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修圓明園之爭,一個醜聞成為壓倒圓明園重修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0-12-25 北京日報客戶端

近日,國家文物局回復全國人大代表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提出圓明園遺址是近代中國被侵略、被殖民的歷史見證,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至此,多年來引發人們討論的「重建圓明園」話題,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資料圖 圓明園遺址公園 王海欣攝

其實,在清同治年間也有一次因為重修圓明園而引發的爭議,已經啟動的重修計劃最終擱淺。

同治皇帝開啟重修計劃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末年,雍正年間正式建成,乾隆年間又進一步修建,達到鼎盛。圓明園氣勢恢宏、風光旖旎,被稱為「萬園之園」,然而,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侵略者洗劫一空、焚之一炬。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十九日,出於各方面的考慮,由同治皇帝親自開啟的圓明園重修工程正式動工,計劃重修二十多處共三千多間屋宇殿閣。當年二月,總管內務府奏準行文兩湖兩廣四川等省,各採辦大件楠、柏、黃松等木料各三千件,限期報送北京。

此前的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御史德泰認為當時國家比較太平,曾奏請重修圓明園「以復舊制」,並代遞內務府庫守貴祥所擬京外各地按畝按戶按村鱗次收捐的籌款章程五條,認為這樣「既不動用庫款,又可代濟民生,條理得宜,安置有法」。當時立即遭到恭親王奕訢等人的極力反對,並請旨嚴責,同治帝當時也支持奕訢的意見。但是,後來同治帝還是開啟了這一浩大工程,並發布「擇要重修」的上諭,強調是為了「上娛兩宮皇太后之聖心,下盡朕之微孝薄忱」。

啟動這項計劃,同治帝是有所考慮的:一方面他剛剛親政,重修好了也是他政績的體現;二是為了讓兩宮太后有個遊樂養老的地方,避免再幹預政治;三是更有內務府的上下人等給他描繪圓明園的恢宏與瑰麗,使他終於動心重修圓明園。實際上,有了浩大的工程,內務府的人們才有油水可撈。再就是,圓明園被焚燒後,還保留了一部分完好建築,像雙鶴齋、課農軒、耕耘堂、蓬萊瑤臺,萬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十餘處,基礎還比較好。就這樣,同治帝親政伊始,就決策了這個大工程。

可是事與願違,當時的大清固然平靜了幾天,但仍然危機四伏,財力更是入不敷出。雖然大清財政拿出了兩萬兩白銀作為啟動資金,也是杯水車薪。19歲的同治帝決定向大臣們募捐,大講重修圓明園的意義,提出「王公以下京外大小官員量力報效捐修」。

這件事從湖北漢陽知縣陳豪揣摩上意的奏摺中可以看出:「圓明園經列聖積累,始告美備,近雖節減至千萬之數,已僅苟完苟美,而部中無項可籌,專待處分,上意亦洞鑑部款。但責令內務府設法,前已奏請王大臣按令輸捐……醇邸自言……不能不捐,不能少捐……擬捐王俸十年,合二萬兩之數。近來日動千工,內務府所捐十餘萬兩,只能清理舊址,圈轉圍牆之用。聞承辦之員,已急不可當矣。」這個奏摺反映了當時重修圓明園面臨的財力困難。

於是,在京的滿族王公大臣官員紛紛捐獻修園經費:二月二十五日,惠郡王、醇親王、輔國將軍等相繼捐輸;三月二十日,恭親王奕訢捐銀五千兩。漢族官員也紛紛解囊: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文田捐五百兩,戶部左侍郎宋晉捐一千兩,翰林院編修潘祖蔭捐兩千兩……

同治帝信心很足,在廣泛開展募捐的同時,還多次到圓明園重建工地視察。據清文史學家、山西道監察御史李慈銘《越縵堂國事日記》記載:三月十二日夜幸圓明園安佑宮等處看視工程,盤桓整日,周視各地,不以為倦反覺其樂;四月初九,幸安佑宮閱視工程並於雙鶴齋進晚膳;五月十一日,復臨幸安佑宮等處看視工程。由此可見同治帝對此項工程的重視程度,多次親臨現場指導。

