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 孤島 博物館 成幼兒園課堂

2020-12-18 廣州日報

近年來,廣州不少幼兒園開展了體驗式學習。

在場景化教學中,孩子們邊玩邊學。

場景化教學實現了幼兒園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優勢互補。

小鳥和小老鼠誰的心跳更快呢?

龍舟這麼長,是怎麼運到博物館裡的?

孤島上的燈塔守護者,有人幫他慶祝生日嗎?

粵劇演員臉上為什麼要化這樣的妝?

……

這些兒童視角的問題,都是在廣州正推行的「文溪雅荷」幼兒園場景化教學課程中,由參與的幼兒園小朋友們自發提出並尋找答案的。

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們學習的場所不再集中於傳統的幼兒園班室,而是在博物館、圖書館、科學中心,在農場、孤島、動物園,在機場、碼頭、BRT車站,在牛奶廠、老字號酒樓、農貿超市……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李淵浩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伍仞 通訊員蘇曉丹

自2018年廣州市幼兒園實驗課程的研發工作啟動以來,廣州不少幼兒園在具有廣州本土特色的真實場景中開展了體驗式學習。1月8日,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和廣東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文溪雅荷」幼兒園社區場景化課程展示交流暨頒獎活動在廣東省博物館多功能廳舉行。活動上還發布了廣州市「文溪雅荷」幼兒園社區場景化課程地圖,包含80個社區場景,遍及廣州市11個區,包括人文場景、場館場景、自然場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共104個幼兒園獲獎

場景化教學是指在一定場地、設備、材料等支持下創設綜合性學習環境,潛移默化地實施教育的一種方法。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在對全市11個轄區共1626所幼兒園課程質量調研的基礎上,圍繞本土文化傳承和課程場景化,於2018年啟動了「文溪雅荷」廣州市幼兒園實驗課程的研發工作。

活動對「文溪雅荷杯」社區場景化課程設計評選中的104個獲獎幼兒園進行了頒獎。11名代表分別介紹了黃埔古港古村、舢板洲燈塔、石頭記礦物園、洛溪大橋、粵劇藝術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舊碼頭倉、城郊農場、廣東科學中心「兒童天地」、協和中學、廣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11個社區場景化課程實施案例。

在這些案例中,老師和家長帶著孩子去採訪守護舢板洲燈塔的老黨員黃爺爺,看到孩子們在各種石頭前聚精會神地觀察,看到城市娃娃挽起褲腳在稻田裡體驗插秧……社區場景化課程裡,幼兒園、家庭、社區、各類機構聯動協同育人,幼兒園教師、家長、各類場館中的文化專家、技術人員、社區中的老人、村莊的農民等,都齊齊參與到幼兒教育中。

珠江新城獵德幼兒園陳蓓蓓園長介紹,廣東省博物館就在幼兒園附近,在市教研院的指導下,幼兒園與廣東省博物館共同合作開發了以龍舟探秘為線索的體驗課程,線下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多次去到省博進行體驗式的項目學習,線上通過資源平臺,孩子可以與家長了解更多關於省博的資訊和龍舟的故事,還可以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進行划龍舟、繪花龍等體感遊戲。

當天的活動除了對幼兒園社區場景化優秀課程進行頒獎,還發布了廣州市「文溪雅荷」幼兒園社區場景化課程地圖,首輪發布包含80個社區場景,包括人文場景、場館場景、自然場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如越秀區,以廣東粵劇院、廣九火車站紀念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等本土人文場景為主。天河區作為廣州城市的新中心,場景以體育中心、省博物館、BRT等現代場館為主。而作為廣州「後花園」的從化區,以自然生態場景為主,如從化溪頭村。

場景化教學

讓孩子主動尋找答案

在優秀課程展示後,華南師範大學的蔡黎曼副教授點評道,「文溪雅荷」幼兒園場景化教學課程不是在幼兒園的傳統教育場域進行的活動,而是教育從幼兒園走出來,和社區、家庭結合。她認為,21世紀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必定會顛覆傳統教育範式,傳統教育是記憶答案,而文溪雅荷項目是一種兒童自身思考的與情感強烈參與的有效的學習,是孩子們在尋找答案,而不是老師單純傳遞,是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落地的具體體現。

華南師範大學的李思嫻副教授則表示,「文溪雅荷」幼兒園場景化教學中,老師們非常尊重小朋友們的主體性和需要,和小朋友的互動過程中,有意識地把廣州歷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過程中實現了「立德樹人」。

場景化課程展示:

