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前段時間,上海有位老人把自己百萬的財產送給友人,引起了不小的討論。有人好奇,老人沒有子女嗎?怎麼把財產留給外人?
老人在解釋把財產外送的原因時,談到自己有一個獨生女,在這個女兒的身上,他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還曾花光積蓄送女兒去瑞士留學,但是換來的是女兒一去不復返的結果。女兒出國8年,只給他打過一通電話,還說自己打錯了。可以想像,老人聽到這句話心裡涼半截。後來,老人因為年邁身邊沒有血親,心臟衰竭,危在旦夕之時,是老友救了自己一命。所以,他決定在清醒的時候,把財產留給自己的恩人。
子女長大不孝順父母,是不懂得感恩
傾盡所有心血養大的孩子,長大後和父母漸行漸遠,甚至完全不聯繫父母,也不掛念父母的安危,即便是再開明、對子女再沒有要求的父母,也是難以接受的。所以,這位老人沒有把財產留給子女,而是轉手送給外人,網友都理解了,而且還感覺大快人心,不孝子女活該繼承不了父母的財產。
可是,父母和子女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有的父母為子女付出了那麼多,子女反過來還不如路人,這是什麼原因呢?我看有人說,可能是子女有自己的難處,沒有辦法照顧父母。但是,我覺得這並非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子女不懂得感恩,非常冷漠。
為什麼有的父母掏心掏肺,也養不出感恩的子女?
其實,有一件事情,困擾著很多人,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難得的就是真心。正常人出門在外,得到陌生人點滴的關懷,都感恩戴德,幸福不已。可是,父母對子女掏心掏肺,不但換不來子女的反哺之情,有的時候連一點感恩之心都得不到?我認真總結了一下,無非是以下原因:
①父母毫無原則地溺愛孩子,使孩子不知感恩為何物
有的孩子長大後,沒有半點感恩之心,還躲父母躲得遠遠的,可能並不是父母給的愛不夠,而是父母給孩子的愛太多。有一句來自範曄《仇覽傳》的話,是這麼說的「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意思是,獨生的牛犢吃奶會頂撞母牛的乳房,嬌寵的兒子會辱罵自己的親娘。父母給孩子的愛太過隨便,孩子會不懂得感恩。
如果父母太過溺愛自己孩子,那在孩子的世界觀中,父母就應該對自己好,理所當然地滿足自己的需求。父母對孩子再好,孩子都沒什麼感覺,自然不會想著感恩。
②父母對孩子的付出,讓孩子誤以為太輕鬆,沒必要感恩
父母養育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自己工作的時間,休閒的時間,乃至個人的身體健康,都要投入進去。但是,因為有的父母養育孩子,太過含蓄,也不懂得向孩子言明自己的愛,還有不容易,所以縱然孩子接受到父母很多的愛,但是並沒有體會到愛裡面的厚重。
如果父母給孩子的愛有十倍,孩子沒有父母的提醒,遲鈍的他們只感受到兩分愛意。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就會讓孩子誤以為非常輕鬆,孩子就覺得沒有必要感恩了。
③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深深地傷害過孩子
父母養育孩子,是一個不斷付出的過程。然而,縱然父母打心眼裡愛孩子,也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只要孩子能好。但是,有的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爸當媽,育兒的過程中,因為方式不對,比如打、罵、剝奪孩子的某些權利等等,使孩子深深地被傷害到,所以當孩子長大後,只想遠離父母,沒有感恩之心。
想要孩子長大具有感恩之心,父母應該怎麼做?
千辛萬苦養大的孩子,結果對父母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父母究竟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長大具有感恩之心呢?其實也不難,需要家長做到以下幾點:
①物質上,不要過量地滿足孩子。可能家長也發現了,普通家境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懂得知足和感恩,因為他們擁有過匱乏感,所以能體諒人生存的不易,也會對父母給的東西更加珍惜。父母通過限制物質,讓孩子珍惜擁有的東西,懂得自律和感恩,孩子更容易生出感恩之心。
②注意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在西方,父母經常巧妙地利用教師節、父親節、母親節,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藉機回顧身邊人對自己的付出和愛,更容易讓孩子懂得回報,知道感恩。中國家長不妨也多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利用傳統節日、自己生日等等,讓孩子學會向周圍人感恩。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有感恩之心嗎?】