內憂外患,眾臣反對

重修圓明園需要耗費巨資,這對於內憂外患、滿目瘡痍的清廷來說,不堪重負。所以,同治皇帝提出重修圓明園後,贊同的人並不多,朝野上下反對之聲鵲起。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的老師、後任協辦大學士的李鴻藻率先諫阻,他認為「粵捻初平,回焰方熾」,應培養元氣,不宜「以有用之財,置無用之地」,其後又多次進諫。到了當年十月初,陝西道御史沈淮上疏進諫,認為國家帑藏支絀,水旱頻仍,軍務亦未盡蕆,力請暫緩修園。可同治帝不但未能採納這些意見,反而對這些人進行了批評。

但是這二位的進諫對同治帝已有所啟迪,他再次頒上諭,強調修園是出於孝道,同時申明此次「令總管內務府大臣設法捐修」,且「因物力艱難,一切從儉」,僅將供奉聖容之所安佑宮暨兩宮皇太后駐蹕之殿,並皇帝辦事居住之處,略加修葺,其餘概不興修,以昭節省。同治帝要求「將此明白通諭中外知之」,他的意思是告訴大家不許再提此事。但是,十月初七,福建道御史遊百川仍然再次上奏摺勸諫,強調修園計劃「興作非時,恐累聖德」。這下惹怒了同治帝,他親擬諭旨予以批駁,並將其革職。

次年五月十二日,天上出現彗星,大家都認為不祥。五月二十一日李鴻藻再次上疏勸諫同治帝「法祖宗定製,辨色視朝,虛心聽言,實事求是……勤求治法,屏無益之遊觀,軫念時艱,省無名之興作」,言辭懇切。同日,四川總督吳棠上折,說巨木盡已被太平軍毀伐、水路運輸極度困難,奏請延期辦理。至此,可供重修調用的經費、原料全部告急,再加上彗星出現,引發了新一輪的諫阻。六月初一,兩江總督李宗羲率先上《星變陳言疏》,借五月十二日天象,委婉表達了對重修圓明園的反對。六月七日,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文田上《奏為上天垂象可畏,請敕下明詔停園工事》,這是京中第一個果斷表態反對重修圓明園的大臣,他說:「今天象已見,人事將興,彼內務府諸人豈知顧天下大局?借皇上之威,肆行朘削,以固其寵,而益其富,其自為計則得矣……又言,皇上亦知圓明園之所以興乎?其時,高宗西北拓地數萬裡,俄羅斯英吉利日本諸國皆遠震天威,屈服隱匿,又物力豐盛,府庫山積,所有園工悉取至內帑而民不知,故天下皆樂園之成。今俄羅斯諸夷出沒何地乎?國帑所積何在乎?百姓皆樂赴園工乎?聖明在上,此不待思而決者矣。」李文田這封奏摺心平氣和,情真意切,同治帝閱後沉默良久,未置一語。

與此同時,恭親王奕訢坐不住了,聯合其他親王、軍機大臣等十位重臣聯名給皇帝上疏進諫,可是奏摺送上去後就沒了音信,無奈眾大臣再三奏請要進宮面見皇帝。七月十八日,同治帝同意召見奕訢等人。據李慈銘《越縵堂國事日記》載,奕訢等陳述了重修圓明園的弊端後還提出了建議,不想同治帝聽了很是反感。奕訢等還逐條解釋,同治帝徹怒,說:「此位讓爾如何!」大臣們聽後都為之驚愕,一起跪下,伏地痛哭,大學士文祥痛哭幾近昏厥,最後被人扶出。醇親王奕譞則繼續泣諫,痛陳必須停止修園之理由。

如此境況下,過了一個多月,同治帝不得不召見軍機大臣、御前大臣等,再議是否修園之事,但你來我往反覆辯論,最後也沒個結果。

騙子醜聞終結重修計劃

就在同治帝和王公大臣僵持不下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騙子醜聞,成為壓倒圓明園重修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個人叫李光昭,原為販賣木材、茶葉的小商販,同治元年,由監生在安徽報捐知府銜。李慈銘《越縵堂國事日記》對此案的記載比較詳細:這個李光昭做生意有一套,同治十一年,他來京販賣木材時結識了內務府大臣誠明、堂郎中貴寶、筆帖式成麟等。聽他們說同治帝要重修圓明園,而且正在收集木料的消息後,商業頭腦發達的李光昭覺著這是一個賺大錢的機會,便謊稱自己在多個省份購有楠、柏、杉、松木等價值十萬兩銀子的木料,願運往通州,報效朝廷。得到皇帝的批准後,他便以「奉旨採辦」名義,私刻了「奉旨採運圓明園木植李銜」的大印,前往四川等地招搖撞騙。