探訪孤島上的燈塔守護者

廣州實驗教育集團南沙區實驗幼兒園的場景化課程《守望絲路的舢板洲燈塔》是活動中獲得特等獎的課程設計之一。

該園園長劉穎麗介紹,課程的起源是在一次家長課堂上,在廣船工作的家長提到龍穴島附近的一個小島,孩子們很感興趣:「島上有什麼?燈塔是船的紅綠燈嗎?」老師通過網上關於舢板洲的新聞視頻報導,鋪墊了小朋友的前期興趣,梳理了孩子們關於舢板洲燈塔守護者黃爺爺(黃燦明)的疑問。

到了課程當天,當孩子們登島看見黃爺爺,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冒出來:「黃爺爺,你(皮膚)為什麼這麼黑?」「黃爺爺你一個人在島上,有人陪你過生日嗎?你生氣了怎麼辦?」

得知運送物資的運輸船半年才來一次時,孩子們提出:「黃爺爺你多久回家一次啊?」「你那裡有那麼多水,為什麼要給你送水啊?」黃爺爺回答說因為送來的是淡水。「淡水?是煮蛋的水嗎?」這個時候,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淡鹽水讓小朋友們嘗試,小朋友們喝得直皺眉:「黃爺爺,鹽水不好喝,你以後不要喝了。」

當小朋友們知道,黃爺爺每天雷打不動地早上7時升國旗、晚上6時降國旗,又問道:「你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呢」「你每天升國旗不累嗎?你升國旗的時候都在想什麼?」

臨走前,孩子們畫下舢板洲的樣子,兩個小朋友拉著黃爺爺聽他講舢板洲的故事,說回到幼兒園還要講給小朋友聽,還有一個小朋友說,島上沒有漢堡包,要把最喜歡的漢堡包留給黃爺爺。

回到幼兒園,孩子們又通過校園廣播講舢板洲故事、看舢板洲相關視頻、聽祖輩講過去的事、社區慰問關愛身邊勞動者的方式,在延伸場景繼續學習。第二次登島前,天氣已經變冷,孩子們開始掛念「黃爺爺有沒有衣服穿」「菜吃完了嗎」,並列出願望清單,要給黃爺爺買南瓜、土豆、大白菜等補充物資,要請醫生給黃爺爺檢查身體,還要買蛋糕給黃爺爺過生日。

「通過孩子兩次上島前的清單對比,我們發現,經歷了場景體驗,孩子們已經和場景、黃爺爺建立起情感連結,不但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黃爺爺的關愛和敬佩,還嘗試用自己的經驗去介入場景,對場景發生影響。」

聽聽戲 看看戲 說說戲

廣州市第一商業職工幼兒園的場景化課程設計,在活動中同樣獲頒特等獎。該園利用地域資源,把學習活動場景遷移到了臨近的粵劇藝術博物館,讓小朋友們領略粵劇藝術和嶺南文化。

該園老師沈斐斐在展示中介紹,粵劇藝術博物館包括嶺南建築的自然景觀資源,還包括粵劇文化的人文資源。在參觀過程中,滿洲窗、木雕、粵劇行當、造型等都讓小朋友們十分感興趣。過程中,小朋友還能利用化妝品裝扮臉部,感知臉譜角色意義,加深對粵劇的了解、對美的嚮往。

不久前,記者曾經對該課程進行採訪。在博物館裡,小朋友們睜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展品,閃亮亮的粵劇頭飾最吸引他們的目光。有小朋友興奮地說:「是皇后的皇冠!」

當粵劇演員來到小朋友面前和他們近距離互動,小朋友們的「十萬個為什麼」馬上上線。黃沛堯小朋友更關注粵劇演員的服飾:「為什麼你要化妝?」「為什麼要穿成這樣的呢?」陳雋煜小朋友十分關注粵劇演員的「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表演的時候是不是很辛苦的?」粵劇演員、老師們和在廣東粵劇院工作的家長義工鍾國珍逐一回答,讓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

小朋友們不僅觀看到了粵劇表演,大班的歐欣錡還和媽媽鍾國珍一起,即興表演了一段著名粵劇《紅豆相思》。

「我沒有聽過粵劇,我奶奶聽粵劇,我只知道粵劇好高音。」在參觀之前,黃沛堯小朋友這樣告訴記者。到了參觀的尾聲,他對行當展品流連忘返,還把老師拉到了角落的花叢旁,悄悄地告訴老師:「這裡有粵劇的聲音」,原來是花叢裡隱藏的喇叭在播放粵曲,顯然對粵劇產生了興趣。

沈斐斐介紹,場景化教學還向幼兒園、家庭延伸,如在幼兒園課室布置了滿洲窗、粵劇服飾裝飾,又組織家長和孩子共同做了粵劇臉譜親子作品,設計並開展親子社區活動,將教育成效推廣延伸,「通過課程孩子們初步感受到戲曲中的人生百態,粵劇演員們的匠人精神給予孩子真的啟迪、善德薰陶和美的享受。場景化教程也實現了幼兒園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優勢互補。」

