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管理目標
通過培養管理,使其「一年站穩講臺,三年獨擋一面,五年成就骨幹」,使其逐步具備較為完整的教育專業知識,較強的教育專業能力,良好的教育專業精神。
二、培養管理方式
一年內新教師的培養管理按照《溫嶺市中小學(幼兒園)新教師試用期培訓和考核方案》(溫教人〔2014〕93號) 文件執行,主要由市教師教育學院負責;第二年至第五年教師的培養和管理主要由所在學校負責。各學校須為本校的2—5年教齡教師制訂切實可行的培養管理計劃,並按計劃開展相關活動。
三、培養管理考核
所有2—5年教齡教師在每學年均須接受「職初專項考核」,考核結果記入教師個人人事檔案並永久存檔。「職初專項考核」由表現考核和業務考核兩個部分組成,比重各為50%。職初專項考核從2018學年第二學期開始(2019年的考核對象為2014年1月後入職的教師)。
(一)表現考核
表現考核由所在學校負責,每學年考核一次,內容具體為德育工作、教學五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評價學生)、校本培訓等情況。考核方式為定性評價,學校成立2—5年教齡教師考核小組(由教研組長、學校中層幹部和校級領導組成,七人以上),考核小組根據被考核人德育工作表現、相應年份的備課本、職能科室提供教學五認真檢查及校本培訓等相關數據進行A(優秀)、B(良好)、C(一般)、D(較差)四檔進行評價,再按A85分/B75分/C65分/D45分計算得分。考核結果由學校於每年的6月15日至30日上報在溫嶺教育人事管理系統中的教師個人電子檔案。
(二)業務考核
業務考核由市教育局組織,每學年考核一次,內容為「教學設計和德育案例分析」或「課堂教學能力測試」,其中教學設計考核以現場備課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能力測試以模擬上課的形式進行。2019年的考核為「教學設計和德育案例分析」,2020年的考核為「課堂教學能力測試」,以此循環類推。業務考核滿分100分,85分以上的為優秀,75分至84分的為良好, 60分至74分的為一般,60分以下的為較差。考核時間均為每年的8月底。
(三)「職初專項考核」等級
「職初專項考核」等級分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85分以上的為優秀,75分至84分的為良好,60分至74分的為合格, 60分以下的為不合格。無故拒不參加業務考核的,「職初專項考核」等級直接定為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在教齡滿5年後繼續參加專項考核,直至應考次數的考核均為合格。「職初專項考核」是教師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果作為教師職稱評定、崗位設置、教師績效考核以及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對於考核成績特別優秀的,每年按一定比例評選出溫嶺市級「職初專項考核優秀教師」。
四、管理要求
1—5年教齡教師的培養管理關係到教師隊伍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其意義深遠,各學校必須從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要組建以教學線副校長為主要責任人,校級領導、中層幹部、教學骨幹與學科優秀教師為主要成員的培養管理團隊,根據學校實際建立有效的培養管理機制,健全1—5年教齡教師成長檔案,使培養、指導、檢查與考核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對於在職初專項考核中的表現考核敷衍或者弄虛作假的學校,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在職初專項考核中的業務考核成績、新教師試用期考核成績大面積落後的學校,約談主要責任人,進行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