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西 | 上慄故事之福壽文筆塔

2020-12-20 小陳話上慄
福壽文筆塔

此塔原為鎮妖塔!

福壽村地處萍鄉市上慄縣長平鄉最南端,海拔也是本鄉最底,長平十九個村的流水匯聚成河為福壽所接納貫穿至湖南湘江,受上端水土滋潤,福壽村歷來為長平的糧倉和菜籃。

福壽文筆塔

此等風水寶地必會招來妖孽巨獸,四百多年前突有楊歧孽龍和荷堯太屏山獅子精在福壽掠食並爭奪地盤,經常鬥的血雨腥風地動山搖,百姓苦不堪言,某日太上老君託夢與福壽一大財主劉氏寡婦,告訴她說在李家灣廟山對面山上建一寶塔可鎮住此兩妖孽。

福壽文筆塔

於是由劉姓寡婦出資老百姓出人出力在此山上建造好此塔後請龍虎山的道士作法將那兩妖怪鎮壓於塔下,從此福壽村果然是風平浪靜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福壽文筆塔

因此塔所在地勢神似一筆架,故名此塔為《文筆塔》。

原載於上慄之窗

相關焦點

  • 彌勒文筆塔
    彌勒縣境內的虹溪鎮、竹園鎮、西三鎮,各建有一座風格迥異的文筆塔。這3座文筆塔呈三足鼎立形態聳立於彌勒的兩個壩子和一座彝山中,在悠悠歲月裡彰顯彌勒歷史文化之光華,成為彌勒大地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魂寶。  虹溪文筆塔  彌勒縣虹溪鎮(古稱十八寨)自古人傑地靈,既是清末巨商、一品商人王熾的衣胞之地,亦是遐邇聞名的「烤菸之鄉」。聳立了悠悠兩個半世紀的虹溪文筆塔,別具一格地彰顯著這片紅土地文運昌盛。
  • 同安文化地標文筆塔修復完畢 以其為核心的公園啟用
    昨天,同安的文化地標——文筆塔修復完畢,文筆塔公園正式啟用。為了慶祝這一文化盛事,同安區政協主辦了「傳文脈送春聯書法筆會」活動,百名書法家及書法達人現場為市民揮毫送福。  文筆塔是同安的文化地標,矗立於城東鳳山之巔,歷經400多年風雨滄桑。去年文筆塔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採用原始的修復工藝,古塔得以修舊如舊。文筆塔公園以文筆塔為核心,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
  • 文筆塔
    文筆夕照景區,以文筆塔為主景,有筆架山、文筆樓、夢筆軒、墨香榭、硯池、塔影池、塔影山房、知音舫、袈裟塔、嘉賢坊等景點,這裡的古建築鱗次櫛比,堪稱公園的精華所在。 文筆塔是常州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位於紅梅公園東南部,南對太平橋,原是太平講寺的附屬建築,曾稱太平講寺塔。
  • 文筆塔保護性修繕工程主體完工 再現「同安文化地標」風採
    作為同安文化地標和古城文脈的象徵,同安現存最大古石塔――文筆塔今年進行了保護性修繕,修繕工程主體近日已經完工。專家通過了塔蓋、塔身等修繕工程主體的驗收,本報記者一同登上塔頂,瞻仰這座重煥光彩的古石塔。  勾縫灰使用傳統配方 含蛤蜊殼、糯米、紅糖等  文筆塔位於同安城東鳳山之巔,歷經400多年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
  • 廈門同安文化地標文筆塔亮燈了!白天賞荷,夜裡觀燈
    盛夏時節,同安文化地標——文筆塔公園美不勝收,白天可賞荷,夜裡可觀塔。記者從同安區建設與交通局獲悉,文筆塔夜景工程於近日竣工並亮燈。文筆塔公園以「文筆」為主線,設置了七宮八池、文筆生輝、春草池韻等16個文化節點,是一座集旅遊、科普、展示、休閒為一體的市民文化公園。由於文物保護規定,古塔照明不能破壞塔的本體,所以燈具不能安裝於古塔上,整體工程採用了投光照明的形式,體現塔體的形態、層次。
  • 會澤人文精神的圖騰——文筆塔
    從古至今,建造文筆塔都是為了保佑學子魁星高照、文運亨通。文筆塔昭示著地方官吏與平民百姓的文化夢想。旁人問之:「何解?」僧人日:「豎文筆塔即可。」數十年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東川府知府方桂在水城村萬額山頂建六層風水寶塔一座,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地震倒塌。清光緒四年(1878年),湖南武陵人蔡元燮任東川府知府時,有地方紳耆倡議,重建文筆塔。在他們的眼中,會澤山清水秀.峰巒疊翠.是人文蔚起的寶地,若重建寶塔.將肇啟文明。
  • 江西上慄:尊師興教,辦人民滿意教育
    央廣網上慄10月21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黎志文 梁紫微)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貢獻集體。全省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全省德育工作、素質教育、特殊教育先進縣,上慄中學獲評「空軍招飛工作先進單位」,「紅旗飄飄,引我成長」獲教育部優秀組織獎,慄江小學、勝利中學獲「曹燦杯」朗誦大賽全國金獎……一串串榮譽,銘刻著上慄縣教育事業的跨越腳步。
  • 環行廣東:惠州文筆塔,一座風水寶塔,藏著怎樣歷史故事
    文筆塔,位於惠州市東新橋頭.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這裡曾是惠州明代古城牆的地方.這是一座很有歷史意義的風水寶塔.(免費參觀)【探索廣東美景,我在路上.歡迎關注!】惠州文筆塔-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簡介:樓閣式八邊形五層磚塔,塔內沒有上下的樓梯,不能登頂.(博閱圖像)惠州文筆塔-據史書,文筆塔的取名,寓意是希望藉此塔保佑當地讀書人能夠功成名就,青雲直上.基於這種寓意,塔下的東城基被稱作為「青雲路」.
