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痛苦便是人生,逆境中畫出的杏花,不再有向日葵的熱烈奔放

2020-12-22 說史可還行

文森特·威廉·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2020年是他的第167個生日,然而在今年的生日當天凌晨,梵谷在荷蘭拉倫辛格博物館的一幅《春日花園》卻被偷走了,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這盜賊特意為之。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為出名的畫家之一,梵谷的一生幾乎都被擠迫在命運的邊緣,飽嘗世態炎涼和心靈創傷,正是來源於生活的苦難,造就了他畫作中深刻的人生蘊意和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

梵谷死於自殺,他精神錯亂,死的時候才37歲,他創作了大量的畫作,卻只在生前賣出過一幅畫。剛知道梵谷的時候,畫家、落魄、精神錯亂,將這幾樣聯繫在一起,難免會覺得他的畫應該是陰暗而扭曲的,但真正看到他的畫的時候,真的會不由來地深陷其中。

有很多人認為梵谷的靈感來源於他的狂躁和精神錯亂,梵谷對此很憤怒,他在給弟弟寫信的時候,說道:「你完全應該知道,我絕不是那樣畫畫的。」他還說「我畫的畫是一個精密的計算」。

梵谷飽受創傷,卻始終執著追求藝術,在逆境中尋找自己的陽光,化世間痛苦為熱情洋溢的美。他畫中的色彩奔放而誇張,他喜歡田野風光,喜歡自然中飽含希望和光明的事物。

那幅著名的《向日葵》就像是凝固的陽光,誠摯而熱烈地綻放著生命,梵谷以高亮度的黃色揮灑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當他情緒不安定時,這種明亮的色彩就成了傳達他追求光明的情緒。

梵谷被稱為是「畫家中最純粹的畫家」,他喜歡畫自然的景象,不僅是向日葵,還有鳶尾花、杏花。梵谷其實是個高產的畫家,一生畫了大量的作品,但大部分人記住的卻只《向日葵》。如果說向日葵是梵谷最喜歡的花朵之一,那麼,杏花應該也是其餘之一。

1888年,梵谷覺得自己是弟弟的累贅,於2月從巴黎動身去阿爾勒。那個時候的梵谷迷戀日本文化,深受日本版畫的影響,他還希望可以在阿爾勒找到日本版畫藝術式的氣氛。

在這裡,梵谷看到了有如日本畫裡描繪的白雪覆蓋整個世界的冬季風景,因為寒冷,他只能在室內畫畫,但他心中卻是充滿希望的,希望春天的早日來臨,他雀躍地等待著那一天。

3月的時候,梵谷在信中寫道:「這裡的冰雪很美,田野裡仍然銀裝素裹,我完成了一幅以城市為背景的白色冬季風景作品,另外還有兩個小的杏枝習作,儘管天氣如此寒冷,杏枝還是開花了。」

以下就是《玻璃杯中盛開的杏花》,透明的玻璃杯中,盛著半杯清水,一株含苞欲放的杏花靜置其中,這些杏花都是剛剛經歷了春天的樣子,正要綻放自己的生命,這幅畫雖然簡簡單單,色彩卻清麗明亮。想來那時候正在追求藝術的梵谷應該是開心的吧。

這一年,梵谷又陸陸續續畫了許多杏花,《玻璃杯中盛開的杏花和一本書》,和前面畫裡的內容差不多,卻是不一樣的繪畫手法,筆觸更用力,光線更足,色彩也更鮮亮。

《盛開的杏花樹》,這是一幅室外畫,想來梵谷已經熬過了刺骨的冬季,終於來到了室外,畫了一片盛開的杏花樹,顏色是他偏愛的黃色,簡單明了,卻代表著大地,以及春的光明和希望。

這一年的8月底,梵谷已經在阿爾勒呆了半年了,他寫信給弟弟說:「我正在努力作畫,起勁得像馬賽人吃魚羹一樣。」

但1888年,對梵谷來說也是痛苦的一年,這一年裡,他和高更的同居生活失敗,高更離開了他,在失望和自責中,梵谷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他將所有的錯都攬在自己身上,因而他的病也更重了。

