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須去早教班嗎?送三娃上斯坦福的陳美齡建議這麼做

2020-09-05 寶媽寶爸加油站

今天刊載一篇投稿,0-6歲孩子的撫養經驗——來自把三個娃都送到斯坦福的明星媽媽。

總結看,在早期不要太早逼迫孩子用腦,而是多開發孩子語言能力,多交流,多撫觸,多帶孩子遊山玩水。不要強迫學習。多引導孩子的五官去感受。比如他非要觸摸泥巴玩沙子就要玩夠噢,這也是重要的學習機會呢。

不僅僅是0-6歲的孩子,家有大娃的也可以看看噢,就不要那麼逼孩子學習知識啦。以興趣來引導孩子,慢慢來噢。(寶媽加油站小編敬上)

文| 偷心貓

霍思燕曾經在微博上發表過一條狀態,在嗯哼原本應該上幼兒園的年紀讓他推遲一年再入學。

這條微博下面引來眾多網友的熱評。

有的表示贊同,說男孩子是9月份的生日,晚上一年學更成熟,上幼兒園少受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是最棒的幼兒園。

有的表示反對,說到了年紀就應該上幼兒園,幼兒園可以教知識,也可以教規矩,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處。

無論什麼觀點都可以看出,大家對學齡前教育的關注度非常高。學齡前的教育應該如何開展才是對孩子最有益處?

01

學齡前教育對孩子的一生都有深遠影響

陳美齡不僅是一位紅極一時的歌星,更讓大家羨慕的是她的三個兒子都考上了史丹福大學。

她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學齡前教育。在《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作者分享了她的教育方法。

她說:在孩子幼年的時候每天要給孩子新的體驗。要讓孩子打開感官,儘量去感受,抱他、親他、唱歌給他聽、跟他說話,每天跟他做不同的事兒,唱不同的催眠曲,每天給他不同的刺激。

因為人生出來時,大腦中細胞個數是一樣的,區別在於細胞和細胞之間的「突觸」,突觸多的人,頭腦更靈活。

因此在孩子幼年時,陳美玲注重的並非知識上的灌輸,而是幫助孩子在頭腦發育的黃金時期讓孩子們的腦部「突觸」更多。

有學者做過對比試驗。一位女士的孩子6個月到1歲期間有意識的進行培養,每天花2分鐘給嬰兒看文字卡片,並耐心讀給她聽,到了2歲後可以認識將近30個漢字,並且對認識卡片,背誦詩歌有濃厚的興趣。

另外一位女士的孩子在5歲後才給他看文字卡片,然而他學起來很吃力也很不喜歡。

早期教育要開始得越早越好,這是孩子潛能發展的遞減法則。

不同時期孩子大腦對新鮮事物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在大腦活躍期讓他習慣學習,愛上學習,對他今後的行為習慣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02

學齡前教育並非知識的灌輸,而是建造大腦接收知識的迴路網

幾乎每位家長都對孩子教育、學業投入巨大的關注。其中不乏一些希望孩子領跑的父母,在孩子學齡前就為孩子報大量的課外班,注入無比的希冀。

但其實家長不必如此焦慮,學齡前教育的重點並非是知識的灌輸,而是建造大腦接收知識的迴路網。

《培養優秀寶寶父母必上的7堂課》中講解到:嬰兒腦細胞在出生時相互之間是沒有聯繫的,出生後由於受到周圍的刺激,腦細胞之間開始產生聯繫。

一旦進行重複,細胞與細胞之間聯繫部分會變大,能形成輕鬆傳遞刺激的迴路。若缺乏刺激,腦細胞會發育遲緩,迴路作用也不會很好。等到6歲時,迴路已完全形成,不能修改和增加了。

所以正如陳美齡的教育方法一樣,多做一些有趣的事情開發孩子的大腦,才是明智之舉。

張梓琳在微博上經常曬出帶著孩子胖妹遊山玩水的照片。

接受媒體採訪時她也說過,由於工作的原因會經常出差,但依然會把孩子帶在身邊,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照顧,另一方也希望通過出差讓孩子接觸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