但是重修圓明園所需木料要求高,李光昭到各地採辦進展並不順利,眼見限定的日期臨近,沒辦法他來到香港同一位法國商人籤訂了購買三船價值五萬多元洋木的合同,先付了定洋,說好貨到天津即付全款。回到北京後李光昭向內務府謊報自己購買了價值三十萬元的洋木。法國商人很快將貨船開到天津港,消息傳到北京,正被木料短缺所困擾的同治帝聞訊十分高興,急令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免稅放行,速運京師。

這時的李光昭根本無力付款,便稱木材尺寸與原議不合,拒絕提貨付款。法商大怒,找到法國駐天津領事出面,照會天津海關和天津道,要求清政府扣留李光昭,令其付款並賠償損失。李鴻章急奏同治帝。李光昭不僅多報了二十多萬元的貨價,而且竟私自以「圓明園李監督代大清皇帝」的身份與外商立約,差點引發一場嚴重的外交糾紛。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同治帝諭令將李光昭革職,交李鴻章嚴行究辦。李光昭被判斬監候,秋後處決。

李光昭詐騙消息傳開,輿情大譁,更成了反對派進諫停止重修圓明園的理由,包括李鴻章在內的一大批重臣一起勸說,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同治帝終於將重修圓明園的計劃叫停,工程啟動不到九個月就此終結。

