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八條」是江姐等烈士用生命書寫,如何看「對上級不要迷信」

2020-12-16 火星方陣

作者:王德華

因為一本書《紅巖》,我來到了重慶,來到了歌樂山烈士陵園,探尋江姐等先烈的足跡。在歌樂山烈士陵園廣場上,有一堵醒目的牆,上面寫著《獄中八條》警示後人。

在重慶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裡,在新中國建國的禮炮已在天安門前響起的時候,重慶發生了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幕——「11.27」大屠殺。在1949年11月27日前前後後,保密局頭子毛人鳳奉蔣介石的命令,採取機槍掃射、汽油焚燒、公開槍決等方式,指揮特務對囚禁在白公館、渣滓洞等監獄的革命者進行了大規模屠殺。 有案可查的321人,其中包括5名隨父母犧牲的孩子。

我在《「甫志高」出賣江姐時自稱在黨內是省級幹部,伸手向特務要待遇》一文中,簡單談了一下「獄中八條」,引發網民熱議。有網民說,「小編應該將『獄中八條』寫全,不要斷章取義」。

重慶地下黨為什麼遭到敵人的全面破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重慶地下黨的主要負責人劉國定和冉益智的叛變,使黨組織完全暴露,敵人一抓一個準。在敵人的牢房裡,江姐等地下黨人痛定思痛,總結「獄中八條」。它是對失敗教訓的總結,而不是對勝利的歌頌。它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11.27」大屠殺大屠殺的當天夜裡,小說《紅巖》作者羅廣斌從白公館死裡逃生。他牢記那些死難者的忠告,整理了《關於重慶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其中就有「「獄中八條」。

「獄中八條」主要內容: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鬥爭的鍛鍊;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五、切勿輕視敵人;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八、懲辦叛徒特務。這個材料於1989年首次披露。

「獄中八條」裡,最引人關注的是第三條」對上級也不要迷信」,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首先,主要領導叛變後果十分嚴重。1948年由《挺進報》事件帶來的重慶地下黨組織大破壞,主要是由於幾個主要領導幹部相繼叛變,才造成一度難以遏制的破壞勢頭。叛徒人數很少,只佔被捕人數的5%,但是影響極壞,破壞性極大。「獄中八條」著重揭露了幾個叛徒的內心世界和蛻變規律,久遠地警示革命後來人。

其次,不是說「上級」都是壞人,都會當叛徒。許曉軒、羅世文和車耀革命烈士都是重慶地下黨的主要負責人。特別是許曉軒(小說《紅巖》許雲峰、齊曉軒的原型)多次遭受酷刑,始終堅貞不屈。臨難時,沿街高呼口號,慷慨激昂,沿途群眾對烈士的英雄氣概,無不崇敬感動。

第三、革命隊伍裡混有投機分子,劉國定和冉益智就是這樣的投機分子。「獄中八條」的現實意義在於:警惕幹部隊伍中的政治投機者。蘇聯改旗易幟,一個重要原因是蘇共龐大組織裡寄生了大量蛀蟲。金一南將軍曾評價道,「蘇共2萬布爾什維克,奪取全國政權,200萬布爾什維克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2000萬布爾什維克卻解體了。」當今的中國有8000多萬黨員,真心實意為了這個黨的有多少,不得不令人深思。

