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獨立特行就是怪胎?聰明的媽媽這麼做,把3個兒子送入斯坦福

2020-09-11 Daisy2019小燕

「聽話」、「不特立獨行」、「像別人一樣」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覺得孩子和別的孩子一樣,就是好孩子。孩子獨自玩耍就是孤僻,父母著急怎麼辦?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不聽話?孩子染髮、擦化妝品,打耳洞就是早熟、壞孩子?

甚至因為黃多多的染髮、打耳洞……屢次登上熱搜,被一些網友喊話黃磊管教自己的孩子。但是「槍打出頭鳥」、「平均主義」的思想早已經是過去式,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創新與獨立特行才是時代的主旋律。

染髮、打耳洞、化妝……在很多人看來是獨立特行,是叛逆的代名詞,是壞孩子的標誌。可是黃多多卻用優秀和自律,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女孩活成自己的幸福樣子。她7歲用英文寫劇本,8歲翻譯3本英文小說,9歲為法國動畫電影《小王子》配音,10歲給《圓夢巨人》、《冰川時代2》等英文動畫電影配音,12歲自主設計芭比裙,13歲拿下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五個一等獎。

如同陳美齡在《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所講:今後的時代,尋求的是與眾不同的思想。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期待全新事物產生,需要的是通過自由想像表達,創造與眾不同的潮流人才。

作為70年代風靡一時的歌手,陳美齡不僅與鄧麗君齊名,紅透東南亞,還是史丹福大學的博士,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而她覺得自己最大的成績是養大了3個孩子,並且教育得很成功。

1、父母言傳身教,有出頭的勇氣

在兒子們回來告訴媽媽,路上碰到很奇怪的小朋友時,陳美齡告訴孩子們:「那孩子很好呀,很特別呢?我們應該讚揚他們的勇氣。」

在陳美齡的這種鼓勵和讚揚的支持下,3個兒子從不畏懼自己的行為與別人不同,一直堅持自己的喜歡和穿著。即使鞋子破的不成樣子了,也會穿到不能再穿為止。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講道,陳美齡一直告訴兒子不要勉強和別人一樣,不要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而迎合別人,更不要歪曲自己的意見而妥協。不要變成大樹底下好乘涼的人,就算被打擊,也要做個出頭鳥。

而陳美齡不僅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自己也是這樣言傳身教的。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她帶著兒子去工作,因為當時日本盛行媽媽們在家帶娃,從而引發了「美齡論爭」。當時,很多日本人批評她一個中國人居然到日本指手畫腳,用中國媽媽們邊工作邊帶娃來教育她們,對她極盡嘲諷。

儘管因為事業和家庭,她精疲力盡,但是她仍然頂住重重壓力,到國會上發表媽媽們應該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演講。

就是在媽媽的言傳身教的影響下,3個兒子都無懼別人的眼光,發展自己的個性,成為史丹福大學的高材生。

所以,育兒路上,我們不僅僅是自己,更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成長的無言老師,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品質和鬥志。

2、尊重孩子的特別

陳美齡有3個兒子,但她從來不拿孩子做比較,而是善於發現每個兒子的優點。大兒子認真,正義感強;二兒子有藝術氣質,情感豐富;三兒子善交際,溝通能力強。她就集中精力增強各自的優點,從來不說「向你哥哥學習」的話。

大兒子喜歡非虛構作品,愛看名人傳記,自然科學書籍;二兒子喜歡幻想文學和虛構作品;三兒子什麼書都喜歡。陳美齡就周末帶著3個兒子去書店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閱讀完後,幾個人坐在一起互相談論自己閱讀的內容。

大兒子小時候喜歡廚房做飯、切菜,陳美齡沒因為是男孩就覺得不好,而是給兒子買來矮凳和兒童菜刀和案板,讓大兒子準備飯菜。在大兒子做好飯菜,會表揚孩子做的飯菜好吃。大兒子雖然十幾歲後不再喜歡做飯了,但因為會做飯很受同學和朋友歡迎。

陳美齡在《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講道,和大家不一樣,不單是一種恩賜,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最大的武器。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和其他孩子比較,才會發展出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讓他們自信而主動。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和別的孩子長處比較,而是用發現的眼睛,看到孩子的優點,集中精力肯定孩子,讓他們自信而陽光地發展自我。

3、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孩子小時候,陳美齡的丈夫就常常告訴孩子們:「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即使有一百個人和你意見不同,也要堂堂正正地把自認為正確的意見表達出來。」而陳美齡則告訴孩子們:「和別人不同不是壞事,反而是恩賜呢?社會需要自由表達的人才。」

在大人聊天中,陳美齡會邀請孩子參與並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他們一起看新聞時,她會問孩子「對這個怎麼看?」不論是政治、經濟還是宗教的話題,一家人坐在一起討論,有時候會進行到第二天早上。

在父母的鼓勵和肯定中,3個兒子都成為不羞於自我表達的人。大兒子常常會有一些獨創想法,並且積極地表達出來。二兒子只有在覺得話題沒意思才會保持沉默,如果是自己關心的事件,有能力說服到別人認同為止。而三兒子則會笑盈盈地將自己的意見做到簡單易懂的說明。

