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兒子都考進斯坦福,陳美齡談家庭教育: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

2021-02-08 凝媽悟語

文|凝媽

教育的全部責任在於家長,人格形成這麼重要的工作,不能扔給學校就不管了。——陳美齡

孩子上學以後,家長會感到放鬆,認為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就可以了,家長不需要承擔教育責任。前幾天,有位家長憤而退群,就是因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認為是老師沒有盡到責任。

被稱為「傳奇媽媽」的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卻說:教育的全部責任在於家長,人格形成這麼重要的工作,不能扔給學校就不管了。

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所佔的比重是百分之七十五。」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不管孩子處於幼兒時期,還是學齡時期,亦或是青春期,父母的重要責任所佔比重都是最大的。

父母的付出和孩子的未來成正比,父母現在的辛勤努力,給孩子的正面影響,會換來孩子更好的未來。

陳美齡曾是80年代一名當紅歌星,與鄧麗君齊名,卻選擇暫時隱退,結婚生子。後獲得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並將3個兒子先後全部送進史丹福大學。她完成了從偶像歌手——教育學博士——傳奇媽媽的轉變。

陳美齡不僅養育孩子,還帶兒子去電視臺上班,一度引發以她英文名命名的「Anges爭論」,並登上了美國《Times》周刊。

陳美齡經常被問到有什麼特別的教育,為了解答眾人的疑問,她將自己的育兒心得形成了50個教育法。她強調: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是身心兩方面綜合人格形成的過程。好習慣要趁早培養,尤其在小學階段。

01父母給孩子傾注無限的愛

陳美齡談到身為家長的8個覺悟,其中一個是:父母給孩子傾注無限的愛,被愛,才會信任他人。

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最直接、最純粹的母愛,陳美齡每次工作完回家都要緊緊擁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就是父母的幸福源泉。

夫妻二人因為工作繁忙,會精打細算、節約時間留給孩子,買東西會選擇送貨上門、網購,去美容連頭髮都不吹。幾乎沒有二人世界,也不去和朋友聚會。

父母努力給孩子無私的愛,三個兒子感覺從小都被愛意圍繞,在生活中互相帶動,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教育孩子時,夫妻通力合作,尤其是擇校類關鍵決定,要聽對方的建議。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只有兩個人協商溝通,預見未來,才能做出有利於孩子的明智選擇。一個人的時間也是侷促的,不可能參與孩子的全部生活,需要另一半的參與,讓孩子永遠不會感到落寞。

孩子上小學以後,學習模式、學習環境都和幼兒園大相逕庭,孩子很難一坐45分鐘、很難每次都能全部聽懂老師的指令、很難輕鬆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都需要家長全力以赴陪伴孩子,而不是只把責任推卸給老師。

小學期間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需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進行自我肯定、需要學習獨立社交、需要培養好的性格,都不能獨立完成。

12歲之前的孩子還崇拜父母,聽父母的話,在這期間,父母使把勁,塑造好孩子,為未來幾十年打好基礎。

02培養好學孩子,要講究方法

陳美齡認為,每個孩子天生都愛學習。孩子不愛學習,是覺得學的東西沒用、沒意思。或者學習跟不上,越學越困難,慢慢就不喜歡學習了。

陳美齡經常和孩子討論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意義、學習的好處,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從而愛上學習。

每個孩子都有短板,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報培訓班彌補不足,但陳美齡反其道而行之。她不會讓孩子刻意多花時間在不擅長的科目上,而是鼓勵孩子研究擅長的科目,並提供有利條件。孩子在擅長的科目上獲得自信,不擅長的科目也隨之好轉。

陳美齡認為孩子在小學期間沒有自我管理能力,所以一直陪著孩子寫作業,不僅是檢查孩子會不會做,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到「學習一點都不難,是很快樂的」。

她和孩子一起預習、複習,還教孩子一些背誦的方法,目的就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的學習生涯,拼的就是學習狀態、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如果小學期間不愛學習,基礎打不,升入初中、高中,科目增多、難度加大,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家長就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為自己而學、學習是有方法的、學習是快樂的、學習能讓好的更好不好的也不會掉隊。