同時表示與其給孩子報早教班,不如用早教班的錢帶孩子旅行,見識廣闊的天地。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用體驗來感受世界,而不是空洞的說教。

與其用所謂的知識性教育禁錮住孩子的童心,不如讓他多走、多看、多接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學齡前教育並不是讓孩子系統的學習知識,而是儘可能的鍛鍊他們的大腦,讓他們多吸收新鮮的事物,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03

科學的學齡前教育,讓孩子受益終身

眾多教育專家都在呼籲家長們要重視學齡前教育,在生命的初期,需要家長們投入更多的關心和愛心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家長們可以在以下幾點多投入精力。

1)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如果不儘早教孩子語言,孩子的思維就會受到限制,大腦也就不能很好的發展,而且嬰兒天生對聲音很敏感,所以在早期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是非常容易的。

有些南方地區說話不分l、n,不分前鼻音後鼻音,如果在孩子學語言的時候沒有教對,長大了也很難改正過來。

2)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進行引導,讓孩子勤思考多動腦。若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思維能力就會迅速枯竭。

陳美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非常關注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對某個事情產生疑問,即使陳美齡在做飯,也會把火關掉,認真的對孩子解答,如果不知道答案,也不會對孩子敷衍,而是帶領他一起尋找答案。

陳美齡以身作則,讓孩子們覺得學習其實是一件非常輕鬆有趣的事情,成長為學霸,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對孩子五官功能的訓練

五官就是感覺、聽覺、視覺、本體覺、前庭覺。其中視覺和聽覺是最重要的,也是接收最多信息的器官。保護好孩子的視覺和聽覺的同時,多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刺激,可以讓孩子的視覺聽覺更靈敏。

華盛頓大學的帕特裡夏教授一直從事聽力研究,他認為:「在1歲前如果沒聽到幾次聲音,那麼嬰兒今後將無法對聲音做出反應。」

在語言方面,有專家做過實驗,一位在嬰兒時期用豐富的語言對他進行交流,另一位在嬰兒時期不與他進行任何語言交流。

兩個孩子在2歲時相比,語言表達能力會相差很大,到三四歲時,差距會更加明顯,之後再對孩子進行語言方面的培養,已經很難挽回了。

因此,對孩子越早開始五官功能方面的刺激,對孩子的成長越有益處。

我們希望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但是真正能一直輕鬆愉快的孩子,是那些在幼兒時期已經掌握了一定學習基礎,對學習不抗拒的孩子,進入小學後才能在老師的帶領下不慌不忙的繼續深造。

所以,家長們不僅要對孩子的學齡前教育重視,避免揠苗助長,同時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家長做好學齡前教育,孩子贏在起跑線不是問題。歡迎您一起留言探討孩子教育方面的困惑,我們有智囊團噢~

作者簡介:偷心貓,90後水瓶女,希望通過文字給人帶來知識與力量。

本文為寶媽寶爸加油站原創首發作品,稍後將同步在其他平臺推廣,未經許可不允許轉載。否則直接投訴侵權。

附上文中提到的相關圖書:

