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用公眾號推送了一篇《一份PPT就把人民教師逼成了地痞流氓》,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有人在後臺和留言中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新聞記者圈也不是沒有奇葩吧?不必因為一個老師的行為給整個'人民教師'抹黑。」還有人說「偏見是慢慢建立起來的,我現在看到我的老師在臺上講個什麼東西的戰戰兢兢,唯唯諾諾,一定要解釋再解釋,生怕學生舉報他。簡直和父輩口中的那十年,貓城記裡的橋段一模一樣。 什麼群體裡都有渣滓,哪個職業也逃不掉,但一定要給老師一塊遮羞布!」
我明白這些朋友的意思,他們認為教師中出現敗類不應該用個體來解釋群體,教師群體是不應該被褻瀆的。如果自己看過這篇文章的朋友就會明白,這只是通過這個極端個案來反思目前教育困境,而不是一味在抹黑老師。教師是呈現教育問題最大的群體之一,就算學生出問題,同樣要談到教師,這是沒法迴避的。
中國的教育問題非常嚴重,你了解的越多就會越失望,老師不過是一種表現。出問題的老師就像一個膿包,已經開始流水了,你說那不過是個包而已,何必大驚小怪。可是他們沒有看到的是,其他的膿包同樣在流水,只是我沒有把這些例子說出來罷了。在文中我也提到了其他的老師,他們對這種威脅行為非常漠然,這更是一種讓人無語的怪現狀。所以說老師群體不必置身事外,誰在這套體系中都別裝無辜者。
前兩天在公眾號批評羅振宇,羅輯思維的一個朋友在朋友圈默默把我拉黑。有意思的是我們多少還有點交情,我還給這個朋友的公眾號寫過年終盤點。不想說太多,就是覺得在一個標榜思想致勝的公司工作,怎麼能拎不清生活和工作的關係,公共觀點和私人關係的界限。還是那句話,能關注我公眾號的人,還是需要一顆堅強的內心,我承擔不了啪啪啪一地玻璃碴子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誰都無法給別人當溫柔的奶媽。
在教師一文中質疑我的朋友,有時候我們也會在後臺溝通,平時看著三觀挺正的,怎麼當批評的群體是跟他有關的時候,立刻就跳起來大聲辯解。包括那位拉黑我的羅輯思維的朋友,這些人本身就具有強烈的精緻的利己主義傾向,平時可以說著一般人都總結不出來的人間大道理,只要自己一方成為被批評的對象,什麼道理都是自己的道理。
這些人可以統稱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羅振宇則是其中的集大成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詞不是我發明的,這是北京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錢理群先生說的,主要是描繪現在的一種大學生類型的術語:「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二
制度不健全的社會,就會催生出特別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比如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會讓人們從小在沒有兄弟姐妹的環境下長大,從而失去通過協作長大的可能。比如教育制度唯分數論,讓成功學從小就根植於孩子的內心,很多人篤信弱肉強食的叢林邏輯。至於食品安全、醫患矛盾,以及高房價等問題,則讓利己主義成為很多人的生存哲學。之所以有這麼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主要是社會的規範和制度有很多漏洞可以鑽營,當然像羅振宇這樣的精緻利己主義者更為牛逼,他鑽營的是人心,像宗教一樣蠱惑和影響著一大批人。
千百年來,我們這個國家都是一個利己主義者組成的國家,而那些國家精英,尤其是高高在上的皇權,則是極其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有在封建社會和前現代社會,利己主義者才會大行其道,你能看到的那些成功者,無一不是這樣的人。
利己主義如果不能從社會結構中被剝離出來,那麼利己主義最終必然發展成精緻的利己主義,尤其是現在我們生活的社會,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以打著各種看似合乎一種邏輯的口號,維護現有的利益分配結構,社會制度則淪為這些人保證既得利益不受侵犯的護航法寶。
擺脫精緻的利己主義藩籬,只有兩種方式——宗教和自省。宗教在我國本來就是不被提倡的,某些西方宗教還是被管控的。所以大多數中國人能夠走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一條路,那就是自省。自省是一條非常艱苦的,需要慧根的道路,具有真正自省精神的人,其實也具有尋找宗教之路的力量。但宗教終究是人類精神的棲息地和避難所,在沒有找到宗教之前,人還是要靠自身的自省精神來糾正自我。
我不願意肆意談論道德,因為道德是一件現成的外衣,它可以成為任何一個人想弘揚或偽裝自己的工具。而自省精神則不同,這是一種發自本心的力量,純粹且源發,擁有這樣精神的人,會不斷修正自己精神世界的維度。像我們這樣一個普遍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度,人們更需要自省精神,否則只能在很低的生命維度中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相比於利己主義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更多的壞處,他們呈現出來的不是平庸的惡,而是主動的惡。在不斷作惡的過程中,再去捍衛這種惡。如果作惡成為你想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這個社會的危機就已經昭然若揭。
三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會批評任何人,包括自己所處的媒體圈,通過撰寫公眾號文章,我同外界交流的時候也在不斷修正自我。中國不是一個有批評文化的國度,批評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有著或大或小的風險。
你批評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冒著喪失一個朋友或一群朋友的風險。尤其是像羅振宇這樣的大眾仁波切,你不知道誰是他的信徒,誰在內心對他毫無保留的頂禮膜拜。比如我想批評老樹畫畫是中產階級和文藝青年的蒙汗藥,只要我寫了這樣的文章,可能有的朋友就可能從此以後與我老死不相往來。以往的我無所畏懼,想批評誰就批評誰,我篤信自己只是批評這個人的做法,揭示一種社會現象。現在的我也會猶疑,有時候忍不住寫了也會屏蔽可能會引起不快的朋友,我開始忌憚這其中的風險。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老了,開始向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群體妥協和退讓。
你覺得你只是在講道理,但別人有時候不會這樣想,他會認為你是在挑釁、嘲諷和羞辱。做人總要有點自嘲精神,原來我有個朋友在《新京報》跑政法口,沒事就寫一些極端刑事案件,為了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需要取一些化名。後來我的名字一度成了《新京報》上的殺人犯、強姦犯和搶劫犯的統一代名詞。如果你沒有點定力,真的會被裡面描述的一些情節搞得很難堪,但這又怎麼樣呢。
所以人還是要內心強大一些,有些批評還不是針對某個人,就會把這個人激怒,如果真是面對這個人,會發生怎樣激烈的衝突呢。精緻的利己主義是一種人性的極端化,其特徵是容不得任何批評。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會放大他人的人性的陰暗面,把別人預設在一個很壞的立場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承認他人人格的獨立,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會把自己作為一個圓心畫一個大大的圈,圓圈裡所有的一切都要符合他的邏輯,否則殺無赦。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允許別人有言論空間,他們最擅長的是黨同伐異和站隊表決心。我們不能要求任何人都有家國情懷,絕大多數人不過是為了生活而存在,而這並沒有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最大的危害其實不是社會,而是家庭,尤其對身邊親人的負面輻射,就像一個汙染源一樣長期存在。
你那暴君一般的父親和喜怒無常的母親,他們很可能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也許沒有機會掌握國家機器,卻可能是家庭悲劇的製造者各種麻煩的代言人。
聲明:所有文章都是本公號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在後臺申請授權。
微博號:王旭的王
微信號:wangxudewang
這個公眾號的前身是「旭託邦」
一直走在反雞湯反流行的路上
用獨立思考去解讀人性和社會
帶你牛逼帶你飛的毒舌藝術家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