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看黑板、聽老師講課、記筆記、複習、預習、寫作業、坐姿端正、書寫工整。不論是一二年級,還是三四年級,家長都不要鬆懈,防止三級滑坡現象。抓好小學,初中高中的教育就會輕鬆很多。

03抓住孩子人格形成關鍵期

陳美齡認為,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有責任讓他們相信自我,並拓展自己的潛力。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自我肯定,多鼓勵孩子、欣賞孩子、關注孩子,不和別人比較,讓孩子喜歡自己,從而喜歡他人。

陳美齡不允許孩子在12歲前接觸電子遊戲,更建議孩子看書、通過網際網路學習有用知識。希望孩子擁有爸爸媽媽都不敢想的夢想,督促孩子為了夢想而努力。

重視孩子的興趣培養,讓孩子博覽群書、具體實踐。讓孩子學會感恩,認識到自己是幸運的。想做的事情盡情挑戰,不懼怕失敗。

擁有堅韌人格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但是很多家長卻信奉「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把孩子送入學校,撒手不管,走一步看一步,等到老師反饋了,才著急去管理孩子,其實很多時候都來不及了。即使來得及,也要花費小時候多倍的心力,勞心費力,很多家長都感覺無藥可救,想任其隨波逐流。

很多問題發生於青春期,但是形成於兒童期,防微杜漸才是正確之道。

埃裡克森認為,6-12歲童年期,是勤奮對自卑的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機不能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無能。

6-12歲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但是孩子白天的時間主要在學校,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在家。影響孩子的人文環境、社會環境都有很多變數,需要父母做好引導,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小學階段不能重來,關係到孩子將來是不是一個人格健全、心理品質健全的人。

大量育兒案例背後,都有一個共性,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6-12歲這6年。這6年還是家長最能使上勁的時候,到了初中以後,孩子的主要影響者將不再是父母,而且很多孩子會住校,和父母相處的機會少之又少,留給父母的教育機會不多。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很無奈地表示,孩子叛逆不聽話,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因為孩子更需要歸屬感,在父母身上不能滿足。

這就意味著,父母必須在孩子12歲之前,打造好孩子的學習、習慣、人格基礎,到了青春期,孩子才能更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才不會走偏。

要不然,家長面臨的就是,孩子無休止的叛逆,自己的情緒處於人生最低谷。

小學階段,孩子到了學習、社交、習慣、人格的飛躍期,一切都有不確定性,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階段,幫助孩子確立三觀。

小學這6年,如果家長缺乏整體認識、沒有可行方法,只是跟著情緒走,跟著感覺走,下意識教育孩子,就會耽誤孩子的成長。

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家教書,專門針對孩子小學六年,提出每一年的教育重點,給出具體的操作辦法。

一年級幫孩子孩子做好幼小銜接,二年級培養孩子興趣和習慣。

三年級防止出現滑坡現象,四年級幫助孩子提高學習難度。

五年級兼顧成長和學習,六年級為孩子小升初減壓,迎接青春期。

全書11章,5個要點,對小學整體介紹、不同年級特點、假期規劃、品德和能力培養、溝通方式等幾個方面系統展開,引用大量案例,讓家長容易代入其中,清晰把握每個階段的要點和做法,小學6年不會迷失方向。