每每試想一下那個時候的梵谷,心裡究竟是有多大的悲慟,才會親手割下自己的耳朵,真讓人心酸。

1890年,梵谷自殺的這一年,他畫下了最出名的那幅《盛開的杏花》。這是春天的時候,梵谷在聖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期間所創作的。

杏花是春天最早開花的果樹,這一年的春天,梵谷的弟弟提奧生了一個兒子,梵谷特意畫這象徵人間新希望的杏花,送給他那剛剛出生的侄子。

這幅畫和梵谷以往的畫都不太一樣,它不再奔放熱烈,而是安靜、透徹,背景是能讓人安靜下來的水藍色,幽靜不搶眼。延伸出無數彎曲枝幹的杏樹上,綴滿了綻放的杏花,粉黃柔嫩,柔和而安靜地開著,透露出一股生命的純淨生命力,整個畫面十分溫柔、清新。

梵谷一生都在渴望生命的熱忱,可他到最後還是一無所有,他偏愛強烈的色彩,希望以此來代表內心的吶喊與渴望。詩人波德萊爾曾為他寫道: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

相關焦點

  • 賞名畫:綻放、熱烈和孤獨的金黃色,梵谷與他的向日葵們
    相信大多數朋友都欣賞過梵谷的向日葵,但是大家知道嗎?梵谷並不是只畫了一幅向日葵,事實上梵谷前前後後大概畫了11張向日葵。只不過這些作品長得實在是很像,如果不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的話,真的很容易記混。其實小編發現梵谷是很喜歡將各種各樣的花作為創作的題材的,在小編的印象中梵谷就畫過鳶尾、畫過罌粟、畫過桃花和杏花。
  • 梵谷畫了11幅《向日葵》,其中隱藏什麼秘密?
    無論是迎風搖擺的樹冠,還是璀璨迷離的星空;無論是樸素農人生活場景,還是濃烈奔放的花草;梵谷用狂野的色彩在畫布上自由地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梵谷所追求的不是世界原本的面目,而是自己感知的另一個世界。為什麼你會覺得畫面上的風景人物失真?那是因為他內心的風暴正在聲嘶力竭地吶喊,畫筆和顏料摧枯拉朽之後留下風暴後的印記。梵谷痴迷熱戀向日葵,好友高更還為他創作了一幅《梵谷畫向日葵》的畫。
  • 梵谷向日葵的臨摹步驟
    大叔我很喜歡梵谷先生的畫,欣賞他畫敬佩他追求藝術的精神,當然還非常的羨慕他的天賦,一個人能夠用八年時間走上人生巔峰,這其中的滋味估計只能梵谷先生自己品味,今天大叔要畫的這張畫是梵谷先生非常出名的向日葵,向日葵象徵著陽光、蓬勃的生命力,雖然以自殺(也許是他殺)結束生命的梵谷先生,其實是一個非常熱愛生命和追尋生命真諦的大畫家
  • 梵谷——向日葵系列作品
    梵谷畫中的向日葵色彩金黃,充滿了生的欲望,好像在燃燒,感情筆觸如此飽滿有力,真正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陽之花。畫向日葵即畫太陽,也是自畫。太陽、向日葵及梵谷融成一體。梵谷和向日葵譜出相濡以沫生命與共的藍與黃交響樂章,是其悲劇一生的象徵物。《向日葵》堪稱梵谷的化身,它僅由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梵谷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徵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
  • 梵谷的畫,究竟好在哪?
    《收穫的景象》寫實風格畫面籠罩在暖色調中遠景的處理突出了平遠的視覺效果令人神往也許是向日葵奔放的熱情打動著梵谷在這期間他完成了系列《向日葵》>這是梵谷在黃房子裡面的最後一幅《向日葵》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只是較為輕亮梵谷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
  • 梵谷《向日葵》鑑賞,以夢為馬,在極暖的色調中重生!
    《向日葵》是梵谷在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時候創作的作品,這幅作品反映的是光,是太陽,也是他對藝術火熱的感情。巴黎是現代藝術的搖籃,當時印象主義在這裡盛行,梵谷被這些創作手法吸引,開始沉迷於對印象派的模仿。當被極具繪畫鑑賞力的弟弟責斥之後,梵谷在法國南部小鎮阿爾找到了創作靈感,一口氣創作了190多幅作品。這幅《向日葵》就在其中。
