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 | 程暉
12月28日晚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二級巡視員、廣西田東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潘瑪莉,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幹部、田東縣發展改革局副局長樓今等5位同志匆忙地打包行李,他們就要結束兩年的掛職幹部生涯,回到北京。而此前一天,他們還在村裡調研,樓今也回到曾經掛職的田東林逢鎮,參加了林逢村村民委員會授予他「榮譽村民」稱號的儀式。
對於他們來說,在田東的兩年是人生的一段經歷,是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使命;對於村莊來說,他們帶來的則是「新鮮的血液」、嶄新的工作思路、實實在在的項目和投資,以及發展的希望……
河北靈壽縣、廣西田東縣和吉林汪清縣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定點扶貧縣,分別於2019年和今年實現「脫貧摘帽」。目前,仍有近30名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幹部在三縣掛職,其中大部分都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
觀察今年三縣的經濟數據,令人驚喜。預計2020年靈壽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6億元,同比增長6.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9.6億元,同比增長13.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95億元,同比增長17.6%。廣西田東縣第三季度延續了上半年回穩、復甦、向穩、向好的趨勢,主要指標穩步回升。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108.18億元,同比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26.8億元,同比增長19.27%。吉林汪清經濟增長由負轉平。隨著促進經濟恢復的各項政策措施逐漸落地見效,全縣經濟持續恢復。前三季度,全縣GDP總量達到上年同期水平,增速同比持平,比一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2%,比一季度提高9.5個百分點。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要求,充分發揮掛職幹部橋梁紐帶作用,在規劃編制、產業培育、投資支撐、消費扶貧、人才培養等方面,紮實工作、擔當作為,助力汪清縣如期完成脫貧摘帽。」汪清縣委常委、副縣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掛職幹部葛曉鵬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目前,掛職幹部全員加入「十四五」規劃編制研究小組,主動謀劃開展系列調研,組織「十四五」規劃專題培訓會,聯繫小城鎮中心專家團隊幫助汪清開展規劃前期研究工作。協調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幫助汪清縣編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規劃。在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方面,掛職幹部協調中國農科院專家團隊赴汪清縣開展聯合調研,推動農業技術成果轉化推廣,累計超過20人次,推進農業企業與中國農科院就黑木耳、大豆、玉米、小麥、水稻、蜂產品和智慧農業等方面開展合作,加快汪清縣農業現代化進程。在有效拓展投資空間方面,2020年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4.41億元,用於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工代賑、農林水利、冷鏈物流、教育醫療等26個項目建設。
在靈壽縣,掛職幹部積極探索消費扶貧新渠道。結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定點扶貧等固定渠道,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加快解決農產品滯銷積壓等問題。緊緊抓住「直播+電商」機遇,依託大龍網、上海晟融等電商企業多次進行縣長直播帶貨,有效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探索數字科技產業的落地和發展。在掛職小組的謀劃和協助下,靈壽縣委縣政府以產教融合為切入點,發展靈壽數字科技產業,2020年1月,籤約了微軟公司。目前,產教融合基地一期基本建設完成,今年招收遊戲設計、數據中心運維等專業總計500人左右來基地實習、實訓,合格後直接推薦到相關企業工作;數字科技企業開始集聚,甲骨文、微軟、北京時空立方、黑旗科技等數字科技企業已經入駐基地,寶信軟體、中國普天等多家企業籤署了協議。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這群年輕人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思考。而對於村裡人來說,這樣有知識有能力的年輕人正是村裡最稀缺的。每一個堅守在村裡的老支書都希望,有更多像他們一樣的年輕人能夠再來。
潘瑪莉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二級巡視員掛任田東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第一次乘坐猴車下到幾百米深的礦井開展安全生產檢查,體驗了地面以下幾個小時沒有手機信號的經歷。感覺基層工作和進礦井很像,必須深入一線,忍受孤獨,不懼困難,勇往直前,才能了解實情,挖掘資源,科學規劃,謀得發展。這兩年看到當地發生了巨大變化,易地扶貧搬遷讓大山深處的群眾可以「出山」,貧困戶脫貧後日子越過越好,鄉村發展藍圖徐徐展開,我能有幸在基層投身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事業,親歷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歷史性時刻,仿佛從礦井下出來看到光明,充滿希望的幸福感覺!
