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版圖達到鼎盛時期應該是在乾隆、嘉慶、道光三任皇帝期間。從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後清朝疆域達到極盛,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一共大約有八十三年。可以說這八十三年,清朝的疆域是最大的。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同時也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清朝的疆域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數的著的,僅次於元朝,比明朝大的多。
清朝在歷經順治、康熙之後,收復臺灣,北抗沙俄,西擊葛爾丹,到了乾隆年間使清朝的疆域達到了鼎盛,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裡石塘、萬裡長沙、曾母暗沙」(今南海諸島),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西抵蔥嶺、巴爾喀什湖地區,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臺灣、澎湖群島。
其版圖面積最大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裡,晚清時期由於列強的劃分縮水不少,但是也有1135萬平方公裡。
清朝初期把明朝故土劃為漢地十八省,同時把奉天(盛京)、吉林、黑龍江及在外蒙古設烏裡雅蘇臺、在新疆設伊犁5個將軍轄區。再加上在西藏、西寧設辦事大臣轄區,連同京師,一共二十六個政區。後來在光緒時期,又設立了新疆和臺灣省,改東北的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個將軍轄區為省,一共二十三個省,馬關條約後,為二十二個省。
很多人提起清朝都覺得滿清無能,其實這是不完全正確的,清朝末期確實被西方列強欺負,籤訂了很多的不平等條約。但是清朝的前期還是比較厲害的,主要進行了平定三藩叛亂,收復臺灣,和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和準噶爾的安定西藏之戰,和羅卜藏丹津的青海之戰,徹底平定準噶爾之戰,平定天山大小和卓,反擊廓爾喀入侵西藏等戰爭。才有了清朝疆域的鼎盛。
1、康熙時期
康熙皇帝少年繼位,14歲開始親政,十六歲機智擒拿鰲拜,掌握大權。掌握大權後的康熙開始了自己的開掛人生。
1673年,康熙皇帝開始對吳三桂等藩王進行撤藩,吳三桂率先起兵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開始對抗清朝。康熙皇帝積極應戰,當時由於八旗子弟入關後退化嚴重,完全不是吳三桂部隊的對手,所以一開始三藩勢如破竹,一度佔領了整個長江以南。但是康熙皇帝頂住壓力,於1681年,平定了三藩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穩定,消除了藩王割據,避免出現分裂的局面。
三藩平定後,康熙皇帝開始著手處理盤踞臺灣的鄭經勢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臺,在澎湖大敗劉國軒所率領的鄭氏海軍,隨後明鄭納土歸降。收復臺灣後,在臺灣設立一府三縣,加強了對臺灣的管轄。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雅克薩的俄軍,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1689年,康熙帝派代表與沙俄代表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線。從而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
解決了沙俄問題,西邊的準噶爾部在領袖噶爾丹的統治下,勢力強盛。1688年葛爾丹強勢出擊,康熙皇帝御駕親徵,先後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大破準噶爾。1697年,準噶爾部噶爾丹在康熙的連番攻伐和運作之下,被逼得走投無路喝藥自殺,康熙對準噶爾的數次戰爭,維護了新疆地區的統一和穩定。
2、乾隆皇帝時期
乾隆十五年(1750年)後,準噶爾部上層貴族發生了爭奪汗位的內訌。乾隆皇帝找準機會,於1755年,乾隆帝趁準噶爾內亂之機出兵進佔伊犁、擊潰達瓦齊軍。1757年,清軍平定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完全控制衛拉特區域,準噶爾汗國滅亡。從此困擾清朝近百年的準噶爾終於解決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大小和卓之亂的平定標誌著清代中國統一戰爭的完成,從此清朝疆域進入鼎盛。
雖然後來又發生了廓爾喀(今尼泊爾)侵略中國西藏,乾隆皇帝派大將福康安直接打到了廓爾喀的首都,迫使廓爾喀投降,這次戰役加強了中國對西藏的統治,具有很大的意義。
綜合來看,清朝還是一個比較厲害的朝代的,它完成了很多朝代沒有完成的事情,比如同時把東北和西域以及西藏都納入自己的版圖,並且在這些地區都設立了管理的單位,加強了邊疆與內地的聯繫。
另外,清朝前期也是明主輩出,像多爾袞為清朝入關後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康熙皇帝更是「千古一帝」,開疆擴土的能力也不一般。接著又是善於搞經濟和吏治的雍正,使清朝的政治清明,國庫充盈,為乾隆的東徵西討贊下了銀子。乾隆皇帝雖然有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可是開疆擴土的能力還是有的。所以清朝前期的皇帝質量還是比較好的。這也是清朝疆域能夠這麼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