相關焦點

  • 硬核博士陳美齡:三個兒子都被斯坦福錄取,只因她做了這些事!
    圖片來源:陳美齡微博要知道,能進入史丹福大學的學生,可不只是學習成績好這麼簡單。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學霸這樣培養很多媽媽會問:她是怎麼把三個兒子都培養成斯坦福的高材生?而她的回答總是: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就不愛學習的,往往是學校的老師打消了孩子對知識的興趣。下雨時,陳美齡會帶著孩子去公園找蝸牛,看雨滴。
  • 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讓孩子主動學習,小學做好這件事
    陳美齡在作為歌手最當紅的時候選擇了出國深造,去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而最讓人敬佩的是,在數年之後,她的三個兒子又全部被史丹福大學錄取。在教育孩子這個領域,陳美齡有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她曾把自己的教育理念通過書籍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如何能使孩子主動學習這方面,陳美齡給出的建議是抓住孩子上初中前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孩子小學階段,讓孩子有夢想,有目標。
  • 3個兒子都考進斯坦福,陳美齡談家庭教育: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
    被稱為「傳奇媽媽」的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卻說:教育的全部責任在於家長,人格形成這麼重要的工作,不能扔給學校就不管了。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所佔的比重是百分之七十五。」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不管孩子處於幼兒時期,還是學齡時期,亦或是青春期,父母的重要責任所佔比重都是最大的。
  • 陳美齡:我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
    怎樣當父母,怎樣做一個世界上最好的媽咪?她的人生故事是一個完美的答案陳美齡,年紀稍長一些的應該也知道。當年她與鄧麗君、翁美玲齊名,紅透半邊天。就在所有人覺得她就要如此當一個一線歌星之時,陳美齡離開香港去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之後又拿到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學位。接下來,一個比當歌星更精彩的大戲才剛拉開大幕。
  • 一門三子考入斯坦福,陳美齡的育兒經:孩子小學,父母別佛系
    可最近聽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的育兒經驗,我才發現很多人都錯了。說起陳美齡,她這個人可不簡單,和鄧麗君一起唱過歌,和張國榮一起演過戲。娛樂圈順風順水時,卻選擇出國留學,讀得就是教育學。更讓人敬佩的是,她還把學到的教育知識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三個兒子的成績都很優異,先後進了史丹福大學,這可是全球頂尖學府。不得不佩服,她的家庭教育的確很成功。
  • 她叫陳美齡,我不羨慕她3個兒子上斯坦福,但看完視頻我...
    她在視頻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秘訣,有10件事,家長千萬不能對孩子做:▼點擊視頻,看一條專訪傳奇媽媽陳美齡▲聽陳美齡說父母絕對不可以做的10件事❶  不要說:看看別人家孩子!史丹福大學的教授Myra H. Strober看到報導後,邀請陳美齡去美國念書,當時她肚子裡剛剛懷上老二。
  • 陳美齡《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給我們3個育兒啟示
    在這些讓人迷亂的各種教育理論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陳美齡教授的教育理念,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枝獨秀。陳美齡女士原本是和山口百惠同時代出道的藝人,甚至還和山口百惠同臺演出過,但是在演藝界大紅大紫之後,陳教授接受父親的建議,暫時放下手頭的一切,遠赴史丹福大學深造。從斯坦福畢業的陳美齡,眼界和知識層次跟原先做藝人的時候,確實不可同日而語。
  • 為什麼我不建議孩子去上早教班?
    最大的弊端是「滋生、助長攀比」 4、早教班並非絕對不能上。但綜合國內現狀,不建議大多數家庭的孩子去上早教班對於孩子來說,「早教」到底有多重要? 3個月、6個月時,孩子們沒有任何差別;15個月大的時候,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開始不同;到了2歲大的時候,這兩群孩子出現戲劇性的差異;到了3歲,「我們就知道……等到3歲才介入(早期教育)已經太遲了!」 5歲之後每一年,無論這些孩子被送到那所學校,都會回來做測驗。
  • 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將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大學,育兒技巧在這
    陳美齡,曾經是和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歌星。現在是兒童心理學專家,也是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玲曾經說過:「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品行都是在12歲之前養成的。」所以在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長要學會這些技巧,幫助孩子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 陳美齡: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她做到了這3件事
