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奔走在村裡的發改人

2021-01-07 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 | 程暉

12月28日晚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二級巡視員、廣西田東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潘瑪莉,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幹部、田東縣發展改革局副局長樓今等5位同志匆忙地打包行李,他們就要結束兩年的掛職幹部生涯,回到北京。而此前一天,他們還在村裡調研,樓今也回到曾經掛職的田東林逢鎮,參加了林逢村村民委員會授予他「榮譽村民」稱號的儀式。

對於他們來說,在田東的兩年是人生的一段經歷,是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使命;對於村莊來說,他們帶來的則是「新鮮的血液」、嶄新的工作思路、實實在在的項目和投資,以及發展的希望……

河北靈壽縣、廣西田東縣和吉林汪清縣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定點扶貧縣,分別於2019年和今年實現「脫貧摘帽」。目前,仍有近30名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幹部在三縣掛職,其中大部分都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

觀察今年三縣的經濟數據,令人驚喜。預計2020年靈壽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6億元,同比增長6.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9.6億元,同比增長13.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95億元,同比增長17.6%。廣西田東縣第三季度延續了上半年回穩、復甦、向穩、向好的趨勢,主要指標穩步回升。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108.18億元,同比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26.8億元,同比增長19.27%。吉林汪清經濟增長由負轉平。隨著促進經濟恢復的各項政策措施逐漸落地見效,全縣經濟持續恢復。前三季度,全縣GDP總量達到上年同期水平,增速同比持平,比一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2%,比一季度提高9.5個百分點。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要求,充分發揮掛職幹部橋梁紐帶作用,在規劃編制、產業培育、投資支撐、消費扶貧、人才培養等方面,紮實工作、擔當作為,助力汪清縣如期完成脫貧摘帽。」汪清縣委常委、副縣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掛職幹部葛曉鵬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目前,掛職幹部全員加入「十四五」規劃編制研究小組,主動謀劃開展系列調研,組織「十四五」規劃專題培訓會,聯繫小城鎮中心專家團隊幫助汪清開展規劃前期研究工作。協調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幫助汪清縣編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規劃。在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方面,掛職幹部協調中國農科院專家團隊赴汪清縣開展聯合調研,推動農業技術成果轉化推廣,累計超過20人次,推進農業企業與中國農科院就黑木耳、大豆、玉米、小麥、水稻、蜂產品和智慧農業等方面開展合作,加快汪清縣農業現代化進程。在有效拓展投資空間方面,2020年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4.41億元,用於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工代賑、農林水利、冷鏈物流、教育醫療等26個項目建設。

在靈壽縣,掛職幹部積極探索消費扶貧新渠道。結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定點扶貧等固定渠道,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加快解決農產品滯銷積壓等問題。緊緊抓住「直播+電商」機遇,依託大龍網、上海晟融等電商企業多次進行縣長直播帶貨,有效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探索數字科技產業的落地和發展。在掛職小組的謀劃和協助下,靈壽縣委縣政府以產教融合為切入點,發展靈壽數字科技產業,2020年1月,籤約了微軟公司。目前,產教融合基地一期基本建設完成,今年招收遊戲設計、數據中心運維等專業總計500人左右來基地實習、實訓,合格後直接推薦到相關企業工作;數字科技企業開始集聚,甲骨文、微軟、北京時空立方、黑旗科技等數字科技企業已經入駐基地,寶信軟體、中國普天等多家企業籤署了協議。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這群年輕人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思考。而對於村裡人來說,這樣有知識有能力的年輕人正是村裡最稀缺的。每一個堅守在村裡的老支書都希望,有更多像他們一樣的年輕人能夠再來。

潘瑪莉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二級巡視員掛任田東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第一次乘坐猴車下到幾百米深的礦井開展安全生產檢查,體驗了地面以下幾個小時沒有手機信號的經歷。感覺基層工作和進礦井很像,必須深入一線,忍受孤獨,不懼困難,勇往直前,才能了解實情,挖掘資源,科學規劃,謀得發展。這兩年看到當地發生了巨大變化,易地扶貧搬遷讓大山深處的群眾可以「出山」,貧困戶脫貧後日子越過越好,鄉村發展藍圖徐徐展開,我能有幸在基層投身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事業,親歷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歷史性時刻,仿佛從礦井下出來看到光明,充滿希望的幸福感覺!

