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潘金花
在抗擊新冠病毒的全球戰「疫」中,語言不通成為了新的難題。
據日本共同社3月8日報導,根據該社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日本約70%的都道府縣均表示,發生大規模災害時應對外國人的口譯和筆譯志願者不足,尤其是小語種較難應對。
口筆譯志願者在災害發生時一般會在疏散點進行翻譯,或在地方政府發布信息時負責筆譯。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等大型災害中,外國人同樣受災,日本政府也認識到了翻譯的必要性。
目前,日本主要通過各地的地區國際化協會徵集志願者,志願者在與地方政府籤約後展開活動,全國都道府縣總計約有8000人登記。
但在共同社的調查中,關於志願者的登記人數,47個都道府縣沒有一個回答「足夠」,回答「大致足夠」的有千葉等8縣,「有些不足」的有兵庫等16府縣,「不足」的有高知等17道府縣,愛知等6都縣則表示「說不好是否足夠」。
關於人手不足的語言(可多選),回答越南語的最多,有32個,這主要與外國人技能實習生以越南人為主有關。其次是菲律賓語/他加祿語(13個)、尼泊爾語(12個)、印度尼西亞語(10個)。福島縣則表示,「除英語、中文之外」均人手不足,滋賀縣和佐賀縣則稱「所有語言」均不足。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截至當地時間9日上午11時30分,日本國內(不含「鑽石公主」號郵輪)共確診新冠肺炎病例497例。在大規模災害發生時,翻譯人手不足不僅關係到日常的溝通,同時也會影響醫患之間的交流。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導,以在日本橫濱港隔離兩周的「鑽石公主」號為例,該郵輪的3700多名乘客和船員中(其中696人確診),約八成是外國人,而日本只有有限的醫療機構有能力接待不會日語的外國人。
據《朝日新聞》去年報導,根據厚生勞動省此前對急救醫院等醫療設施展開的調查,在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日本80%的門診設施和59%可住院的醫療機構可以接收外國患者。其中,900家醫療機構都碰到過難以用日語溝通的患者,影響治療。
與此同時,日本境內還有許多赴日旅遊的外國遊客。據了解,從2003年到2018年,訪日外國遊客人數已在15年間翻了5倍,從約500萬人增長至超過3000萬人。
日本觀光廳2月28日發布的住宿旅遊統計初值顯示,2019年訪日住宿的遊客總數已首次突破1億人次,其中東京、大阪、北海道、京都、衝繩的人數最多。在大規模災害發生時,這些外國遊客同樣也需要翻譯的幫助。
厚生勞動省去年已計劃在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間,至少設立382家定點醫療機構,以便接待外國病患,並將在全國醫療服務機構提供多語種服務。
厚生勞動省還表示,這些醫療機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外語種類和提供方式,如增加在現場工作的醫療口譯員,或是視頻通話口譯員和翻譯機等,讓外國患者可以不用顧慮語言障礙去看病。
但對此,日本聖路加國際大學大學院教授遠藤弘良上月曾向《日本經濟新聞》表示,儘管為迎接奧運會,在各都道府縣的各級急救醫院中,都已經有1家以上登記為可提供多語種服務的醫療機構,但各地仍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
遠藤弘良說,從東京都內來看,23個特別區的中心區域就擁有137家可接收外國人的醫院和診所,而奧運會足球和橄欖球比賽場地所在的北多摩南部則僅有1家,很多地方城市則為零。此外,各都道府縣為外國病人設立的「一站式諮詢服務中心」也無法保證能順利運營。
遠藤弘良認為,針對國家制度與文化存在差異的外國人,還需要採取其他對策,包括準備介紹治療和檢查內容、信息管理方法的材料等。
據共同社8日報導,為填補口筆譯志願者缺口,日本地方政府正計劃通過研修等方式推進人才培養,但也有意見認為這樣做效果有限。兵庫縣則希望,中央政府可以統一培養志願者,在災害發生時回應地方政府的需求。
為解決全球戰「疫」中語言不通的燃眉之急,各國已在積極採取措施,如中國與韓國就正在通過諮詢熱線為外國人提供幫助。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旅遊發展局2月6日起已聯手疾病管理本部諮詢緊急電話1339提供第三方翻譯服務,首爾市也於2月11日起在國際中心接受外國人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申報和諮詢,並為外國人提供陪同就醫及翻譯等服務。
而在上海的疫情防治期間,對外熱線962288也在為外國人答疑解惑、解決難題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從1月28日至2月29日,962288熱線共受理外國人疫情服務請求1765人次,其中延伸服務聯絡電話4012話次,涉及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巴基斯坦、突尼西亞等27個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