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體驗:在商場裡面碰到兩件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但身上的錢是有限的,在糾結到底應該買哪一件?然後一直反反覆覆,糾結了半天,這時候突然來了一個人,跟老闆說:老闆,這兩件我都要了,多少錢?然後就在眼前眼睜睜看著別人把自己喜歡的兩件東西都買走了,內心很是不爽。
早上醒來,被窩裡面太舒服了,內心中出現了兩種聲音:我還有作品需要去完成呢?但是被窩裡面實在是太舒服了,再睡一會吧。於是兩種聲音一直在頭腦中打架,弄得自己很是難受,畢竟兩件事都是自己喜歡的。最後一直糾結來糾結去,作品沒有完成,睡也沒睡好。這就是糾結帶給自己的煩惱。
再舉個例子,現在很多人都不想去上班,但是自己又想要賺很多錢,這時候就會出現一種矛盾點:糾結自己不去上班,但是天上很難掉餡餅;但是去上班,自己又很累很辛苦,幹得不愉快。到底是去上班呢還是不去上班呢?去上班賺得工資能夠養活自己,但是前途呢?打一個問號。但是不去上班呢?自己又能夠做什麼呢?做什麼能夠養活自己以及家人呢?
人為什麼會產生糾結呢?就是魚和熊掌都擺在面前,都想要,但是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而且糾結到最後引起的是一種內心的痛苦和煎熬,做事情給人的感覺就是猶豫不決、不爽快、不果斷,從而喪失很多的合作機會。
那麼應該如何去治療自己的糾結症呢?從而讓自己不再那麼糾結,讓自己活得更加通透點呢?在這裡有幾個經驗與你分享:
第一個經驗:從內心出發選擇。舉個例子,一個人去稻田裡尋找最大的麥穗,一路走過來,發現不少很大的麥穗,就總想著最後會遇見更大的麥穗。一直往前走著走著,最好發現不知不覺把一片稻田走完了,也沒有選擇一顆麥穗。那麼這時候就因為糾結和猶豫而讓自己錯過了人生最好的選擇機會。如果從內心去選擇呢?比如走著走著,看見不少顆粒飽滿的麥穗,走到一半的時候,發現麥穗大的小的大概特徵是怎樣的,有經驗了,於是在下半程的路上發現一顆跟前面看到的最大一顆類似,那麼就果斷把這顆麥穗採摘下來吧。
所以這就是已經有心選擇了,當自己覺得想要採摘的那一刻,立馬果斷採摘下來。從而治癒自己的糾結症。等下一次去商場買東西的時候,當看到兩件很喜歡的商品,但只能買一件的時候,就從內心第一感受來選擇,那麼就是它了。
第二個經驗:刻意留一定空白時間思考。其實糾結也有好處,就是會讓自己的思維考慮問題更全面一點,從而最後做出最優選擇。如果糾結時間過長,就會錯失良機。所以要刻意訓練自己的糾結時間。比如說面對一種選擇,給自己5分鐘思考,在5分鐘之內必須要做出選擇,而且是自己想要做出的選擇。限時性去做選擇,有利於自己的大腦不斷去思考,去做出選擇,這樣就會從長期角度看,不斷訓練自己做選擇的能力。有些人為什麼很有魄力,就是因為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但是自己義無反顧去執行下去。這種能力就是自己有意識去訓練,只不過別人不告訴你而已。
治療糾結症有不少方法,但是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少即是多。如果給出了很多的方法,那麼就會讓自己更難選擇,糾結症更厲害了。所以分享兩個經驗方法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擺脫糾結症就從此時此刻開始,你發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