相關焦點

  • 颱風致油輪撞斷橋 日本關西機場成孤島遊客滯留
    當地時間9月4日,受颱風「飛燕」影響,油輪「寶運丸」號在大風的裹挾下直挺挺撞向了大阪關西機場與陸地的聯絡橋。該橋是關西機場與陸地唯一的通道,當晚共有3000名旅客滯留在機場航站樓內。航拍關西機場聯絡橋受損情況。
  • 10米高海浪撲向日本 仙臺機場候機樓成孤島(圖)
    仙臺機場候機樓成孤島  海水倒灌,仙臺機場航站樓、停機坪、跑道等都被淹,候機樓和幾架飛機像小島一樣,孤零零地「佇立」在水中。  機場被迫停止全部飛機的起降,人們紛紛跑到山頂等地勢高的地方避難。  機場周圍的道路完全浸入水下,積水深度約1米左右,距離機場不遠處許多房屋的大門都被水淹了一半。
  • 博物館成「美育課堂」
    博物館成「美育課堂」 2020-12-16 12:46:29   來源:安青網
  • 走進西京醫院幼兒園小工具博物館裡「翻轉課堂」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趙麗莉)以原木色作為主色調,環境典雅大氣,古樸與現代水乳交融,內涵豐富,極富童樂……12月10日,記者走進陝西省第一所建在幼兒園裡的兒童博物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幼兒園小工具博物館,眼前「巧手織物」「木藝匠心」等五大展區裡的實物,以及正在做手工的寶寶們全神貫注的神情等場景,猶如一把開啟智慧的
  • 路墩堵了消防通道 長沙一幼兒園成「孤島」
    「這條路原本是從小區通往幼兒園的消防通道,如今被三個金屬路墩封堵。萬一幼兒園發生火災事故,消防車將被攔在外面,安全問題令人堪憂。」昨日,市民謝先生撥打長沙晚報新聞熱線96333反映,位於芙蓉區東業上城庭院小區旁的匯一佳幼兒園南側有條消防通道,被小區物業用路墩堵住,存在較大消防安全隱患。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該小區進行了調查。幼兒園南側消防通道設置了三個路墩,擋住車輛進入小區。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臺灣博物館界人士也發聲了:全球各大博物館在整修擴建時,正館都是照常開放的,臺北故宮卻非要閉館不可,是否一方面想稀釋故宮做為中華珍寶之地的意義,另一方面想靠「國寶」解救選舉?盜賣中華珍寶?臺灣網友很焦慮。
  • 海南博物館進機場:「衣被海南」微型展亮相海口機場
    【解說】11月27日,由海南省博物館與海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博物館進機場·衣被海南」微型展,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亮相。此次微型展以「衣被海南」為主題,展出了具有悠久歷史的海南黎錦紡染織繡工藝,傳播海南紡織與少數民族文化。
  • 南京一高檔小區幼兒園建成2年未開園:無路入園成"孤島"
    幼兒園位於小區西南角,圍牆下道路與幼兒園有3米落差,如今道路施工,人只能翻過荒草一米高的小山坡到達幼兒園。近日,南京江寧朗詩玲瓏嶼小區多名業主向澎湃新聞反映,小區內配套幼兒園建好2年了,但一直無法招生,這導致90多個家庭被迫尋找路程更遠的或者價格更貴的幼兒園。
  • 校園圈丨95種小種子在幼兒園博物館安家了~
    這是五華區園博幼兒園裡的種子博物館。在這裡,尋找種子、培育種子、製作種子工藝品,孩子們自己動手、動腦,開啟了一顆顆小種子的旅行記~快跟教育君一起去幼兒園裡看看吧~發現身邊的種子Find the Seed
  • 洛陽:強化社會教育功能 把博物館打造成城市「大課堂」
    長期以來,博物館似乎更多是吸引遊客的「旅遊景點」。而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博物館條例》,博物館的功能為教育、研究和欣賞,教育是擺在第一位的。建設「博物館之都」,離不開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通過活動可以吸引更多市民走進博物館,走進城市的「大課堂」。
  • 巴渝民俗博物館社教活動中心正式開放,力爭打造成青少年「第二課堂...
    巴渝民俗博物館社教活動中心正式開放 力爭打造成青少年「第二課堂」 歐雲霄 攝 11月20日,位於渝北歷史文化陳列館五樓的巴渝民俗博物館社教活動中心正式開放。當天,來自渝北區金港國際實驗小學三年級6班的學生們在這裡體驗了麵塑、棕編 、拓片、活字印刷等非遺製作,實現了博物館的全新「打開方式」。
  • 北京這座幼兒園打造成「博物館」,去哪個班上課孩子說了算