  • 梵谷的《向日葵》:運用筆觸表現力的手法,勾勒出另一種獨特魅力
    《向日葵》是梵谷居住於法國南部時所作的畫作。這幅畫裡面仿佛飽含著熾熱的火焰,熱烈而又孤絕的生命情感,本文通過分析《向日葵》中的筆觸表現力在油畫創作中的意義及其運用。《向日葵》不僅是梵谷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展現作者精神世界的作品,是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 梵谷和他的向日葵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花瓶裡的十二朵向日葵Zonnebloemen作品介紹《向日葵》是梵谷在法國南方時畫的,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暫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向日葵》系列共有七幅,是梵谷在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間所繪的一系列畫作。
  • 直擊國博「沉浸式梵谷展」:杏花在「飄落」 向日葵會「怒放」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 劉溪橋從星空飄落的杏花感覺觸手可及,滿天星鬥下羅納河搖曳的水波在眼前微蕩,花瓶裡時而是怒放的向日葵,時而是翩翩起舞的鳶尾花,一會兒又變成了一大捧嬌豔玫瑰,觀眾或靠坐或仰望,沉浸在不斷變化的畫面帶來的驚喜與震撼裡……作為梵谷的粉絲,觀眾段小姐表示自己被感動了,「光影和聲音結合的代入感很強。」
  • 不朽的梵谷,生命的《向日葵》
    每次看到梵谷的繪畫,我都被作品中透露出的巨大情感所擊中,常常激動不安,甚至是淚流滿面。特別是我們在直面梵谷的《向日葵》時,那耀眼純淨的黃色,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會燒掉我們所有的偽裝和距離,去感受一顆隱藏在色彩中孤獨而又充滿激情的靈魂,在熾熱的陽光下燃燒自己,成就了一幅幅令世界炫目的生命之作。這個世界中如果有一個人能把繪畫等同於生命的話,那無疑就是梵谷了。
  • 梵谷向日葵賞析
    1888年2月,已35歲的梵谷從巴黎來到阿爾,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梵谷創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
  • 梵谷三謎:向日葵、割耳、自殺
    在繪畫領域,每人都有自己自己獨特的標籤,就像是莫奈的風景、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這些藝術家身上的標籤是其藝術的獨特性。而代表梵谷的,就是向日葵。首先向日葵很常見,也很便宜。而且向日葵色彩是明亮的黃色,真實,具有光色感,這與他的喜歡的繪畫原理是相同的。最重要的是向日葵跟他的形象相符合。梵谷敏感,善良,感情熱烈,是一個很樸實的人。向日葵也正是充滿了正能量。
  • 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向日葵》將不再外借
    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所藏《向日葵》是梵谷11幅「向日葵」系列中最知名的一幅《向日葵》不再外借 館方:儘量減少移動據美術界的研究結論而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所保存的《向日葵》則是其中最知名的一幅。近日德國《西部日報》報導,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的這幅《向日葵》經檢查後被發現「十分脆弱」,應儘量減少移動,博物館官方遂宣布這幅畫將永遠留在阿姆斯特丹不再外借。
  • 五幅梵谷《向日葵》通過網絡集體呈現 創作背景簡析