最後,「獄中八條」告訴我們對上級也要採取唯物辯證法的態度,擦亮自已的眼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確的態度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在戰爭年代,「迷信上級」會人頭落地;在和平年代,「迷信上級」會影響我們建設事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精神的力量·讓烈士回家|川大有個「江姐班」 紅巖精神代代傳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特派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5日17時15分成都訊(特派記者 佘振芳)「我真的很幸運,能夠擔任第一屆『江姐班』的班長。」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歆睿激動地說。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讓烈士回家」系列主題活動暨紅巖精神四川行活動上獲悉,四川大學去年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2018級拔尖試驗班」設立為「江姐班」,目前該班有15名學生。「我是四川威遠人,江姐的故鄉在自貢,離我家不遠。」 18歲的李歆睿從小就聽著江姐的故事長大,也去江姐故裡和渣滓洞參觀過。去年,四川大學設立「江姐班」,她很幸運的成為了其中一員,還被選為班長。
  • 「江姐」誕辰100周年 母校四川大學展出「江姐」書信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攝影 向宇「2020年8月20日是四川大學校友、紅巖英烈江竹筠(江姐)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四川大學圖書館開展了紀念校友江竹筠烈士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正式推出紀念江姐誕辰100周年主題文獻展覽和四川大學江姐專題文獻資料庫。
  • 「江姐」珍貴檔案:跳級考大學 為革命做絕育手術
    【解說】記者11月22日從四川大學校史辦公室獲悉,四川大學「傳承弘揚江姐精神做新時代紅色傳人」主題教育活動之一的四川大學校友江竹筠紀念展即將開展,該展將首次對外公開江姐(本名江竹筠)化名江志煒在四川大學「潛伏」時留下的珍貴實物檔案。
  • 川大華西醫院最早病歷全英文書寫 還有江姐的病歷
    川大華西醫院最早病歷全英文書寫 還有江姐的病歷   記者昨日獲悉,30日四川大學將迎來華西醫學創建百年暨合校十年慶典此外,病歷幾乎是全英文書寫的,僅在病人的基本信息裡有少數中文,內容大部分由鉛筆刻寫,少部分由鋼筆抄寫。   莫春梅介紹,從建院至今,川大華西醫院對每位病人的病歷都進行了妥善的保存。以前,醫院把每份病歷裝訂上架,並編了號,通過病歷上的條碼就能找到相應的病人住院號,便於查找。1988年,醫院開始使用計算機系統,對病歷進行電子存檔。
  • 江姐唯一的孫子,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效力,替父親完成奶奶的遺願
    秋瑾作為近代革命志士,向來文字裡滿是豪情,一想到為民族革命獻身的女性,除了秋瑾,我們還想到了另一位廣為歌頌的烈士江姐。江姐原名江竹筠,出生於四川自貢市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小時候隨母親遷居重慶,當時由於生活拮据,她10歲便開始做童工補貼家用,後來她邊做工邊讀書,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
  • 烈士江姐的兒子留美不歸,孫子哈佛畢業後回國,替父完成奶奶遺願
    彭雲的枷鎖,其實是父母皆是革命烈士的榮譽,這些榮譽使他自豪,但沒有束縛住他的發展。因為父母的關係,留在美國發展的彭雲受人質疑,受媒體關注。可這是屬於他們一家的榮譽啊,為什麼要任由它成為媒體的工具呢?彭雲的母親便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姐,名叫江竹筠,一位出生於農民家庭的革命鬥士,自小嘗盡苦頭,10歲便開始當童工,但命運的悽慘並沒有束縛住她的思想,沒有改變她的性格。
  • 他是殺害江姐的兇手,在江西隱姓埋名八年,最終被逮捕公開審判
    他是殺害江姐的兇手,在江西隱姓埋名八年,最終被逮捕公開審判民國時期不缺的就是愛國人士,有愛國人士自然也就有反動派,愛國人士被秘密逮捕之後,一天,30名愛國人士倒在了冰冷的槍口下,這些愛國人士裡邊有江姐,楊虎城等人,他們都是革命烈士,被特務抓走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最終被他們殺害,這些人的死讓人很悲傷,大家都很懷念他們,也緬懷這些愛國烈士
  • 江姐手術病歷封存64年首度曝光(圖)
    江姐病例「姓名:江竹筠,籍貫:重慶,入院時間:1946年4月18日。門診號為66188,住院號為36986。現住:望江樓川大女生院,年齡:24。江竹筠,正是革命烈士「江姐」———這份塵封64年的病歷,靜靜地躺在川大華西醫院病案科裡。川大華西醫院建院以來,類似的病歷已經保存了150萬份。最早的醫囑是由英文書寫,最重的病歷重達11斤4兩……整整堆滿兩層樓的病歷,見證了這座走在全國醫療科技前沿的百年醫院的太多變遷。
