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能拉動城市的繁榮?倫敦提出大膽設想

2020-12-11 澎湃新聞

步行能拉動城市的繁榮?倫敦提出大膽設想

相欣奕

2018-03-23 10:41 來源:澎湃新聞

在倫敦,藉助步行化改造而激活所在片區的範例層出不窮。近期,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提出「宜步行倫敦」 (Walkable London)方案,希望把遍布內倫敦的步行區域連接起來,把倫敦打造成全球首屈一指的宜步行城市。

由線到面,內倫敦全步行化方案

越來越多的城市意識到,應當以經濟、美觀且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方式,在城市區域提供步行者優先空間,使之成為城中最具活力的吸引點。近年來,城市部分區段或部分時段步行化改造不斷湧現。比如,巴黎無車日是城市街道時段性步行化的實踐;西班牙巴塞隆納「超級街區」改造,則是通過對相鄰若干街區的合併與封閉,把內部街道空間還歸市民生活和步行場所的實踐。

諸多城市步行化改造的實踐,取得了直觀而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也得到公眾普遍支持。然而,當前城市步行化實踐,或僅限於特定時段,或僅限於特定街道或局部片區,鮮有覆蓋全城的步行化改造方案呈現。因此,「宜步行倫敦」方案的提出,或可為其他城市借鑑。

「宜步行倫敦」項目提出的內倫敦步行體系。本文圖片均來自:https://www.walkablelondon.co.uk/

「宜步行倫敦」作為一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方案,建議把現有的分散步行區連接,整合為覆蓋內倫敦的步行網絡。項目網站有如下說明:「對於交通擁擠、汙染、安全性等問題的消除,以及公共健康、經濟收益和社會資本提升而言,僅就個別街道加以改造難以取得實質性效果。為了讓步行重新成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必須讓覆蓋全城的步行網絡成為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中不可或缺的構成。」 方案提出分三階段實現目標,即①主要大道完全步行化,②次要道路完全步行化,藉此把碎片化步行區串聯,③最終實現內倫敦所有街區完全步行化。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提出的倫敦步行化方案,逐步轉變為由步行道路連通的城市。擬建步行體系分三階段實現:階段I,主要大道完全步行化;階段II,次級道路完全步行化;階段III,區域步行化的實現。

派屈克·舒馬赫是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首席建築師,出生於德國。德國城市多擁有步行化的中心,而英國城市中心步行區卻呈碎片化。他對「宜步行倫敦」方案的緣起解釋如下:「我已在倫敦居住多年,切身體會到每況愈下的交通狀況和空氣品質,這促使我儘量多多步行。」他發現,竟然能夠沿著運河從卡姆登(Camden)步行抵達帕丁頓(Paddington),而且步行橫穿內倫敦相當快捷。這一意外之喜,成為他構建內倫敦(即傳統的倫敦市中心地區)連續步行路網方案的靈感所在。此外,既然倫敦自行車路網已經投入建設,步行化網絡完全可隨之提上日程。他相信,步行化網絡的營造,能夠讓倫敦市民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宜步行倫敦」方案的依據是什麼

提出「宜步行倫敦」方案的依據是什麼?實施之後效果如何?數據分析給出了一些答案。 「宜步行倫敦」方案的提出、擬定與評價,使用了倫敦統計數據(Census 2011)、社交媒體數據、開放街道圖(Open Street Maps)數據、NASA攝影測量數據以及噴氣推進實驗室地形圖(JPL terrain)等開放數據,並藉助Habidatum軟體工具完成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得出以下結論:

1)步行會促進居民幸福感並拉動商業繁榮

倫敦市民每年平均交通等待耗時超過100小時,對應的經濟成本為62億英鎊(人均1911英鎊),而城市大氣汙染有超過90%的份額可歸因於機動車排放。從全球來看,對某條街道或片區進行步行化改造,商業活動平均增加30%。機動車通勤降低了市民的社區互動,進而降低幸福感,而步行則會促進社區參與。如果越來越多的倫敦市民能夠在住家步行可達範圍內工作,那麼社區互動的機會也會增加,從而提高市民的幸福感。

根據以上數據,「宜步行倫敦」項目藉助Habidatum軟體工具完成了區域步行化水平與人和商業活動相關性的數據分析、情景分析與可視化呈現。對人和商業活動評測的四個指標為:社交媒體的點評數量;社交媒體呈現的快樂情緒;商業多樣性;商業密度。

