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周大伯(化名)喉嚨痛了三四天,家人都以為是感冒了,直到上周二傍晚,他頭昏乏力,人變得迷糊,被緊急送到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結果一測體溫,最高溫到了39.7℃,已經出現了器官功能損傷表現。這是怎麼了?
喉嚨痛了三天發燒到休克原來是膿毒症
六十多歲的周大伯喉嚨痛了好幾天,飯也吃不下。女兒認為他是感冒了,也沒有太在意。直到上周二傍晚,周大伯頭昏乏力,眼睛都睜不開。女兒下班回家,發現他看起來很蒼白,迷迷糊糊的,對話反應也很慢,就趕緊把他送到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經新冠篩查、肺CT檢查無異常後,周大伯立刻轉入了急診搶救室。賀曉旭醫生開始了解周大伯的情況。
詢問之下,周大伯說自己有糖尿病、高血壓。上周開始,咽口水喉嚨就痛得厲害。三天前就感覺有些發熱,沒精神沒胃口,但還能熬。直到今天,人累得不行,女兒才送他來醫院。周女士說:「在家一直沒測體溫,沒想到爸爸竟然發燒這麼嚴重!」
賀醫生發現,周大伯咽喉充血,下巴上的皮膚紅熱,脖子上還有一顆半個蛋黃大小的淋巴結。等待化驗的過程,賀醫生完善病歷資料。這時,正在做生命體徵檢查的護士匆忙叫他:「周大伯血壓突然掉得很快!」
賀醫生聞聲驚起,摸摸大伯身上都是汗,意識也有點模糊。這時,化驗報告出來了——炎症指標很高、肝腎功能輕度異常、電解質紊亂——膿毒症!休克!他趕緊囑咐積極抗感染同時囑咐護士加快輸液。
結合病史、症狀、體徵和理化檢查,賀醫生考慮周大伯的膿毒症是由急性淋巴結炎引起的,就安排他住進普外科進一步進行系統診療。
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孔穎告訴周女士:「你爸爸起初可能只是單純的急性咽喉炎,由於沒有積極控制導致了急性頜下淋巴結炎,老年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高血糖也為病原體提供了『助長』環境,導致了膿毒症。再加上生病後飲食減少,出現了嚴重的血容量性休克。」
住院治療初期,周大伯因為血糖控制欠佳,且就醫延遲,導致感染難以控制。一周後,在醫護的共同努力下,周大伯的頸部紅腫消退,生命體徵平穩,各項異常指標也恢復了。周女士也舒了一口氣。
60多歲女性高燒不退卻找不到感染部位
賀曉旭醫生介紹,膿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會引起人體器官及組織的損傷。作為急診科常見的嚴重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致死因素。
對於感染性疾病,首先要明確感染,其次要明確感染的嚴重程度,及時地判斷感染部位。感染可侵犯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統等部位。
而有時候感染部位頗為隱匿,給急診醫生帶來許多困難。
今年上半年,賀醫生遇到了一位嚴重膿毒症的患者,女性,60多歲,也有糖尿病史。來醫院時,患者發著高燒,呼吸急促,心跳很快,血壓很低(原本是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從150 mmHg降到了110mmHg),被診斷為感染性休克。
在臨床,遇上這樣的患者,有時候需要「先開槍後瞄準」,及時給予抗感染和液體復甦治療,同時需要儘早明確感染部位,作針對性處理。如存在化膿性感染,或伴有膽囊結石、泌尿繫結石等可梗阻引起嚴重膿毒症需要外科手術幹預。
這位患者一開始行呼吸、消化、泌尿系統的常規檢查,都沒有發現明顯的感染灶,即便使用了抗生素,症狀也沒有緩解。最終,結合患者症狀再仔細分析影像資料,醫生們在她的肝臟發現了一個模糊圖像,疑似是正在形成中的肝膿腫。
找到了病因,等肝膿腫進一步形成,及時做了經皮肝膿腫穿刺置管引流後,患者的症狀都逐漸轉危為安。
要在保證水和電解質充分的前提下退燒
急診科主任黃世恩介紹, 任何人都有可能因為感染而發生膿毒症,但感染風險在以下人群中較高:免疫力低下的人;嬰兒、幼童和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愛滋病,癌症,腎臟或肝臟疾病;嚴重燒傷或創傷患者。這些人本身免疫力較差,一旦感染後,病程會進展很快。
那如何來預防膿毒症造成的危害呢?黃世恩主任說,高危人群平常一定要控制好原發病(如,糖尿病),存在結石等疾病及時處理,積極預防可能導致膿毒症的感染,如有較深傷口及時清理,佩戴口罩預防呼吸道感染,不要長期便秘以免腸源性感染,不要憋尿以免尿路結石及感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如果出現了感染相關症狀,一定要及時診治。
「如果發現高燒,不要第一時間吃退燒藥,一定要在保證水和電解質充分的前提下退燒。」黃世恩主任提醒,一旦出現及感染症狀伴有呼吸短促、意識不清、大汗出等情形,一定及時就醫以保障生命體徵穩定,儘早積極控制感染和液體治療,以免造成休克多髒衰等嚴重甚至不可逆的損害。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