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江口沉銀的一場辯論——西王賞功錢範的真假身份

2020-12-13 此觀東方既白

從水下寶藏面世的那一刻起,就有無數貪婪的眼睛盯上了它們。甚至於一段時間以來,在收藏拍賣圈內,某件東西若是跟張獻忠沾上了邊,大家的態度往往就顯得模稜兩可,並且敬而遠之……就江口沉銀遺址出水的部分文物,聽聽來自他們的不同聲音——

西王賞功錢範

正方

首先,這枚錢範是此次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中出來的東西,其真偽性是不容置疑的。在這枚錢範上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西王功」三個字,以及錢的外郭等內容。

西王賞功金銀幣

從該錢範所反映出來的信息看:西王賞功金銀錢在鑄造過程中顯然是沒有採用翻砂法,而都是模具鑄造的。由於「西王賞功」與「大順通寶」這樣的流通貨幣不同,而是一種帶有紀念賞功性質的「紀念幣」,因此不需要特別大的鑄造量,所以理論上是可以使用模具來小批量鑄造的。

銀錠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假如使用翻砂法來鑄造西王賞功錢,熔化的液體金銀在沙子上的流動性並不好,而且沙子會吸收一部分金銀液體,這也會使得鑄造成本變高。

長沙府天啟元年五十兩金錠

而且翻砂鑄造出來的錢幣,有很多的金銀毛茬、金銀露液,需要後期加工,因此不適用於金銀錢幣的鑄造。其實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明清以來的金銀器,它們的製作大都是採用模鑄、鏨刻等手法,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更好地表現出金銀特有的藝術效果。

反方

反方

單就這張照片來說,很難說它就是錢範,因為不知道它背面是什麼,還是需要看一下實物的。要確定它是錢範,正背面的信息很重要。事實上,這種一錢一範是很原始的鑄幣方式,早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就已經結束了。

銅錢

目前學術界的認識是統一的,即從隋唐開始,就是用翻砂法鑄錢了,唐開元就是翻砂鑄的錢。唐之後有沒有範鑄錢呢?也有,五代十國時期,閩地泉州曾經一錢一範鑄造過永隆通寶。泉州的鑄錢遺址壓在寺院底下,露在圍牆外面那一部分,我們做了一個探測性的探方。這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事了,這種鑄錢方式就像我們現在用模具做月餅一樣。當時我並不理解,也覺得很難接受。

銅錢

感覺這麼落後的鑄錢工藝,在中原地區早已被淘汰的工藝怎麼會在這裡出現?後來想想,福建泉州當年遠離中原,這樣鑄錢也許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張獻忠的這個西王賞功錢範,如果是真的,那就有意思了。這麼落後的工藝在張獻忠時代還在用,那是值得重視的,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相關焦點

