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評論:餵別人的紅牛 不如養自己的戰馬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經濟日報評論:餵別人的紅牛 不如養自己的戰馬

只有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東西,才能成為核心競爭力。與商標相比,中國紅牛20多年積累的生產能力與渠道關係才是真本事。這些遍及中國大江南北的渠道能賣紅牛,也能賣中國「戰馬」。

中國紅牛輸了——近日,最高法做出終審判決,確認「紅牛系列商標」歸屬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中國紅牛不享有商標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幾乎在同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駁回了泰方申請對中國紅牛合資公司進行清算一案的訴請,中國紅牛免於被強制清算。此前,中國紅牛還就泰方持有的金罐紅牛商標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不過被駁回了。

別看兩家企業現在撕得不可開交,20多年前,他們可是親密無間的戰友。1995年,中國的華彬集團為了將紅牛引入中國,與天絲集團合資成立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也就是中國紅牛,而天絲集團則與合資公司籤訂了多份商標許可使用合同,授權合資公司使用「紅牛」商標。

雙方的關係有多好呢?好到在長達20年的合作過程中,雙方居然沒有就中國紅牛商標歸屬問題有個明確的協定。只憑著一紙模糊的合作協議,1996年至2016年,華彬集團就敢投下巨額廣告和運營,推廣「困了累了喝紅牛」。這可是名副其實的現金牛——紅牛在中國功能型飲料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60%以上,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

然而,隱患終於爆發。合資公司的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於2016年10月到期後,天絲集團決定不再授權合資公司使用紅牛商標;2018年,合資公司工商登記到期,泰方提起強制清算,為此雙方打起了官司。

站在維護市場公平有序競爭的角度,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判決、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裁定和最高法的終審判決說明無論內資外資,中國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一視同仁,都是建立在尊重法律、尊重證據的基礎上。

但客觀上,判決讓中國紅牛陷入了法律與情理的困境——如果繼續使用紅牛系列商標生產、銷售紅牛產品,就會侵犯天絲集團對紅牛系列商標的專用權,涉嫌違反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但就這麼放棄自己投入幾十億元培育的品牌,感情上又實在接受不了。

更要命的是,雖然2016年底中國紅牛就推出了紅罐「戰馬」,但時至今日,紅牛依然是其最大的收入來源。這就不是感情上接不接受的問題了,而是命根子要沒了。難怪中國紅牛在終審判決之後,依然表示將通過一切可能的法律救濟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還透露已就1995年的合資合同進行國際仲裁,認為合作期限應延期為50年。

目前業內並不看好中國紅牛能翻盤最高法的終審判決,中國紅牛大概率要為欠缺商標意識交學費了。這起糾紛再次提醒全國上億市場主體,應切實注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應用。加多寶與王老吉直到2020年6月仍在為「怕上火就喝加多寶」打官司,國家知識產權局還曾發現有些初具規模的科技創業公司竟然沒有申請過智慧財產權,專利、商標處於「裸奔」狀態。商標法實施快40年了,中國企業應當趕緊補智慧財產權這一課。

在此還想給中國紅牛提個建議:只有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東西,才能成為核心競爭力。泰國的紅牛商標雖然響亮,但哪怕再用30年,也還是別人的。與商標相比,中國紅牛20多年積累的生產能力與渠道關係才是真本事。這些遍及中國大江南北的渠道能賣紅牛,也能賣中國「戰馬」。

今天的年輕消費者對國貨品牌抱有極大的熱情和信任,花西子、完美日記、元氣森林,不都是三五年就成長起來的國貨新品牌嗎?以華彬的營銷能力和渠道能力,快速鋪貨配合營銷造勢,一定有消費者願意嘗試中國「戰馬」。後起之秀如東鵬特飲、樂虎尚且能從紅牛手裡分一杯羹,華彬集團專心養自己的「戰馬」,不愁長不大。

