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克
來源: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兩隻在學術苦海中浮沉的科研奴,有心緒的時候便從故紙堆裡出來透個氣,和大家嘮嘮有關於不斷後退的髮際線的一切。
數年前,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提出了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批判,引發了持續廣泛的討論與反響。錢老提出:「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數年間,環境中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越來越多,我們也到了該重新審視錢老批判的時候了。
正本清源,我們先從錢老最初的批判說起。而對於錢老批判最常見的誤讀,是混淆「利己主義者」與「個人主義者」的邊界。大家尤其需要注意一點,錢老此處批判的「利己主義者」,並非指「有正常利己動機的個人」。「個人主義」相對來說是「集體主義」的對立面,強調個人的獨立性,維護個人的基本權利,滿足個人的物質精神要求。錢老本人也提出他「並不反對個人主義」,相反,對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集體主義的強調是違反人性的,只會滋養出陽奉陰違與多重人格,在歷史上也造成過很慘痛的教訓。進一步說,「個人主義者」們會維護個人的權利、自由,也會為自己追求物質精神利益,會有對於個人權益「底線」的堅守,當「集體利益」越過這種底線,構成對個人權利、自由的侵犯的時候,他們會堅決選擇維護個人權益。那麼,所謂「利己主義者」指的是哪一類人呢?我認為,錢老本質上是在批判「把個人利益作為自己(幾乎)唯一和至高追求」的人。那麼這類人有什麼危害呢?這樣的精緻利己主義者是最懂得權力的力量,最能夠和這個體制適應——「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因此也得到體制的支持,成為體制的一份子,所以「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一言以概之,「利己主義者」與「個人主義者」的區別在於: 「個人主義者」堅守個人不受「集體」侵犯;而「利己主義者」以「個人利益」為最高追求,為此不惜侵犯他人和集體。無獨有偶,在錢老向國內的精英教育作出批判的同時,一位美國教授也向美國的精英教育開火了。耶魯大學終身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辭去教職之後寫了《優秀的綿羊》一書,他將美國社會頂尖的「天之驕子」(常春藤名校畢業生)們比喻成一群「優秀但怯懦」的綿羊:他們大都聰明有天分,卻有著高度統一的價值觀和職業選擇,他們謹小慎微不敢犯錯不敢堅持自我,被包裹在巨大的特權泡泡裡,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施捨同情而不是尊重公正;他們非常擅於解決手頭的問題,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解決這些問題。「精緻利己主義者」與「優秀的綿羊」之間顯然具有很大的共性:他們都來自最好的大學,都天資聰穎,都世俗老到,都自我膨脹。然而,通過對於兩位教授批判的比較,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一些不同:「利己主義者」們的主要問題在於貪婪,而 「綿羊們「的主要問題在於怯懦。從社會治理角度來說,綿羊們的悲哀大部分屬於他們自己(他們大多數選擇了諮詢、投行、法律等職業);而「利己主義者」們對於權力的執念、對於利益的追求,必然要以多數人的犧牲作為代價。同時,德雷謝維奇教授研究發現,相比之下,許多沒有「藤校精英標籤」的人,卻能在人生道路上攻城掠地,在各方面成就自己。那些名氣沒有那麼大的公立大學、獨立文科學院,在教育制度和理念上,反而比不可一世的藤校們要高明許多。而咱們就比較悲哀了,中國的大學體系,上至北京大學下至普通大學,其培養的「利己主義者」們,或許在「精緻」程度上有差異,但在「利己」特質上,別無二致,就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作為一個從五線小城市走出來的孩子,一路走過來,我確實是見了太多的「利己主義者」,不斷攀升的是他們的「精緻程度」,從未改變的是他們的「利己本質」。雖然難免得罪人,但實話實說,我認為以學生會為代表的各類學生社團組織,實在是滋養「精緻利己主義者」的重災區(當然也還有許多「出淤泥而不染」的朋友)。