向佳 國家發展改革委戰略和規劃司幹部掛任中共林逢鎮林逢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下村伊始,我經常到村裡了解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其中基礎設施短板是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林逢村內道路不少都是年久失修的土路,幾十年來就一直這麼坑坑窪窪的,一旦碰上雨天更是泥濘難行。為此,我通過自治區鄉村振興計劃等系列項目,累計為村裡爭取到了近200萬元經費,為村裡硬化了4公裡多土路,還安裝了200多盞太陽能路燈。路平了、燈亮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就方便多了。

孫亮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幹部掛任中共平馬鎮四平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田東縣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但紅色旅遊產業發展滯後,相關情況在革命老區中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典型性。為此,我對田東縣紅色旅遊產業開展了蹲點調研。調研發現,田東縣紅色旅遊產業發展存在市場化程度不高、景區特色不突出、紅色資源挖掘不充分等問題。亟需持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大力挖掘整合紅色旅遊資源,不斷提升紅色旅遊開發管理水平。

李俐嬌 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幹部掛任中共祥周鎮祥周村委員會副書記

在村裡工作一年多,我常常入戶走訪貧困家庭,與群眾拉家常、聊生活,仔細了解家庭務農、務工、經營等收入和獎補來源,詳細詢問子女教育和就業情況。通過多種資金和資源支持,有的村民因開展養殖提高家庭收入,有的孩子在愛心人士幫助下緩解因學業帶來的經濟負擔。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臉上洋溢的笑容更燦爛了,我作為掛職村幹部也很有成就感。

孫哲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幹部掛任中共平馬鎮百穀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2020年7月6日,又是高溫37攝氏度的一天。百穀村外來戶很多,我和村幹部已連續多日進行佔用耕地國土調查。每天入戶走訪、外業拍照,滿身大汗,隨時感覺要中暑。從四組一家出來時,一個小男孩追出門外,把一盒牛奶塞到我手裡,瞬間感覺心被融化了。

(左右兩張圖是從國道進入村內的主幹道前後對比圖)

雷明昊 國家發展改革委機關黨委辦公室幹部掛任中共林逢鎮橋禮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作為來自廣西的壯族人,在北京讀書工作10年後有幸再回來掛職村官。來到村裡第一天,我就問村兩委幹部,最希望我做什麼,大家說最希望能修路、安裝太陽能路燈。通過持續積極協調,得到上級資金支持村裡修了7公裡的路。有老黨員說,盼了二三十年,這條路終於通了。以前我村8個屯只有1個屯有太陽能路燈,這次全村各屯都將安裝上太陽能路燈。群眾最關切最迫切的問題得到解決,村民臉上的笑容是對我工作的最好獎勵。

樓今 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幹部掛任田東縣發展改革局副局長

今年最暖心的瞬間,是被田東縣林逢鎮林逢村村民委員會授予了「榮譽村民」稱號。我於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林逢鎮掛職,期間遍訪了林逢村全村81戶貧困戶,實地了解困難問題;積極為林逢村謀劃爭取產業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多方協調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爭取到了相關商會企業資金幫扶。

李拂塵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幹部掛任田東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掛職期間加班沒有委裡那麼多,有時間就下村去調研,正是這鄉土調研,讓我這文科博士一出師就「卡了殼」,最難的還不是方言不通,而是你端著本子、隔著身子,和老鄉聊不到一個頻道上,這兩年最深的體會是,不管幫扶做事情,還是自己要成長,必須和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一條板凳一條心。發春聯時大娘特地繞彎來找我,說要給考學的娃討個好彩頭,是扶貧人最暖心的一刻。

孫哲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幹部掛任中共平馬鎮百穀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2020年7月6日,又是高溫37攝氏度的一天。百穀村外來戶很多,我和村幹部已連續多日進行佔用耕地國土調查。每天入戶走訪、外業拍照,滿身大汗,隨時感覺要中暑。從四組一家出來時,一個小男孩追出門外,把一盒牛奶塞到我手裡,瞬間感覺心被融化了。

蔣凌飛 國家發展改革委人事司幹部掛任田東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從小在湖南城市裡長大,到廣西田東縣掛職後,決定通過一場紮實的農村調研來加深對最基層國情的了解。為此,我制定半結構化訪談提綱,用1個月左右時間實地走訪了21個村共110家農戶,深入了解受訪農戶的家庭結構、生產投入、經營效益等多方面情況,撰寫論文《新形勢下小農經濟與現代農業融合對接的思考研究》,並在委內舉辦的第十三屆中青年幹部經濟研討會中以視頻形式分享了自己所見所思,最終該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獎」。

盧奎宇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幹部掛任中共祥周鎮百銀村總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打響了。我在假期結束前提前返崗,在按要求自我隔離後,迅速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百銀村共有37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戶86戶,外出務工是全村主要的脫貧措施之一,大量外出務工人員春節返鄉,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難度。