  • 不朽的精神 永遠的豐碑——歌劇《江姐》觀後感
    《江姐》這部歌劇,通過講述新中國黎明前夕的「忠誠」與「背叛」,再現了共產黨人江姐無比堅強的意志、絕對忠誠的信仰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是優秀文藝作品的傑出代表。整個歌劇表演技藝高超,藝術價值豐富,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也勾起了我們對那些紅色經典的嚮往與記憶。我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伴隨著紅色經典而長大。
  • 殺害江姐的兇手,藏匿江西近8年成勞模,最終因騎自行車暴露身份
    抗戰時期,我國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為國捐軀的烈士。在那個充滿黑暗的年代裡,這些人就如同黑夜裡的星光,指引著迷途的羔羊前行的道路。在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裡,這批有志之士,不僅要面對外面的明槍實彈,還要提防身後叛國者的暗箭。抗戰時期,重慶郊外有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溝的小煤窯。
  • 江姐兒子未繼承其遺志,公費出國留學卻一去不歸,在美國終身任職
    01江姐出生於1920年的自貢小山村裡,她的母親和當時的女性想法並不相同。在面對終日無所事事的父親時,江姐的母親十分的失望,於是就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江姐的父親。江姐從小就十分地懂事和聰明,直到替母親分擔家務。江姐在1939年考入公學,並且秘密參加我黨的建設事業中。
  • 「殺害」江姐的兇手黃茂才,1982年卻被判無罪
    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國還經歷了內戰,國家再次陷入動蕩,無論是中國抗日戰爭,還是後來國共衝突,這些戰爭的勝利離不開革命烈士,無數英雄在戰場上不懼生死,揮灑熱血,只為保衛祖國,對於這些英雄我們必須永遠銘記在心,牢記他們的貢獻。還有一些女英雄,也為國家的和平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說,江姐就是其中之一。
  • 如何面對上級與上級之間的衝突
    第三個方面:服從直接上級的安排,不要越級上報,儘量與上級的上級保持一定的距離。類似傻強這種「夾心餅乾」現象,對於新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屢見不鮮。面對以上情況,職場小白如何應對和化解呢?職聊堂職聊堂的老師給出以下三條建議:第一條建議:保持中立。
  • 夙願未酬身先死,自有英名留人間——豐縣趙莊張土城村八烈士簡介
    我的家鄉張土城村就有八位為中國革命事業而獻身的烈士。他們英名不知是否記錄在冊,但他們的事跡永遠在家鄉的土地上流傳,他們永遠活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心中。現就我所知的八位烈士的事跡做一介紹。三、張敬遷烈士:1944年參加革命,1946年犧牲。參加革命時在專署住豐聯絡辦事處任司務長,後被分到豐沛結合部,任張五樓工作組組長,因被叛徒出賣,犧牲於大許莊,時年25歲。張敬遷烈士具有堅定的革命信念,共產黨員的硬骨頭氣概。當時敵人將張敬遷烈士綁在大樹上,敵人排著隊輪流用刺刀刺向張敬遷,逼迫投降。
  •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眾圍了個水洩不通
    臨刑之前,江姐寫下了託孤的紅色遺書,以筷子磨成竹籤做筆,用棉花灰製成墨水,成為了她生命的最後絕唱。友人告知我你的近況,我感到非常難受。麼(么)姐及兩個孩子給你的負擔的確是太重了,尤其是現在的物價情況下,以你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什)麼個樣子。
  • 江姐兒子彭雲公派留學,卻在美國大學任終身教授,後來怎麼樣了?
    引言70年前的今天,29歲的江姐被國民黨在重慶監獄殘忍的殺害。江姐,本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江姐出生,1949年10月14日壯烈犧牲。短短20多年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中國革命璀璨的明天。
  • 信仰的力量 | 用圖片帶你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廳
    一批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在北伐中英勇奮戰,犧牲在反動軍閥的屠刀之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輝煌戰果,成為雨花臺最早的革命烈士。一大批戰鬥在白色恐怖中心和在全國各地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產黨人,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共產主義信仰,他們是雨花臺烈士中人數較多的一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