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歲之前
12歲之前的孩子,對父母的話大多是言聽計從的,也很能聽進去,過了這個年齡,便開始有了叛逆,有了自主意識,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開始質疑大人說的話,不再把父母或老師看作權威。所以儘量在12歲之前,多對孩子說鼓勵激勵的語言,養成孩子自尊自信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2. 孩子受挫的時候
當孩子受挫或在外受了傷害受到欺負的時候,那是孩子最脆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斬釘截鐵的先站在孩子這邊,穩穩託舉住孩子糟糕的心情和情緒,讓孩子知道你沒有拋棄他嫌棄他放棄他,他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能意識到無論發生什麼你都會和他戰在一起面對困難。這才是最好的親密關係。但是很多父母不會表達愛,那些恨鐵不成鋼的情緒,那些愛面子的表達,那些把責任徹底推給孩子的心理,會讓孩子更加受到傷害。
3. 孩子無助的時候
當孩子無助的時候,脆弱的時候,你就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和整個天空,你的語言直接決定了他是勇敢面對,還是懦弱逃避,你是他的強心劑,避雷針,還是他的導火線,殲滅機,全都在於你在孩子無助的時候說了什麼樣的語言。
4. 孩子想你的時候
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去感受孩子對你的愛,讓愛和溫暖在心間流動,不要去做不會表達愛的父母,去批評、指責、抱怨、嘮叨、道德評判或情感綁架,唯獨不去好好體會孩子內心對父母的愛,永遠身居高位的居高臨下的去做權威做裁判,跟破壞孩子內心的感受。
5. 孩子生病時
這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溫暖、溫馨的感覺,是最需要安慰和照顧的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嘮叨不滿或把對孩子的擔心轉化成了訓斥和嘮叨。父母可以光明正大的表達對孩子很擔心很心疼很希望他能快點好起來。
6. 孩子臨睡前
臨睡前,父母儘量幫孩子回憶一天內發生的開心的事情,不要讓孩子去想傷心不開心的事讓孩子感到壓抑,傷心,不然會影響睡眠會增大做噩夢的機率,甚至會影響大腦及性格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