村兩委第一時間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黨員先鋒服務隊,確定了村民小組網格化管理制度。我主動申請道路交通安全勸導站檢測員崗位,每天測量體溫,一日一監測、一日一登記,守護村民的安全。

相關焦點

  • 奔走在田間地頭的「平事兒官」
    原標題:奔走在田間地頭的「平事兒官」王中偉(左)在百姓家中調解。「案結事了」四個字看似簡單,做好卻很難。為了將每個案子背後的矛盾化解開,阿城區人民法院阿什河人民法庭庭長王中偉每年驅車上萬公裡,奔走于田間地頭,在為百姓調解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民間微案中,解決他們的棘手糾紛,成了村裡百姓信任的「平事兒官」。阿什河街平安村何某20年前因工受傷,當時在區勞動仲裁處理下得到一次性賠償款結案。
  • 奔走在山間田野,譜寫鄉村振興樂章——東航扶貧幹部群像
    孫國平比孫曉晚了3年來到臨滄,他前往的地方是同樣偏遠而貧窮的雙江縣勐勐鎮。離開妻子,遠離家鄉,他這一走就是2年。2年來,他作為駐村幹部堅持與廣大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怕吃苦,雙腳沾泥,真正走進了村民的心扉裡。
  • 鄠邑七旬老人為女兒分地奔走十餘年沒有結果
    今年78歲的牛會芹就為女兒的土地苦苦奔走了十幾年。她多次向村委會反映自己的訴求,向駐村幹部反映問題,但這個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每當想起這件事來,牛會芹老人心裡一半是傷心,一半是憤怒。牛會芹是鄠邑區祖庵鎮小庵村一組的村民,生有一兒三女,三個女兒都是農村戶口。其中二女兒張莉出嫁到甘水坊村,在甘水坊村並沒有分到地。由於夫妻感情不和,張莉結婚不久便離了婚。
  • 省人大代表楊學再:從幼兒園到蔬菜基地,為民奔走不停歇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2020年,註定要在歷史上寫下厚重一筆。戰疫,戰貧,戰洪……在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總有人挺身而出,迎難而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為人民的代表,關鍵時刻,人大代表從不缺位。2020年,全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主動擔當作為,聚力打好疫後重振的經濟發展戰、民生保衛戰、社會穩定戰,積極組織開展「代表行動」。
  • 2020年信豐都做了哪些大事,速看~
    2020年,信豐縣發改委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按照縣委鍾書記提出的「縣發改委要打造成全縣模範機關、示範機關」的要求,堅持抓改革、促發展,堅持謀長遠、抓大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爭當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先行區排頭兵,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 居民年齡登記錯誤 民警奔走7個月終改回
    近日,南京六合區橫梁街道四新村的張女士來到新篁派出所當面感謝戶籍民警,因為,民警奔走了7個月終於幫助她解決了農保補助難題。張女士給戶籍民警送上一面錦旗原來,今年4月份,張女士來到新篁派出所戶籍室求助,反映當年自己因婚嫁至婆家,由於村裡統計錯誤,將她的年齡1963年2月12日錯登記成了1963年11月24日,雖然只相差9個月,但因其戶口年齡問題無法領取農保補助,給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丈夫去世十幾年,家裡收入微薄,我無依無靠,請你們幫幫我將出生日期改正
  • 新春走基層丨搬遷村裡的「幸福年」
    2020-01-25 19:12:58 來源: 雲媒朔州 舉報
  • 為弱勢群體發聲、奔走基層一線,全國人大代表黎霞律師的法治故事
    她,既是律師也是全國人大代表她是廣東百浩律師事務所主任黎霞作為律師,她為弱勢群體發聲,作為人大代表,她奔走基層一線,積極傾聽民眾聲音,一直關注法治建設相關問題點擊視頻,了解全國人大代表黎霞的法治故事▲為弱勢群體發聲從事律師行業近20年的黎霞來自廣西農村。大學畢業後,她從律師助理開始,一步步成為優秀的律師,並在佛山創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多年來,她關心弱勢群體,一次次用法律為農民工和婦女兒童等伸張正義,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 30來歲女人拋夫棄子,為他奔走天涯,結局卻出人意料
    村裡的年輕人陸續到遠方打工了,逢年過節從遠方趕回家鄉,個個大包小包,身上的衣服也換了個樣,臉上的笑容看著像是撿到了寶。 那時打工的收入比家裡種植要強,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家裡都蓋起了樓房,這讓女人十分羨慕。再看自己家裡一窮二白,不知何時才能住上鄰居們那樣的小樓房。
