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修行。雖然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現完美,但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掉進一些管教孩子的誤區裡面。接下來,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常見的育兒誤區。
01 控制型父母
-把玩具撿起來!你撿不撿?不撿就給我滾出去!
-你聽不聽話?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被控制型父母管教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容易放縱自己。由於從小就被父母嚴加管教,所以等孩子大了,有反抗能力的時候,他必然會更加叛逆。
02 放任型父母
-沒事兒,哭讓他哭去,哭哭也好,還鍛鍊肺活量。
所以無論這個孩子再怎麼哭,哪怕是在地上撒潑打滾,也沒人管他。這种放任型的父母對待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出現的問題是:孩子學不會應有的社會規則,長大後容易缺乏約束和規矩。
03 賄賂型父母
-用玩具來讓孩子聽話;
-用小貼紙獎勵孩子的新習慣;
-成績好就帶孩子去旅遊。
被賄賂教育長大的孩子,他做事情是沒有一個內部驅動力的,他對什麼都沒興趣。他表現棒、成績好,也只是為了得到外部的嘉獎,僅此而已。
04 忽視、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
-剛吃過飯,你怎麼會餓?
-摔一下沒什麼大不了吧?你還是不是個男子漢?
試想一下,如果你不小心摔了一跤,你的老公跑過來說,「快起來,有那麼疼嗎?」這個時候,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所以,一味地否定、忽視孩子的感受,並不能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痛苦,孩子只是學會了如何裝出一副堅強的模樣。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他也不會在乎別人的感受,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極易產生矛盾。
05 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
-暫停一切活動,去站著!
-怎麼又亂扔玩具啊?動畫片別看了,看什麼看?
首先,我們要分清楚直接後果和消極後果:孩子貪玩錯過了飯點,結果沒飯吃,這叫做直接後果;孩子亂扔玩具,家長懲罰不許看動畫片,這就叫做消極後果。當家長拿消極後果去懲罰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家長的負面情緒,並學會用暴力的溝通方法對待他人。
所謂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別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法表達出來。那具體怎麼做呢?
綜上所述,養育孩子也是一門學問,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也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及時地發現並規避一些誤區,只有方法正確了,我們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我是淘淘媽媽,有著3年的全職育兒經驗,多平臺創作者,專注育兒知識分享。如果大家在育兒方面有什麼困惑,歡迎留言討論。
以上內容均為淘淘媽媽原創,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