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陳美齡,我不羨慕她3個兒子上斯坦福,但看完視頻我...

2022-01-12 多寶樂園

2015年,曾經與鄧麗君齊名的歌手陳美齡,將自己第三個兒子送進了史丹福大學,而在這之前,她的大兒子、二兒子和她本人都是從史丹福大學畢業的。

在2015~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全球大學排名表)上,史丹福大學排名第三,劍橋、麻省理工和哈佛,都在它之後。

「好厲害!你是怎麼做到的?」

在不斷被人問起教育經驗後,陳美齡把自己的育兒心得寫成一本書——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在香港上架的時候,第一周就賣了3000本!

她在視頻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秘訣,有10件事,家長千萬不能對孩子做:

▼點擊視頻,看一條專訪傳奇媽媽陳美齡

▲聽陳美齡說父母絕對不可以做的10件事


❶  不要說:看看別人家孩子!

❷  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❸  不要制定每天的時刻表

❹  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

❺  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❻  不要反對高中的戀愛

❼  不要打孩子

❽  不要對孩子撒謊

❾  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

❿  孩子發問時,永遠不要讓他「等一等」


這10點看似很簡單,但是要做到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是堅持10年,幾十年的時間呢?我們來了解一下視頻中的主角陳美齡女士。


陳美齡是香港人,14歲出道,在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人氣不亞於山口百惠、鄧麗君,是炙手可熱的華人歌手。

不到20歲的她,基本上一天得工作20個小時。

當時她的人氣不遜於山口百惠,連現任日本首相都是她的粉絲。

張國榮也是她的好朋友,他和陳美齡用同一個錄音棚。

當時爸爸去日本看她工作,覺得她太辛苦,大學也不上,朋友也沒有,只是個賺錢的機器,就對她說:

「錢財、名譽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但是,知識一旦記入腦子,就不會被人奪去,它會成為你一生的寶物。所以在你能學習的時候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

她聽了父親的話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應該像機器一樣枯燥無味,自己的精彩人生才剛剛開始呀,她選擇在最紅的時候宣布暫別歌壇,前往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不得不佩服她的這份勇氣和果敢,大概這也是成就她的原因之一吧!


後來,她在結婚生子嫁給了他的經紀人,生下大兒子後,她總是需要帶著孩子去工作。

有人說她太貪心了,工作也要,家庭也要。

這個在現在看來稀鬆平常的行為,在當時還很保守的日本引起了很大的爭論。「女人生了小孩還該不該工作」這個話題,日本的新聞差不多討論了一年多,連美國《時代》雜誌也報導了「美齡爭論」。

史丹福大學的教授Myra H. Strober看到報導後,邀請陳美齡去美國念書,當時她肚子裡剛剛懷上老二。


不請保姆、不靠老人,一邊讀書,一邊養兩個孩子,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然而,陳美齡不僅自己搞定了博士學位,也沒有耽誤工作,同時還把孩子教育得棒棒的。

她說:對孩子教育承擔責任的,絕不是學校和老師,而是爸爸媽媽。

喵七看完這個視頻,特地買了這本書來看,雖然書名起的有點俗,但是內容確實不錯,樸實,有借鑑意義。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位很好學、很有主見的媽媽,她把自己親身實踐的教育方法寫在這本書裡。從50個教育法中選出最打動自己的8個要點,和大家一起分享。

1、孩子的教育是兩個人的事,夫妻間需達成一致。

許多媽媽都認為進名校很重要,陳美齡也曾這樣認為。在大兒子上小學前,她一直在關注東京的一家著名私立小學,希望孩子能到那裡讀書。

可是,當先生在小學的說明會上聽到老師說:「由於應徵者人數眾多,請確保面試那天孩子絕對不能感冒。那是影響一輩子的日子……」

先生回來說,孩子感冒是常事,說這種話,證明他們不會為孩子考慮,那種地方不去也罷。

聽到先生這樣說,陳美齡頓時感到自己想把孩子送進名校,也許只是虛榮心作祟罷了,於是就採納了先生的意見。

2、讓孩子在愛中成長。愛的表達,越誇張越好。

嬰幼兒時,經常抱抱、背背孩子,讓孩子感受母親的體溫和氣味。

即便因為工作原因,只能和孩子呆一小會兒,也應該提高時間的濃度,儘量和孩子親親、玩玩、聊聊天,孩子一定會感受到父母的愛。

被愛意環繞成長起來的人,內心會更自信、更堅強,也更會愛人和周圍的一切。

3、不要體罰孩子,儘量說服教育。

體罰是最差勁的教育方式。

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會誤以為有力氣的人才是偉大的,長大後也會習慣靠武力處理問題。