    今天,我們重點要說的不是陳美齡當年有多紅,而是她的家庭和教育方式,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她用一己之力把三個兒子全部送進了美國名校史丹福大學,而且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都非常好。陳美齡和兒子之間是沒有距離的,孩子有什麼事情都願意和她說。她不反對孩子高中談戀愛。「戀愛能教我們被愛,也教我們怎麼去安慰人家,所以,我很鼓勵他們去交女朋友的。可是我的底線是男孩子一定要有責任,不可以有小孩子(懷孕)。他們高中的時候都有女朋友的,看出他們很高興的,我9歲就開始對他們進行性教育。」
  • 陳美齡:教育孩子不要只交給學校
    ▲ 鄧麗君與陳美齡,1988曾經眾星捧月的名人一邊奶著兩個孩子,一邊考取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而她最驕傲的是,在畢業後,她把自己家的3個兒子全都送進了世界排名第三的史丹福大學!▲二兒子從斯坦福畢業時,陳美齡與三個兒子的合影她把三個兒子都送進了史丹福大學,其中的教育秘訣是什麼呢?
  • 三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齡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她是陳美齡。1955年出生於香港的陳美齡在六兄妹中排名第四,曾以歌手身份在日本出道。她先後在日本上智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求學,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後,陳美齡的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她一躍成為話題人物。日前在文化論壇《大家說》,陳美齡和上海觀眾分享了她的求學經歷和教育經。
  • 孩子獨立特行就是怪胎?聰明的媽媽這麼做,把3個兒子送入斯坦福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講道,陳美齡一直告訴兒子不要勉強和別人一樣,不要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而迎合別人,更不要歪曲自己的意見而妥協。不要變成大樹底下好乘涼的人,就算被打擊,也要做個出頭鳥。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提高孩子內驅力,小學做好一件事
    父母反倒不喜歡孩子學習,總是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孩子反而更拼命擠時間學習。不禁感嘆,真是時代不同了!可從來沒有父母想過這是為什麼,已經給孩子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孩子怎麼反倒不愛學習。在這裡不得不提一提陳美齡的故事。
  • 陳美齡培養三個學霸,為何這麼說?
    陳美齡從曾與鄧麗君齊名的當紅女星,到事業高峰時結婚生子,赴斯坦福攻讀教育學博士,再到成功培養出三個學霸兒子,人生三大轉型,都非常的完美。她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家長承擔教育的全部責任 陳美齡回憶到,有一年,有位與孩子合不來的老師做了班主任。她安慰孩子:「儘可能多看到老師好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 媽媽想給孩子報早教班,被爸爸阻止了,孩子有必要上早教班嗎?
    父母可以用孩子們能理解的方式去詢問一下他們對於上早教班的意見。,父母就不要帶孩子去上早教班了,可以在家裡對他們進行一些他們能接受的系統性的學習。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去上早教班的,這個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去做抉擇。
  • 嬰幼兒有必要上早教班嗎?
    「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嗎?」「你家孩子在哪上早教?」「你家孩子還沒有上早教嗎?」每次聽到這樣的靈魂拷問,老母親心裡都是神獸奔騰,想口吐芬芳的,但是克制了一下,表面還要雲淡風輕,平易近人的笑著說:「沒有」。早教和早教班不是一回事好嗎。
  • 把3個孩子送進斯坦福,媽媽傳授成功經驗: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
    是那所超越哈佛、美國競爭度最高、錄取率最低的大學嗎?」 「把3個孩子全都送進去,好厲害!」「怎麼做到的? 有什麼秘訣嗎?」很多人看到這裡不禁想問:自己進了斯坦福,孩子就一定能進嗎?不,因為她是一個教育學博士,是斯坦福的教育方法教會了她如何培養孩子。她說道,自己學了很多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再結合自己的方式去教孩子、帶孩子。這三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的優秀,並且他們的性格和能力的優秀程度都遠遠超過了成績。陳媽媽是如何做到把三個兒子都培養的如此成功呢?
  • 早教班有必要上嗎?孩子沒上早教班,家長應該多做這三點
    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以至於總擔心孩子落後在起跑線上,正因為家長這樣的心理,現在早教班遍地開花。但是,早教班動輒上萬的學費,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早教班到底有必要上嗎?這個話題經常是父母們在一起交流的話題。其實,真相卻是,家長們一定要理性看待早教班,至於到底上不上早教班,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定。
  • 你會給孩子報早教班嗎?
    因為很多人覺得離家近,以後寶寶上幼兒園就省心多了。大家都覺得以後幼兒園生意肯定異常火爆了,因為大家都打算把孩子送到家門口的幼兒園啊。本來以為大家參觀完會給予很多推薦的,結果我聽到的竟然是不去了,味道太重,學費太貴,幼兒園不用上那麼好,有錢還不如給孩子報些早教班呢!哈哈,善變的人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