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人文精神的圖騰——文筆塔

2020-12-20 會澤萬事通

從古至今,建造文筆塔都是為了保佑學子魁星高照、文運亨通。文筆塔昭示著地方官吏與平民百姓的文化夢想。

相傳康熙年間,一雲遊高僧來到會澤,看到會澤山川秀麗,物華天寶,房屋古樸典雅,民風淳樸,不禁嘆道:「此乃福地也,可惜文風不開。」旁人問之:「何解?」僧人日:「豎文筆塔即可。」

數十年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東川府知府方桂在水城村萬額山頂建六層風水寶塔一座,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地震倒塌。清光緒四年(1878年),湖南武陵人蔡元燮任東川府知府時,有地方紳耆倡議,重建文筆塔。在他們的眼中,會澤山清水秀.峰巒疊翠.是人文蔚起的寶地,若重建寶塔.將肇啟文明。於是,在蔡元燮的帶領下,眾人登群山察山川形勢,踏勘建塔地址,會商決定 ,塔址定於馬鞍山.隨即破土動工,當年建成六方九層石塔。在塔一層的內壁上,嵌有知府蔡元燮,知縣唐湛春的建塔序文。

光緒二十四年( 1898年),知府馮譽驄寫詩讚道:「山南寶塔勢崢嶸,預兆龍門奪錦榮。拔地孤峰少依傍,已將文訣示諸生。」

民間流傳,文筆塔建成,會澤文風大開。當年,雲南進京趕考中試24名,其中就有12名會澤人。文筆塔,從此香菸繚繞,香容絡繹不絕。府城周圍金鐘山的文昌宮、華宜寨的魁閣、馬鞍山的文筆塔三角對立,相互輝映的「文運」之勢,達到了所謂「發科甲」的最佳境界。

聳拔挺秀的文筆塔,立於群山之中,指星劃鬥,裝點河山。登臨寶塔,則峰巒起伏,雲煙繚繞;日出雲蒸,日落霞蔚。向下俯瞰,會澤縣城街市繁華,無數人家。

文筆塔在「文革」破「四舊」中被一炮炸毀,留下的是深深的惋惜和遺憾,撫不盡的歷史創傷。

現在人們所見的文筆塔,系民營企業家朱遠明在原址上投資300餘萬元,於2002年建城。石料全部採用通海大理石,塔高3米,7級6方空心石塔,每層側面均石刻觀音一尊,全塔有石刻觀音35尊。