第一次發現大兒子說謊,是在小學低年級時。因為擔心媽媽責備,兒子把考試卷藏在了書包裡。陳美齡決定好好和孩子聊一次,從「媽媽很愛你,為什麼你不相信媽媽呢?」到過程中的抱一抱,哭一哭,吃點東西,上個洗手間什麼的……整整談了八個小時!

和孩子好好交談,讓他們從心底裡接受父母的意見。


4、不和他人做比較。

兒童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自我肯定。

一顆認同自我的內心,是人格形成的基礎。讓孩子學會自我肯定,最重要的是「不和他人做比較」,認可孩子最真實的模樣。

「你要是做好了**,媽媽就給你獎勵哦。」這種附加了條件的疼愛方式,萬萬不可。並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過就是好孩子」。

孩子有了自信以後,才會內心從容,在認可自己的同時肯定別人。

5、要有「出頭」的勇氣。

東方文化喜歡奉行「中庸」之道,家長會希望孩子「乖乖的,不惹眼最好」。

但當今世界上最需要的,就是想像力和創造力。

重視孩子的個性,鼓勵孩子做自己,就算挨打,做個「出頭鳥」也不錯。

和大家不一樣,不單是一種恩賜,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最大的武器。


6、選擇走最難的路。

父親對陳美齡說:「迷茫的時候,選擇走最難的那條路。」

還有作業沒有做完,但是想看電視的時候,哪樣比較難呢?當然是寫作業。這麼一想就不會迷茫,做完作業再看電視。

又比如:「想和別人打招呼但有點不好意思……怎麼辦才好?」當有這樣的不知所措時,也會想起之前的那句話,主動去打招呼。

在心中認定這個道理,始終保持向上的姿態,挑戰自我,是獲得成功的精神基礎。


7、鼓勵孩子多提問。

經常發問的孩子,思慮更加周全,也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不論孩子問什麼,先表揚孩子,讓他們知道提問本身是好事,然後一起尋找答案。

如果孩子在媽媽炒菜時到廚房來問:「媽媽,為什麼***?」先把火關了,聽清楚孩子的問題,為他們指明方向再做飯。

「因為不好意思所以沒問」是最可惜的。學習時放任問題不管,孩子慢慢就會暗示自己「我不擅長這門課」,甚至產生厭惡感。


8、音樂、藝術和運動可以完善人性。

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多才多藝的人。

音樂和藝術,超越了語言和時間,能讓人產生共鳴,並表達自我。

關於音樂,隨便什麼樂器,只要會彈一種就行,沒必要到高超的水平。能夠創造聲音,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經驗。不僅可以訓練手、眼、耳的配合,也能加快大腦的運轉速度,還能獲得快樂。

除了藝術以外,運動也不可缺少,既可以鍛鍊身體,又能培養團隊精神。上進心、忍耐力、領導力,統統能在運動中學到。


看完這個視頻,了解了陳美齡的傳奇故事,喵七的感受就是,可能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做不到像她一樣的媽媽,但是我們會努力提高自己,變成那個更好的媽媽,孩子會看到你的努力,也會感謝你的努力。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讀書和健身是僅有兩件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事情但是我覺得育兒也是一樣的。你會看到一個更加優秀的寶寶的同時,也會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

世界上所有的雞湯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育兒雞湯不能徹底改變你,但是可以啟發你,溫暖你!

相信最好的你和教育都一樣,還在路上!

