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6000斤、40000步、6:00到23:00……這組數字或許是上海書展一年比一年好,人氣一屆比一屆旺的原因之一。
書展上,中國郵政EMS員工王韌偉好不容易同意接受簡短採訪,因為自己哪怕停下一小會兒,便意味著館內同事的任務更重了。7天裡,他每天平均至少搬運6000斤書,站立時間超過12小時。他介紹,每天光自己一人就得經手300個包裹,而且每一件得搬運兩次,一次放到推車上,一次從推車轉運至展區外的郵政車內。每個快遞件平均重10斤,但這還不包括部分特別重的包裹。他平均一天拖15車左右,周末超過20車。
今年靜安郵政在展覽中心序館、東館、西館設立三個服務臺,50人「書展進駐服務團隊」。老王會心疼「忙得飛起來」的同事,見縫插針地支援他們。他所在的序館總服務處共安排4名打包人員,每天處理三四百件快遞,平均一個人打包80-100件。考慮到書本的防水、防震等,一個包裹需要裹上4層塑料薄膜。他表示,「一個快件打包時間2-3分鐘,不然就來不及,大家除了吃飯之外實在沒空休息。」連續多天高強度作業,每天下班後不少同事的雙手都舉不起來,得熱敷緩解。而老王的飯量也從一天3頓增加到4頓。
不遠處,保安黃哲正在中央大廳旋轉樓梯上耐心地提醒讀者自拍時注意安全,小心踏空。最近一周,他每天都在場館內巡邏,負責維護秩序,「微信記步輕鬆到達三萬步,最多也達到過四萬步」。他還要指路、解答讀者各類問題,為此他提前做了詳盡的功課。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大四學生楊敏是一名志願者,一刻不停地為讀者結帳。住在閔行校區的她,每天路上通勤佔據了大量時間。一連七天她都是早上六點起床出發,半夜十一點之後才能就寢。工作間隙,她和其他志願者會在工作通道的書堆旁歇一會兒,打一個盹。「有點辛苦,但今年第一次做書展志願者,所以對這個展有了不一樣的感情。」成為書展志願者,她有點驕傲。
有學者表示,去過法蘭克福書展、倫敦書展等全球知名的書展,但仍對上海書展情有獨鍾。也有觀眾千裡迢迢地從深圳、四川等地打飛的過來和名家面對面。現場更多的是每年都要來捧場的上海市民,他們不怕酷暑,無懼人潮,秩序井然地排隊等候。
書展的魅力何止迷人的書香,做書人、賣書人以及所有幕後工作人員的默默付出也體現了上海書展的溫度以及這座城市的高度。這個展、這個城,因這群可愛的人而更美好。(新民晚報記者李穎 肖茜穎 見習記者 黃於悅 劉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