這本書原價35元,開學活動價29.8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

本書的作者于敏,是有20餘年一線教學經驗的老師,她很懂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精準把握養育重點,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家長一定要認真讀一讀,指引自己6年的教育方向,和孩子一起成長。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3個兒子都考上世界名校,媽媽大方談心得:要狠抓小學階段的教育
    大家怎麼也沒想到,當年歌手出身的她,紅遍大江南北,和張國榮同臺演出,卻選擇半路出家攻讀教育學,一口氣拿下斯坦福博士學位。緊接著又憑藉自己獨特科學的育兒觀念,連著培養出3個高材生兒子,都被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錄取,讓無數人刮目相看。每當被問到育兒秘訣時,她總會大方拋出心得,「父母的育兒觀念裡,藏著孩子20年後的樣子。
  • 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讓孩子主動學習,小學做好這件事
    陳美齡在作為歌手最當紅的時候選擇了出國深造,去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而最讓人敬佩的是,在數年之後,她的三個兒子又全部被史丹福大學錄取。在教育孩子這個領域,陳美齡有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她曾把自己的教育理念通過書籍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如何能使孩子主動學習這方面,陳美齡給出的建議是抓住孩子上初中前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孩子小學階段,讓孩子有夢想,有目標。
  • 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青春期沒叛逆,媽媽談教育:關鍵在小學
    而有一位媽媽陳美齡,十餘年培養三個兒子,都考進了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她利用自己所學教育理論,傾注心力培養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也先後考進斯坦福陳美齡將自己的教育心得形成了50個教育法,其中特別提到「應對青春期孩子的6個提示」,介紹了她陪孩子度過青春期的經驗,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孩子的教育不是到青春期才開始,而是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準備,青春期教育關鍵在小學。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提高孩子內驅力,小學做好一件事
    想想我們的學生時代,好像並沒有人逼著學習,都是自己主動學。父母反倒不喜歡孩子學習,總是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孩子反而更拼命擠時間學習。不禁感嘆,真是時代不同了!可從來沒有父母想過這是為什麼,已經給孩子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孩子怎麼反倒不愛學習。在這裡不得不提一提陳美齡的故事。
  • 陳美齡:我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
    陳美齡生下3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本科,一時轟動社會。估計很多朋友都被「刷屏」過。斯坦福是競爭度最高,錄取率最低的大學之一。不僅考察孩子成績而且還要統覽孩子整個人生,然後才能決定是否錄取,因此家長要想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一流大學,就必須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名學習優秀,又有能力和個性魅力的人。
  • 三個兒子都考入斯坦福,學霸媽媽的忠告:教育的關鍵期在小學階段
    有一位叫陳美齡的媽媽,她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將自己的三個孩子培養成材,最終全部送入了著名的史丹福大學。後來,陳美齡將自己的育兒心得和經驗寫在了《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這本書中。書中,在「培養好學孩子」的部分,陳美齡就提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興趣愛好都需要儘早培養,尤其是在小學階段。
  • 一門三子考入斯坦福,陳美齡的育兒經:孩子小學,父母別佛系
    兒子剛上一年級沒兩個月,我已經被老師找了三次家長,說得最多的問題都是孩子上課總是開小差。當初把孩子送去小學,還以為能輕鬆下來,沒想到現在更累了。可最近聽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的育兒經驗,我才發現很多人都錯了。說起陳美齡,她這個人可不簡單,和鄧麗君一起唱過歌,和張國榮一起演過戲。娛樂圈順風順水時,卻選擇出國留學,讀得就是教育學。更讓人敬佩的是,她還把學到的教育知識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三個兒子的成績都很優異,先後進了史丹福大學,這可是全球頂尖學府。不得不佩服,她的家庭教育的確很成功。
  • 從和鄧麗君齊名,到三個兒子考入斯坦福,她坦言:孩子未來看小學
    從和鄧麗君齊名,到將三個兒子送進史丹福大學,她表示:小學定一生「34歲前,我是和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歌星。」陳美齡,這個出生在中國香港的女孩,第一次走紅卻是在日本。清純甜美的嗓音讓她紅透日本歌壇,成為當時日本當之無愧的歌壇新星。1985年,陳美齡在北京首都體育場舉行6萬人的演唱會,一時間萬人空巷。
  • 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將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大學,育兒技巧在這
    陳美齡,曾經是和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歌星。現在是兒童心理學專家,也是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坦言,她雖然有三個兒子,但是從來沒說過他們三個誰比誰好一點,都是各有各的長處。」、「別人家的孩子這次考試又考了第一」「你要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
