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睡」字無睡意 「寐、寢、眠、臥」是正解

2020-12-12 中國搜索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睡覺」「睡眠」等詞彙的出現,並沒有讓「寐」「寢」「眠」「臥」等字消失,如今的很多詞語中還是沿襲了古代的用法,比如我們現在把睡覺的地方稱作「寢室」「臥室」,有誰聽說把它稱作「睡室」的?

「睡覺」「睡眠」等詞彙的出現,並沒有讓「寐」「寢」「眠」「臥」等字消失,如今的很多詞語中還是沿襲了古代的用法,比如我們現在把睡覺的地方稱作「寢室」「臥室」,有誰聽說把它稱作「睡室」的?

古時的「睡」字,不作「睡覺」講。《說文》釋曰:「睡,坐寐。」就是坐著打瞌睡。「目」從上向下才是「垂」,躺著就不是「睡」,是閉是關是合了。

《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此處的「睡」就是「坐寐」——打瞌睡。如果理解為秦孝公時時躺下睡大覺,不僅語法上講不通,情理上也說不過去。

《戰國策·秦策》說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欲睡」的「睡」也是打瞌睡,不然就講不通。

「睡」是「坐寐」,那麼古代表示「睡覺」的字又是哪些呢?

《說文》又說:「寐,臥也。」「寢,臥也。」說明「寐」和「寢」才是「睡覺」的意思。《詩·衛風·氓》中「夙興夜寐」至今仍在使用。《詩·邶風·柏舟》的「耿耿不寐」,《國語·晉語》的「歸寢不寐」以及我們現在說的「夢寐以求」等都是這個意思。至於「寢」字,古籍上也是數不勝數。《論語·公冶長》中的「宰予晝寢」,《論語·鄉黨》中的「食不語,寢不言」,還有《戰國策·齊策》裡的「暮寢而思之」。

除此以外,古代指「睡覺」的詞還有「眠」「臥」等等。《後漢書·第五倫傳》記載:「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論衡·訂鬼》說:「暮臥則夢聞。」「眠」字至今還與「睡」字並用,「臥」字也有「臥鋪」「臥室」相襲。

「睡」字從「打盹」轉化為「睡覺」,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到了唐朝,「睡覺」已開始普遍使用。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裡有詩為證:「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白居易《長恨歌》也有「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之句。

「睡覺」「睡眠」等詞彙的出現,並沒有讓「寐」「寢」「眠」「臥」等字消失,如今的很多詞語中還是沿襲了古代的用法,比如我們現在把睡覺的地方稱作「寢室」「臥室」,有誰聽說把它稱作「睡室」的?

