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6口之家,生活與世隔絕,被發現的時候還沒有戶口

2020-12-23 騰訊網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陶淵明

讀過陶淵明的詩,很多人都會好奇,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這樣一個類似的「仙境」般的地方,人們自給自足,沒有生活的煩惱,可以讓人暫時忘卻俗世的煩憂。與現在比較受歡迎的漫威電影中的「瓦坎達」一般,不為外人所知的世外桃源究竟存在不存在呢?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這樣一戶人家,處於大山深處的6口之家,生活與世隔絕,被發現的時候還沒有戶口。

我國疆域遼闊,很多地方都尚未開發,譬如深山老林之類,在這個信息快速發展的年代,相信有不少不為人知的家庭或者是「部落」生活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迥然不同。而這樣一戶人家竟然在一個與外界完全隔離的深山中生活了幾十年,這才最終被一群志願者們發現,最終他們迎來了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現代生活」。

雲南昆明的安寧與玉溪兩地的交界處,這裡風景獨好,叢林茂密,鮮少有人踏足這裡,而這也是不少旅遊愛好者們喜歡前往的地方。一群大學生們做公益時踏足這片森林中,無意間發現這裡有人類的足跡,循著這片足跡,他們發現了一個六口之家。這戶人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一個母親帶著三個兒子與兩個女兒,他們對於這群大學生的到來十分歡迎,並且在交談中透露了不少自己家庭情況。

這個大山中只有這麼一戶人家,母親潘志仙以一人之力撫養五個孩子長大,幾個孩子的父親不幸跌落湖中去世,在深山中,缺東少西的條件下,一個女人究竟怎樣才能將自己的幾個孩子撫養長大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其中的辛苦可以想像。他們在這裡幾乎與世隔絕,沒有道路,只有他們日復一日才能踩出來的小道,吃喝問題已經是勉強,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孩子們上學的問題更是無從解決。

房子依山而建,沒有專業的工具,一點小小的自然災害就可以將房子摧毀,屋內的家具擺設在長久的潮溼腐蝕之下早已破敗不堪,居住的床也是由泥土與磚頭搭建而成的。母親潘志仙年事已高,身體不好,五個孩子平時生活就靠著採藥還有種地等,他們與母親一樣,都渴望能夠多去外界看看,能夠增長見識。

志願者們在得知他們的境況之後,將了解到的情況發到網絡上,很快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他們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好心人們的援助物品,大量好看新奇的衣服讓兩個女孩歡喜雀躍,最後,年齡最小的一個孩子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來到了學校接受教育,渴望用這方式改變自己的命運。當代政府了解以後也很快做出了行動,他們專門在這個深山中為這個特殊的六口之家修建了一條道路,以便他們與外界交流。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一條道路就足以讓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雖然還是居住在深山中,但是至少他們能夠過上與外界一樣的現代生活,雖然依然艱苦,但是在外界的幫助下,相信他們能夠越過越好,擺脫以前的困境,迎來家庭的新生活。

