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撰文 | 吳 瓊(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副研究員,CFPS項目辦公室主管)
責編 | 文 姍、黃國英
● ● ●
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6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心理學家發現在此之前的近一個世紀,人類的平均智商水平隨著世代的更替越來越高,也就是說人類似乎越來越聰明了。這種普遍性的增長趨勢被稱為「弗林效應」(Flynn Effect)。但是近些年來,弗林效應越來越不明顯。有研究發現弗林效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漸漸減弱,有些研究甚至發現21世紀已經開始出現平均智商倒退的趨勢。有觀點認為總體人群中弗林效應的弱化甚至反向也許與老齡化有關,也有學者認為這可能與教材的簡化有關。
「弗林效應」關注的是不同出生年代的人群在同樣年齡段時的認知功能差別(也稱為出生隊列效應或世代效應)。除出生隊列效應外,在認知研究領域另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是年齡效應。年齡效應指的是同一群人的認知功能隨著時間的變化如何發展。從整個生命歷程來看,人的認知功能隨著年齡增長先增後降。在嬰幼兒甚至青少年時期,很多認知功能的發展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而到了中年或老年階段,下降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一般認為,與教育成就相關的認知功能(晶體智力)在中老年階段隨著年齡增長的變化相對比較小,而與能力相關的流體認知功能(如處理速度等)會有著顯著的衰老效應。認知功能從什麼年齡開始下降在學術界有著諸多爭論。有很多研究表明,人特定區域的腦容量從20餘歲開始萎縮;然而也有大量研究發現,很多認知功能到60歲左右才會出現下降趨勢。
認知功能是指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思維活動。它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包括了記憶、推理、專注力、語言等。認知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流體認知功能,譬如與推理和解決問題相關的活動,也被稱為工作記憶、執行功能、流體智力。另一類是晶體認知功能,也稱為晶體智力,是指通過教育和經驗獲得的、貯存在長期記憶中的知識和技能,通常與特定領域相關。
中國城鄉居民的認知功能變化趨勢如何?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認知功能有何差別?是否符合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弗林效應」?同一群人的認知功能隨著年齡增長如何發展?什麼時候認知功能開始出現老化?我們利用在全國展開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2010年和2014年的識字和數學測試成績來探索這一系列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CFPS裡識字水平和數學水平是這樣測量的:在識字測試中,訪員給受訪者展示由易到難的34個中文漢字,如果受訪者連續答錯三題,則測試終止,受訪者得分在0到34分之間。在數學測試中,受訪者依次回答由易到難的24道數學題目,受訪者連續答錯三題,則測試終止,受訪者得分在0到24分之間。為了進一步提高測試效率,測試依據受訪者教育水平設置了三個起點。識字測試和數學測試均有多套難度類似的試題,同一家庭中的不同受訪者在同一次調查中回答不同試題,同一受訪者在後續的追蹤調查中回答與之前不同的試題。基於2010年和2014年採集到的識字和數學測試數據,我們有如下發現:
發現一:識字水平比數學水平更符合弗林效應,90年代中後期弗林效應開始弱化甚至反向。
►圖1:早出生隊列和晚出生隊列在同一年齡時的識字水平(lowess曲線)
圖1是出生相差四年的人在相同年齡時的識字能力測試結果,其中晚出生隊列(基於2014年調查數據)比早出生隊列(基於2010年調查數據)晚出生四年。
圖1的總體趨勢與弗林效應基本一致,晚出生四年人群(虛線)的平均識字水平在同一年齡時要高於早出生隊列(實線),這主要體現在出生在1954—1994年的人群(即2010年16—56歲的群體),在這四十年中,晚出生四年的人群總體佔有優勢。但對於出生於1990年代中後期的青少年群體,和出生在1942年之前的老年群體來說,晚出生四年並沒有差別。而另外一種不一致情況是早出生隊列反而比晚出生隊列的識字水平更高,即與弗林效應方向相反,這種情況集中在出生於1942—1950年的人群,他們比晚四年出生(1946—1954年出生)的人在相同年齡識字水平更高。