藉助Habidatum軟體工具完成了區域步行化水平與人和商業活動相關性數據分析、情景分析與可視化呈現。

2)大運量軌道交通發達,且全方位覆蓋

就業與居住空間分離(「職住分離」),是諸多大都市的弊病,倫敦也未能倖免。經由人口數據分析,表明倫敦中心城區職住分離明顯,居住人口密度為每公頃139人,僅為就業人口密度的1/10。大部分居住在中心區外的通勤者,採用火車和地鐵兩種交通方式進入倫敦中心區,中心區內部居民能夠步行上班,與地鐵站相距較遠區域的居民則選擇公交巴士或自行車。

交通模式分析表明,進入倫敦中心區的大部分通勤者採用火車和地鐵兩種交通方式。

在通勤者步行時間分析中,發現倫敦中心城區95%的範圍與最近的火車和地鐵車站距離在15分鐘步行範圍之內。這為倫敦中心城區的步行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大運量軌道交通的發達和全方位覆蓋。在「宜步行倫敦」方案中,擬建步行網絡,提供專用步行路徑,讓步行更加舒適快捷,鼓勵通勤者步行,減輕公交換乘負擔。

通勤者步行時間分析表明倫敦中心城區95%的範圍與最近的車站距離在15分鐘步行範圍之內。

3)步行化改造可以優化交通分布

通過對機動車路網的整合分析,可以得出步行化改造各個階段對交通的影響情況。然後,根據步行化改造的四種情景,進行路網模擬分析,可以發現步行化改造不會對該區域的交通產生明顯不利,反而能使交通分布有所優化。

基於情景模擬,表明步行化改造的四種可能情景,不會對分析區域的交通產生顯著不利,反而使交通分布有所優化。

「宜步行倫敦」項目網站上,呈現了重要地點的改造效果圖,其中,最受矚目的街道包括上街(Upper Street)、牛津街(Oxford Street)和攝政街(Regent Street)。但在該項目中,步行化改造的重點在於路權的轉變,而不是空間本身的改造。

而步行化改造絕非僅僅關乎步行,而是拉動城區繁榮的觸媒,還將對局部乃至全城社會經濟結構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上文的數據分析中,對步行化和社會-經濟趨勢之間的相互關聯開展了初步研究,比如在倫敦中心城區範圍內分析了以下三組因素:幸福感與人的活動,商業密度與多樣性,以及每個調查數據區域(LSOA)內步行街道佔比。但這些都只是初步分析,步行化改造會帶來怎樣的社會經濟影響?能否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這些還有待更多的研究和實踐。

牛津廣場步行化改造效果示意(左圖),優斯頓下穿道周邊區域步行化改造效果示意(右圖)

別出心裁的住房供應策略

「宜步行倫敦」方案出人意料之處,在於把內倫敦增量化住房供應策略作為一個重點。增大內倫敦住房供應量,一方面,免於長距離通勤之苦,減少城市公共運輸負擔,提升步行人群數量,解決職住平衡的問題;另一方面,讓內倫敦土地利用模式更為混合,城市功能更加混合,解決內城區住房短缺的問題,提高中心城區的活力,改善市民的健康及福利。

該項目的創新性住房供應策略,著眼於「優化土地利用的模式,把土地資產從過分受限於開發和佔用的狀態之中釋放出來,並與持相同態度的房地產及物業管理業界創新者進行合作,為倫敦住宅創造不同的未來。」

首先,基於數據分析,確定內倫敦可供增量住房建造的具體位置。其次,採用三種增加住房供應的策略:住宅樓端頭擴建策略(End of Block Design Strategy)、獨立式增建住宅設計策略(Standalone Infill Design Strategy)以及臨時性住宅設計策略(Temporary Infill Design Strategy)。

藉助數據分析,識別可供增建住房的地塊。

住宅樓端頭擴建策略:潛在地點是現有住宅的無窗端頭空地處,通常在雙邊走廊式建築(double loaded corridor organized structure)中,兩端會設置消防樓梯。擴建住宅為一棟獨立建築,但其外觀卻如同現有住宅樓的延伸。

獨立式增建住宅設計策略:潛在地點為廢棄建築,低密度停車場所在地,以及利用率底下的龐大景觀場地。新建的獨立建築與現有房屋高度保持一致,建築的場地應當按照永久性建築進行考慮,而非臨時性建築。

