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不特立獨行」、「像別人一樣」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覺得孩子和別的孩子一樣,就是好孩子。孩子獨自玩耍就是孤僻,父母著急怎麼辦?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不聽話?孩子染髮、擦化妝品,打耳洞就是早熟、壞孩子?
甚至因為黃多多的染髮、打耳洞……屢次登上熱搜,被一些網友喊話黃磊管教自己的孩子。但是「槍打出頭鳥」、「平均主義」的思想早已經是過去式,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創新與獨立特行才是時代的主旋律。
染髮、打耳洞、化妝……在很多人看來是獨立特行,是叛逆的代名詞,是壞孩子的標誌。可是黃多多卻用優秀和自律,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女孩活成自己的幸福樣子。她7歲用英文寫劇本,8歲翻譯3本英文小說,9歲為法國動畫電影《小王子》配音,10歲給《圓夢巨人》、《冰川時代2》等英文動畫電影配音,12歲自主設計芭比裙,13歲拿下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五個一等獎。
如同陳美齡在《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所講:今後的時代,尋求的是與眾不同的思想。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期待全新事物產生,需要的是通過自由想像表達,創造與眾不同的潮流人才。
作為70年代風靡一時的歌手,陳美齡不僅與鄧麗君齊名,紅透東南亞,還是史丹福大學的博士,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而她覺得自己最大的成績是養大了3個孩子,並且教育得很成功。
在兒子們回來告訴媽媽,路上碰到很奇怪的小朋友時,陳美齡告訴孩子們:「那孩子很好呀,很特別呢?我們應該讚揚他們的勇氣。」
在陳美齡的這種鼓勵和讚揚的支持下,3個兒子從不畏懼自己的行為與別人不同,一直堅持自己的喜歡和穿著。即使鞋子破的不成樣子了,也會穿到不能再穿為止。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講道,陳美齡一直告訴兒子不要勉強和別人一樣,不要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而迎合別人,更不要歪曲自己的意見而妥協。不要變成大樹底下好乘涼的人,就算被打擊,也要做個出頭鳥。
而陳美齡不僅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自己也是這樣言傳身教的。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她帶著兒子去工作,因為當時日本盛行媽媽們在家帶娃,從而引發了「美齡論爭」。當時,很多日本人批評她一個中國人居然到日本指手畫腳,用中國媽媽們邊工作邊帶娃來教育她們,對她極盡嘲諷。
儘管因為事業和家庭,她精疲力盡,但是她仍然頂住重重壓力,到國會上發表媽媽們應該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演講。
就是在媽媽的言傳身教的影響下,3個兒子都無懼別人的眼光,發展自己的個性,成為史丹福大學的高材生。
所以,育兒路上,我們不僅僅是自己,更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成長的無言老師,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品質和鬥志。
陳美齡有3個兒子,但她從來不拿孩子做比較,而是善於發現每個兒子的優點。大兒子認真,正義感強;二兒子有藝術氣質,情感豐富;三兒子善交際,溝通能力強。她就集中精力增強各自的優點,從來不說「向你哥哥學習」的話。
大兒子喜歡非虛構作品,愛看名人傳記,自然科學書籍;二兒子喜歡幻想文學和虛構作品;三兒子什麼書都喜歡。陳美齡就周末帶著3個兒子去書店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閱讀完後,幾個人坐在一起互相談論自己閱讀的內容。
大兒子小時候喜歡廚房做飯、切菜,陳美齡沒因為是男孩就覺得不好,而是給兒子買來矮凳和兒童菜刀和案板,讓大兒子準備飯菜。在大兒子做好飯菜,會表揚孩子做的飯菜好吃。大兒子雖然十幾歲後不再喜歡做飯了,但因為會做飯很受同學和朋友歡迎。
陳美齡在《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講道,和大家不一樣,不單是一種恩賜,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最大的武器。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和其他孩子比較,才會發展出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讓他們自信而主動。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和別的孩子長處比較,而是用發現的眼睛,看到孩子的優點,集中精力肯定孩子,讓他們自信而陽光地發展自我。
在孩子小時候,陳美齡的丈夫就常常告訴孩子們:「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即使有一百個人和你意見不同,也要堂堂正正地把自認為正確的意見表達出來。」而陳美齡則告訴孩子們:「和別人不同不是壞事,反而是恩賜呢?社會需要自由表達的人才。」
在大人聊天中,陳美齡會邀請孩子參與並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他們一起看新聞時,她會問孩子「對這個怎麼看?」不論是政治、經濟還是宗教的話題,一家人坐在一起討論,有時候會進行到第二天早上。
在父母的鼓勵和肯定中,3個兒子都成為不羞於自我表達的人。大兒子常常會有一些獨創想法,並且積極地表達出來。二兒子只有在覺得話題沒意思才會保持沉默,如果是自己關心的事件,有能力說服到別人認同為止。而三兒子則會笑盈盈地將自己的意見做到簡單易懂的說明。
所以,育兒路上,我們可以邀請孩子參與大人的談話,不要把孩子當做孩子,把他們支開,而是詢問他們的看法,訓練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有判斷力和提問力。
天下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可父母為什麼都想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而忽略自己孩子的特點呢?不論是竇靖童,還是黃多多,她們飽受爭議,因為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好孩子。可是一個無懼別人眼光,釋放自己天性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孩子。
如同黃磊面對別人對女兒的非議時所說:「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他自己,活出自己的獨特;願所有的父母都能溫柔以待,孩子的特別和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