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有一項來自密西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因此兒童早教十分有必要。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只需要記住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訓練
對於寶寶的早教,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粑粑麻麻都開始注意,覺得早下手為好,別人家的寶寶7個月會叫爸爸了,我們家的一歲了,還什麼話都不會說,好著急。
事實上,對於寶寶早教不能操之過急。雖然小寶寶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很強,但是這個世界對於他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一個存在,所有的一切對於他來說都是嶄新的。了解這個世界,是一個融合於他的成長過程中漸進的過程。
也許你會驚奇地發現寶寶不知不覺的可以聽懂你對他說的簡單的話語了,又不知不覺滴跟著你發出了咿咿呀呀的音節。漸漸地可以和你進行語言上的交流。這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長期在一種語音語義裡接受信號,久而久之就記住了這種語言信息。所以,一個出生的嬰兒,如果生活在英語語言環境中,很快就會學會說英語;同樣在漢語環境下生活的寶寶,最先懂的就是漢語了。
最先培養寶寶的語言發育,慢慢會說會溝通,再進行其他方面的早教訓練。
對身邊事物,包括生活用具、常見動植物、身邊親人的稱呼等等,是教會寶寶的語言第一課。
2、色彩認知循序漸進
很多家長都覺得奇怪,為什麼寶寶總是把顏色搞亂,實際上你問他哪個是紅色的,哪個是藍色的,他偶爾也能指出來。就是總混淆,一會兒對,一會兒又錯了。
小寶寶對色彩鮮豔的東西會很感興趣,粑粑麻麻們要注意不要填鴨式灌輸,開始就給他買一些單純的紅、黃、綠、藍等顏色的玩具,陪他玩耍的過程中,不厭其煩反覆說:紅色的小雞、綠色的小草,這樣把顏色和玩具的名字都慢慢教他,漸漸地再把其他紅顏色的東西教給他,這樣對於紅色就認識了。同理,其他顏色也會一點一點逐漸認識,不要一天就想讓寶寶記住,你看似簡單的幾個顏色,在他小小的心裡,確實很複雜的哦。
3、形狀的描述結合色彩一起進行,更完美
寶寶的小腦瓜從最初的一張白紙,在生活中隨著每天的成長,不經意間就學到了很多知識,可以說每一天都會讓我們感到驚喜。
而知識更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鏈條,環環相扣,聰明的家長懂得把這鏈條串起來一點一點滴引領寶寶在腦袋瓜裡形成認知。比如物體形狀的認識,就可以結合色彩的認識一起完成。循序漸進式的教育效果更好。方形的積木、紅色的方形積木,紅色的正方體積木圓形的積木,綠色的圓形積木~~~~~~
進行這樣的訓練時,要注意物體形狀和顏色一定不要有混淆,避免寶寶一時搞不清楚,等寶寶熟悉了教授的內容之後,再進行下一步。把綠色的方形積木放進來,讓寶寶拿綠色的方形積木。這樣慢慢下去,色彩和形狀分類,寶寶基本都可以掌握了。
4、動作協調訓練
小寶寶的首要任務就是玩。簡單的一個字,卻需要我們粑粑麻麻付出更多的心血。因為要陪玩。陪玩,是每一個家裡有小寶貝的家長必做的功課。不要以為寶寶很乖,給他一個玩具,自己可以老老實實地在那裡玩上很久,大人願意幹嘛就幹嘛,一點不纏人。這個想法就是錯誤的。寶寶成長起來,負責任的家長都會知道陪伴成長的重要性。陪著玩的過程中,是訓練寶寶動作協調性發展的好時機
5、做人的道理灌輸
你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或者驕縱或者無視他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小寶寶在不知不覺中實際上會偷學很多。錯誤的事情你不要做,他做錯了,也要及時態度嚴肅的指出來,千萬不要當成笑話反覆去和其他人聊,因為你強化的笑話,會讓他覺得得意,不但不會改正錯誤,還會變本加厲。讀繪本是講道理的好方式之一用寶寶聽得懂的方式去講述,不要照本宣科地讀,那麼做的話,即使你讀得多麼聲情並茂,寶寶也聽不進去。用他懂的語言去講,他才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注意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做好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秉承做人做事的正能量原則,給寶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積極向上的心態。你的言行,比你多少苦口婆心都要來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