最後,讓我們重溫一遍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愛,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圖片 I網絡

 編輯 I 喵七

內容來源 I 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繫刪除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相關焦點

  • 陳美齡: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她做到了這3件事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在文章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個圖片。有誰知道,最左邊的這個女士,是這三個男孩的媽媽?她叫陳美齡,出生在香港,是一名歌手,今年63歲了。可能提起她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她在我們父輩們的那個年代確實很紅。1983年,她和張國榮一起獲得香港金唱片獎。
  • 陳美齡:我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
    陳美齡生下3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本科,一時轟動社會。我把他放下,拿出我小時候的照片:「你看,媽媽小時候的樣子,是不是和你很相似?」 「哇!真的很相似!」「那麼,你說自己好不好看?」大兒子大笑了:「好看!」 我用手摸著他的小臉,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好不好看不是看外表,最重要的是心中美與不美。你的心美麗無比,不但好看,而且是太好看了!
  • 硬核博士陳美齡:三個兒子都被斯坦福錄取,只因她做了這些事!
    沒錯,下面這張近照,就是64歲的她。圖片來源:陳美齡微博這次,她戳中的是中國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拳拳之心——當月薪7萬卻撐不過一個暑假,當無數的父母為孩子的學習大吼大叫,甚至雞飛狗跳時,她卻輕輕鬆鬆地將3個兒子全部送進了斯坦福。
  • 陳美齡《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給我們3個育兒啟示
    在這些讓人迷亂的各種教育理論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陳美齡教授的教育理念,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枝獨秀。陳美齡女士原本是和山口百惠同時代出道的藝人,甚至還和山口百惠同臺演出過,但是在演藝界大紅大紫之後,陳教授接受父親的建議,暫時放下手頭的一切,遠赴史丹福大學深造。從斯坦福畢業的陳美齡,眼界和知識層次跟原先做藝人的時候,確實不可同日而語。
  • 三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齡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她曾經是歌手,也是學者,更是母親和教育家,如今她還有一重身份是全球公民,每年世界各地到處飛,不斷探索生命裡的可能性。她是陳美齡。1955年出生於香港的陳美齡在六兄妹中排名第四,曾以歌手身份在日本出道。她先後在日本上智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求學,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
  • 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讓孩子主動學習,小學做好這件事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有上進心,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很多時候孩子經常不愛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家長為此非常苦惱,如何可以提高孩子的內驅力呢?這裡不得不提到一位曾經家喻戶曉的歌手—陳美齡,她的人生可以稱之為傳奇。
  •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你看明白了嗎?
    」的視頻,我立馬被這個媽媽吸引了!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關於她的信息,發現她的一本育兒手記——《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這本書是用日文寫的,之後又被翻譯成了中文版本。感慨於這位媽媽的智慧和勇氣,撫養三個男孩的過程是艱辛的,把三個孩子都培養成材,只能說為人父母的智慧絕對是高。這本書不到300頁,我很快就看完了,因為寫的很直白,也很接地氣,看完之後,更多的是良久的思索。育兒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 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將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大學,育兒技巧在這
    陳美齡,曾經是和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歌星。現在是兒童心理學專家,也是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她將三個兒子相繼送入了史丹福大學所以在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長要學會這些技巧,幫助孩子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她雖然有三個兒子,但是從來沒說過他們三個誰比誰好一點,都是各有各的長處。
  • 3個兒子都考進斯坦福,陳美齡談家庭教育: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
    陳美齡曾是80年代一名當紅歌星,與鄧麗君齊名,卻選擇暫時隱退,結婚生子。後獲得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並將3個兒子先後全部送進史丹福大學。她完成了從偶像歌手——教育學博士——傳奇媽媽的轉變。陳美齡不僅養育孩子,還帶兒子去電視臺上班,一度引發以她英文名命名的「Anges爭論」,並登上了美國《Times》周刊。
