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塔,位於惠州市東新橋頭.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這裡曾是惠州明代古城牆的地方.這是一座很有歷史意義的風水寶塔.(免費參觀)【探索廣東美景,我在路上.歡迎關注!】
惠州文筆塔-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簡介:樓閣式八邊形五層磚塔,塔內沒有上下的樓梯,不能登頂.(博閱圖像)
惠州文筆塔-據史書,文筆塔的取名,寓意是希望藉此塔保佑當地讀書人能夠功成名就,青雲直上.基於這種寓意,塔下的東城基被稱作為「青雲路」.(博閱圖像)
惠州文筆塔-奇蹟:據說惠州入清後一直文運不興,科舉成績大不如宋、明兩朝,在鹹豐、同治年間甚至與進士無緣.但修建文筆塔後不久,果然在光緒十六年和十八年郡人李綺青和江逢辰連續高中進士.這不得不說在一定意義上,文筆塔也有作用.(博閱圖像)
惠州文筆塔-據考察:文筆塔是惠城區三塔之一.與西湖泗州塔和下角文星塔並列.(博閱圖像)
惠州文筆塔-現今,這裡已作公園使用,是人們悠閒散步的好地方.塔身上的綠草,更增添一點綠意和生機!(博閱圖像)
惠州文筆塔-左旋「卐」字圖案,許多人誤解為二戰時期德國的納粹標誌。實際上「卐」字和兩個連體的「喜」字、倒寫的「福」字和沒有頂(第一點)的「富」字一樣,是以前百姓認同和使用的吉祥文字.(博閱圖像)
文筆塔背後還隱藏著和蘇東坡在惠州一些典故:在文筆塔背後,原是惠州太守府東堂庭院,蘇東坡就是在那裡品嘗到荔枝名品「陳家紫」,並寫下了兩首《食荔枝》詩,其中之一就有廣為傳誦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每一座勝跡背後都是一段段歷史故事.歡迎補充!【更多景點,關注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