如今萬園之園的華美已不復存在,圓明園遺址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提醒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原標題:晚清重修圓明園之爭)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劉永加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一個騙子醜聞,成壓倒圓明園晚清重修計劃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後來同治帝還是開啟了這一浩大工程,並發布「擇要重修」的上諭,強調是為了「上娛兩宮皇太后之聖心,下盡朕之微孝薄忱」。啟動這項計劃,同治帝是有所考慮的:一方面他剛剛親政,重修好了也是他政績的體現;二是為了讓兩宮太后有個遊樂養老的地方,避免再幹預政治;三是更有內務府的上下人等給他描繪圓明園的恢宏與瑰麗,使他終於動心重修圓明園。
  • 晚清重修圓明園之爭
    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至此,多年來引發人們討論的「重建圓明園」話題,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其實,在清同治年間也有一次因為重修圓明園而引發的爭議,已經啟動的重修計劃最終擱淺。
  • 如今我國國力強盛,為什麼不重新修建圓明園?
    先說一個新建的:橫店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徐文榮先生,在橫店影視城對圓明園進行了1:1的復原,總投資花費了300億。橫店新園已經是國內新建圓明園中最好的一個,但是與當年「萬園之園」的盛況,依然遠遠不能相比。300億元也無法改變這一現狀。
  • 世界的損失——火燒圓明園!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對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火燒圓明園的暴行進行強烈地譴責,正如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 頤和園圓明園英文簡介避而不提八國聯軍暴行
    這位署名「蔣順」的遊客也建議全面修改頤和園、圓明園各個景點的文字標牌,他表示,「我們不是傳播仇恨,我們只是還歷史的真實面目!」  以下是這位遊客5月9日寄給中國青年報的信件全文:  尊敬的編輯:您好  「五一」陪外地來的親戚去頤和園和圓明園遊玩,發現在各個景點的文字介紹標牌上的英文部分,居然對1860年英法聯軍和1900年八國聯軍的暴行避而不談,實在令人氣憤。  其中尤以頤和園為甚。頤和園的各個建築,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期間都遭搶劫和焚毀,多是後來重修的。
  •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
    一、說教材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採用倒敘的方法,先闡述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損失;接著描述了圓明 園昔日輝煌的景觀;最後描述了圓明園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 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及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 比仇恨。
  • 八國聯軍洗劫圓明園,德國率先道歉並歸還文物,唯獨此國恬不知恥
    晚清時期,統治者一直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當西方國家正在進行工業革命時,清王朝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隨著思想的解放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西方國家早已經率先探索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在探索的同時也在進行海外殖民擴張。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他們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時也開啟了中國近代屈辱的一段歷史。
  • 史上最慘大學生,從大一補考重修到大四
    對於畢業生來說形同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的「畢業大清考」,也已經成為一個歷史。 而「大一掛科,補考沒過,現在大三」這種情況也並不罕見。 筆者是2015級、2019屆畢業生,前一屆,是最後一次享有畢業大清考的畢業生,同時,從筆者這一級開始,重修開始收費,以往都是免費的。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7年,筆者所在的學校單是重修所收的費用,一年超過了180萬,其中大部分為較高收費專業以及國際教育學院學生貢獻。
  • 壓倒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什麼?
    壓倒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到底是什麼?其實看待問題還是要溯其根源,窮的問題並不是單純的金錢數量的底下,而是一個孩子生活環境、教育環境、學習環境、就業環境等環境綜合水平的底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寒門」誕生的「貴子」不願接受自己的家庭背景最直接也是最現實的原因。
  • 火燒圓明園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結果讓人驚嘆!
    《清史演義》中在描寫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時寫道:「圓明園中火光燭天,一個穿洋裝的中國人在導引放火,恆祺問他是誰,他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這裡說火燒圓明園給英法聯軍領路的人是龔孝拱。
  • 如何用英語表達「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本意是,一個人不停的往駱駝背上放稻草,不停的放,最終量變引起質變,不堪負重的駱駝最終承受不起的時候,轟然倒下了。雖然一根稻草的重量微乎其微,但是千裡長堤,毀於蟻穴,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量變到質變的導火索。
  • 英國首次曝光圓明園被燒毀前的照片!讓人惋惜!
    圓明園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幾代中國人都希望看到圓明園被毀前的樣子。 在英國蘇富比拍賣會上,幾張英國攝影家費利斯比特拍攝於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前北京的照片,引起藏家的廣泛關注,疑似圓明園被燒毀前的照片首次被發現,引起巨大轟動。
  • 英國首次發現圓明園燒毀前照片,太震驚了!
    圓明園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幾代的中國人都希望看到圓明園被毀前的樣子。在英國蘇富比拍賣會上,幾張英國攝影家費利斯比特拍攝於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前北京的照片,引起藏家的廣泛關注,疑似圓明園被燒毀前的照片首次被發現,引起巨大轟動。
  • 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沒有圓明園展覽館,在圓明園廢墟區建了這個展覽館真好,讓遊人對圓明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經過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等五代皇帝的不斷經營和建設,歷時160餘年,建成一座規模宏大、景色秀麗的皇家園林,被特稱為「御園」。
  • 壓倒成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健康
    壓倒成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健康。3 健康是一種奢侈品現代人害怕生病,但現代人患病的概率更高了。網際網路信息的發達,常常讓我們看到各種生命的逝去,有的是因為生理健康,有的是因為心理健康。健康是一種奢侈品。
  • 《瞄準》他或許會成為壓倒池鐵城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北筏一直是池鐵城徒弟,但是他一樣是一個殺手,並且是一個冷酷的殺手。在電視劇一開始,劇情裡就已經表現出李北筏的冷酷。蘇文謙為什麼要暴露自己,搶奪李北筏的先手。因為李北筏暗殺葉冠英時,會同樣傷害到葉冠英手裡的小孩。
  • 「疫情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奧克蘭著名餐廳被迫歇業
    泰國餐廳Mai Thai於1989年開業,自城鐵工程開始以來就一直在流失客戶,老闆Bow Manoonpong表示,遊客數量的急劇下降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餐飲協會(The Restaurant Association)表示,許多餐廳的老闆現在處於「絕望的境地」,因為許多餐廳面臨臨時關閉的危機。
  • 為什麼要在圓明園建西洋樓?乾隆本人曾給出這樣的解釋
    12月1日,流落在外160年的馬首銅像終於正式回到圓明園,這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是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西洋樓廢墟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圓明園遊客最集中的地方,也成為了今天圓明園的園標。其實,處於全園一隅的西洋樓景區,面積僅佔整個園區的2%。
  • 移天縮地:圓明園裡的江南仿園
    圓明園內的「夾鏡鳴琴」,亦是「取李青蓮『兩水夾明鏡』詩意」。圓明園裡的「武陵春色」,則是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藍本建成的園中園。所以,晚清文學家王闓運在其《圓明園詞》中寫道:「行所留連賞四園,畫師寫仿開雙境。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 再重複一遍:火燒圓明園的並不是八國聯軍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搶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洗劫的兩個徵服者平分贓物,一個把口袋裝滿,一個把箱子裝滿,然後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一段經歷……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