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只是一個溝通工具,能用就行。
小孩接受教育最初期的頭等大事,是自己族群的文化、歷史、邏輯思維+科學素養和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與公民規範。 英語在考試中佔比太大,過分消耗了學生的時間和成本,有害無益。
政協委員只是建議英語從主科變為副科,大家嗷嗷著以為就要取消這個學科了。其實這是改變英語的分值而已,從滿分150分變成滿分50分罷了。
降低英語在各種升學考試裡的權重即可,包括高考和考研,降級到輔修外語,輔修外語也不再限於英語,而是可以根據情況增加包括法語、西班牙語、日語、俄語、阿拉伯語、普什圖語、德語、印地語、泰語等等,實際上隨著中國的全球戰略鋪開,確實有大量非英語的外語需求,包括情報、戰略研究領域都是!
義務教育兩個作用,一個是培養合格的國民。合格國民主要兩個層面:一是知識水平,一是文化認同。知識水平能適應現代生活,文化認同你得是個社會主義中國的中國人。
另一個作用是人才的分流與選拔。
對高端人才來說,英語很重要,看你自己怎麼定位,你立志做學術,當跨國公司高管,你要好好學英語。
義務教育階段降低權重,並不會影響你能達到的英語高度。學英語就是個體力活,花了足夠的精力,記了足夠的單詞,說了足夠多的口語,孰能生巧的玩意,那玩意沒啥神秘性。
對合格的國民來說,英語不重要。不會英語你在這個國家,完全可以毫無障礙的生活、工作。
大部分人,日常工作生活對英語的需求極低,學到初中水平,到國外看得懂路牌,已經是最大的用處。
義務教育階段,降低英語的權重,並不會妨礙你成為科學家、妨礙你成為跨國公司CEO,如果你的工作有需要,完全可以靠簡單的精力堆積補回來。
不過這個提案,也有相當不利的一個地方,它會關閉教育作為上升通道的功能。全面推開後,是不是會英語,在就業市場上成為收入分層的篩選指標,通過對語言技能的壟斷,重新實現對中外交流渠道的壟斷,買辦重現?
取消大眾的英語必修,然後英語轉變為課外班,然後有錢人的孩子學英語,然後核心競爭力依然存在,然後固化?取消了必修主科地位之後,用語言區別階級的時代很快就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