相關焦點

  • 紅牛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中國紅牛和泰國紅牛爭奪戰的背後
    根據工商註冊登記信息顯示,奧地利紅牛的全資子公司瑞步飲料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12月30日就在上海註冊成立。據了解,在紅牛創始人許書標逝世後,許書標的後人繼承了泰國紅牛的事業,將泰國紅牛的股權出讓給了紅牛的全球核心企業——奧地利紅牛。隨同轉讓給奧地利紅牛的,包括紅牛的品牌資產。
  • 紅牛大敗局
    對此,不少網友就評論:「按照北京紅牛的意思,這相當於租房20年,就把自己當成了房東,如今時間到了不願退房,還要房東全額返還房租。實際上,1995年後的中國與80年代的泰國處境相似——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體力勞動者數量大量攀升。可以說,這正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急切盼望外資與企業進入,也成了那個時代的常態。
  • 紅牛引領了一場禽獸大戰
    東鵬VS紅牛:牛棚(鵬)之約紅牛以絕對的實力統治著能量飲料市場。所幸的是,鵬是猛禽,其真正的領域是在空中而不是陸地。東鵬特飲以低價為自己在低端能量飲料市場謀得一片生存空間,東鵬甚至採用了更加廉價的紙盒包裝。
  • 紅牛生死劫
    對此,不少網友就評論:「按照北京紅牛的意思,這相當於租房20年,就把自己當成了房東,如今時間到了不願退房,還要房東全額返還房租。」 實際上,1995年後的中國與80年代的泰國處境相似——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體力勞動者數量大量攀升。可以說,這正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急切盼望外資與企業進入,也成了那個時代的常態。
  • 紅牛或從中國消失 泰國紅牛品牌持有方欲換合作夥伴
    功能飲料開啟混戰模式  泰籍華人嚴彬一手將紅牛引入中國,並締造了年銷售額超230億元的最高銷售紀錄。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嚴彬隨時可能會丟掉紅牛在中國的經營權。  嚴彬的中國紅牛正在面臨史上最大危機,一場關乎中國紅牛商標歸屬的拉鋸戰正在進行,紅牛北京工廠也陷入停產傳聞。
  • 華彬旗下戰馬飲料獲得保健食品身份
    最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保健食品批件待領取信息顯示,北京朗臣飲料有限公司擁有的戰馬牌牛磺酸咖啡因維生素飲料、戰馬牌牛磺酸賴氨酸咖啡因維生素飲料、戰馬牌牛磺酸維生素飲料3款飲料獲得了保健食品標誌,就是俗稱的「藍帽」標識。
  • 紅牛之爭再起波瀾:兩位泰國富豪的中國較量
    (由親密夥伴到反目成仇中國紅牛陷入豪門爭奪2017-08-2110:47:07 來源:《財經》雜誌)嚴彬身上凝聚著那個時代許多創業人身上鮮明的軌跡:他們有著同齡人身上所罕見的對富有改變命運目標的堅定以及為此付出的難以想像的韌性。才十幾歲,他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同時更清楚為了要的東西必須要捨棄別人不願意捨棄的。
  • 以後還能喝到紅牛飲料嗎?中國紅牛商標到期,泰國稱不再續約
    不僅搶先在中國註冊了商標,甚至自建工廠,形成自己的生產銷售渠道。嚴彬曾表示:「最好的時候,紅牛一年賣60億罐,有50個工廠。」2017紅牛的年銷售額為196億元,市場份額佔比高達58%,佔據中國功能能飲料市場的半壁江山。在2017年胡潤百富榜上,嚴彬以750億元身價排名第18位,超過了小米董事長雷軍,京東CEO劉強東等多位大佬。
  • 輸官司丟商標, 今改名歸來死磕紅牛
    但這兩年卻不多見了,雖然市面上還是有紅牛的產品,但是明顯不像以前那麼密集,昔日的飲料巨頭要倒下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前幾年中國紅牛打了一場官司,被收走了商標,元氣大傷。紅牛被收走商標?想必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跟我有同樣的困惑,為什麼商標也能被別人收走,難道紅牛不是中國品牌嗎?
  • 一瓶紅牛,還有中國和泰國品牌之分?
    最相近的,就是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紅牛安奈吉飲料。這其中,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才是95後從小喝到大的紅牛,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中國紅牛。而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紅牛安奈吉飲料背後的公司其實是泰國天絲集團。
  • 天絲紅牛進京對標華彬 「兩頭牛」博弈再升級
    泰國天絲告訴記者,紅牛安奈吉飲料僅上市半年多,便實現了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全面布局,如今線下渠道已經覆蓋全國24個省、直轄市227個城市的市場。而根據公開報導,彼時安奈吉到貨、開始大面積鋪市、投放物料時,華彬紅牛還下了個「通知」——不許給安奈吉團隊點讚、評論之類,可見二者火藥味十足。