  • 從和鄧麗君齊名,到三個兒子考入斯坦福,她坦言:孩子未來看小學
    實際上,小學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分水嶺,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養成,就看這短短的六年。這六年甚至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明星媽媽陳美齡就清楚地認識到了小學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從和鄧麗君齊名,到將三個兒子送進史丹福大學,她表示:小學定一生「34歲前,我是和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歌星。」
  • 聰明的媽媽這麼做,把3個兒子送入斯坦福
    如同陳美齡在《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所講:今後的時代,尋求的是與眾不同的思想。即使鞋子破的不成樣子了,也會穿到不能再穿為止。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書中講道,陳美齡一直告訴兒子不要勉強和別人一樣,不要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而迎合別人,更不要歪曲自己的意見而妥協。不要變成大樹底下好乘涼的人,就算被打擊,也要做個出頭鳥。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提高孩子內驅力,小學做好一件事
    可從來沒有父母想過這是為什麼,已經給孩子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孩子怎麼反倒不愛學習。在這裡不得不提一提陳美齡的故事。著名歌手陳美齡,出道的時候人氣很高,曾跟鄧麗君齊名,和張國榮同臺演出過。但是她卻激流勇退,出國讀書,最後攻讀斯坦福的教育學博士。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她的這三個教育理念,每個媽媽都該知道
    在這些讓人迷亂的各種教育理論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陳美齡教授的教育理念,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枝獨秀。陳美齡女士原本是和山口百惠同時代出道的藝人,甚至還和山口百惠同臺演出過,但是在演藝界大紅大紫之後,陳教授接受父親的建議,暫時放下手頭的一切,遠赴史丹福大學深造。
  • 將三個兒子送入世界排名第七的史丹福大學,這個媽媽有何過人之處
    說到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很多,失敗的案例也很多,可有這樣一個媽媽,在教育孩子之路上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她先後將她的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大學,這個世界第七名的學校。如果以孩子的成功作為百分比來算,可以說在育兒之路上這個媽媽的成功率為百分之百。由此可見,這樣的成功並非運氣使然,而是這位媽媽的教育有道。
  • 送三娃上斯坦福的陳美齡建議這麼做
    今天刊載一篇投稿,0-6歲孩子的撫養經驗——來自把三個娃都送到斯坦福的明星媽媽。總結看,在早期不要太早逼迫孩子用腦,而是多開發孩子語言能力,多交流,多撫觸,多帶孩子遊山玩水。不要強迫學習。多引導孩子的五官去感受。
  • 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青春期沒叛逆,媽媽談教育:關鍵在小學
    陳美齡在80年代曾是一名當紅歌星,曾和張國榮同臺演出。令人詫異的是,在事業紅火的年紀,她結婚生子,還到斯坦福讀大學,拿下教育學博士學位。她利用自己所學教育理論,傾注心力培養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也先後考進斯坦福
  • 她把三個孩子送進斯坦福!這位媽媽說:這10件事絕對不能做
    1986年,陳美齡在日本結婚嫁給了自己的經紀人之後三個兒子相繼出生要讀書,要工作,要照顧孩子……她的負擔更重雖然很忙她卻總是儘可能陪伴三個兒子在陳美齡的教育下三個兒子也都考進了美國史丹福大學陳美玲和三個兒子她還很自豪地告訴說:我的三個孩子都會做家務哦對女朋友也都很好的!
  • 陳美齡:教育孩子不要只交給學校
    一開始我是不信的,直到看到陳美齡的故事,我才不得不信。看到她是因為一個視頻,年過60歲的她一如當年,笑靨如花。「為人父母,都希望兒女成才。」陳美齡的這句話應該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出生於香港的陳美齡,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個紅透半邊天的歌星,曾與鄧麗君、翁美玲齊名。
  • 一門三子考入斯坦福,陳美齡的育兒經:孩子小學,父母別佛系
    兒子剛上一年級沒兩個月,我已經被老師找了三次家長,說得最多的問題都是孩子上課總是開小差。當初把孩子送去小學,還以為能輕鬆下來,沒想到現在更累了。可沒想到,孩子完全低於我的預期,有時候我甚至有些絕望:「才一年級就這麼難,以後初中和高中咋辦?」這時,公婆和老公總會在一旁說:「孩子還這麼小,這麼急幹嘛?他長大了就好了。」我也只好勉為其難地這樣安慰自己。可最近聽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的育兒經驗,我才發現很多人都錯了。說起陳美齡,她這個人可不簡單,和鄧麗君一起唱過歌,和張國榮一起演過戲。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這位媽媽說:這10件事絕對不能做
    >她卻總是儘可能陪伴三個兒子在陳美齡的教育下三個兒子也都考進了美國史丹福大學她還很自豪地告訴說:我的三個孩子都會做家務哦對女朋友也都很好的!玩具玩了兩三個禮拜,他們就會不喜歡了,丟在一邊,玩具不會成為他們永久的朋友。我記得有一個家長跟我說,女兒不喜歡洗澡,我想獎勵她(玩具)。我說,你可以說:「好,你洗乾淨,可以幫媽媽化妝」,如果是男孩,你可以跟他說:「你做好這件事,你可以跟爸爸化妝」,這樣他一定會喜歡的。你要讓小朋友知道,獎勵他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交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