讀本科的時候,我實在是不能理解這些組織內「煞有介事」的熙熙攘攘,比如:「學生會主席團」競選弄得像是美國總統大選,在全校張貼海報、搞路演,對「選民」各種施以小恩小惠,對掌握話語權的老師、學生會元老諂媚奉承,甚至私相授受;演講時慷慨激昂,一副「為同學謀福祉」的模樣;競選成功之後馬上換上另一副嘴臉,高高在上,觸不可及…後來,我才發現大家都在「爭先恐後地」為進入社會「開始正式遊戲」認真做著預演;除此之外,很多時候這些組織本身就具有很多「真正的權力與利益」,怪不得大家趨之若鶩!讀了研究生之後,我發現還有「研究生會」、「博士生會」,出了國,我發現還有「XX大學學生學者聯誼會」「英國XX校友會」…名目繁多,利益糾葛,讓人應接不暇。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這些「骨幹精英」往往具有較高的個人能力,也很能夠吃苦耐勞,展現出很強的「自律性」,這些都十分值得被學習;但另一方面,他們對於「有用主義」的無上推崇就實在讓我不能夠苟同了:一件事情,是「有用的」,便必須要做;「無用的」,便必須不做。而「有用」與「無用」的鑑別標準,自然在於是否能為自己的利益服務。於是,他們只交「有用的朋友」,只讀「有用的書」,只培養「有用的技能」…一路觀察下來,這些「有用至上」的「利己主義者」們最讓我失望的一點是,他們所精心經營的「精緻」人設也往往是如紙糊的一般,禁不起任何考驗,一戳就破。一顆只知道追求功利的心如何能夠滋養出真正可以打動人的精緻、美麗與趣味呢?綜上所述,「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們都足夠聰明,可以發現現實中「很多存在並不合理」,也足夠聰明,可以發現「不合理的存在」可以為他們所用,將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於是即使曾經「醒過來「,「假裝睡過去」也是最「理性」、「正確」的選擇。長此以往,他們自己已然同化成為「不合理的存在」的一部分,再也沒有「醒過來」的能力與機會了。那麼,精英們的自我救贖之道在哪裡?很簡單,也很困難。保持真實。錢理群教授告訴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有許多妥協,但是要把握底線,有些底線是不能過的。如果要說假話:第一,必須清楚,分清是非,說假話是不對的;第二,必須是被迫的,而不能主動為了自己的(否則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行徑);第三,絕對不能傷害他人。在體制改變之前,保持真實,把握底線,拒絕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體制與個人,都才能有向上的希望。諸君共勉。5年,經管之家公眾號6500篇文章,
這裡是豐富而全面的經管知識庫+財經百寶箱
金融系列:學習書目 | 金融體系 | 書單 | 投資思維 | 估值 | 銀行 | 資產配置 | 投行 | 量化投資 | 建模 | 研究員 | 對衝基金 | 股市交易 | 行為金融 | 宏觀分析 | 盡職調查 | 研究 | 金融讀博
管理系列:企業案例 | 精選書單 | 公司治理 | 諮詢模型 | 行業乾貨 | 商業分析 | 管理聖經 | 營銷
財經系列:中產階級 | 愛情經濟學 | 奢侈品 | 有錢人 | 月餅證券化 | 屌絲值 | 選老公 | 雍正行長
學習資源:搜索技巧 | 頂尖課程 | 名牌大學課件 | 商業圖書 | 文獻管理 | 原始數據 | 金融網站 | 內部培訓 | 投行併購 | 行研清單 | 國外學習APP | 英文文獻 | 金融電影 | 工具包 | 免費資源
爆款文章:房價 | 一線城市 | 二胎 | 收入 | 80後 | 移民爸爸 | 學歷 | 中產生存 | 花錢 | 求職機會 | 沒背景 | 北京摺疊 | 有多拼 | 世相繪 | 賺錢領域 | 勵志青年 | 頂尖名校 | 城市 | 農村 | 寒門
讀研讀博:投稿經驗 | 寫論文 | 學術牛人 | 論文工具 | 科研工具 | 學術資源 | 讀研 | 讀博 | 找工作
統計系列:學習心得 | 推薦書目 | 實證分析 | 大師之見 | 計量之路 | 常見問題 | 必讀 | 統計數據
名家之聲:吳敬璉 | 張五常 | 李稻葵 | 許小年 | 汪丁丁 | 陳志武 | 林毅夫 | 錢穎一 | 陸銘
經管幹貨:經管俱樂部 | 經管之家學院 | 從零開始學統計 | 每天一個SPSS技能 | 事件分析法與Eviews應用 | CSSCI論文復刻:宏觀經濟學 | 性價比超高的stata課 | 學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