改革的另一個重要動機是維護傳統統治者的利益,以穩健的方式實現新舊社會的對接。面對法國革命和拿破崙統治帶來的巨大衝擊,統治集團中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舊的封建統治形式已經無法繼續存在,統治階級要想生存下去,不被歷史淘汰,就必須建立順應歷史發展的新的資本主義統治方式。如果頑固堅持舊的統治秩序,最終招來的必將是革命的懲罰。
因此,舊的統治階級只有採取以攻為守的「防禦性改革,掌握歷史發展的主動權,才能繼續「把握未來」在日後社會政治生活中繼續維護自己的利益。還有一點必須指出,普魯士改革的實際推動和實施者,包括施泰因和哈登貝格在內,大多不是普魯士人。他們之所以投身於普魯士改革事業,一個重要目的在於,把它當作解放和統一德意志事業的一部分。
施泰因在寫給恩斯特·馮·閔斯特伯爵(1766—1839)的一封信中就明確表達了這種思想:「我只有一個祖國,那就是德國。根據傳統的憲法,我只屬於她而非她的任何一個部分,因而我的整個靈魂只忠於她而非她的一個部分。」普魯士改革也有其特定的思想和理論根源。改革明顯受到康德哲學思想的影響。根據康德的道德自由觀,一個有道德價值的行為不僅要合乎規範,而且要出於意志的自願,從而能夠培育人的心靈不斷地向善,達到「真、善、美」的和諧境界,將人塑造為一種既有自由又有責任感的人。
當時的普魯士國家過於強調後者而忽略了前者,因此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塑造具有自由意志的「新人」。這種自由意志包含兩層含義:個體相對於國家和封建團體力量的自由;自我力量的發展自由。這種自由將極大地釋放出個體的能量,使公民積極參與國家生活,增強國家的力量施泰因在談到普魯士改革的方向時曾指出,改革「要打破官僚機構用來阻礙人的活動積極性的束縛」,改善國家機構組織,實現國家和個人的有機結合。這實際上是要用資產階級的治國原則來改造國家。
小編還了解到,普魯士改革的另一理論來源是亞當·斯密(1723—1790)及其在柯尼斯堡大學任教的學生、經濟學家克裡斯蒂安·雅可布·克勞斯(1753-1807)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即自由經營和競爭是生產增長的根本動力,每個人的利己主義會增進全體的福祉。根據這一理論,國家應當完全放開營業限制,通過自由經營和競爭來提升生產效率。正是出於上述原因和目的,普魯士國家踏上了現代化改革的徵程。
好了,今天關於普魯士改革運動的背景和目的的歷史故事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觀看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