    「海洋博物館」、「植物博物館」,還有正在籌建的「恐龍博物館」……豐臺區芳莊第二幼兒園珠江駿景園有些不一樣,無論是大一班、小二班類的傳統命名法,還是「花朵班」、「星星班」類的可愛命名法在這裡都沒有沿用,這座今年9月開始招生的幼兒園裡,正在推行中學裡流行的「走班制」,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課」,自由「走班」。
  • 諾科行走課堂丨真香!走進自然博物館的諾科標化課堂
    諾科標化考試中心的託福行走課堂就很香,還漲知識!行走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動物植物的單詞是飛在空中的,張嘴吼叫的,色彩斑斕的。對著模型背單詞,好玩有趣又漲知識!有的同學甚至背了接近500個生物類單詞呢。就是下面這個傢伙,飛在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空中。
  • 放棄保研後的七年,活成了一座「孤島」
    孤島人活一世,什麼關係可以保持的最長遠?詩和遠方活成了孤島,便要擺渡生命>有誰的生活不是通往一座孤島呢?高層次的孤島,吸引遊客趨之若鶩;詩和遠方是多數人嚮往的孤島;焦慮的年輕人,內心封閉成了一座孤島;嫁錯男人的女人,把日子過成了一座孤島……孤島,是人生常態。孤獨的記憶,斑駁了生命的每一根經絡。潮汐洶湧,風中只留下串串印記,漸行漸遠。扁舟踏浪,用文字收拾蕭索,摒棄雪落黃沙。紅塵紛亂,做自己的擺渡人。
  • 滬藝術課堂星羅棋布 博物館圖書館成"假日學館"
    在網絡上聽大學的慕課MOOK是近年最流行最時尚的學習渠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能親身感受到現場氣氛的高品質藝術學習課堂,現在就分布上海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  記者獲悉,即便在春節假期前後,這些公益性的「文化課堂」照樣開張,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各類「文化講座」向著高品質進發,供市民聽講的文化場所比以往更多了。  分享演奏技巧與吉祥文化  日前國際鋼琴家孔祥東在上圖講座開講,人氣爆棚,非常火爆。
  • 你幼兒園時在幹什麼?金花這家幼兒園的萌娃當起了「博物館館長」
    「醒獅館」裡小獅子們生龍活虎,仔細一看,原來奶粉罐做成梅花樁,廢紙做成獅子頭;「廣彩館」裡,迷你茶具「彩瓷織金」,廢舊洗衣液瓶、水瓶也打造成華麗的廣彩花瓶;「詹天佑紀念館」火車、地鐵飛馳而過
  • 博物館要當好學校的第二課堂
    博物館要當好學校的第二課堂「我那個小孫子才幾歲,卻有1000多個恐龍模型,有些我都叫不出名字,模型中還有很多科普元素。」1月5日,賈躍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風王」飛燕刮癱日本大阪機場:跑道被淹猶如孤島,機票停售5天
    猛烈的風暴潮對位於大阪灣內的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大阪機場)造成了嚴重衝擊,巨浪帶來嚴重的海水倒灌,整個航站樓被滾滾浪濤包圍。因為關西國際機場是日本填海造陸造出來的人工島,地勢相當低平,而且還在不斷沉降,因此受到風暴潮和海水倒灌影響十分嚴重。即便是風暴潮襲擊過後,跑道上的海水也仍未完全退去,此情此景宛如七年前311大地震仙臺機場遭遇致命海嘯的重演。
  • 漢陽一幼兒園推出頗具荊楚特色的在線課堂
    武漢市漢陽區玉龍幼兒園以線上形式推出了荊楚小遊戲、荊楚小舞臺等頗具荊楚特色的在線課堂,目前資源庫內容仍在持續更新中。據了解,玉龍幼兒園的線上課程分為「寒假先導篇」和「開學課程篇」兩大部分。網上開學後的課程則從生活活動、學習活動、遊戲活動、戶外活動四個板塊進行課程設計,融合了基礎性課程和該園所開發的荊楚園本課程,將每日的「在線課堂」分為了生活小常識、基礎性課程、荊楚小課堂和親子運動營。最值得一提的是頗具地方特色的荊楚小課堂。
  • 日本「愛知航空博物館」在名古屋機場內開業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屈騰飛】據日本共同社11月30日報導,30日,「愛知航空博物館」在日本愛知縣營名古屋機場(愛知縣豐山町)內開業,相關人士舉行了慶祝儀式。館內陳列著原日本海軍的零式艦載戰鬥機(零戰)、戰後首架日本國產客機「YS-11」等,還可近距離參觀在愛知生產的歷年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