    1888年至1889年,文森特·梵谷創作了七幅《向日葵》,色調和氣質上各有不同,其中5幅作品散布於三大洲,很難放在一起展示,而現在網絡可以實現。  梵谷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作的《向日葵》?博物館有得聊創始人廖釩說,「這一系列畫作是在1888年中到年底這段時間所創作的,這時候已經是梵谷生命的末期,他生理上的抑鬱和精神分裂已經越來越嚴重,他住在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小鎮的精神病院,多半年的時間完成了以花為題材的作品。除了我們知道的最著名的《向日葵》,還有《鳶尾花》、《杏花》、《玫瑰》等,每個系列都不止一張作品。
  • 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梵谷著名畫作《向日葵》不再外借展出
    來源:央視網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近日發表聲明稱,該館收藏的梵谷畫作《向日葵》將不再外借展出,以後人們將只能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欣賞到這幅名作。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所保存的畫作《向日葵》創作於1889年,是梵谷「向日葵」系列作品中最知名的一幅。近日,博物館在使用新科技對這幅畫作進行掃描時發現,它的狀態雖然穩定,但是畫作的塗層與顏料對震動、溫度與溼度的變化非常敏感,應儘可能減少移動。因此館方決定,《向日葵》將不再外借展出,而是永久保存在荷蘭阿姆斯特丹。
  • 漯河日報這個美女編輯想長成梵谷的《向日葵》 你想長成什麼?
    在咱漯河日報有個美女編輯,她15歲的時候在一本掛曆上看到了一幅梵谷的向日葵作品,那鮮豔的色彩、奔放的激情和生命的張力一下子將她吸引。就是這幅畫作,成了一個她追求藝術的導火索。
  • 每日一畫|梵谷《十五朵向日葵》
    梵谷《十五朵向日葵》1886年,梵谷跟隨弟弟提奧來到巴黎,結識了高更,畢沙羅、塞尚等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畫家,這是他創作風格的轉折,梵谷熱情邀請高更到自己的畫室一同創作,高更欣然答應為了迎接好友的到來,梵谷特意畫了兩幅《向日葵》來裝飾畫室,他激動的寫信給弟弟:「我盼望高更的到來,我要把畫室裝潢起來,除了大向日葵,什麼都不要……」 高更對梵谷的向日葵讚賞有加,他曾說:「在黃色的房間裡,帶紫色圓環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色的背景前,花梗浸在黃色的壺中,壺又放在黃色的桌上,畫面的一角是畫家的籤名:文森特。
  • 梵谷向日葵背後不為人知的歷史
    去年,美術館商店出售的以該畫為內容的明信片——準確地說是26110張——數量超過了全部藏品中的其他任何畫作。可是,在每年超過500萬前來國家美術館的參觀者中,很多人並不知道梵谷1888年夏天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創作了一組離奇向日葵的四幅靜物寫生系列,而這幅畫便是其中之一。當時凜冽的北風使他沒法到戶外進行創作。
  • 《盧青說畫,自說自畫》從梵谷的「向日葵」說開去
    大凡對於熱愛繪畫的人說向日葵,他第一反應會是想到梵谷,而不是香噴噴的葵花籽。誇張點說梵谷這個名字就是向日葵的代名詞。六張向日葵的作品都被藝術館收藏,成為世界藝術的瑰寶,是他去世以後的事情了。生前他是用了全部的熱情和愛畫了它們,並放在畫室陪伴他。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的喜歡梵谷和他的作品,讀他的傳記,看他的傳記電影。我相信他是純粹的藝術家,而他的作品承載著他的靈魂,詮釋了『人品即畫品』的真諦。
  • 梵谷《向日葵》紀念幣,太驚豔了!
    而梵谷最好的朋友保羅·高更是認為:《向日葵》是最能體現梵谷風格的一幅畫作。今天行長給大家帶來梵谷《向日葵》銀幣,完美復刻了這幅藝術巨作,充滿藝術氣息,精美絕倫。這副《向日葵》是他為了迎接好朋友保羅·高更的到來而畫的,充滿了張力。整幅畫採用了明黃色作為基調,像正午的太陽,熱情洋溢、飽含希望。每當看到這幅畫,都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就像是生命最初的一束光,每當你墜入黑暗想放棄的時候,這束光就會給你帶來希望,鼓勵你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