所以,育兒路上,我們可以邀請孩子參與大人的談話,不要把孩子當做孩子,把他們支開,而是詢問他們的看法,訓練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有判斷力和提問力。

寫在最後

天下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可父母為什麼都想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而忽略自己孩子的特點呢?不論是竇靖童,還是黃多多,她們飽受爭議,因為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好孩子。可是一個無懼別人眼光,釋放自己天性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孩子。

如同黃磊面對別人對女兒的非議時所說:「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他自己,活出自己的獨特;願所有的父母都能溫柔以待,孩子的特別和個性。


相關焦點

  • 陳美齡《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給我們3個育兒啟示
    隨後的幾十年中,她工作之餘,憑著讀博士時學習的教育理論知識,再加上自己的個人經驗和體會,她將三個兒子,先後送進了斯坦福念大學。也因此,陳美齡的名字仿佛一夜之間,家喻戶曉。許多人都跑來向她請教教育孩子的經驗。為了向更多人傳播自己的教育理念,陳美齡教授寫了這本書《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今天,我們就把書中的一些精華內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 送3個兒子上斯坦福的博士媽媽總結:開發孩子大腦從3歲開始
    是什麼樣的媽媽能將自己3個兒子都送進史丹福大學?其實這位博士媽媽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她就是陳美玲,曾經是一位歌手,不少人都聽過她唱的歌,就是這樣一位歌手卻將自己三個兒子都送進了可史丹福大學。不少人聽了之後都暗自嘆息:再不濟人家也是博士,肯定是有獨特的教育方式。
  • 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將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大學,育兒技巧在這
    現在是兒童心理學專家,也是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她將三個兒子相繼送入了史丹福大學陳美齡坦言,她雖然有三個兒子,但是從來沒說過他們三個誰比誰好一點,都是各有各的長處。不要限定孩子每天必須做的事在一次採訪中,有人問陳美齡:「你的三個孩子能真麼優秀,他們每天都時間表你是安排的?」
  • 將三個兒子送入世界排名第七的史丹福大學,這個媽媽有何過人之處
    說到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很多,失敗的案例也很多,可有這樣一個媽媽,在教育孩子之路上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她先後將她的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大學,這個世界第七名的學校。如果以孩子的成功作為百分比來算,可以說在育兒之路上這個媽媽的成功率為百分之百。由此可見,這樣的成功並非運氣使然,而是這位媽媽的教育有道。
  • 3個兒子都考進斯坦福,陳美齡談家庭教育: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
    文|凝媽教育的全部責任在於家長,人格形成這麼重要的工作,不能扔給學校就不管了。——陳美齡孩子上學以後,家長會感到放鬆,認為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就可以了,家長不需要承擔教育責任。前幾天,有位家長憤而退群,就是因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認為是老師沒有盡到責任。
  •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你看明白了嗎?
    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關於她的信息,發現她的一本育兒手記——《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這本書是用日文寫的,之後又被翻譯成了中文版本。感慨於這位媽媽的智慧和勇氣,撫養三個男孩的過程是艱辛的,把三個孩子都培養成材,只能說為人父母的智慧絕對是高。這本書不到300頁,我很快就看完了,因為寫的很直白,也很接地氣,看完之後,更多的是良久的思索。育兒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 3個兒子考上斯坦福,學霸媽媽言:不給孩子報課外班,不做10件事
    孩子是一張白紙,你給他塗上紅色,他就變得明朗;你為他多抹一些灰色,他就會多一些憂鬱……家長的思維觀念,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整個人生。有一位傳奇的母親叫陳美玲,是一名教育學博士,憑藉自己一己之力將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今天,我們來看一位媽媽,在她的教育下,3個兒子都相繼考入美國史丹福大學。
  • 陳美齡:我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
    陳美玲成功地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背後的故事也許正是因為我的「嘮叨」,三個兒子從來不嫉妒別人、不作差別對待,成為了自信又誠實的孩子。在我家,基本上不會給孩子自由使用的零花錢,就連送禮物也是一年兩次而已。一次是聖誕節聖誕老人送的,剩下的就是孩子過生日時從爸爸媽媽那裡得到的禮物。
  • 隨波逐流的活著還是做別人眼裡的怪胎?
    教育難道就是不斷地複製粘貼一樣的孩子,拿高分上名校就行了麼?到底是隨波逐流還是做一個別人眼中的怪胎呢?」再過兩天,中小學的期中考試又要開始了。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真是從小考到大,分數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在家在學校的地位。想到這裡,學渣們是不是眼淚止不住的流?