文筆塔的再建昭示著人們對於文化的尊崇和在意。

文字:陳晉

圖片:會澤萬事通

編輯:夜微涼

相關焦點

  • 文筆塔
    文筆夕照景區,以文筆塔為主景,有筆架山、文筆樓、夢筆軒、墨香榭、硯池、塔影池、塔影山房、知音舫、袈裟塔、嘉賢坊等景點,這裡的古建築鱗次櫛比,堪稱公園的精華所在。 文筆塔是常州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位於紅梅公園東南部,南對太平橋,原是太平講寺的附屬建築,曾稱太平講寺塔。
  • 文筆塔傳說
    保存完好的文筆塔  蘇水瓊 文/圖  在廉江市良垌鎮東橋村石橋橋頭,有一座建於清乾隆年間,佔地面積30平方米的古塔立於河邊。塔頂飾著一個葫蘆,各層鑲嵌磚花邊,底層雙門對開,當地人稱之為「文筆塔」,又名「回水亭」,為廉江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塔。  塔上有一楹聯:回潮波湧銀山立,水國文翻筆陣橫。這楹聯的意思我只能望文生義,想它的意思應該是說,這地方乃水源豐富,因而稱之為「水國」;潮水洶湧,來回造勢,而「文翻筆陣橫」應指塔裡住著的那位神仙了。
  • 文山文筆塔大門為何緊鎖?
    文筆塔作為文山的地標性建築多年來一直是廣大市民休閒、鍛鍊登高望遠之處也是外地遊客的打卡景點然而屹立在最高處的文筆塔塔門緊鎖 遊客遺憾10月5日,記者來到了文筆塔,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文筆塔顯得格外壯觀。從下而上的臺階上,不少遊客聚在一起,有的在欣賞風景,有的在聊天或拍照。然而當記者爬到文筆塔塔下時卻看到塔門緊鎖,這成為了不少遊客的遺憾。
  • 彌勒文筆塔
    虹溪文筆塔  彌勒縣虹溪鎮(古稱十八寨)自古人傑地靈,既是清末巨商、一品商人王熾的衣胞之地,亦是遐邇聞名的「烤菸之鄉」。聳立了悠悠兩個半世紀的虹溪文筆塔,別具一格地彰顯著這片紅土地文運昌盛。後前賢議建文筆塔於此,映以虹溪春水、山花煙雨、蘆渚秋月、螺峰晚翠等古鎮八景,映襯出虹溪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麟馬文筆塔  19世紀末,彝族阿細人聚居的彌勒縣西山地區,不僅傳入了以天主教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漢文化的融入也得到普遍發展,文筆塔的出現可謂獨樹一幟。
  • 同安文化地標文筆塔修復完畢 以其為核心的公園啟用
    昨天,同安的文化地標——文筆塔修復完畢,文筆塔公園正式啟用。為了慶祝這一文化盛事,同安區政協主辦了「傳文脈送春聯書法筆會」活動,百名書法家及書法達人現場為市民揮毫送福。  文筆塔是同安的文化地標,矗立於城東鳳山之巔,歷經400多年風雨滄桑。去年文筆塔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採用原始的修復工藝,古塔得以修舊如舊。文筆塔公園以文筆塔為核心,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
  • 《文筆塔》——「五一」遊記
    文筆塔始建於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479-482年),名建元寺,俗稱塔下寺,後改稱太平寺塔。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筆,又稱文筆塔,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文筆塔,它坐落在紅梅公園的北面。因形狀形似文筆而得名。
  • 連接古城文脈盡顯閩南古韻 文筆塔公園元旦試開園
    不遠處,歷經400多年風雨滄桑的文筆塔巍然屹立,既是公園的制高點,也是同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記者了解到,文筆塔公園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是同安老城區僅次於蘇頌公園的第二大公園,公園以「文筆」為主線,劃分出了歷史文化保留區、人文休閒主題區、田園風光主題區等三個功能區。
  • 同安文筆塔公園掃尾施工 計劃明年元旦前試開園
    昨日,記者從同安區文體廣電出版局獲悉,廈門地區文物古蹟遺存密度最高且無斷代的歷史文化公園—同安文筆塔公園施工已進入掃尾階段,計劃明年元旦前試開園。  同安城東的鳳山之巔有文筆塔,以文筆塔為標誌,一個面積8萬多平方米的歷史文化公園已然成形。
  • 精神的力量:精神圖騰的無窮吸引
    萬物,除了動物,還包括植物、雷、水、土、火等都是有精神或靈魂的。人類的行為要是觸犯了這些靈魂,它們就有可能對人類加以報復。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靈魂信仰,人類依舊抱著畏懼的心態。6.這種畏懼系統教會了人類遵守一定的秩序,所以是有生存空間的。許多部落相信一些沒有生命的東西,比如動物的骨頭、爪子、尾巴、腳掌等,附著了生物體上的某種力量,於是歷史進入了神物崇拜階段。
  • 滇雲風物 文山文筆塔
    原標題:滇雲風物 文山文筆塔文山文筆塔矗立於文山市東山之巔,遠望猶如仙山瓊閣,壯美無比。該塔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雁塔秋風」是文山舊時的八景之一。據史志記載,清初,文山水患頻發,建塔是為了平水災、保平安。
  • 文化江西 | 上慄故事之福壽文筆塔