►圖2:早出生隊列和晚出生隊列在同一年齡時的數學水平(lowess曲線)
圖2是早出生四年和晚出生四年的人在相同年齡的數學測試結果。總體來說,弗林效應在數學水平上的表現沒有在識字水平上那麼明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群(2010年20—45歲)總體上符合弗林效應,但在此之外,弗林效應的趨勢並不明顯。而在1990年之後出生(2010年10—20歲)的青少年群體和1960—1965年間出生(2010年45—50歲)的人群中,數學水平甚至出現了與弗林效應相反的早出生隊列佔優勢的情況。
圖1和圖2關注出生時間相差四年的不同群體在同一年齡段時的差異,而很多弗林效應相關研究的時間跨度為十年甚至更長。一般來說,時間跨度越大的群體差異越大,也越容易展現出認知功能的不同。隨著CFPS數據的持續搜集,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更長時間跨度的不同群體在同一年齡段時的差別。
發現二:識字水平的弗林效應一部分由教育水平的差異造成
出生相差四年的人群為什麼會出現如圖1和圖2中所示的差異?這是否與他們受教育水平的差異有關?在分別控制了2010年和2014年調查時的教育程度後,我們發現很多年齡組(特別是20世紀50到90年代初)在識字水平上的隊列效應有不同程度的縮小甚至消失。但教育水平的差異無法解釋所有的隊列差異,有些年齡組出現了調整後隊列差異擴大甚至反向的情況。這可能是教育水平以外的其它因素造成的,如同樣教育水平內部的教育質量差異,以及營養水平的差異。
由於數學水平的弗林效應本來就不如識字水平那麼明顯,考慮到教育水平的差異後,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人群中的「反弗林效應」可以被解釋,但教育水平的差異對於解釋其它年代出生隊列的差異效果有限(詳細分析結果見《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6》第166到167頁)。
發現三:識字水平從中年階段開始下降,數學水平從青年階段開始下降
►圖3:基線年齡10歲及以上人口在2010年和2014年的識字水平(lowess曲線)
►圖4基線年齡10歲及以上人口在2010年和2014年的數學水平(lowess曲線)
圖3和圖4分別展示了2010年和2014年對同一群人分別進行兩次識字水平和數學水平測試的結果,旨在反映同一群人四年來的變化情況。由圖可見,中國城鄉居民的識字和數學水平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即年齡的增長)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但識字水平和數學水平上升和下降的年齡段不同。總體來說,平均識字水平和數學水平的上升都止於20歲之前,平均數學水平在此之後開始呈現下降趨勢,但平均識字水平在這之後會經歷一個總體較穩定的時期,然後到40歲之後開始出現下降。
發現四:認知功能的變化速度與性別以及城鄉狀態相關
當識字和數學水平開始下降時,男性的下降速度總體要快於女性,農業戶口居民的數學水平下降速度快於非農戶口居民。而對於識字和數學水平都處在上升期的青少年來說,性別與城鄉狀態對他們識字水平的增長沒有影響,但男性的數學水平在四年間的增長速度慢於女性,而城市青少年的數學水平增長速度要快於農村青少年(詳細分析結果見《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6》第9章的表9-2到9-5)。
本研究分析中所用到的識字和數學水平需要從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中獲得,它們更多的反映出教育成就或固態認知能力。本文中的發現也在很大程度上與這些具體的測試方法有關。CFPS的認知測試共包括兩套問卷,其中第一套問卷即2010年和2014年分別採用的識字和數學測試,這兩項測試與晶體智力更為相關。而第二套問卷,即2012年和2016年分別採用的記憶和數列測試,它們與流體智力更為相關。根據以往研究,弗林效應在流體智力上的表現會更為明顯。因此CFPS 2016的數據將為中國居民認知功能的變化情況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製版編輯:李赫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癌症最少國家|陳天橋|諾獎圖集|西湖|琥珀恐龍
三院士談科研|學術辯|CUSPEA|羅德學者|突破獎
屠呦呦 | 王曉東 | 白巖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大隅良典 | 科學隊長 | 冬蟲夏草 | 愛滋 | 疫苗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