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合適。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這五年多我一直都是孩子班的家委會成員,而且最後小升初的這一年還是繼續留任。
從第一年開始我就明確要求我們班不收班費。
任何活動需要收費的時候我們都是根據實際花費進行收費。
例如組織的各種活動,只有參與的人按人頭出錢;
比如購買班服、參加某些項目、搞聚會等等都是按人頭根據實際花費進行收費的。
且即便如此家委會仍然設置「會計」一崗,因為有時候花錢的時候是先把錢收齊然後再去使用,具體使用明細需要記錄並最終在群裡進行反饋。
而且每次活動是否搞、東西是否買必須人人家接龍表態,只要有一人反對,那麼這事兒我們就不做了。
當然,我並不反對收班費,實際上收班費也有收班費的好處,但是前提是我你要確保所有的父母都是支持和認同的,如果有人表示反對,或者提出別的建議,我認為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多數服從少數」的。
收了班費,就應該有一個健全的使用、管理以及記錄製度,確保班費合理使用。
而使用班費給老師買禮物這件事情我是絕對不贊成的!
這是我在另外一個問題中看到關於收費給老師沒禮物的消息截圖。
說真的,給老師送禮物讓老師對孩子們好一些的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誰都希望老師能夠對自己班的孩子們更上心一些不是嗎?而且我們成年人也習慣了「送禮辦事兒」的思維,認為「禮到」才能把事情做好……
但是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那麼麻煩可就真的很大了,比如我隨便說幾個:
1、只要班上有一個家長不滿意,即便是他當時也給錢了,但是轉頭給你舉報,我可以保證,你一分錢也送不出去。
2、你不但送不出去不說,你還會把老師們給坑了——即便沒收禮的老師他們也會被調查、詢問的,你覺得這種事兒會讓老師們心情舒暢了?
3、就算是沒人舉報(顯然,上圖中的聊天記錄都被截圖了,而且還有一張圖是家長接龍出錢的,最少的50,最多的300),那麼這個禮物誰買?誰送?最後的「人情」到底是誰的?這事兒都是成年人,你覺得家長們會不會這麼想:合著錢我們出,好事兒都是你們的了?
4、此風氣一開,那麼必然會造成家長們各種負擔,教師節要表示,中秋節要表示,元旦、春節……要不要?老師換了之後要不要……還有完嗎?
其實並不是所有家長想送禮的,真的想送禮的就是這幾個帶頭的而已——其實自己想送就自己送去吧,幹嘛非要拉著別人一起呢?這不是討人嫌是什麼?合著你自己掏不起那麼多錢嗎?
真想給老師送禮,我倒是有幾個保準老師們都願意收到的禮物:
1、可以讓孩子們偷偷排練個節目,教師節那天給老師一個意外驚喜;
2、讓孩子們寫個心願卡什麼的,可以是寫給老師的,也可以是寫給未來的自己的(有點類似學習規劃、人生規劃那種)。
3、家長們對老師的一些管理多理解、多配合、多支持,尤其是孩子們出現的一些不好的表現,要積極地配合老師解決,有抱怨什麼「家長作業」之類的功夫,孩子早就能改掉一些陋習了不是嗎?
4、自己多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生活問題,多跟孩子的老師溝通一下,然後認真地對待老師的各種建議,說真的,這比什麼都讓老師高興的。
老師最高興看到的就是孩子們的不斷進步,沒有老師希望把自己學生教得越來越差勁的。
而教育好孩子,單靠老師是遠遠不夠的, 只要我們做父母的也能夠參與進來,那麼孩子進步的效果一定也會更加明顯的。
所以,不要點擊著那點「禮物」了,說句不好聽的,即便是老師的收入確實不高,但是這年頭,誰還差那點東西?而且還是「燙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