臨時性填入住宅設計策略:潛在地點為廢棄建築、低密度停車場以及利用率低下的龐大景觀場地。可使用靈活多樣的模塊化建築設計,由外部階梯進入住宅單元。建造在適合臨時建築或者在有待更新的永久性建築附近,施工期間可供居民租住。

目前,「宜步行倫敦」方案面向公眾的布展已經結束,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也已把此方案提交給倫敦市政廳。後者並未就具體方案表態,但表示「歡迎對倫敦街道的未來開展持續討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步行,步行,住房供應,數據研究,地區經濟,居民幸福感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了健康的街道和健康的人民,倫敦提出「步行行動計劃」
    2018年3月,《步行能拉動城市的繁榮?倫敦提出大膽設想》一文呈現了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提出的「宜步行倫敦」 (Walkable London)方案,當時該方案被提交給倫敦市政府,後者並未就具體方案表態,但表示「歡迎對倫敦街道的未來開展持續討論」。本文將介紹倫敦市市長提出的交通發展戰略,以及相關的步行行動計劃的具體內容。
  • 倫敦步行指南,徒步探索倫敦市中心
    我和伊博和我的夥伴們在倫敦市中心散步了一天,遊覽了皮卡迪利廣場、萊斯特廣場、特拉法加廣場和普裡馬克廣場。我向你保證,在涼爽、微風習習的夏天,走在倫敦的大街上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不過要穿舒適的鞋子!無論如何,我喜歡散步和隨意拍攝倫敦的城市風景。
  • 百萬人口的新城市計劃,沙烏地阿拉伯的科幻城市設想
    百萬人口的新城市計劃,沙烏地阿拉伯的科幻城市設想 2021-01-13 1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重磅發布
    請關注《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 找到你心目中的「理想活力之城」。  • 《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的重要意義  評估城市的繁榮活力,在當前我國城市發展轉型時期具有重要意義。正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在發布會致辭中所指出:持續地激活城市的活力,維持城市的繁榮有賴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 步行城市Walkable City——城市宜居性的思考與行動
    如今,世界上很多城市依然保持著以汽車為主導的規劃思路,但情況正在發生悄然的轉變:近年來,步行出行被認為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因素,也因此世界上才有更多的人開始期待,其所在城市的規劃者們能將步行便利性的提升納入其考量範圍中。
  • 城市繁榮活力報告:回歸人本視角是城市持續繁榮穩定的基石
    2020年12月31日,在《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暨學術交流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表示,討論城市繁榮活力的意義重大,需要建立一套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動態地跟蹤城市在拉動內需消費、集聚創新要素等方面的積極影響,為推動城市更新工作提供科學判斷的支撐。
  • 魏賀:以健康街道方法塑造健康城市——大倫敦健康街道政策的啟示
    魏賀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工程師2014年,英國公共健康專家、城市學者、交通規劃師露辛達·桑德斯(Lucinda Saunders)提出「健康街道方法」(Healthy Streets Approach),即評價街道環境與公共空間中城市、交通要素對健康影響程度的方法。
  • 關於未來城市的樣子,這位荷蘭建築師給出了 3 個大膽的設想
    MVRDV 作品 WoZoCo 老年公寓MVRDV 作品 WoZoCo 老年公寓MVRDV 作品 WoZoCo 老年公寓在其後的項目中,MVRDV 更是突破性地將農產品市場和高層公寓大膽結合、將綠地面積縱向延伸、搭建空中花園、向高空索取居住面積、建造戶外「天梯」等等。
  • 大慶夜市越夜越美麗 夜經濟拉動人流和消費
    有人說,夜經濟是衡量一座城市活力的標準。就像成都、南京、西安那樣,它夜晚時的活力四射,令人印象深刻。  近日,天津一處夜市開張納客,當天客流達到10萬人。2018年,海口16家夜市拉動3.4億元消費。  夜市,就是城市的另一張面孔。
  • 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聚焦人口吸引力,北上廣深成高活力