  • 7天奔走720公裡家訪路——90後教師的別樣暑假
    光明日報通訊員 範少傑 張桂芬 光明日報記者 嚴紅楓 陸 健「生遠必達」——這是浙江省衢州市衢州二中建校67年來的家訪傳統。如今,衢州市「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成員,來自衢州二中、1994年出生的劉夢婷老師,以年輕人的熱誠和教師的高度責任感,在剛結束的新生家訪中,開啟了一段獨特的「走心」家訪經歷。今年首次擔任班主任的劉夢婷是湖北大冶人,2019年8月,華中師範大學畢業後入職衢州二中。
  • 決勝2020——程雪莉‖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樹石村裡情依依》
    《 人民日報 》(2020年10月28日 第20版)代表作有《尋找平山團》《故國中山》《夢想家園》《立雪散文》等,曾三次獲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二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第六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等,2018年榮獲河北省第三屆「十佳青年作家」稱號。
  • 吳英父親:拎著120斤的箱子,奔走14年
    吳英(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20年1月2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十年·未忘」之「新聞續集」) 吳英案,是受到廣泛關注的民間金融案例
  • 把村裡的事兒當成自家的事兒
    2018年5月8日,村裡接到免費提供展位參加大連市第32屆進出口交易會通知,村裡領導覺得沒有參展經驗決定放棄。盧永利得知後認為不能放棄這次宣傳村的好機會,為了及時參展,盧永利就放棄休息日親自布展。5月17日,帶隊參展的盧永利與一手生鮮、城裡網等電商平臺達成合作意向。4天時間,參展農產品全部售罄。受到遼寧日報、大連電視臺等各方關注,給予採訪報導。
  • 淡溪陳坦村鄉賢籌資獎勵優秀學子 村裡的紅包,一發就是15年
    9月12日,淡溪鎮陳坦村村樓裡特別熱鬧,一年一度的陳坦教育發展基金2020年優秀生座談會在這裡舉行,村幹部、學生、家長、老教師代表匯聚一堂,為村裡教育發展建言獻策。當天,考上南方科技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河海大學等大學、高中和小學初中優秀生等20人領到數額不等的獎學金共15700元。考上樂清中學的張震明領到1000元紅包,他表示,一定會好好學習。
  • 村裡的老石磨、石磙、碾盤,已經不多見了,爺爺說是村裡的老古董
    爺爺說村裡有很多老古董,石磨、石磙、碾盤,是鄉村古老的印記,食叄香帶領大家看看。這是遺忘在村頭的石磙,爺爺說,自從村裡有了脫粒機、收割機以後,石磙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退出了農耕的舞臺,沉睡在村頭的溝裡。就是它,見證了幾千年我國農民的農耕生活,農民用它打場,碾壓糧食。仔細觀察,這古老的石磙,滿身都是印記,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輝煌,石磙,你是歷史的功臣。
  • 村裡老人說,2021年是「寡婦年」不宜婚嫁,究竟是咋回事?
    今天是2020年12月19號,農曆冬月初5,禮拜六。後天禮拜一也就是2020年12月21號,今年的冬至節氣就如約而至。冬至數九,元旦臨近,也就預示著用不了多久,春節來臨。那麼,轉眼間2021年也就很快到來。
  • 衡水七旬老人奔走9年找到69位烈士名單(圖)
    賈壽鵬老人提供碑文錄。   中國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中,無數愛國志士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衡水七旬老人賈壽鵬歷經9年多的奔走尋找,昨日(2日)在辛集黨史研究室的一摞厚厚文件中,發現了寫有父親名字的抗日烈士紀念塔碑文,同時也讓其他68位烈士的名單公諸於眾。在深感欣慰的同時,他也想把整理抄寫的碑文公布,讓他們的後人方便查找祭拜。
  • 請大家奔走...
    請大家奔走告知! 2020-12-18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為入獄的丈夫奔走了27年,卻沒有等來一個擁抱
    2001年,張玉環經歷了兩次死緩判決。2020年8月4日,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換來了張玉環最終的「證據不足,無罪釋放」。再嫁後,宋小女依然沒有放棄為張玉環奔走,但終於等到張玉環的時候,她的身份卻已經是另一個男人的妻子。
  • 重讀凱魯亞克《在路上》,在熱鬧、頹廢的奔走中體味悲哀之心
    重讀凱魯亞克《在路上》,在熱鬧、頹廢的奔走中體味悲哀之心 2020-05-12 0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