此內容為優化閱讀,進入原網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8610-87869823

相關焦點

  • 日語課堂 | 「寢る」與「眠る」的區別辨析
    一、「寢る」與「眠る」的區別「寢る」與「眠る」最大的差異在於「寢る」是意志動詞而「眠る」
  • 日語中「寢る」和「眠る」的區別
    這兩個單詞的側重點不太一樣,「寢る」側重於躺著的一種狀態,而「眠る」側重的睡眠的狀態。給大家舉兩個例子相信 很快就會明白其中的區別了。すごく疲れていたので、立っていたまま眠ってしまった。太累了,站著就睡著了。
  • 「寢る」與「眠る」的區別
    顧名思義,「寢る」的意思主要表達的是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的「睡覺」這一行動。相反,「眠る」則意指身心活動停止,人處於無意識的情況下,也就是「入睡」這一狀態。 比較下面例句兩者的差異:○寢る前に一杯やる。/ 喝杯酒再去睡。○暑くて眠れない。/ 太熱了睡不著覺。
  • 「寢る」與「眠る」的區別
    顧名思義,「寢る」的意思主要表達的是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的「睡覺」這一行動。相反,「眠る」則意指身心活動停止,人處於無意識的情況下,也就是「入睡」這一狀態。 比較下面例句兩者的差異:○寢る前に一杯やる。/ 喝杯酒再去睡。○暑くて眠れない。/ 太熱了睡不著覺。
  • 從古詩詞中判斷,孔子到底是罵宰予晝寢,還是罵宰予畫寢?
    宰予睡了一覺,不但名聲大震,而且,竟然改變了孔子教育的方式。原本孔夫子聽弟子言談就相信弟子會怎麼做。從此以後改為,先聽弟子說 ,再觀察他們怎麼做。別玩糊弄老頭子了。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云:晝寢,謂當晝而寐。……言其志氣昏惰,教無所施也。
  • 「寢る」與「眠る」,明明都是睡覺,其中的區別你了解嗎?
    在表達睡得很熟的時候,「ぐっすり寢ている」和「ぐっすり眠っている」都是正確的,在這裡「寢る」與「眠る」都可以使用。但是這兩個詞在有些情況下又有著很大的區別。今天來了解一下「寢る」與「眠る」的異同吧。「寢る」與「眠る」最大的差異在於「寢る」是意志動詞而「眠る」是非意志動詞。顧名思義,「寢る」主要表達的是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的「睡覺」這一行動。相反,「眠る」則僅表示身心活動停止,人處於無意識的情況下,也就是「入睡」這一狀態。 前者是指有意識地「去睡」,後者則是說「無法進入睡眠狀態」,不是人為能夠控制的。
  • 老話「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什麼寓意?有道理嗎?
    老話:「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什麼寓意?有道理嗎?文/悠悠歷史心隨著時代變遷,雖然有些東西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是俗語卻在農村不斷流傳。今天小編就向大家說一句農村俗語老話,「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你知道什麼寓意嗎?這句話有道理嗎1、寢不橫屍這句話具體的含義就是說,人像屍體一樣仰面而臥。通俗點來說,只要是人在睡覺時的姿勢,不能和過世人的姿勢一樣,那麼為什麼有這樣的講究呢?
  • 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
    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睡眠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小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關於睡覺的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這句話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
  • 「寢る」VS「眠る」
    自古有言: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氣溫回升的春天,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提不起精神…….於是,教研君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睡覺」。在正式進入今天的話題之前,先請大家思考下面這道題應該選擇哪一項。立ったまま(  )。1 寢る  2 眠る看到這裡,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get到今天的話題重點了呢?對啦!
  • 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是謠言還是有科學依據?
    在我國古代,古人對於睡覺這方面是非常講究的,時至今日都有這樣一句話流傳下來「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這句話。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睡覺幾乎都會按照這樣的約束來進行。但是到了現代社會中,這種說到到底是謠言,還是真有科學依據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睡覺方面的事情,通過下面的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古人常說的「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到底是謠言還是有科學依據?
  • 古代的床是坐臥兩用的,寢室中的床稱寢床,廳堂中的床稱坐床
    古代的床是坐臥兩用的,寢室中的床稱寢床,廳堂中的床稱坐床床是供人們睡臥的家具。在古代它是坐臥兩用的。《釋名》釋床為「人所坐臥曰床」即是。安置在寢室中的床稱「寢床」,安置在廳堂中的床稱「坐床」。人們坐臥飲食均可在床上。
  • 「不眠實驗」:證明人能多久不睡覺?他堅持264小時,後來怎樣了
    「睡」是坐著打瞌睡;閉目養神但沒有睡著,那就叫「眠」;趴著睡,叫「臥」;「寢」就是仰在炕上睡;剛剛睡醒則是「覺」;躺在床上休息,進入睡眠狀態,那就是「寐」。
  • 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睡眠養生的正確姿勢
    其實,古人早就給出了答案,就是:「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那麼,古人這麼說有道理嗎?今天筆者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下這句俗語。寢不橫屍「寢不橫屍」的意思是說睡覺不能像屍體一樣仰面而臥。臥不覆首「臥不覆首」的意思是說睡覺時不要捂著頭睡覺。因為睡覺時把頭捂在被子裡,由於棉被透氣性較差,空氣流通肯定不暢,容易引起呼吸不暢,時間一長,容易出現缺氧的狀況,這樣自然會影響睡眠的質量。因此,老祖宗總結的「臥不覆首」是很有道理的。
  • 中國古代民俗為什麼提倡「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
    民間俗語就是我國民俗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他是經過古代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出的經驗總結,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和現實意義的。首先,我們來談談民間俗語中的「寢不橫屍」。意思就是正常人睡覺不能像死人「攤屍」那樣,筆挺劍直的仰面朝天而睡。
  • 老是失眠、睡不著,怎麼辦?中醫有訣竅,讓你一覺到天亮
    「老是失眠、睡不著,怎麼辦?中醫有訣竅,讓你一覺到天亮」失眠在《內經》中稱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並認為失眠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其他病證影響,如咳嗽、嘔吐、腹滿等,使人不得安臥;二是氣血陰陽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問·病能論》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髒有所傷及,精有所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 中國古代4種室內坐臥器具:席、幾、床、榻
    中國古代室內的坐臥器具和現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古代最初只有鋪在地上的蓆子,沒有桌椅凳,後來才有了幾、床、榻這些器具,但幾隻是稍作休息的器具,而床最初也只是坐具,可坐可臥的床和榻都是較晚才出現的。席南北朝以前沒有桌椅凳,而是坐在地上。
  • 現代日常用語和古代日常用語的不同叫法
    古代是一個較久遠的時間,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多東西都和我們現在的不一樣,很多日常的用語和叫法和我們今天的大不相同。今天來列舉一些日常常用語來看看古時候是怎麼說的或是怎麼來稱呼的。吃飯1.用膳,一般是皇家貴族使用。2.小酌。
  • 農村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祖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其語意蘊藏著一定的哲理和科學道理,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事等方面起到了一定教導作用,有些俗語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如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至今還在農村許多地方流傳,那麼它有何語意呢?有什麼道理呢?
  • 【淨心的文字·一日一字】眠
    眠【眠】(mián)   「眠」,形聲字,從目,民聲。   「目」為眼睛;「民」的金文像有刃刺目之形。眼睛是人體最柔弱的部位,在利物刺目的情況下,眼睛會自然閉攏。「眠」的本義為閉上眼睛。《玉篇》:「眠,寐也。」「眠」意為睡覺,如安眠、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