  • 中國紅牛敗訴 最高院駁回「享有紅牛系列商標合法權益」的上訴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阿茹汗 關於「紅牛系列商標」權權屬爭議一事有了最新的進展。1月5日,訴訟雙方,即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及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均向經濟觀察網記者確認,最高院就「紅牛系列商標」權權屬糾紛一案,做出終審判決。判決結果為駁回合資公司上訴,維持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9年11月25日作出的一審判決。
  • 堅持25年不漲價,紅牛憑什麼打敗可樂!
    分別是: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紅牛安奈吉飲料。關鍵是雖然這些字眼相當微妙,但這三種紅牛沒有真假之分,都是正品,早期配方都來自紅牛總部。嚴彬曾在採訪時開玩笑說自己是站著睡覺的,「我5點就起來,早起腦子才清楚,我屬馬的,馬睡覺是站著睡的。」不知道這是否就是後來紅牛的另一款功能飲料——戰馬誕生的靈感。
  • 泰國法院駁回嚴彬上訴 紅牛爭奪「口水戰」未止
    資料顯示,嚴彬曾於2016年9月20日被泰國紅牛董事會免去中國紅牛董事、在中國政府部門登記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和中國紅牛的法定代表人身份,同時嚴丹驊、費曉暄、張立剛也被免去作為代表泰國紅牛的中國紅牛董事身份。隨後,嚴彬以「會議通知過於倉促、會議議程不清晰」等理由,對上述決定進行上訴,而該項訴訟最終以嚴彬失敗告終。
  • 功能飲料市場競爭加劇 戰馬和魔爪哪個飲料好喝?
    尤其是在功能飲料市場,不僅有戰馬、紅牛、魔爪、卡拉寶、啟力等品牌廝殺混戰,更有部分企業跨界涉足功能性飲料市場。可見,國內功能飲料市場是一塊人人垂涎的「大蛋糕」。對消費者來說,有了更豐富的選擇。那麼哪種飲料比較好,戰馬和魔爪哪個飲料好喝?
  • 中國紅牛何去何從|商標|華彬集團|紅牛安奈吉|嚴彬
    短短20餘年,紅牛飲料從無名小卒,一躍成為中國功能性飲料的第一品牌,而紅牛飲料的開拓者華彬集團董事長、(北京)紅牛維他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紅牛」)創始人嚴彬及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稱「泰國天絲」)的許氏家族也紛紛憑藉紅牛締造了屬於各自的商業帝國。但利益越大,爭執越多,嚴彬和許氏家族的紛爭也由紅牛飲料開始。
  • 紅牛商標戰終審出結果!判決書顯示中國紅牛想追37億廣告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下稱最高院)近日的判決書顯示,其於2020年12月21日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紅牛)與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下稱天絲集團)「紅牛系列商標」權權屬糾紛一案,做出終審判決。判決書顯示,中國紅牛上訴請求被駁回,維持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的一審判決。
  • 獨家|紅牛安奈吉半年銷量超10億,泰國天絲再放大招
    16年時華彬集團推出「戰馬」,17年上市,18年「戰馬」年銷售額才做到8.3億,做了3年,一直到19年年底才過了10億。繼安奈吉成功上市之後,在去年12月底的時候,泰國天絲集團又正式引入了原裝進口紅牛——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進入中國市場,這款產品看似低調,卻已然在圈子打出大名氣,4個月後,該產品更是悄然進入華彬集團的總部——北京市場,開始了正面槓的節奏。
  • 你喝的紅牛是「高仿」?3款紅牛同時售賣,差距只有「這行小字」
    7月9日,泰國紅牛對外宣布:有關部門已經駁回了中國紅牛對於商標的無效宣告請求。泰國紅牛還對外明確表明,自己享有紅牛金罐包裝的合法權益。其實,消費者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市場上售賣的紅牛有些小小的差異。就目前而言,一共有三款紅牛,兩款來自泰國,一款來自中國。而正是如此,包裝上不太明顯的差距,讓人們「傻傻分不清楚」。
  • 紅牛商標案再起波瀾:兩「牛」相爭,誰人得利?
    與華彬鬧僵之後,泰國天絲通過新的合作夥伴廣州曜能量飲料有限公司和普盛食品銷售有限公司運作「紅牛安奈吉飲料」,同時又將自己在泰國生產的「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引入中國。今年5月,泰國天絲以「全球紅牛品牌及『紅牛』商標的創始者和所有者」的身份宣布,未來三年將對在華業務進行一系列投資,投資總額為10.6億元,包括深化在華合作夥伴戰略關係、在中國設立新的代表處、組建國內團隊、擴建新的生產基地以及推出該集團旗下更多新產品等。華彬方面動作也不慢。2017年,華彬推出了自己的瓶裝功能飲料「戰馬」,希望能減少集團對紅牛的依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