參考獻:《飲酒》

相關焦點

  • 深山裡的六口之家,生活幾乎與世隔絕,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有戶口
    深山裡的六口之家錦繡雲南,大山綿延起伏,風景秀麗如畫。大山深處是大家鮮少踏足的地方,有著無數寶藏,卻也有無數危險。一群大學生在做志願者的時候,無意發現深山中存在足跡,循著足跡,他們竟然發現了深山中存在人煙。
  • 與世隔絕的大山裡,一位母親帶5個孩子生活,被發現時還沒有戶口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也慢慢變得富裕起來。但是在一些偏遠的山區裡,依然有人過著窮苦的日子,甚至有的人連電都還沒用上。與世隔絕的大山裡,一位母親帶5個孩子生活在雲南昆明安寧市,就有一位母親帶5個孩子,住深山「與世隔絕」,除了出去賣藥材換錢,基本不與外界有聯繫和接觸。因為家住森林裡,交通極其不便,知道這戶人家存在的人少之又少。
  • 山西長治「井底村」,與世隔絕近千年,人稱太行深處「小江南」
    眾所周知,山西不僅山美水美,還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其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不僅有著名的晉祠博物館,有聞名中外的平遙古城等人文景點,還有萬年冰洞,高原湖泊,以及可與九寨溝相媲美的蟒河生態景區等自然美景;當然還不止於此,這裡還有諸多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古村莊,之前我們就說到山西境內一處懸空村,看過了「天上人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 大山深處「懸崖村」的「膠鞋書記」
    吾谷導讀:這裡處處是懸崖峭壁,好似與世隔絕的「懸崖村」。他走遍了散居在方圓31平方公裡的82戶貧困戶,幫助北坡村擺脫貧困,已成為這座大山裡離不開的「膠鞋書記」。 新華社重慶9月23日電(記者趙宇飛、張琴)盛夏時節的大巴山深處,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 這裡處處是懸崖峭壁,好似與世隔絕的「懸崖村」。僅半米寬的小路「掛」在絕壁上,最窄處只能容納一個腳尖,一個並不高大的身影,手扶崖壁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動著。
  • 雲南發現神秘天坑村,120米深的大坑中,藏著8戶人家32口人
    雲南發現神秘天坑村,120米深的大坑中,藏著8戶人家32口人這世界很大,大到很多地方人們都不知道,別說世界了,就連中國都有很多神秘的地方。人們在雲南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天坑村,深達120米的大坑中,藏著8戶人家32口人。
  • 甘肅林區白河村脫貧記 大山深處有人家
    甘肅林區白河村脫貧記 大山深處有人家 2017-05-05 22馮志軍 攝 2016年修成的一條綿延水泥公路,終於讓大山深處的白河村不再長期「與世隔絕」。 馮志軍 攝5月初,高海拔地區的白河村氣溫漸暖,村民開始在有限的土地裡精心耕種。 馮志軍 攝由於多為山地,且土壤貧瘠,白河村村民們一般會選擇種植產量相對較高的玉米。
  • 雲南小夥在貴州大山深處從教6年桃李滿山鄉
    小學地處在近乎與世隔絕的兩座大山的埡口,是附近十裡或者更遠村落孩子們所能上的唯一小學。野彪小學有200多個學生,20多名老師,學校條件比較艱苦。學校依山而建,佔地面積較為狹小,三層高的教學樓,是當地的最高樓房。
  • 【今日頭條】「與蜂共舞」釀造「甜蜜生活」——堅守在蓋州大山深處的養蜂人鄭天升
    在這個初夏時節,大山裡到處都是鬱鬱蔥蔥,滿目的綠色,一派生機盎然,來感受養蜂人鄭天升夫婦二人的忙碌生活。「蜜蜂的家就是我的家,我的蜜蜂們愛這片大山,只有在這裡才能產出純度濃、營養高的優質蜂蜜,所以我也得在這裡堅守。」每每被問及為什麼要在閉塞的東部大山深處養蜂時,鄭天升都會這樣回答,他與他的蜜蜂已經和那片獨特的大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浙江大山深處的一座古村,村莊四面環山雲霧繚繞,如今已小有名氣
    中國地域遼闊,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也有許多城堡,這些城堡中又劃分了許多城市,其實現在很多地方的景色都很美而且,隨著現在旅遊業的大發展,很多地區也逐漸成為非常有名的旅遊景點,而且,現在去旅行的時候,來大山深處的人很多,因為相對來說,很多人喜歡親近自然。
  • 全國「最美護林員」: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紮根大山,慶元吳曉青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來,慶元林場隆宮林區主任吳曉青堅守在大山深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只為守護好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在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名單中,吳曉青榜上有名,他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工作者。
  • 走進大山深處,見識最淳樸的生活