  • 混血娃被華裔斯坦福媽媽送入中國公校,引發一場中西教育大碰撞
    Lenora Chu(朱賁蘭)是一個華裔美國媽媽,同時也是一位典型的成功人士:史丹福大學本科畢業,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碩士,供職過的公司也都是路透社、CNN這種名號響噹噹的頂級公司。因此,當全家因為工作需要搬去中國生活,並把孩子送入中國學校的時候,具有雙重背景的身份Lenora本來非常自信,自認為自己很了解中國教育,並開始暢想孩子入園後的美好:良好的中文環境,兒子的中文會飛速進步,並且會像她見過的其他家境良好的中國孩子一樣知書懂禮。
  • 3個孩子都考上了斯坦福,明星媽媽談養育經歷:關鍵時期在小學
    3個孩子都考上了斯坦福,明星媽媽談養育經歷:關鍵時期在小學美國史丹福大學位列「全球TOP100」,是公認的優秀名校,而每年能夠進入這所學校的孩子少之又少,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即便是倒數第一名也足夠優秀。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她的這三個教育理念,每個媽媽都該知道
    從斯坦福畢業的陳美齡,眼界和知識層次跟原先做藝人的時候,確實不可同日而語。隨後的幾十年中,她工作之餘,憑著讀博士時學習的教育理論知識,再加上自己的個人經驗和體會,她將三個兒子,先後送進了斯坦福念大學。也因此,陳美齡的名字仿佛一夜之間,家喻戶曉。許多人都跑來向她請教教育孩子的經驗。為了向更多人傳播自己的教育理念,陳美齡教授寫了這本書《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 孩子說謊,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這位媽媽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所以,在我們知道孩子說謊後,不要單純地把孩子說謊當做道德危機,把孩子看做壞孩子,而是把說謊事件當做一次教育的契機,讓孩子從心出發。 《50個教育法:我把3個兒子送入斯坦福》書中講道,陳美齡的大兒子剛上小學時,一次漢字測驗他一直在複習,陳美齡女士就想知道孩子有沒有考好,問孩子考試成績下來了嗎?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提高孩子內驅力,小學做好一件事
    文|凝媽家長們常常發愁,現在的孩子怎麼就沒有學習勁頭呢?非要爸爸媽媽逼著才學,就是屬藥膏的,擠一擠,動一動。有很多父母為陪孩子寫作業抓狂,自己比孩子還著急,孩子怎麼就不動腦筋呢,真是愁人,讓人忍無可忍啊!
  • 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青春期沒叛逆,媽媽談教育:關鍵在小學
    而有一位媽媽陳美齡,十餘年培養三個兒子,都考進了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她利用自己所學教育理論,傾注心力培養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也先後考進斯坦福,和媽媽成為校友。陳美齡提到,教育者之間有個共識,3歲前多體驗,6歲前順利參與社群活動,8歲前提高IQ,為青春期做準備。不是等青春期出問題了才去解決問題,而是未雨綢繆提前規劃,怪不得三個兒子都沒有叛逆,就是因為準備工作做得好。孩子8歲之前是產生大腦突觸最多事情,要多讓孩子接觸這個世界。
  • 把3個孩子送進斯坦福,媽媽傳授成功經驗: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
    「把3個孩子全都送進去,好厲害!」「怎麼做到的? 有什麼秘訣嗎?」,隨後二兒子和小兒子陸續誕生。很多人看到這裡不禁想問:自己進了斯坦福,孩子就一定能進嗎?不,因為她是一個教育學博士,是斯坦福的教育方法教會了她如何培養孩子。她說道,自己學了很多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再結合自己的方式去教孩子、帶孩子。這三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的優秀,並且他們的性格和能力的優秀程度都遠遠超過了成績。陳媽媽是如何做到把三個兒子都培養的如此成功呢?
  • 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就是讓孩子自由生長?聰明的父母會這樣做
    今日問題:父母怎麼做才算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呢?每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常常聽見有家長抱怨,時時刻刻的管著孩子,孩子說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嫌煩嫌嘮叨。
  • 史丹福大學:這種血型的媽媽生出的寶寶最聰明
    孩子的聰明與否與遺傳基因有著相當大的關係,如果寶爸寶媽兩人的智商都相當的高,那麼生出來的寶寶智商也會非常高,所以說孩子的聰明與否跟遺傳基因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除了遺傳,跟後天的培養也有很大的關係,這裡所說的後天培養,就是孩子的生長環境。如果孩子生在一個情商特別高的家庭裡,哪怕他的智商並沒有得到先天遺傳的高智商,他也會非常聰明,這就是後天的培養。
  • 《怪胎之母》:養著11個孩子的「怪胎之母」到底怎麼回事?
    男人帶著從外省過來的朋友參觀了許多歷史遺蹟和教堂,觀賞完以後,男人神秘兮兮地說:「還有一個怪胎之母,我必須帶你去見識一下!這是一個喪盡天良的女人。」 沒想到還沒見到孩子,就被她瘋狂般地趕了出來,而從隔壁房間裡發出的恐怖的叫聲,想必就是她的孩子了,男人繼續說:「她可是有11個這樣的孩子,她因此發了大財!」
  • 3個孩子一起考入史丹福大學,陳美玲的育兒秘籍,值的家長收藏
    身為史丹福大學生的博士,陳美玲育兒很有一套,身為三個兒子母親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把三個孩子一齊送入了史丹福大學。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能夠了解育兒的壓力有多大,一個孩子都很難培養成才,更別提三個淘氣的男孩了。但是陳美玲不僅把三個兒子教育的很好,甚至都培養成了優秀的人才,讓不少家長對她的教育方法都是十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