  • 陳美齡《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給我們3個育兒啟示
    在這些讓人迷亂的各種教育理論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陳美齡教授的教育理念,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枝獨秀。陳美齡女士原本是和山口百惠同時代出道的藝人,甚至還和山口百惠同臺演出過,但是在演藝界大紅大紫之後,陳教授接受父親的建議,暫時放下手頭的一切,遠赴史丹福大學深造。從斯坦福畢業的陳美齡,眼界和知識層次跟原先做藝人的時候,確實不可同日而語。
  • 三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齡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她是陳美齡。1955年出生於香港的陳美齡在六兄妹中排名第四,曾以歌手身份在日本出道。她先後在日本上智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求學,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後,陳美齡的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她一躍成為話題人物。日前在文化論壇《大家說》,陳美齡和上海觀眾分享了她的求學經歷和教育經。
  • 3個兒子考進斯坦福,博士媽媽教育心得:小學階段是教育關鍵期
    34歲帶著年幼的大兒子,懷著8個月身孕隻身去美國,獲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後來精心培養3個孩子,把3個孩子都送進了史丹福大學,和孩子們成為校友。她把她的育兒理念總結成50個教育法,她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好習慣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她喜歡陪伴孩子學習,坦言是在享受樂趣,而非是迫不得已的任務,尤其在孩子的小學階段陪伴時間最長。
  • 孩子獨立特行就是怪胎?聰明的媽媽這麼做,把3個兒子送入斯坦福
    作為70年代風靡一時的歌手,陳美齡不僅與鄧麗君齊名,紅透東南亞,還是史丹福大學的博士,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而她覺得自己最大的成績是養大了3個孩子,並且教育得很成功。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講道,陳美齡一直告訴兒子不要勉強和別人一樣,不要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而迎合別人,更不要歪曲自己的意見而妥協。不要變成大樹底下好乘涼的人,就算被打擊,也要做個出頭鳥。
  • 陳美齡:教育孩子不要只交給學校
    ▲ 鄧麗君與陳美齡,1988曾經眾星捧月的名人一邊奶著兩個孩子,一邊考取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而她最驕傲的是,在畢業後,她把自己家的3個兒子全都送進了世界排名第三的史丹福大學!▲二兒子從斯坦福畢業時,陳美齡與三個兒子的合影她把三個兒子都送進了史丹福大學,其中的教育秘訣是什麼呢?
  • 陳美玲送3個兒子進斯坦福,小學階段,陪孩子的重要習慣堅持6年
    34歲帶著年幼的大兒子,懷著8個月身孕隻身去美國,獲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後來精心培養3個孩子,把3個孩子都送進了史丹福大學,和孩子們成為校友。她把她的育兒理念總結成50個教育法,她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好習慣要在小學階段培養。
  • 3個孩子都考上了斯坦福,明星媽媽談養育經歷:關鍵時期在小學
    3個孩子都考上了斯坦福,明星媽媽談養育經歷:關鍵時期在小學美國史丹福大學位列「全球TOP100」,是公認的優秀名校,而每年能夠進入這所學校的孩子少之又少,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即便是倒數第一名也足夠優秀。
  • 孩子必須去早教班嗎?送三娃上斯坦福的陳美齡建議這麼做
    今天刊載一篇投稿,0-6歲孩子的撫養經驗——來自把三個娃都送到斯坦福的明星媽媽。總結看,在早期不要太早逼迫孩子用腦,而是多開發孩子語言能力,多交流,多撫觸,多帶孩子遊山玩水。不要強迫學習。多引導孩子的五官去感受。
  • 小學階段陪伴孩子,關鍵在於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方法,成績高低立顯
    陳美齡不僅是著名歌手,更是教育專家,在最當紅的時候選擇出國讀書,取得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學位,並且先後把三個兒子全部送入史丹福大學,在教育孩子方面有非常獨到的經驗。1、享受學習的樂趣三個兒子的作業,在他們上初中以前,陳美齡都儘可能陪著她們做,主要是想檢查孩子會不會做,和他們一同享受學習的樂趣。有時間的話,還會孩子一起預習第二天要上的課,複習不會做的題目。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她的這三個教育理念,每個媽媽都該知道
    在這些讓人迷亂的各種教育理論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陳美齡教授的教育理念,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枝獨秀。陳美齡女士原本是和山口百惠同時代出道的藝人,甚至還和山口百惠同臺演出過,但是在演藝界大紅大紫之後,陳教授接受父親的建議,暫時放下手頭的一切,遠赴史丹福大學深造。
  • 孩子說謊,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這位媽媽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所以,在我們知道孩子說謊後,不要單純地把孩子說謊當做道德危機,把孩子看做壞孩子,而是把說謊事件當做一次教育的契機,讓孩子從心出發。 《50個教育法:我把3個兒子送入斯坦福》書中講道,陳美齡的大兒子剛上小學時,一次漢字測驗他一直在複習,陳美齡女士就想知道孩子有沒有考好,問孩子考試成績下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