    在我國有這樣一個地方這裡山清水秀,這裡鳥語花香這裡還有最古老的人,最原始的生活方式這裡就是大山深處,這裡生活著一群人,他們遠離汙染,遠離喧囂回歸原始的生活,他們就是大山裡的人。他們這裡人的生活自給自足,用大自然的力量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在生活中每一種創作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怎樣生活的吧。
  • 大山深處,孩子們的「足球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大山深處,孩子們的「足球夢」】9月7日上午,地處華池縣西北角的喬川鄉楊灣灣小學,陣陣歡呼聲和加油聲在小山村裡久久迴蕩。當全國青少年及社會足球發展調研「走進甘肅」採訪團走進這所大山深處的小學時,這裡正在進行一場精彩的五人制足球比賽。嶄新的籠式綠茵場上,孩子們奮力奔跑,盡情享受著足球帶來的快樂。
  • 大山深處寫人生——記全國優秀護林員獲得者聶森林
    工作33年以來,他心系護林員本職工作,譜寫了一曲忠誠履職、愛崗敬業的奉獻之歌。「草帽頭上戴、汗巾肩上搭,口渴飲山泉、飢餓咽口冷饅頭,爬山坡、蹚河溪、入深林、出山埡,辛勤汗水滿山灑,火災隱患細排查。」一首樸實的山歌在山谷間迴蕩,唱的是生態護林員生活的真實寫照。近年來,隨著國有林場的改革,聶森林的身份轉變為生態護林員。護林工作有多苦,三天三夜也說不盡。
  • 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小豐村
    江西上饒市廣豐區,銅鈸山鎮——小豐村大山深處有個一個古色古香,風景秀美,風土人情濃厚,竹林茂盛的小村莊。村子裡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在家裡做點筍乾,紅薯幹據村民介紹 這裡上半年雨水比較多,去年6月14日那天,突然一場大水把兩段路基衝垮了,整個水泥路面都翻到河裡去了,路過這裡村民指著和我說,去過的朋友沒有一個想去第二次的。
  • 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8月19日,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一場獨特的直播演唱會吸引了上百萬網友的關注,網友被孩子們清澈、自信的眼神所感動。這場承載了11個孩子搖滾夢想的演唱會,也在大山深處奏響了「放牛班的春天」,而《遇》這首歌則寫出了晏興麗的心聲。
  • 青春之歌定格在大山深處
    5月9日下午,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的李莎赴學校開會途中發生意外,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21歲,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大山深處,定格在支教路上。近日,共青團廣東省委、共青團廣西區委分別追授李莎「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廣西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廣州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發出倡議,號召「學習李莎同學 爭做時代新人」。
  • 大山深處好媳婦 悉心照料智障哥嫂全家22年(圖)
    劉世權悉心照顧著這個特殊的家庭二十多年 劉俊鋒 攝  旬陽大山深處好媳婦  20多年來,這位普通的山裡媳婦和丈夫風雨同舟,嘗盡生活酸楚,精心照顧哥嫂全家,用孱弱的身子給哥嫂撐起一片天,並將哥嫂的幾個孩子撫養成人。大山深處的這位「好兒媳」,用行動詮釋著大愛無疆的人間真情,感動著當地許多村民。  「撒手不管就是作孽」  昨日下午,記者趕到金寨鄉郭家灣村時,年近50歲的劉世權正和丈夫幹著農活。
  • 一個五口之家的幸福生活
    全家福。家住半邊街新居的年輕媽媽李昶矜說道。近日,白佛社區開展了「我的五年我的夢」徵集活動,居民們紛紛通過照片和視頻展現自己五年生活的變化。李昶矜在活動中講述的他們五口之家的故事,被評為了社區優秀故事。11月7日,記者來到白佛社區採訪了李昶矜,她和我們分享了五年裡的她和家人幸福的點點滴滴。
  • 大山深處的堅守:一個老師兩個娃
    在這個位於大別山深處的教學點,項發權是校長、是老師,也是保姆,還是門衛。不知不覺,他堅守在這裡已經37年了。他幾乎將自己一生的精力,全都奉獻給了這個偏僻之地的小小教學點,成為大山深處兒童的守護者。隨著社會發展,許多學生跟隨父母外出就讀,學校由上世紀九十年代高峰期的120餘名學生6名教師,慢慢減少,如今,只剩下了項發權和2名學生。在孩子眼中,項發權既是老師,也是親人。「這幾年社會發展越來越好,很多孩子都到鎮上中心校讀書了,但還有極少數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因為年齡太小,沒有到中心校寄宿的條件,就留在了教學點。」項發權告訴記者,現在的2名學生分別就讀1年級、3年級。
  • 氣質女子在大山之巔種茶為生 恬淡生活引網友感慨人比花茶還好看
    想必很多在城市生活習慣的人都渴望到別處的山川河流旅遊玩耍,在那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都市的煩惱,在那裡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恬淡生活。在南方有這樣一位氣質女子,她在大山深處種茶為樂,生活悠然自得,網友看了她的影像後,紛紛感慨:那裡風景美,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