  • 江西上慄:眾「鄉賢」傾囊相助 金山燃起「人間焰火」
    近日,江西萍鄉上慄縣上慄中學勝利校區內,歌聲飛揚,掌聲響起,數百人齊聚一堂,參加金山鎮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暨「人間焰火教育促進會」捐贈獎教大會,見證金山教育的巨大進步,感受捐資助學、促教興學的崇高意義。
  • 江西萍鄉:上慄中學勝利校區歡迎你
    贛湘通衢,慄水河畔,上慄中學(勝利校區)熱誠地歡迎各位新同學的到來。未來三年,讓我們風帆再起,以青春之我書寫美好人生新篇章! 上慄中學(簡稱「慄中」)始創於1939年,是一所有著80年厚重歷史的省優秀重點中學、省示範性高中。
  • 同安文筆塔公園掃尾施工 計劃明年元旦前試開園
    昨日,記者從同安區文體廣電出版局獲悉,廈門地區文物古蹟遺存密度最高且無斷代的歷史文化公園—同安文筆塔公園施工已進入掃尾階段,計劃明年元旦前試開園。  同安城東的鳳山之巔有文筆塔,以文筆塔為標誌,一個面積8萬多平方米的歷史文化公園已然成形。
  • 連接古城文脈盡顯閩南古韻 文筆塔公園元旦試開園
    據了解,文筆塔公園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公園以「文筆」為主線設計建設,與同安城區的歷史文化節點相串聯,與慢行系統、古官道、村道形成環形文化走廊,與孔廟、古城牆等構成文化旅遊軸線,成為同安又一文化地標。
  • 《文筆塔》——「五一」遊記
    文筆塔始建於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479-482年),名建元寺,俗稱塔下寺,後改稱太平寺塔。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筆,又稱文筆塔,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文筆塔,它坐落在紅梅公園的北面。因形狀形似文筆而得名。
  • 文筆塔傳說
    保存完好的文筆塔  蘇水瓊 文/圖  在廉江市良垌鎮東橋村石橋橋頭,有一座建於清乾隆年間,佔地面積30平方米的古塔立於河邊。塔頂飾著一個葫蘆,各層鑲嵌磚花邊,底層雙門對開,當地人稱之為「文筆塔」,又名「回水亭」,為廉江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塔。  塔上有一楹聯:回潮波湧銀山立,水國文翻筆陣橫。這楹聯的意思我只能望文生義,想它的意思應該是說,這地方乃水源豐富,因而稱之為「水國」;潮水洶湧,來回造勢,而「文翻筆陣橫」應指塔裡住著的那位神仙了。
  • 將串聯起同安文脈景觀資源 418歲同安文筆塔將換新顏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雅玲通訊員餘雪燕蔣瑕)千年古城同安被稱為「海濱鄒魯、文教昌明」之地,文筆塔自古被稱為同安文運的象徵,也是同安的地標及古同安雙溪(東溪、西溪)航運的航標,周邊遍布著「鳳山鍾秀」石碑、葉氏郡馬府等近20個省市級文物單位,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 江西:適時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推動萬載、上慄撤縣設區
    把湘贛交界地區建成國家省際產業合作示範區,內陸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全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文化創意、旅遊休閒基地。規劃期建設瀏陽-上慄共建區、醴陵-湘東共建區、瀏陽-銅鼓共建區。
  • 文山文筆塔大門為何緊鎖?
    文筆塔作為文山的地標性建築多年來一直是廣大市民休閒、鍛鍊登高望遠之處也是外地遊客的打卡景點然而屹立在最高處的文筆塔塔門緊鎖 遊客遺憾10月5日,記者來到了文筆塔,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文筆塔顯得格外壯觀。從下而上的臺階上,不少遊客聚在一起,有的在欣賞風景,有的在聊天或拍照。然而當記者爬到文筆塔塔下時卻看到塔門緊鎖,這成為了不少遊客的遺憾。
  • 文筆村曾有文筆塔?獅山村名故事第四波→
    文筆村曾有文筆塔? 近期,南海獅山推出了【村名故事】系列報導,和各位街坊一起尋根問祖,了解獅山部分自然村落的命名方式,以及村名背後的趣聞軼事,共同感受獅山村落地名的文化內涵。
  • 滇雲風物 文山文筆塔
    原標題:滇雲風物 文山文筆塔文山文筆塔矗立於文山市東山之巔,遠望猶如仙山瓊閣,壯美無比。該塔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雁塔秋風」是文山舊時的八景之一。據史志記載,清初,文山水患頻發,建塔是為了平水災、保平安。
  • 合川歷史:文筆塔與文峰塔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朋友們,今天給你們講一講文筆塔與文峰塔的事。塔,是「佛塔」的簡稱。佛塔起源於印度,語為「堵坡」。據晉人葛洪《字苑》、南朝·梁顧野王《玉篇》的記載:中國原本是沒有這個「塔」字的,是在晉宋譯經時才造了這個字。古代的塔用磚、木和石料建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層數一般為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