    請關注《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 找到你心目中的「理想活力之城」。• 《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的重要意義評估城市的繁榮活力,在當前我國城市發展轉型時期具有重要意義。正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在發布會致辭中所指出:持續地激活城市的活力,維持城市的繁榮有賴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 2020中國城市繁榮活力排行榜:濟青為中等活力城市
    2020年12月31日,在《中國城市繁榮活力2020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暨學術交流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表示,討論城市繁榮活力的意義重大,需要建立一套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動態地跟蹤城市在拉動內需消費、集聚創新要素等方面的積極影響,為推動城市更新工作提供科學判斷的支撐。
  • 上海如何設想21公裡貫通開放的浦江東岸?
    不過,無論多元背景的評審專家(評審分別具有規劃、交通、建築、景觀、城市設計、公共藝術、運動等背景),還是眾多在場聽眾,對方案好在哪裡,都有一些共識——既注重整體景觀的協調,勾勒出21公裡的亮點;亦能從人的行為出發,顧及社會、生態的細微之處,從交通、景觀等處進行體貼的設計。那麼,五家國際設計機構,究竟是如何設想浦江東岸的?
  • 倫敦溼地公園景觀設計案例
    倫敦溼地公園前身只是4座廢棄的混凝土水庫。80年代之前,公園現有的區域曾是倫敦泰晤士供水公司的蓄水池,稱為維多利亞水庫,面積56.56公頃。1980年,由於倫敦泰晤士環城水道(Thames Water Ring Main)建成,維多利亞水庫就逐漸被廢棄。
  • 英國華人最多的城市排名:倫敦第一,誰是第二名?
    那麼,這些華人喜歡在英國哪座城市生活呢?據初步統計,這幾十萬華僑華人,大多聚居在倫敦、利物浦、伯明罕、格拉斯哥、愛丁堡、曼徹斯特、卡迪夫等大中城市。倫敦,是華人最多的城市,超過10萬以上。倫敦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榮、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世界城市綜合實力排行,倫敦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此外,倫敦是全世界博物館、圖書館和體育館數量最多的城市。這裡有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國王學院等高校。
  • 倫敦獲評全球首個國家公園城市!
    英國倫敦正式加冕為世界上首座「國家公園城市」!提到英國倫敦,你腦海裡會想到什麼,是煙霧瀰漫的繁華大都市?還是頂級學府和藝術打卡地?Nonono,不止這麼簡單。坐在格林威治公園的草地上,欣賞一下倫敦的天際線吧~倫敦,更有一望無際的風景和連綿起伏的山丘。
  • 北京倫敦舉行國際文學城市對話 中英文學大咖暢談「城市精神與文學...
    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表示「新冠疫情改變了這個世界,也讓今天的這場對話顯得更為難得,希望文化精神方面的交流能讓我們找到共同的語言,也在這個特殊時期帶來希望與力量。」 城市的文學建設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魅力,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發展,讓城市更加有文化競爭力。同時也有利於提升市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保存城市文化記憶。
  • 吳用提出一個設想,宋江斷然拒絕
    此後,歐陽侍郎再次來到薊州,提出讓宋江親自前往幽州面見狼主。宋江則以有部分將領不願歸順為由要求遼國提供一座城池讓自己暫避。 不過,在此戰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節,這便是軍師吳用對於梁山的未來提出的一個大膽設計。
  • 倒計時一周年城市篇 倫敦東區有望實現「重生」
    新華社倫敦7月27日體育專電 題:城市篇——倫敦東區的重生    新華社記者張薇    當倫敦在6年前贏得2012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倫敦東區看到了希望。重生,是倫敦東區喊了幾十年的口號,而奧運會被視為加速其實現這一目標的催化劑。
  • 去英國倫敦旅遊,倫敦自由行景點住宿攻略
    而倫敦,就像一位風趣的老紳士,穿著一身低調貴氣的西裝,抽著菸斗娓娓道來豐富的人生故事,有人說他無趣,有人嫌他沉悶,然而箇中滋味僅留給懂得人細細品味。如果你厭倦了倫敦,那你也厭倦了生活,來到這座滿是故事的城市,拾起熱情,用心感受吧!
  • 倫敦:「共創」智慧城市是領導力與參與感的綜合設計丨WeCity檔案
    WeCity未來城市研究組發現:2020年2月發布的《倫敦城市復原力戰略2020》與騰訊研究院在2019年倡導的「WeCity未來」關注對象、價值理念近乎一致,關注未來城市中人、空間、服務的狀態與風險抗壓能力,提出「自適應治理」、市民參與的重要性、利用數據解決城市問題等,可以說,倫敦正在實踐「WeCity未來城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