    福壽文筆塔此塔原為鎮妖塔!福壽文筆塔此等風水寶地必會招來妖孽巨獸,四百多年前突有楊歧孽龍和荷堯太屏山獅子精在福壽掠食並爭奪地盤,經常鬥的血雨腥風地動山搖,百姓苦不堪言,某日太上老君託夢與福壽一大財主劉氏寡婦
  • 形似鉛筆歷史悠久的文筆塔,傳說能改變一方地運,一道獨特的景觀
    那就是文筆塔,文筆塔顧名思義,一定是象徵著文化昌盛,一般供奉著孔子或者文曲星。我覺著這也是古代科舉制的產物,是當地人對高榜得中的美好願望。我們的旅程先後經過保德、河曲、偏關。無獨有偶,這裡都曾有過文筆塔,而如今的河曲偏關都還保留著古塔,保德的因為種種原因被毀,不過也在近幾年修建了興保塔,算是對過去文筆塔的一種追憶。
  • 作家批《狼圖騰》:宣揚狼精神是法西斯思想
    長沙晚報綜合消息 近日,姜戎小說《狼圖騰》改編的電影《狼圖騰》票房已經破億,電影熱映之際,  原著小說的一些爭議內容再度被提及。  矛頭  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郭雪波發表在微博的聲明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這是一漢族知青在草原只待三年,生生嫁禍蒙古人的偽文化!蒙古人最早信薩滿後佛教。
  • 合川歷史:文筆塔與文峰塔
    朋友們,今天給你們講一講文筆塔與文峰塔的事。塔,是「佛塔」的簡稱。佛塔起源於印度,語為「堵坡」。據晉人葛洪《字苑》、南朝·梁顧野王《玉篇》的記載:中國原本是沒有這個「塔」字的,是在晉宋譯經時才造了這個字。古代的塔用磚、木和石料建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層數一般為單數。其類型有樓閣式塔、密簷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塔和墓塔等。
  • 【南朝遺蹟】常州文筆塔 千古讀書地
    (圖/來源於網絡)文筆塔位於素有「千古讀書地,現代創新城」常州市紅梅公園南端,始建於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479-482年),名建元寺,俗稱塔下寺,後改稱太平寺。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筆,又稱文筆塔,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塔寺歷經興廢,宋代詩人楊萬裡有「太平古寺劫灰餘,夕陽惟照一塔孤」的詩句。現塔為美籍華人劉璧如等資助,於1982年11月修復對外開放。塔高48.38米,磚木結構,7級8面,中有旋梯,登塔遠眺,令人賞心悅目。塔區內另有文筆樓、塔影山房、筆架山等建築景物。
  • 忻州河曲有個文筆塔
    文筆鎮是由文筆塔(也稱狀元塔)的傳說而得名。相傳清朝初時河曲很窮,民謠說:「河曲大灣,十年九荒,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縣裡的鄉紳請來了一位遠方先生,他在縣城從早轉到晚,最後在黃河堤壩上對眾鄉紳說,此處需建一塔。為什麼要在這裡建塔,當時先生並未說明,可鄉紳們領會其意,立即捐款建塔。自從有了文筆塔後,河曲人開始過上了聚寶生財的生活。
  • 環行廣東:惠州文筆塔,一座風水寶塔,藏著怎樣歷史故事
    文筆塔,位於惠州市東新橋頭.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這裡曾是惠州明代古城牆的地方.這是一座很有歷史意義的風水寶塔.(免費參觀)【探索廣東美景,我在路上.歡迎關注!】惠州文筆塔-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簡介:樓閣式八邊形五層磚塔,塔內沒有上下的樓梯,不能登頂.(博閱圖像)惠州文筆塔-據史書,文筆塔的取名,寓意是希望藉此塔保佑當地讀書人能夠功成名就,青雲直上.基於這種寓意,塔下的東城基被稱作為「青雲路」.
  • 文筆塔保護性修繕工程主體完工 再現「同安文化地標」風採
    作為同安文化地標和古城文脈的象徵,同安現存最大古石塔――文筆塔今年進行了保護性修繕,修繕工程主體近日已經完工。專家通過了塔蓋、塔身等修繕工程主體的驗收,本報記者一同登上塔頂,瞻仰這座重煥光彩的古石塔。  勾縫灰使用傳統配方 含蛤蜊殼、糯米、紅糖等  文筆塔位於同安城東鳳山之巔,歷經400多年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
  • 農業農村部公布,會澤洋芋這次真出名了!
    據統計,在會澤老百姓的手中,洋芋的烹飪加工有以下諸種:這些人文的元素,已經注入味蕾,品評一桌洋芋大餐,不僅是一次果復之需,也是一次精神上的美食之旅,更是一頓賞心悅目的文化大餐。>會澤鑫貝殼生態貝殼粉會澤旗艦店會澤洪都商貿城A10棟7—8舒總:15198804413 會澤中通快遞會澤縣公務員小區15-B-2號
  • 廈門同安文化地標文筆塔亮燈了!白天賞荷,夜裡觀燈
    盛夏時節,同安文化地標——文筆塔公園美不勝收,白天可賞荷,夜裡可觀塔。記者從同安區建設與交通局獲悉,文筆塔夜景工程於近日竣工並亮燈。文筆塔公園以「文筆」為主線,設置了七宮八池、文筆生輝、春草池韻等16個文化節點,是一座集旅遊、科普、展示、休閒為一體的市民文化公園。由於文物保護規定,古塔照明不能破壞塔的本體,所以燈具不能安裝於古塔上,整體工程採用了投光照明的形式,體現塔體的形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