向佳 國家發展改革委戰略和規劃司幹部掛任中共林逢鎮林逢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下村伊始,我經常到村裡了解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其中基礎設施短板是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林逢村內道路不少都是年久失修的土路,幾十年來就一直這麼坑坑窪窪的,一旦碰上雨天更是泥濘難行。為此,我通過自治區鄉村振興計劃等系列項目,累計為村裡爭取到了近200萬元經費,為村裡硬化了4公裡多土路,還安裝了200多盞太陽能路燈。路平了、燈亮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就方便多了。
孫亮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幹部掛任中共平馬鎮四平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田東縣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但紅色旅遊產業發展滯後,相關情況在革命老區中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典型性。為此,我對田東縣紅色旅遊產業開展了蹲點調研。調研發現,田東縣紅色旅遊產業發展存在市場化程度不高、景區特色不突出、紅色資源挖掘不充分等問題。亟需持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大力挖掘整合紅色旅遊資源,不斷提升紅色旅遊開發管理水平。
李俐嬌 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幹部掛任中共祥周鎮祥周村委員會副書記
在村裡工作一年多,我常常入戶走訪貧困家庭,與群眾拉家常、聊生活,仔細了解家庭務農、務工、經營等收入和獎補來源,詳細詢問子女教育和就業情況。通過多種資金和資源支持,有的村民因開展養殖提高家庭收入,有的孩子在愛心人士幫助下緩解因學業帶來的經濟負擔。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臉上洋溢的笑容更燦爛了,我作為掛職村幹部也很有成就感。
孫哲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幹部掛任中共平馬鎮百穀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2020年7月6日,又是高溫37攝氏度的一天。百穀村外來戶很多,我和村幹部已連續多日進行佔用耕地國土調查。每天入戶走訪、外業拍照,滿身大汗,隨時感覺要中暑。從四組一家出來時,一個小男孩追出門外,把一盒牛奶塞到我手裡,瞬間感覺心被融化了。
(左右兩張圖是從國道進入村內的主幹道前後對比圖)
雷明昊 國家發展改革委機關黨委辦公室幹部掛任中共林逢鎮橋禮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作為來自廣西的壯族人,在北京讀書工作10年後有幸再回來掛職村官。來到村裡第一天,我就問村兩委幹部,最希望我做什麼,大家說最希望能修路、安裝太陽能路燈。通過持續積極協調,得到上級資金支持村裡修了7公裡的路。有老黨員說,盼了二三十年,這條路終於通了。以前我村8個屯只有1個屯有太陽能路燈,這次全村各屯都將安裝上太陽能路燈。群眾最關切最迫切的問題得到解決,村民臉上的笑容是對我工作的最好獎勵。
樓今 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幹部掛任田東縣發展改革局副局長
今年最暖心的瞬間,是被田東縣林逢鎮林逢村村民委員會授予了「榮譽村民」稱號。我於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林逢鎮掛職,期間遍訪了林逢村全村81戶貧困戶,實地了解困難問題;積極為林逢村謀劃爭取產業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多方協調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爭取到了相關商會企業資金幫扶。
李拂塵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幹部掛任田東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掛職期間加班沒有委裡那麼多,有時間就下村去調研,正是這鄉土調研,讓我這文科博士一出師就「卡了殼」,最難的還不是方言不通,而是你端著本子、隔著身子,和老鄉聊不到一個頻道上,這兩年最深的體會是,不管幫扶做事情,還是自己要成長,必須和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一條板凳一條心。發春聯時大娘特地繞彎來找我,說要給考學的娃討個好彩頭,是扶貧人最暖心的一刻。
孫哲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幹部掛任中共平馬鎮百穀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2020年7月6日,又是高溫37攝氏度的一天。百穀村外來戶很多,我和村幹部已連續多日進行佔用耕地國土調查。每天入戶走訪、外業拍照,滿身大汗,隨時感覺要中暑。從四組一家出來時,一個小男孩追出門外,把一盒牛奶塞到我手裡,瞬間感覺心被融化了。
蔣凌飛 國家發展改革委人事司幹部掛任田東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從小在湖南城市裡長大,到廣西田東縣掛職後,決定通過一場紮實的農村調研來加深對最基層國情的了解。為此,我制定半結構化訪談提綱,用1個月左右時間實地走訪了21個村共110家農戶,深入了解受訪農戶的家庭結構、生產投入、經營效益等多方面情況,撰寫論文《新形勢下小農經濟與現代農業融合對接的思考研究》,並在委內舉辦的第十三屆中青年幹部經濟研討會中以視頻形式分享了自己所見所思,最終該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獎」。
盧奎宇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幹部掛任中共祥周鎮百銀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打響了。我在假期結束前提前返崗,在按要求自我隔離後,迅速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百銀村共有37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戶86戶,外出務工是全村主要的脫貧措施之一,大量外出務工人員春節返鄉,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難度。
村兩委第一時間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黨員先鋒服務隊,確定了村民小組網格化管理制度。我主動申請道路交通安全勸導站檢測員崗位,每天測量體溫,一日一監測、一日一登記,守護村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