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的問題,往往會歸在孩子身上。
前不久我發表了一篇矯正體態的文章,為那些孩子愛看電視的家長出謀劃策,讓孩子看電視的時候都能夠保持好體態。
方法就是讓孩子保持一個動作看電視,能堅持多久就能看多久的電視。
結果有評論說:「孩子要是那麼聽我的話的話還會總看電視?」
看到這樣的評論,總感覺家長是在推卸責任。
因為孩子聽不聽話,這和家長的教育有關,因為平時沒有樹立好規則意識,因為平時太容易妥協,所以孩子才會這樣。這本身和給出的體態矯正方法沒有關係。
不過也從側面看出一個問題,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知道自己的定位。
其實,那些關注孩子成長的父母可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領頭羊式」父母,一種則是「牧羊犬式」父母。
見過羊群嗎?
一個羊群中,會有領頭羊,領頭羊負責帶領整個羊群,它的責任是負責尋找水源和草地茂盛的地方,然後帶著整個羊群去吃草。
它本身是只羊,它融入羊群,和其他的羊打成一片,它不會限制其他羊的自由,每隻羊都能各吃各的,即使不想在這邊吃,領頭羊也不會限制,但是通常羊群還是願意追隨領頭羊,一起安安靜靜地吃草。
那麼領頭羊式的父母,當然也是形容具備這些相似品質的父母。
放在人類父母身上,就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父母本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孩子犯錯時,會為孩子指引方向,但又不會限制孩子自己做選擇;
●能放下身段和孩子打成一片,不會整日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不會暴力要求孩子按照父母自身的想法去做事情,不阻止孩子的正常活動和探索,讓那孩子有更多的體驗和自由;
●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分享成長的喜悅。
說到牧羊犬,大家腦海裡想到的就是那些可愛的大毛孩兒們,例如德國黑背牧羊犬、蘇格蘭牧羊犬、智商排在犬界第一的邊境牧羊犬等等。
這些牧羊犬飼養在城市中,就是聰明的人類陪伴犬,但是對於牧民們或者說是國外的那些有牧場的農場主們,它們可是工作夥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個視頻,牧羊犬在山坡上放羊,會羊圈的時候,牧羊犬會追趕羊群,命令羊群回家。
牧羊犬本身和羊群不是一個物種,它們只負責監管羊群,不讓羊群走散,一旦有哪只羊擅自離隊,立刻追上驅趕,不歸隊就又咬又吼。
羊群裡的羊都害怕牧羊犬,專制獨裁,對於羊群來說就是絕對力量,利用自身壓倒性地力量,讓羊群順從。
放在人類父母身上,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總把自己歸在大人的行列,不愛和孩子打成一片,總是高高在上;
●時刻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保護孩子的安全,有風險就立刻阻止;
●不讓孩子做過多的嘗試,讓孩子在自己畫的路線上前進。
這兩種父母都很典型,看完介紹,你找到自己的定位了嗎?
「領頭羊」父母教育的孩子:可能會有些調皮,但是孩子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敢於創造。有想法、有主見,能獨立、自主的去學習、鑽研自己感興趣的事,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可以說是敢想敢幹型的。
「牧羊犬」父母教育的孩子:可能會很守規矩、聽話,甚至是長輩眼中的乖孩子。但是孩子本身是比較膽小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會順從家長的要求去學習,學什麼都行,但是不學什麼也都行,舉個例子,比如讓孩子學鋼琴,孩子會學,但如果停掉課程不學了,孩子一點留戀都沒。
看到這裡,你想教育出哪種孩子?
我想大家心裡都有答案,如果想,那就朝著那類父母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想讓孩子有想法、能獨立自主,那就不要過多的限制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在孩子做出選擇時,你給出一些意見,孩子採納也好,不採納也罷。
因為,如果不採納你的意見,孩子出錯了,那麼他下一次自然會看重你的意見;如果沒採納你的意見,孩子做的比預期還好,那就證明你的思想該轉變了,試著接受和改變,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教育孩子就是如此,不斷磨合、不斷出錯,不斷學習、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