  • 國博館刊︱江口沉銀:火攻之後沉入江底的西王賞功幣
    圖七 1997-2018年西王賞功幣文獻發表年度分布圖西王賞功發掘品特點及其與傳世品的比較2018年6月2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全國考古發現系列展之一「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開幕,展出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各12枚(圖八),這為近距離細緻觀察西王賞功發掘品實物
  • 「江口沉銀」文物來粵博了!快來圍觀張獻忠的財富傳奇
    霸氣十足的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凸現陽文品相優質的西王賞功幣,金光閃閃字跡清晰可辨的金冊銀冊,武岡州「都水司正銀」百兩銀錠,以及大順通寶錢、大量金錠和銀錠……421件四川江口古戰場遺址發掘文物4日下午亮相廣州廣東省博物館展廳,這批珍貴文物的發掘,證實了民間流傳300多年的明代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故事。
  • 「江口沉銀考古」再現稀世珍寶 原址將崛起現代博物館串聯岷江文旅...
    4月29日,記者從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上獲悉,暨出土了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西王賞功金幣和蜀王金寶等珍貴文物後,歷經3個多月的發掘,備受世人矚目的江口沉銀考古工作又取得重大突破
  • 江口沉銀博物館開建 將打造巴蜀文化新名片
    9月27日上午,眉山舉行2020年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活動主會場,彭山區江口街道江口沉銀博物館項目現場,隨著作業工程車輛的汽笛鳴響,備受矚目的江口沉銀博物館項目宣告正式開工。地處岷江邊上的彭山區江口古鎮(鄉鎮區劃調整後,該鎮改名為江口街道)歷史悠久,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1646年,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沿岷江南下轉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明將楊展襲擊,船隻被焚,大量財物沉於江底。此後,關於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長盛不衰。自20世紀20年代起,該鎮附近便陸續發現有文物出水,讓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聞愈發神秘。
  • 江口沉銀之謎揭開:「蜀世子寶」金印重見天日 稅銀出水證實張獻忠...
    圖片來源/封面新聞盜墓大案背後的考古遺址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遺址保護範圍面積約100萬平方米。2010年被批准成為眉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以來,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大量文物,這些文物包括銘刻年號的金冊、裝於木鞘中的銀錠、「西王賞功」錢幣以及大量的銀質飾品、碎銀等。
  • 張獻忠「沉銀」打撈出水 除銀錠外還有啥?
    1月5日,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中心區域發現的一批珍貴文物神秘面紗揭開,除發現刻有「大西」年號的銀錠及「西王賞功」金、銀幣外,最為珍貴的是長12釐米、寬10釐米、重730克,刻有29個字的金封冊,經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沉銀重現——四川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 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
    展覽重點展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成果,是廣東省博物館2019年度國內文物交流的大展之一,也是粵博繼2018年成功推出「古蜀寶藏——四川文物精品展」之後粵川兩地文博交流的又一重頭文物展覽。此次展覽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沉銀之謎」,講述「江口沉銀」從傳說到實證的歷程。
  • 江口沉銀博物館開工 設計引入"地質分層"概念
    日前,眉山市在彭山區江口沉銀博物館項目現場舉行2020年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56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75億元。其中江口沉銀博物館項目備受矚目。江口沉銀博物館選址江口沉銀原址旁的岷江、府河兩江匯流三角洲,項目投資10億元,年度投資1億元,建築規模約5.4萬平方米。
  • 全域「藏寶概要圖」助力「江口沉銀」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電子科大供圖 70餘萬平方米「藏寶概要圖」助力「江口沉銀」考古取得重大發現中新網成都5月2日電 (賀劭清 王曉剛)記者2日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由電子科技大學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中心等多家單位組成的聯合探測團隊(簡稱探測團隊)成功繪製出了覆蓋70餘萬平方米的「江口沉銀」全域「藏寶概要圖」,助力「江口沉銀
  • 直擊「江口沉銀」考古新發現② | 沒想到吧! 「蜀世子寶」 比兩年...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4月29日,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新聞發布會上,負責此次考古的項目領隊劉志巖在回顧從2017年開始的三次考古發掘中表示,此次出水的「蜀世子寶」堪稱最重要的發現,它是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 江口沉銀序曲:消失的明皇城與回瀾塔
    這首關於「江口沉銀」傳說的童謠,在四川彭山一帶流傳了數百年。日前,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舉行成果通報會,上萬件以金銀器為主的文物面世。其中,重達16斤、含金量高達95%的「蜀世子寶」金印,引人矚目。張獻忠江口沉銀這臺牽動人心數百年的歷史大戲,再度引起人們的興趣。兩個早已從成都地圖上消失的地名——明皇城和回瀾塔,帶我們走進歷史謎案。
  • 樂高樂園、江口沉銀博物館……眉山9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29億!
    其中,文體旅遊項目5個 ,包括樂高樂園旅遊文化區、江口沉銀博物館及遺址公園、幸福古村·齊樂桃源國際旅遊度假區、竹裡院子、漢陽湖生態田園小鎮憶村。現代物流項目1個 ,為天府新區現代物流中心;此外,還有仁壽鉑爾曼酒店、仁壽萬達廣場、仁壽縣文化公園商業水街3個商業貿易項目。
  • 張獻忠江口沉銀古河道位置確定 3D藏寶圖繪製立功
    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東南岸30米,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古河道已經被科研人員確定。3月22日,正參與江口沉銀二期考古發掘的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地學特色研究中心科研團隊(以下簡稱探測團隊)宣布: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該團隊已繪製出了一幅覆蓋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3D藏寶圖」,為江口沉銀古河道的準確定位提供了科學依據。「3D藏寶圖」並非一張實際的地圖,而是利用多種探測手段對考古區域的掃描成像。
  • 石龍對石虎,黃金萬萬五:張獻忠「江口沉銀」之說並非子虛烏有
    張獻忠是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的領袖,近幾年他的名字與「沉銀遺址」聯繫到了一起,這個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2015年份的一場「稀世寶藏被盜案」揭開了這一遺址的神秘面紗,這場被盜案從2011年開始持續了長達四年之久,據相關專家統計被盜價值過億,涉案人員眾多。
  • 「夜遊錦江」未來新航線:或從成都遊到江口沉銀處
    明確表示,將積極謀劃錦江沿岸夜景打造方案,力促將「夜遊錦江」項目從成都一直貫穿到江口沉銀處所在的江口街道。成都黃龍溪與眉山錦江鎮 抱團謀發展說起黃龍溪,四川人幾乎無人不知。黃龍溪鎮幅員面積50.4平方公裡,是以旅遊業為龍頭,農業為基礎的旅遊型城鎮,是全國重點鎮。近年來,地處該鎮的黃龍溪古鎮景區已成為川內最為火爆的古鎮旅遊景點之一。
  • 揭秘張獻忠沉銀被盜案:有人為挖寶花錢學潛水
    江口鎮的「挖寶江湖」  「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因清軍入川而從成都南下轉移,部隊從水路出川,金銀財寶裝了數十船。然而,部隊轉移途中遭到當地武裝攻擊,大量運寶船隻被擊沉江底。彭山當地一直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能識得破,買到成都府」,許多人據此認為,彭山就是張獻忠沉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